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八百一十七章 廷议

朱门风流 第八百一十七章 廷议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5 来源:笔趣阁

水乐年间。朱林但有未决之事。往往是以御封送文渊口斤杨荣等人提议,斟酌取定,真正开廷议的时候极少。洪熙时由于朱高炽和杨士奇等人亲善,一贯也是如此。如今朱瞻基即位,因文官往往都是三朝乃至四五朝的老臣,张太后便嘱咐凡事多有大臣议决,这廷议的次数就渐渐多了。只人数不拘多寡,但一般来说,内阁众人和塞夏都是必到的。

赛夏刚刚解了部务,虽今日两桩也是要紧军务,却都不曾与会。六部便只有兵部的张本和张越,礼部尚书胡淡,还有户部的一位侍郎。

由于麓”军务悬而未决,皇帝又将自将巡边,两件事合在一块,这一日的廷议便弥漫着一股沉甸甸的气氛。居中而坐的杨士奇环视了一眼众人。随即说道:“今天的议题大家都知道了,先便是麓”军务。一者,进兵还是退兵;二者,如果派援兵,谁人领军。”

“麓川思氏已经不是第一次叛乱了,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没个。消停,官职名义能给他们的都给他们了,此番又吞并南甸和芒市这好几个地方,足可见狼子野心。退兵绝不可行,不但不能退兵,还得尽快派将增兵。”

说话的是杨荣。相比上次的不置可否,这一回他一上来就是不容置疑的口气。原本要说话的礼部尚书胡淡被他这话噎得一愣,随即面上就露出了深深的恼色。

“说得简单,这兵从何来。将从何来?之前打交趾,是从广西和云南两地调的兵,黔国公打了败仗,一半是因为用兵不慎,另一半不外乎就是因为云南的兵已经是疲兵!南疆的战事横竖是于大局无碍,思氏也不敢再往东进,何妨暂且撂在那儿,须知国库有限,不是无底洞!还有,黔国公镇守云南。京师眼下只有那有数的几个公侯伯,派谁过去合适?你可别说什么从五军都督府随便拉个阿猫阿狗过去,否则增兵还不如不增!”

张越自个曾经去了一趟交阻,一听到胡凝说云南的兵是疲兵,他顿时面色一凝,心想这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且不说沐员在蒙自县按兵多日不动,等到前方大局已定,这才派了兵马徐徐入交,而且总共加在一块也没多少人。再说了,云南不比其他地方,从都司到总兵府,所辖兵员不少,哪里就都成疲兵了?

只这会儿别人都还没一个个说完,再说胡淡后头那半截说得不无道理。他也就没有吭声。这几天他一直在思量麓川军务,刚网听了杨荣那番话倒是隐隐约约有了想法,这会儿索性自顾自地琢磨。然而,他还没想多久,旁边的尚书张本就突然咳嗽了一声。“胡尚书,这所谓云南疲兵的事,在座所有人只怕都没有张元节知道得清楚。还是让他说一说,究竟是否有这样的可能。至于黔国公沐昆”他回京的时候也正好见过。其人性情如何,再战是否有把握,另派他人为将是否合适,也不妨听听他怎么说。”

张本说着就转叉看向了张越,脸上露出了一丝常人很难察觉的到的笑容,随即又低声补充了一句:“你虽年轻,但谁也不如你真正去过交阻和云南。所以你但可直言不讳。倘若有建言也只管说出来,这是廷议。而且事关军略,咱们兵部本就是责无旁贷。”

平日老尚书张本不哼不哈,并不是多言的人,这次却摆明了态度,竟是不管他怎么说都会力挺,张越倒是多了几分诧异。见其他人都是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他沉吟片刻,就直截了当地说:“此前交阻用兵,征调的主要是广西和贵州的军马,而黔国公领兵驻扎蒙自县,原本就是为了保粮道以及后路,备不时之需,所以,云南的兵谈不上什么疲兵。至于黔国公其人。恕我直言,黔国公并不是事事争先的性子,所以将兵未免进取不足,但他毕竟是国公,贸贸然另派其他勋贵前往,他的面子很可能下不来。而且,

张越顿了一顿,字斟句酌地说:“在滇人眼中,除了昔日的黔宁王之外,便是如今的黔国公,倘若问他们旧封号西平侯,他们甚至都会茫然不知是谁。只凭黔国公和一个沐字便能震慑了云南大部,所以,若是增兵滇西南,总得顾忌到这一点。麓川思氏不但野心勃勃,而且内部常常不稳,朝廷扶持了一人,部族中往往会出现反叛势力,远远不如南甸芒市等地安定。所以,要南疆长治久安,拔除这颗钉子是必要的,只是要选对人。”

这是极其公允的话,纵使是胡凝起初不满张越驳斥了自己的疲兵之说。但也挑不出行么刺,只是冷笑了一声:“既然如此,别的我不说了,只问一句,谁挑担子去和黔国公搭档?”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如今五军都督府能担任领兵重任的就是那么寥寥几人宁阳侯陈憨、阳武侯薛禄、成山侯王通和保定侯孟横,后两者还是没经历过大阵仗的第二代勋贵。而且,要去担任沐晨的副将,在云南地界上打仗,谁会乐意?

杜祯一直沉吟不语,倒不是因为谁都知道刚刚开口的是他女婿,而是因为他也在踌躇这人选。勋贵能加恩的都已经加恩了,这带兵过去。胜则功劳酬答有限,败则一世英名尽失,再说都已经不是习惯征战沙场的那拨人了,挑不出人很自然。此时此刻,他忍不住看了看张越。却现张越正在看另一个方向。顺着那眼神,他就看到了面沉如水的杨荣。

是了,张越曾经对他说过,黔国公沐员对朝贵多有馈赠,杨荣便曾经数次为其婉转陈词,这次要不是沐晨一战不利就要退兵太过草率,杨荣只怕仍会向着沐昆。而且,张越刚刚着重指出要选时人”

既是翁婿又是师生,杜祯对张越的想法向来知之甚深,电光火石之间就迸出了一个念头。见其他人还在争论哪位公侯伯更合适,他就淡淡地出口说道:“既然从五军都督府里挑不出人,何必一定要让勋贵带兵?从贵州或是四川选一只兵马,然后选一个精通军务的人过去坐镇,名义则是协理麓”军务,岂不是胜过再派一员副将?”

此话一出,在座众人顿时面面相觑。

文武相佐是历来战时的惯。不论是三次北征亦或是张辅南征交趾,总有文官随军咖江那只是参赞,勋贵毕竟是品,哪怕是贵为尚书的文官,到那里也只是被支使得团团转。只不过,黔国公沐晨据说是敬礼士大夫,而且对于朝贵向来是极其热络,逢年过节,在座的这些人谁都不曾少过礼物。但问题在于,麓川不同于交趾,不同于蒙元,这地方寻常人都不熟悉,派谁过去合适?

就在一众人低头沉吟的时候,紧闭大门的屋外突然传来了一阵轻轻的叩门声,随即就是一个压低的声音:“各位大人,兵部职方司转来麓川紧急军报!”

闻听此言,杨士奇便朝侍立一旁的一个司礼监奉御点了点头,那中年宦官连忙快步到了门边上,开门接过了两份文书。转回来之后,他就捧着文书来到了杨士奇面前,双手呈上。

看到这一幕,在座众人各有各的想法。只杨士奇不动声色地拆开瞧看,随即又递给了杨荣。等东西在众人手上传看了一遍,杨士奇方才轻咳了一声。

“这两份东西,一份是豁国公奏思任法“屡侵干崖、南甸、腾冲、金齿,势愈猖檄。乞调大军讨之。;另一份是思任法言说土地被侵,如今只是派兵夺回,将派人进京请贡。”

尽管在座人人都说麓川狼子野心,但都是通军务的人,更明白元时曾经割据一地形同皇帝的蔫”如今成了什么样子。先是争王位闹得分崩离析,后来因为大明朝廷的纵容,麓川属下多个土司投明自立由是强悍一时的麓川只剩下了蔫”陇川、遮放等地。自思任法即位之后。这才有励精图治谋夺故地,然而,好容易才将南疆分而治之。怎能容思任法卷土重来?

“永乐年间,思任法曾经派使团进京。贡了六头大象,百匹骏马及金银器皿若干,因为这个”朝廷对于脱离动卯前来归附的土官不再如以前那样动辄收纳。就是趁着这功夫,思任法才得以休养生息整顿内务,如今更卷土重来。思任法的进贡,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

张越按捺再三,见谁都不开口,免不了率先打破了沉寂。他原本还想再说说平缅宣慰司大明版图上的重要性,可想想某些话说出来未免惊世骇俗,也就暂时搁置不提。他这么一说,当下又是好一番议论。但由于是黔国公沐员一改之前说要退兵的奏疏,乞增兵崖”众人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从贵州四”调兵,合计一万入滇。至于领兵人选,则容后再议。而扈从天子巡边的军队则是须臾议定,扈从的人却有些争议不下。

一时众人各自散去。张越原本要跟尚书张本一同回兵部,却被杜祯叫住。于是和张本打了个招呼就留了步。待到别人走得远了,杜祯才问道:“你一直看着杨勉仁,可是在打他的主意?”

尽管早知道自个的心思瞒不过杜祯,但此时被完全拆穿,张越不禁笑道:“果然还是先生知我。一来是他知兵。二来是他和黔国公交情很好,三来,换一个人去,哪怕豁国公再好的性子,恐怕真正用兵也不会听。西南那种地方。不是历练年轻武官的地方。而且麓川军务错综复杂,又关系到缅甸的莽氏。先生可看过兵部新绘制的舆图?缅甸名义上是我朝臣属,但如今缅甸莽氏比麓”思氏其实更野心勃勃。思任法是强弩之末,打完了它还得考虑到缅甸那一头,即便缅甸暂时没有不臣之心,不能用兵强取,可也不能不图。”

这些话张越不好对别人说,但对自己的恩师兼岳父,却耳以一股脑儿倒出来,而不用管杜祯是否会斥他离经叛道。果然,杜祯没再多问,只是让他晚上到家里来详细商讨商讨,随即就把他轰走了。

既然把心里郁积的事情说了。他自然是舒坦得多,一路步子也缓慢了下来。走着走着竟是现空中飘子。等到了宫门处,雨点子变成了斗大的雨珠,天地间一时间白茫茫的一片,连绵不断的雨砸得地上水花处处”他竟是被堵在门洞里动弹不得,只得站在那里暂且等着。就在他心里不耐烦,预备找人去借雨具时,身后却有一个穿蓑衣戴斗笠的人急忙忙那个奔了出来,竟是径直冲了他来。

“张夫人!”

张越原本觉得这声音有些熟悉,等那人摘下满是雨水的斗笠,他这才认出那竟然是曹吉祥。见他笑容满面地行礼问安,又说是前两天刚刚奉调回京,他顿时想起了一件事,心里颇有些异样。王振是死了,土木堡的口子不能说全都堵上了,但也至少封上了一小半,要是真的能挽了那场狂澜,无论是于谦徐有贞还是石亨曹吉祥,只怕是都没了那左右风云的力量。

“你这么快就调回来了?”

“这不是前头于侍御那通奏疏吗?张公公说镇守中官以后未必留着。小的还是回京来的正经,于是就对王公公提了提,王公公也就允了,调了小的在司礼监。”虽说只是跑腿的长随。但能进司礼监比什么都强,因此曹吉祥对于如今的境遇很满意。见张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又笑道,“要不是先前镇远侯之事小的立下一点功劳,小的也没有张公公举荐的机缘,说来还要多谢张大人。”这个谢字张越听了不禁心中古吉祥不会知道,于谦之事形同一个导火索一般闹出了一连串事件,最后因张太后话,把内书堂暂时摁了下去,同时还让宫中的宦官势力生了一次洗牌。而这其中,他在背后不止推了一把。不过,没有王振很可能有李振张振,宦官的事只能徐徐图之,这只是起头而已。

张越不愿在这人来人往的地方和曹吉祥太密切,因此见雨势渐就笑着点头道:“好好跟着王公耸,只要不走错,机会有的是。”

以:靠,还有这种倒霉事,我早上明明上传之后设定自动布的,刚网一看书架居然没有,再一进作者专区现那一章干脆消失了,赶紧心急火燎上传,旺洒,,双倍月票还有一天半,大家打赏俩张月票安慰一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