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朱门风流 > 第九百二十二章 岁岁太平年年盛世

朱门风流 第九百二十二章 岁岁太平年年盛世

作者:府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1:25 来源:笔趣阁

这世上官做的越大,往往心事越多,因而哪怕是张越这等家世富贵仕途稳当的,半夜三更惊醒之后也常常会辗转反侧闹上好一阵子才能睡着,更不用说朱瞻基这个一国之君了。wenxuemi。com所以,前头那一句朱瞻基并没有放在心上,可当听刹-后头这半钕的时候,他才在皱了皱眉。

白天除了朝会和文华殿议事之外,便是他的自由时间,那会儿是个什么光景,张越不知道,王瑾虽亲近可管着御用监,也未必知道得清楚,运人竟能瞧出来这个?他一时来了兴致,便低了低身子,这一次便认真仔细得多:“这位先生真是从脉象上瞧出来我容易分心?”

“要是有那么神,我不如改算卦得了。”冯远茗哂然一笑,随即才淡淡地说“你刚刚让我诊脉的时候,眼睛先是好奇地打量了我一会,随即又看起了院子,间中还和张越说了几句话,随即又仿佛想起了心事。单单这么一会儿功夫就是如此,足可见平日里也必是如此。你能和张越交情莫逆,必定是和他一个性子,当着文官却还习练两手武艺。所以,做事的时候未免想着射猎,射猎的时候又想着公务,就是偶尔消遣的时候,也难免心不在焉。”

即便张越事先泄露给冯远茗不少信息,可着实没料到这位从前一等一倔强的老头竟然也有能够化身神棍的这一天,不禁又惊又喜。而他旁边坐着的朱瞻基使不用说了,眼神中满是惊叹,半晌便连连点头赞叹道:“老先生道的极准!更难得的是不说从脉象上得出,也不像其他人那般装神弄鬼,果然是真才实学!”

冯远茗这几年在草原上被人顶礼膜拜奉为圣医,对于各种各样的夸赞已经免疫了,虽说是皇帝,也没让他觉得面上多添多少光彩。但瞧在张越面上,他总算没露出什么异样来,微微一笑把话岔开了过去,就正色道:“官当大了事情多了,晚上难眠白日没精神,这些都是难以避免,习典媚身,原本是调理身体的最好办法,可还有一条,那就是饮食。你看上去顶多比张越大几岁,可人已经有些发福了,便是荤腥食用过多。”

朱瞻基瞧了一眼张越,立时想起张太后病倒那时候的事。自此之后,张太后虽说还不至于完全食素,但荤腥却少碰了许多,如今竟是非但没有因为吃得差了而少了精神,反而显得更健康了一些。再加上宫中御医有言说,先头的心疾极可能是张家祖上有的,后人发病的可能性高,他不禁有些警醒。虽说至今以来他从未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有什么问题,但他尚未到中年,这发福真不是什么好兆头,他可不想等到骑不上马拉不得弓的时候再来后悔。

张越虽说和朱瞻基君臣相得,但身为大臣的,对一个身体至少看起来很健康的皇帝探讨什么养身之类的问题,实在是不太容易,而且对朱宁说某些话固然容备,但小郡主如今已经在尽量避免过多的入宫,他自然也不能只把疑难抛给她。所以,朱瞻基此时真正来了兴趣,冯远茗便说起了饮食上的诸多要旨,继而又是用医理阐明了少盐少油少荤腥等等各种道理,以及早起的养身太极拳等等,他不觉暗自点头,心想自己终究没白花功夫找人。

冯远茗如今早已经不当御医,可终究在太医院供职过,自然知道贵人们什么德行,因而在说话时也颇为注意,一番话有中肯的,也有老头子开玩芙的,再加上张越在旁边拾遗补缺,半个时辰下来,朱瞻基差点就开口说要荐人去太医院。不过,张越不想让冯远茗这个理该已经“死”了的人在人前复活,况且那些很多都是他后世听到的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保养方子,因而很快便用借口把朱赡基拖了走,待到了穿堂又抢先说话。

“皇上,钟老先生和他师兄一样,都是怪脾气。他对于医术对比治人的兴趣更大,所以老钻研这些别人不屑于研究的,这才会在草原这种其他大夫不愿意呆的地方飘荡了多年,甚至还不惜入蔑,让他呆在太医院那种地方,恐怕慧闷不说,就是那些同僚之间的比试倾轧,也是他不愿意掺和的。就是刚刚他说的那些,别人听见……”

“朕倒是觉得有些意思。”朱瞻基却笑着摆了摆手,随即仿佛溲不经讧地说“虽说那些忌讳有些是太医院御药局里头有的,有些则是根本没听说过,但仔细想想,并不是没有-道理。朕这些年用了那么多新政,万一……朕不想把担子都推给小一辈的身上去。如今仁寿宫已经设了专供太后的小厨房,大不了朕也再设一个,这钱朕还出得起。”

这就是玩笑了。不过,对于钌,如今的朱瞻基并不算太在乎。他和祖父朱楝一样,对于朝堂有着相当的控制力,只不过他不如朱棣的喜怒无常,对于大臣的意见也听得更多,并不轻易将高官下狱。再加上执掌户部的是张越,必要的营建宫室以及其他花销开支都是拨付得很爽快,只时不时会捣鼓几句,所以供宫中花销的天财库竟是除了御用监之外,还添了户部的书吏每年核算,倒是让那天财库更加蒸蒸日上起来。

既是来了,朱瞻基并未很快离去,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便把话题转到了儿女身上。由于前几年的政令大多,关于公主郡主婚嫁的事情不约而同被君臣俩忽略了。这会儿旧事重提,听张越说着当日和朱宁杜绾商量过的那几条,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即便淡淡地说:“朕子女少,所以于子女身上自然留心多多,也希望他们男娶女嫁更如意些……也罢,回去之后,朕再寻母后商量商量,回头便把这事情定下来。其他的也就罢了,有一句话你说得很对,就是嫁鸡嫁狗,也总比嫁个猪狗不如的强,相比才能,品千“是最要紧的。对了……”

朱瞻基突然停顿了一下,旋即看着张越说道:“皇太子如今五岁,就该启蒙了,内阁三杨都会任讲官,朕原本倒是颇属意你,但这事情毕竟大了些,而且你年轻。元节,你和朕相得,朕也不妨说一句实在话,朕想让你为皇太子定期讲学,但不能给你一个正式的名义。那些经史子集你自然比不上饱学鸿儒,但你的一些想法却是有趣得紧。

北巡之前,朱瞻基还微服到过英国公府,在那里见过天赐和静官,对这叔侄俩的一武一文倒是颇为惊叹。若说年方十二出口成章等等也并不少见,只不过沾着聪颖二字,可难得的是两人对于市井上头的不少门道都是精熟,物价、产业、三教九流……林林总总的东西都能说上一二来,虽不甚精,而且也为精研学问的大儒所不齿,可在多年下来已经习惯了接受各种新鲜理念的他来说,却觉得迳两个孩子颇为对脾胃。

至少比一丝不苟时时刻刻都是凛凛然如对大宾的小大人有意思,只可惜,两个孩子都已经太大了些,不适合做皇太子伴读一一而且张家已经富贵已极,也不适合再出两个伴读。

所以,他此时此刻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便认认真真地看着这个“老实的妙人”一一时隔多年,尽管张越有时候精明得很,可但凡在他面前,却大多是有什么说什么,因而,这五个字在他看来已经是跟定了这个亦臣亦友的心腹一一见张越歪着头想了想,便露出了笑容,他便追问道:“怎么,是肯还是不肯?”

“若是有正式名义,那臣反而不敢了,但皇上既说了没有,臣倒是乐意担当此职。”

张越答应得爽快,朱瞻基自然也应承得高兴,两人你眼望我眼,同时笑了起来。只是,这儿终究不是放声的地方,因此笑过之后,朱瞻基便站起身来,原本因为前几日突然被瓦剌大军撵上而生出的恼怒已经全都没了。“陪朕去寻英国公,一块到开平北城墙上去看看!”

英国公张辅虽是久不掌兵,可此次随军北巡掌中军,又和闻风而来的瓦剌骑兵交战一场,顿时让不少军中后进再次记起了这位第一名将的名头。但如今到了开平,他使不再越俎代庖,一应事宜自有兵部调度,而中军和左右哨左右掖合议的时候,他又恢复了往日缄就是金的光景。这会儿军务料理完,他把长子张忠招了过来,正亲自下场考较武艺时,却听说皇帝带着张越来了,自是立刻停了练习,又迎出了门去。

披着朱红色大氅的朱瞻基却并未下马,而是看了看这父子俩,随即点点头花:“朕想去城头看看,英伺公若是无事,就带着天赐和朕一块走走。”

张辅责备地看了皇帝身后的张越一眼,但最后还是答应了。虽则是天子身边还有众多锦衣卫,他仍然叫出了一干亲卫跟随扈从,等到了北城墙的时候,早有好些勋贵将领闻讯而来。见此情形,朱瞻基哪里不知道是自己微服出行的事情已经瞒不住了,好在勋贵终究不比文官们的哆嗦,一大帮子人团团上前见过之后,就簇拥着朱瞻基登上了城楼。

七月正是秋高马肥的季节,站在城头居高临下放眼远望,张越先是看着一片碧绿的草原上那一群群的牛羊马匹,随即就望向了远方的苍翠高山,继而仰头看了看一碧如洗的天空,随即轻轻闭上了眼睛。即便是这个季节,但草原上的风已经很大,再加上城墙极高,一阵阵的风兜头兜脸刮在脸上,不知不觉就让面皮绷紧了。良久,他才睁开眼睛,将手支撑在垛口往底下瞧了瞧,心里有些恍惚。

这座城池曾经花费了元皇忽必烈众多精力和金钱,一经建成便号日上都,曾经被誉为草原上最璀璨的明珠。然而,当元末天下大乱时,元朝的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和军队仓皇逃到了这里,可往日的坚城却挡不住义军的一把大火,从亭台楼阁到百宝珍奇全都被付之一炬。等到了洪武年间,这座城池干脆就被废弃了,差一点便湮没不见踪迹,纵使后来重建,也终究看不到过去那巍峨雄壮的痕迹。

但如今,开平城又重新建起来了。不再是蒙古人引以为傲的上都,而是明人引以为傲的塞外第一城!不知道瓦剌的脱欢率军西-来的时候,看着这座坚城会不会心生大志;也不知道鞑靼的阿鲁台,在去年进京入贡时瞧着这座城池,会不会生出几许可追不可及的怅惘;也不知道不知道那已经失去了权力的黄金家族后裔,看着开平是否会眼睛里冒火一一r一一一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西南的麓川已定,缅甸正在卑辞求贡,安南彻鹿,成为大明一省,宝船震慑东洋西洋,这个国家,无论南北还是东西,都远远超过万里,恰是真正的万里河山。

张越往右边一瞟,就看到那边的朱赡基正在向自己招手,走上前的时候方才发现皇帝竟在吟诗。他原以为走动了诗兴即景赋诗,却没料到朱瞻基念出四句之后,突然转头看着他。“又是宫车入御天,丽姝歌舞太平丰。侍臣咎天贺颜喜,寿酒诸王次第传。这四句怎样?”

虽说张越杂书看得多,诗词歌赋看得少,但这四句诗他细细品评了一阵子,随即心中一动:“皇上这不是耍弄臣吗,又是宫车又是诸王,声声句句都是颂圣,没有皇上的气魄,也断然不是我朝臣子所做。这四句诗大约是无时那些扈从的词臣跟着从大都到上都之后所作的应制诗吧?

“你倒是警醒!”朱瞻基看到几个勋贵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知道这些人是庆幸没有胡乱插言以至于马屁拍到马脚上,于是又走了过来,却是摆摆手让那些人不用凑过来,又笑道“要说这四句之中,有两个字是如今应景的,你说是哪两个字?”“g然便是太平!”

张越想也不想就答了,见皇帝又连连点头,脸上颇有自得,他不禁徼做一笑,亦是随着朱瞻基抬头望着远处。太平盛世好年景,不用那些歌舞伎笙歌曼舞唱太平,只看民间百姓的平安喜乐,那活脱脱的盛世便摆在面前。否则,又怎会有人说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突然,他的耳边飘来了一勾韶轻的话。“张越,岁岁太平年年盛世,他日脎若是封你世爵,使用太平这两个字!”

ps:很喜欢太平俩字……所以嘛,史书上便宜了张规的名号就给张越了,反正这位也是没保住世爵,嘿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