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最牛国医妃 > 【191】皇帝的新衣

最牛国医妃 【191】皇帝的新衣

作者:肥妈向善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0:35 来源:笔趣阁

柏家母女俩对比着带来的新衣服。魏府的三个少奶奶一个对着一个瞪眼。

“她们这是做什么?”秦氏问。

曾氏云氏都表示不知道。

“这样重大的仪式,你们没有带衣服来换吗?”潘氏问她们。

“我们没有想到护国公会来。”秦氏说的是实话,要是知道主公会来,怎都得换一身比较好的衣服。

“不对啊。”潘氏直指她们犯下的错误,“来太白寺做什么都好,早说是要换新衣服了,花色也有规定的。”

“谁说的?!”秦氏讶叫,她怎么没有听说过这回事。

只能说,她们魏府的,很少亲自上太白寺,结果,消息落后了人家一大截。

曾氏听着眉头也是不禁一皱,表达出疑问说:“这样的事情,我自从知道太白寺都没有听说过太白寺里有这样的规矩。”

“我们也不知道规矩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但确实是,像宁远侯府、奉公伯府,好多人家都这样做的。大家都这样做的事情,那肯定是没有错的了。”

潘氏这样说,还真有道理。个个都说这样做了,难道还能说有错?莫不成全部人都是傻子?

说得,魏府三个少奶奶,全部心慌意乱了,吓得要死。

“怎么办?没有新衣服。”秦氏双目惶惶地看着另外两个人,“不如,我们找人下山赶紧到府里拿。”

曾氏反驳她道:“你没有听她们说吗?花色都有规定的。我们没有根据规定制作出来的花色新衣,叫人回去拿,怎么拿的出来?”

云氏是最冷静的那一个,想了想,说:“如今,没有法子,只好穿干净些,头发梳得整齐些,打理好一些,走在最后面,或许没人发现。”

“要是人家专门找我们的小辫子呢?”秦氏可不信所有人都那么好心愿意放过她们一马。是人,都有那份落井下石的心思。

这话说得,曾氏第一个心里头发毛。要说想抓她曾氏小辫子的人,林氏算第一个。虽然,朱隶叫她们两个互相道歉,要和睦,可她不信林氏真有这么好能放弃前嫌,八成,恨不得再借助哪个机会把她曾氏踩到脚底。这人,一旦恩怨产生了,想彻底消除,基本是不可能的。

“柏夫人,你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曾氏下了决心,转头问起了潘氏,想这个潘氏既然都知道了这么多,对太白寺好像很了解,或许能替她们想出一些什么法子出来,于是继续说,“柏夫人,你们晚上能在寺里借宿,小姐病了的时候,能有人帮着看病,这可都是我那三弟媳的功劳。”

秦氏听了曾氏这话就想,真行,拿老三媳妇出来威吓别人了,自己都什么忙没有帮上,老大就是老大,喜欢耍威风。

云氏在旁边反而是没有话说。

潘氏,却是有意帮她们这一把的。毕竟这个魏府在护国公心里也是很有地位的,再怎么说,都是燕都里数一数二的望族。这时候帮魏府一把,让魏府惦记自己的情意,总归是没有错的。

“魏府大少奶奶。”潘氏笑吟吟地开口,“其实法子不是没有。刚好,我和我女儿这次是带了三件新衣过来,以防万一。我看,几位少奶奶身材与我相差不多。如果几位少奶奶不嫌弃的话,这些新衣服,我和我女儿都是没有在外面穿过的,所以,少奶奶们可以试着穿穿我们的衣服,看合适不合适。”

一句话,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曾氏和秦氏都高高兴兴的:“柏夫人,你这次准备的新衣服,还真是像司马先生一样,有先知的本事,竟然这样都能被你算到。”

“算的本事,我肯定是不及大师的。只是,平常有这个小习惯,多带两件衣服,两手准备的习惯。”潘氏谦虚地说。

曾氏与秦氏一块,没有客气,接过她们母女俩借出来的新衣,马上试了起来。他人只见,云氏站在角落里一动不动的。对此,秦氏说话了:“三弟媳,你这是怎么了?柏夫人的衣服在这呢。”

云氏心里是琢磨着,听都没有听说过太白寺有这样的规矩,究竟是真是假。是真的话,那肯定是要换的,要是假的呢?

大概,所有人心里面,包括曾氏和秦氏,都会想,哪怕假的,换了身新衣服参加主公的仪式,主公看了也肯定高兴,反而,消息是真的话,她们真没有穿新衣服出来,那肯定是失礼了,要受到重罚的,丢脸的。可云氏不这么想。原因很简单,她知道的朱隶,可是和一般的主子截然不同。

据闻,朱隶是继承了自己父亲朱怀圣勤俭节约的风格,对于铺张浪费之举是极为厌恶。表现在,曾经有一次朱隶参加万历爷举办的筵席时,当众谢拒了万历爷赐予自己的一件大氅。原因在于,朱隶认为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大氅没有坏。恳请皇帝把新衣赠给更需要更换的人。于是,朱隶勤俭的美德,传遍了民间大街小巷。

故事是真是假不知道,但是,说书先生们在茶楼里如此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可谓不是完全没有根由的事儿,否则怎么编的出来。

云氏想,如果她是隶王,自己勤俭节约,结果底下的臣子却不以身示范,一个个赶着穿新衣铺张浪费,心里会是什么想法。

“弟媳?”见云氏不动,秦氏推了她一把。

云氏想清楚了,说:“我看这里一共就多了两间新衣服,这里这么多人,怎么穿都不够穿。大嫂二嫂,你们穿吧,我脸皮厚,没有关系。”

听云氏这句话,所有人数了下新衣服的数目,真的只是多了两件出来。那也是,潘氏说是多带一件未雨绸缪,怎么可能带那么多,把府里的衣柜都搬过来,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个花色的衣服,不便宜不说,最重要的是,做出来也得时间。

秦氏对曾氏发去一个眼神:这个老三媳妇,不知道心里还在盘算什么了。

曾氏想,哪怕云氏真盘算什么,真的就那么几件衣服而已,她们不穿,是给云氏穿了,当然是不划算了。既然,云氏想当个大好人,给云氏当好了。

大家就此没有了意见。四个人换上了新衣。云氏则是用心地梳理起头发,在发髻上插上了一支没有花饰的银簪子。

一群人准备妥当,见时辰差不多,依照次序走出了屋门。对面,奉公伯府、宁远侯府的人都出来了。果然是,每一个都穿得很漂亮,很规矩。

这些新衣服,都是差不多的一类花色,素白的白绸布底,加上各式各样的花样金线暗纹,滚着金边的袖口和衣衽,素淡,同时典雅,很显大方。配着太白寺僧院的气氛,简直是天衣无缝的搭配。

秦氏都不禁想,这衣服真是越看越好看,是她至今见过的最好看的。不知道谁设计出来的花色?

只听对面宁远侯府小姐朱湘怡,忽然开了句口,说:“三嫂,你那布庄做出来的布越来越好了,你看,大家穿着三嫂的花布,都是那么好看。”

曾氏和秦氏蓦然被吓了一跳,原来这个花布,是赫氏设计的?

柏家母女俩,虽然和宁远侯府的小姐有那么点竞争关系,不怎么和睦,可是,终究,赫氏那个布庄,在燕都里真的是很受人追捧。她们不能落于人后,当然是跟着大部队的潮流走了。

走出院子,要到祖庙的路上,是反而要绕到寺门的中线,再前行,因为,祖庙与太白寺的三个大殿,是在一条直线上的。因为今天是主公在太白寺里重大的日子,太白寺今日并不对公众开放,从清晨起,已经开始清客。从山底下,到通到太白寺山顶的路上,一路,都有僧人和护国公的人把守,闲杂人士不可上山,更不可入寺了。

一匹白马,以灵巧的脚步,在僧人们打扫干净的山路上一步步矫捷地往上攀爬。

兰燕奉了某人的命令走到寺门,对着骑着白马来到的主子面前,单膝跪下说:“二少爷。”

随侍的小厮帮朱理牵拉住了缰绳,朱理从马鞍上一跃而下,手执浑身白得发光的玉鞭,一袭金纹黑绸袍子,腰系金边腰带,中间腰扣上镶着一块黑色的绝世宝玉,规整的发髻上,戴的玉冠镶着的与腰扣一样的黑色宝玉。

一阵风袭来,带着点点飘雪,落在这个美如冠玉的少年身上,宛如画里面诗情画意的美人儿欲跃出画纸一般。落在地上的雪花则被风席卷着,在朱理的鹿皮靴周围翻滚,犹如仙雾团绕。

女子们的低呼声,抽气声,于是从左脚的方位传了过来。

朱理一双眼,高贵冷漠地扫视过去,见的是一群贵妇小姐,穿的都是差不多的衣服,一眼望过去给人感觉好像是披麻戴孝的队伍,给谁唱丧事的。朱理那双年轻俊秀的眉宇就此一紧,把策马的玉鞭塞到了自己腰间,对着跪在地上的兰燕说:“起来吧。”

兰燕站了起来,站起身的时候,不忘给主子那袍子边上沾上的灰尘轻轻拍了拍。

朱理擦过她身旁,更是对那群好像木头桩一样站在不远处只瞅着他的那群女人视而不见,径直往前走过去,问:“我大哥大嫂呢?”

“王爷和王妃都已经准备好了,只等二少爷来。——二少爷是先去见夫人?”兰燕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

伫立在左侧,看着朱理的那群贵妇小姐,自然是有柏家母女、宁远侯府等一群人在。

本来一双双死命盯着朱理的眼睛,紧随朱理的视而不见,还有兰燕在朱理身后的粘着,终于让这群人里头的部分人忍无可忍了。

“那是谁?”

“护国公府里的丫鬟吧。”

“丫鬟?缠主子缠那么紧?”朱湘怡说这话时,有几许隐隐约约的怒气,想,要是她准新郎旁边,有这样一个爱缠着粘着的丫鬟,不得被她一脚踹到西伯利亚去。

不管怎样,朱理,真的是长得太美了,五官那份俊美,比起父兄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而且,那股冷漠高贵的眼神和气质,是让少女的芳心都碰碰碰像小鹿一样乱跳,好像乱入了桃花林里一般。只要想想,这样一个高贵冷酷的男人,只对着自己一个人露出含情脉脉的眼神时。

嗖的,几乎人群里所有未婚的,适龄的,正需出嫁的女子,都红了脸。

“以前二少爷在京师的时候,听说媒婆早在护国公府门口,一路排到了东大门,只是二少爷年纪未到,护国公府夫人说先不安排急着找媳妇。”

不知是哪个妇人道出了这个由来,一群小姐们捂住胸口,心里喊:感谢老天爷,哈利路亚,她们二少爷,本来就是北燕人,肯定是要回北燕娶媳妇的。老天爷是公平的,在她们二少爷没有被京师的那群坏女子染指之前,把她们二少爷送回到了她们中间。

说朱理完全不可能在京师里娶妻生子,当然是不可能的。像他哥的婚事,最终还不是万历爷给赐的。当然,他哥回来了以后,他的婚事,他哥可是绝对不会给万历爷有可乘之机了。再有他们两兄弟都回到了北燕,自然,他未来的妻子,最好是娶个北燕人,可以安抚地方上百姓的人心。

朱理知道自己终究有一天作为男儿,一样是要成家立业的,但是,现在,他的一片心思都不在这个上面。如今,他们护国公府是有如大海波涛中那艘迎风破浪的船,能冲过去这片风浪,拥抱他们的,将是风平浪静的光明,如果一不小心被波浪吞噬了,全员无一能幸免于难。只要想到这里,他哪有心思想什么女子。

兰燕跟在他后面,却是能亲身体会到背后无数女人妒忌生恨的目光犹如密箭一样都射到她兰燕背上了。她兰燕这是何其无辜,无端端的,都没有做什么事儿,都给主子当挡箭牌了。

同时可见,她这个二主子,还真的是貌美如仙,举世无双的魅力,让女子们如此趋之若鹜。

“你刚才说什么?”一路低头,埋着头像是在思考问题的朱理,突然抬起头转过头来看她。

一阵抽气,再次从那群尾随于他们身后盯梢的女子群里发出来。

朱理听见了,不悦的眼神扫了过去。

朱湘怡感觉胸口被支箭射中了,早听说朱理是天才的射手,原来真的是这么一回事。

柏喜惠两只手捂住自己的小脸,感觉掌心发烫,她这是发烧了是不是。

兰燕贴住朱理的耳朵,说:“二少爷,奴婢刚才是问,二少爷是不是先去探望夫人?”

这话不能说大声了,否则,会被人误以为,他们护国公府里谁与谁不合。

朱理点了头。转身,让兰燕领着,偏离中线,向尤氏所在的地方走去。

背后的那群夫人小姐,只好两目呆呆地看着那美如冠玉的少年越走越远,直到像是消失在雪花里面一样。

朱湘怡猛地跺了下脚,发狠地对身边的丫鬟说:“给我去查!那人是谁?怎么整天巴着二少爷的?”

赵氏故作镇定,一只手抓住自己方寸大乱的女儿,说:“听好了。抓男子的心不能这样抓的,要懂得,欲擒故纵。”

朱理走进了院子里,进门的时候,能望到自己大嫂屋子的窗户打开着,看来是见天气暖和一些在通风。因此,在见尤氏之前,他兴致一来,走到了李敏的屋门前。

李敏早听见院子里的脚步声了,而且知道兰燕奉她老公的命令去接小叔了。从刚梳好头发的梳妆台边上站起来,转过身,只见小叔站在了屋门口的棉帐外面。

紫叶微笑着,赶紧走过去给朱理打开棉帐。

朱理站在门槛外面,但是没有迈进来,恐怕顾忌的还是尤氏那颗玻璃心和爱钻牛角尖的性子。不是怕尤氏生气,而是怕尤氏无理由的脾气给发泄到无辜的李敏身上。

一眼抓到小叔脸上的犹豫,李敏当然能理解,嘴角微噙着一抹笑意,对对方点了下头。

朱理一样含了头,望了她一眼,随即转身,走到了隔壁尤氏屋里。进尤氏屋子里前,朱理可能是自言自语的,对着兰燕说:“大嫂穿衣的品味就是好。哪里像刚才那群女子,一个个穿得像要发丧一样。”

兰燕一怔,没有想到朱理这样说,而且,朱理说的还真对。刚才那一列女子,说都是燕都里的名门贵妇,可是穿得都是一系列的白,白晃晃的,是很像披麻戴孝哭嚎谁死了的队伍。真不知道那些贵妇小姐们是怎么想的。难道到太白寺里来祭拜就是来发丧的吗?

还是,那群人以为自己穿了白,马上可以化做神仙了。

况且白不是什么人都能穿的,比如赵氏和曾氏,都是因为养尊处优的日子过的太舒服了,吃得身体都有些发福了,穿上白的,更显的胖,犹如一头大胖猪。

兰燕不禁掩住嘴角那丝笑意,在停在门口没有进去尤氏屋子时,却见前面迈过门槛进了屋子里的朱理的背影明显是僵住了。

出了什么事儿?

兰燕都忍不住往屋里头悄悄望了一眼看动静,这一看,真是让她大开眼界,是差点儿雷晕了。

屋里面,尤氏端庄地坐在椅子里,等着小儿子进来拜见,穿的那身新衣服,和他们刚才来的路上见到的那群女子一样,一眼望过去,发丧的白。

朱理怎能不被震住了?!

“理儿?”见小儿子好像傻在了门口,尤氏不禁感到疑惑,难道是几日没有见面,小儿子却快忘了她了,所以一见面太感动居然傻在门口了。

天地可鉴。现在朱理心里面只转着一个念头,是谁,是谁送的他母亲一身戴孝的新衣?不知道吗,在护国公历代祭拜祖庙的仪式里面,从来没有人会穿成这样白的。

尤氏恐怕是忘了这点。除非发丧,护国公肯定是不会在重大仪式上穿白的,因为这个显然是不吉利的颜色。倒不是说护国公迷信,只是,白的话,很让人容易联想起丧事,不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母亲。”朱理冷静地走上前两步,没有对着尤氏叩拜,只是简单地拱个手,接着问,“母亲这身新衣服是何时做的,为什么孩儿以前没有听母亲说过?”

尤氏只当小儿子这话是关心自己,没有猜疑,甚至颇为得意地笑道:“这身衣服好看吧?我也觉得是,照着镜子越瞧越好看。”

“母亲觉得好看?”

当然好看了。怎么看,都像是天上云端下来的仙子了。尤氏和赵氏她们一样想着。

朱理闭住了嘴巴,生怕自己不小心说出个丧事两个字,尤氏或许不会骂他,但是,肯定又会因此怪罪到他大嫂头上了。

不会儿,朱隶那边差来人说,说僧人们已经都准备好了,这边大家也都可以出发隶。

尤氏站了起来,率先走了出门。朱理埋头跟在她后面。到了院子里,见到了隔壁一样换好了衣服走出来的儿媳妇。

李敏今日挑的这身衣服,是想到了老公,给配的,是藏蓝的打底,间纹为黑,所以,望过去好像是黑的,同样滚金的花饰。两耳佩戴的首饰,为两颗黑色珍珠。

朱理抬头,再次望到李敏身上这身打扮,不由微笑。

说他大嫂品味好,真是品味好,知道他哥喜欢护国公那身高贵的黑袍子,所以为了他哥专门配的这身颜色。不仅如此,女子穿深色的衣服,少有能像李敏这样穿出气色气势的。

深色的衣服颜色,如果不是很有气质的女子,根本撑不起这个沉重的颜色,会显得发暗和难看,但是,气场强大的女子,这样一身隆重的颜色穿起来,只觉得大气端重,威仪天下。

李敏现在就是,一出场,让人顿觉金光万丈,没有人看得到她衣服上的黑,只记得那黑中散发出的夺目金光。

尤氏那一瞬间,不由自主地退了一小步,心里乱蓬蓬了。她刚才宛若画作神仙的自信,仿佛被突然击碎了,碎到干干净净。

“王爷。”

紧随院子里家奴家臣们尊敬的声音,朱隶背负双手,从门口走了进来。与朱理一样,穿的是护国公的正装,黑袍金纹的麒麟,一身威武。哪有什么白色的丧气味道。

尤氏看到儿子走到儿媳妇身边,两个人站在一块儿,搭配的颜色,望过去,绝对的金童玉女,天仙之配。

刹那之间,尤氏心头某处狠狠地被撞击到了。说起来,她当初和老公感情也算是不错的夫妻,可她从来就没有像李敏这样,想着老公来搭配自己的衣服。

朱隶威仪的双眼,落在李敏上下,嘴角微微地扬了扬:“王妃辛苦了。”

知道她都是为了他,他心里别提多高兴和满意。

李敏冲他微微屈了下膝盖头。

朱隶转身,再看到自己母亲和弟弟身上。弟弟不用说,肯定穿的和他差不多。可是他母亲尤氏,怎么突然间冒出了这样一身衣服,他前所未见的新衣服?

眉头,一瞬间拧起了半截,朱隶来不及发问,院门口走进来的明德僧人,对着他们一行人合十说道:“王爷,时辰差不多了,该启程了。”

听见这话,朱隶抿紧了苛刻的嘴角,率先走出了院门。

尤氏只觉得大儿子好像眼神有些意味深长地在她的新衣服上瞅了一下,令她很是一头雾水。至于自己小儿子和儿媳妇,当然是一言不发。

祖庙门前,两侧整齐排列着僧人们,庙宇前面的方正广场里面,此次被护国公邀请来的名门望族们,都站在那儿,列成两个方阵。男的自组成一个方阵,女的组成一个方阵。

朱庆民看着林氏在一群女子中间跟随大部队走来的时候,眼珠子都快瞪成大大的圆了。他身边的男人们,一样发出不可思议的嘘声。因为,这些女子们,怎么都穿成了一个样。

没错,参加典礼,是要衣装整齐,穿的比较贵重的衣服显得对仪式的尊重,端庄为首要条件。可从来没有规定过,所有人必须穿一样的衣服。现在,这群女子几乎整齐划一的颜色,只让人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了尼姑庵三个字。

只有尼姑庵的人,因为都是穿着尼姑服,那绝对是整齐划一的颜色和衣服。

现在这会儿,这些女人们脑子里是想到什么了?

朱庆民心头哪儿觉得直跳,好像哪儿快大祸临头的感觉。拿袖子抹汗,见前面司仪喊了一声。

从左侧走出来的一列人,正是护国公府一家。走在最前面的人是朱隶,随后是尤氏、李敏、再有朱理。

看见朱理,底下朱湘怡等人,不由地心口活蹦乱跳。

扶起袍角,迈进祖庙里的朱隶,接过了高僧点燃的香火,带着家人,对着一排排的祖先灵位,叩拜。

庙外的人,紧随之,也都跪了下来,等着。

朱湘怡有些焦急地舔着嘴唇,听到自己两个嫂嫂在她前面议论道。

“看这个情况,这个仪式一结束,宗族里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隶王妃了。”

“不一定吧。”赫氏远没有袁氏来的乐观。

之前,李敏都没有先急着巴结一些宗族里的长辈,倒是好像闹出不少事来,宗族里的长辈怎么都不会马上拉下这个面子。

里头的仪式进行结束以后,朱隶带着家人走出了庙门,再次看着底下一众臣子。大家心里面其实都早知道,朱隶邀请他们来,肯定是有话要说的。一群人,却其实不知道朱隶想说什么。

朱庆民紧张中吞着的口水,都可以把他淹没了。

他身后跪着的朱天宇,口气里带着一丝嘲讽冲着他说:“奉公伯,出了好多汗,没事吧?”

能有什么事?朱庆民几乎是想一脚踹到朱天宇的嘴巴上。

站在上面的朱隶,刚好一个威严的眼神扫过来,这两个叔侄,马上低下了头。

朱隶道:“今儿本王心里很高兴,今日毕竟是个重大的日子,本王自从父亲过世以后,也是很久没有来祖庙面对列祖列宗了,只因为,觉得事儿没有做完之前,有愧对列祖列宗的嫌疑。今日,算是本王成家立业的大日子,带着妻儿过来敬拜祖先,告知祖上之灵,大家能来到这里赏本王这个脸,本王深感欣慰。”

有善于拍马屁的人,已经很快反应过来,在朱隶话声刚落,马上回应道:“王爷千岁,王妃千千岁。”

“皇上都不敢自称万岁,本王怎敢自称千岁,王妃更是一名大夫,从来不信什么千岁万岁的事儿。本王和王妃都是顺应自然走的人。”

众人改口:“王爷万福。王妃万福。”

“好了,闲话少说了。大家都是很忙碌的人。”朱隶一拂袖管,置于身后,俯瞰那一排排的人,尤其是衣着整齐划一的女子方阵,像是颇感兴趣。

尤氏是当看见赵氏、林氏等人,几乎穿的和自己一模一样时,只觉得眼前一阵发晕,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儿子对她露出那抹意味深长的笑了。

老天,这个赫氏是想害死她吗?肯定是想拖着她一块下水。

话说在底下跪着的那群白衣女子们,却还没有察觉到大祸临头的预感,一个个,只瞅着李敏那身打扮,心里各自纠结起来。平心而论,李敏这身衣服站在护国公旁边,真是太配了。

天下哪有这样体贴到如此细致的妻子。

光说这份贴心老公的心思,李敏堪称是敬夫的典范,连宗族里的长辈们,八成都做不了声说不配了。

同时,这群人心里头在转思着,李敏这身衣服配是配护国公,可是,哪有她们这些好像仙子一样的白衣漂亮。

朱湘怡鼻孔里都一哼,要是她,站在朱理身旁,肯定也是不会逊色的。

站在大哥身后的朱理,只觉得越看下面,越觉得是一堆想着要发丧的人。

“方丈。”朱隶突然转身,对着慧光。

众人方才惊觉的样子,之前有听说慧光有死没死,真的,现在所有人亲眼所见,慧光真的没有死。这对很多人来说,真是一件又爱又恨的事。爱的是,慧光是佛道高僧,当然是大家都不希望慧光真的死了。但是,慧光这个人固执,而且很多事情不配合大众,对他们来说像是刁难诸多,如果有个能替代慧光位置的人出现,他们真巴不得慧光能快点圆寂了。

复杂的心情,在很多人心头上涌动着。

慧光双手合十:“王爷请讲。”

“本王之前听说,说是到太白寺进香的话,有许多规矩。”

突然听见朱隶这话,底下有些人眼皮猛的在跳了。

“规矩是有的。”慧光像是听不明白朱隶这话,道,“太白寺进香的规矩,与其它寺庙一样,只有一个,讲究诚心诚意。”

“对了。就是这个诚心诚意,有人传说,来太白寺进香,如果穿的不是什么样的衣服,叫做不诚心了,方丈,是不是有这个规矩?”

站在慧光身后的净远、明德等人,通通一愣。

这是哪门子的事,别说是他们寺院里的僧人说出来的。

净远面目肃静,对表示疑问的慧光和朱隶谨慎地回话道:“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对于我们太白寺是无中生有的诽谤!什么人说的?!”

此话一出,宛如一阵狂风席卷了广场内,跪着的那群白衣女子全不由自主地哆嗦了起来。

天,这规矩怎么冒出来的?

很多人心里大致都在想这个问题。

慧光嘴角像是琢磨着,道:“这种一听就是胡言乱语的话,有谁听信了吗?”

听信的人,还真的不少,见底下一片整齐的白衣。

曾氏和秦氏无疑都深深地感觉到被潘氏给坑了。潘氏更觉得委屈了,她这不是听大家说的吗?

这里头,似乎最聪明的人,属于云氏。云氏一身素净的青衫,没有与她们同流合污。因此,云氏被慧光点了出来。

“这位女施主,你知不知道你身边的人,为什么穿着一样的衣饰吗?”

云氏不敢隐瞒,说:“是有人对大家说,说要穿这样的衣服进太白寺进香,为太白寺的规矩。民妇却想,主公生性勤俭,今日主公祭拜祖先的衣装,都是陈年旧衣。主公尚且如此,民妇怎敢铺张浪费,赶制新衣,有违主公时常教导臣民们的勤俭美德。”

秦氏在底下跪着,快咬断牙了,这个云氏真行,果然在心里头早打着另一套算盘了。可恶的是,云氏能想到的,为什么她们想不到。

“这位女施主此言很有道理。”慧光点头,“王爷是个节俭之人,出家之人,以佛祖谏言为鉴,更是朴素勤俭,怎有立穿新衣方能进庙进香的规矩,浪费钱财,有违佛祖告诉世人的道理。”

很显然,这个规矩绝对是胡言乱语的,现在是连太白寺的方丈本人是出来澄清了。可是,为什么之前,她们穿新衣的话,都没有人阻止。而且,这个规矩究竟是怎么传出来的。

只听慧光继续说,深深地向朱隶行了个鞠躬的姿势,道:“是老衲管理寺庙欠妥,误信了贼人。那名贼人,即为本寺原先的监院弘忍,勾结他人,善播此类谣言,收取好处,如今,已是在逃案犯。”

朱庆民朱天宇,都想到了之前弘忍逃跑的那一瞬间。那时候,他们只想到弘忍是因为涉嫌谋杀方丈,却没有想到,还有另外这些事儿。

跪着的人里面,已经有一个人,全身哆嗦快不行了,要一头载倒了。有那个朱湘怡,还不明就里叫了声:“三嫂,你是怎么了,好多汗,身子不舒服吗?”

赫氏回头对小姑子死命地瞪。

其实,只要聪明点的人,听到这会儿,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还用说吗?散发这种谣言,最能得到好处的人,无非是卖这种衣服的人了。而所有人的衣服,都是在赫氏的布庄买的。

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自己脑袋上,赫氏哆哆嗦嗦地说:“这事儿不怨我,真的不是我干的。我也是听人说的。那个僧人,告诉我,说,说,说穿了新衣服,大家都穿干净的衣服,到庙宇进香,能显得在佛祖面前干净些。”

“干净的话,要心里干净才是对佛祖最大的诚心诚意。”慧光道,“你,心里并不干净,再干净的衣服,对佛祖来说都是脏的。”

赫氏真要一头去撞墙了,哇的一声哭道:“民妇有错,但是,民妇赚取的每一两银子,都是用来救济贫民的。民妇是看着她们平常吃好的穿好的,可都舍不得捐赠,因此,帮佛祖想出这样一个法子来。”

一个个听见赫氏这话,只对赫氏猛瞪眼:怎么,你为了洗脱自己的罪行,居然把所有人都说成为富不仁的人,好啊,你!

潘氏第一个喊冤,因为她家在城里号称第一首富,赫氏这话不是往她家里泼脏吗,潘氏大声撕起嗓子喊:“这绝对是无中生有的事,我们柏家,民妇和民妇的女儿,上山之前,才去过此次受到冰雹袭击堪称严重的城区民宅那里看过,赈济了许多贫民。”

刚好说到这次冰雹袭击之后,燕都内外不少百姓受灾的事了。在朱隶的暗示下,朱理把公孙良生刚统计出来的受灾情况带到山上的纸条,展开后念了出来:“此次冰雹,使我燕都城内城外,受灾的民居共三千六百余所,受灾群众共九千八百余人,流离失所的百姓数以千计。为了赈灾,护国公府提议商家开仓放粮,响应国公府号召开仓放粮的商家,共一百余家,其中,柏家捐赠的衣服棉被,以及粮食,均是城内第一。”

潘氏顿时显出一丝得意。他们柏家能做到这么大的家业,可以说,正因为平常对这种事都是不敢怠慢的。商人经营要有道,这是他们柏家能做大的秘诀。

相比之下,朱理在公孙良生统计的单据中找了又找,并没有找到赫氏经营的那家布庄捐赠的数目,而且,赫氏所在的宁远侯府,对贫民的救济,也就那么一车粮食和一箱银子,没有其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