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最牛国医妃 > 【114】大皇子

最牛国医妃 【114】大皇子

作者:肥妈向善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30 17:39:12 来源:笔趣阁

“太医院里,参奏皇上,合议之后,决定了请刘御医给大皇子诊查。”

大皇子朱汶,从京泰陵回来以后,由于之前并没有给大皇子安设王爷府,由皇上降旨,在大皇子的王爷府建设期间,大皇子暂住在宫里太后娘娘的福禄宫。

大家就此都知道了,在皇帝批准朱汶回宫时,太后娘娘为大皇子说了几句好话。皇后心里头的郁闷可想而知。要说太后这个人,只要是儿孙都喜欢,对于太子和其他子孙的对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皇后心底里的一根刺。

“谁提议刘御医给大皇子看的?”皇后问仔细了。

现在大皇子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关系到东宫的存亡。

“太后娘娘。”

果然是。皇后想。

太医院里,其中几位名气比较大的,除去院判院使,一共仅这样几人,用指头数都数的过来。虽然,这样几位大夫在医术上各有千秋,可是,各人有各人用大夫的喜好。比如说,王兆雄这几年来,名声渐大,受到新人捧爱。但是,论到后宫里那些呆久的娘娘们,当然是更喜欢用自己熟悉的大夫。

刘御医,在太医院的时间比王兆雄长,而且做事属于稳健派。太后娘娘平日里,没有什么事,喜好请刘御医过来查查脉,可以看出太后对用人的偏好。太后最喜欢,做事谨慎的,而且最好没有拉帮结派的。

像是李敏能入太后的眼,最关键李敏那句口头禅:臣妾只是个大夫,只做大夫该做的事。深得太后娘娘的心水。

“皇上没有意见吗?”皇后问。

刘御医作风比较偏正,古板,这也造就了,刘御医的医术,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貌似没有什么突破性。遇到比较难点的病症,通常束手无策,有种任人宰割的倾向。

一般,病看的久一点的,都不会想到请刘御医,因为都知道刘御医不会有什么大建树。刘御医不会说为了一个杂症去冒险,去寻找突破,去钻研。他的方子,只会照古人走,古人没辙,他也就没辙了。

这样的大夫,说实话,小病寻常病没有问题,到了大点的病,那真是要命了。病人本指望大夫关键时候来救人的,不是来对你说对不起,没有老师,我就无能为力的。

要说,刘御医到至今能保住自己的脑袋没有落地,真是幸运至极了。

耳听皇后这话问的有理,皇后身边的姑姑却是答不上来。皇帝说什么了吗?她打听也不知道哪句话是皇后想要的。皇帝日理万机,很多话,都是参合着说。

记得,在张公公拿着太后的建议报到玉清宫时,皇帝忙着看那个有关开仓放粮救济江淮灾民的简报,情绪一会儿激动一会儿说着朝政,究竟有没有回复太后的建议,在屋里听着的人都记不清。

姑姑求助的眼神,落到在旁陪坐的华嫔脸上。

华嫔进言:“皇上说的是,暂时按太后娘娘说的去办吧。”

这句话,表面上只是回复了太后请刘御医的意见,实际上,弹性非常大。可以说皇帝会随时收回自己赞同的意见。皇帝知道刘御医禀性,也知道刘御医恐怕看不了大皇子的病。所以,更重要的是,如果刘御医知难而退,下一步会请谁给大皇子看病。而这个人选,按照皇帝的说法,建议权决定权,暂时,都留在太后手里。

或许刚与皇帝过了一次招,皇后现在心里完全没了底细。

她捉不清楚,皇帝究竟是对东宫现在的主人有没有想法了。对现今的太子满意不满意。否则,让大皇子回来做什么。难道皇帝会不知道,大皇子一旦回来,朝廷的秩序必然再次发生改变。本来都好好的,以太子未来为首的朝廷,万历爷非要把它突然间搞混乱了。

沉得住气,沉得住气。皇后在心里面说。

因为有前车之鉴在那里,孝德皇后之所以失败,正因为操之过急,每想到皇帝可能对大皇子有可能不满时,马上心慌意乱,慌手慌脚,难免做出落人把柄的事儿。

当务之急,必须维持镇定。

“好了。”皇后对姑姑说,“你尽管帮本宫到福禄宫跑腿,倘若太后有什么需要本宫做的,帮手的,尽管帮太后把话传到本宫这里来。本宫是想为大皇子的病尽一份心力的。孝德皇后,当初对本宫是有照顾,本宫早惦记在心里。”

姑姑低头答是,回头,到福禄宫传话。

华嫔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的。

后宫里,因为大皇子的到来,以及淑妃变成了淑贵妃,本来已经够错综复杂的局面一下子变得益发不明朗了。

很多人想的都是,莫非淑妃知道自己没有孩子,始终是个弱势,所以,有意把大皇子召回来拉拢。

如果淑妃真是这个盘算的话,不得不说,淑妃这招比容妃高。倒是皇帝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是宠着容妃,怎么会突然间去扶持淑妃了。

“容妃办事,没有合上皇上的心意。容妃近来联手靖王妃,和护国公以及隶王妃都闹矛盾了。这俨然不是皇上想看到的。”庄妃坐在华嫔对面,磕着手里的茶盖子,像是看穿了华嫔的想法,说,“皇上想立的这个贵妃,必须合乎皇上的心意。”

“皇后娘娘——”华嫔欲言又止。

坐到了皇后的位置上,想完全合乎皇帝的心意,基本反而是不可能了,因为皇后是未来皇帝的母亲。

可为什么是淑妃?淑妃什么时候病好的?皇帝什么时候开始和淑妃串通的?

“前段日子,据有人看见,说淑妃经常到长春宫里走动,说是去看十九爷,心里说是对十九爷抱有愧疚。而谁不知道,皇上因为对十九爷一样心存愧疚,偶尔离开玉清宫要出宫办事时,会绕个道儿,到长春宫,偷偷看望十九爷。”庄妃轻轻簇着眉尖,像是有意无意提起这桩迟来的消息,“之前由于大家都怀疑淑妃的病是否是真的好了,否则不会不出面见人,没想到她真藏得住气。”

“她本就是那样一个人。”华嫔不由插了句嘴。

因为自己女儿的死,与淑妃有扯不清的关系。

要华嫔说,淑妃是个吃人不露骨头的白骨精,可遭人恨死了。

“不知道,她是对谁说了甜言蜜语,否则,久病缠绵的身体,怎么好的这样快。”庄妃眸子里划过一道锐利,像是抓到了什么。

其实,大伙儿都心知肚明。有这个本事医好淑妃的,只有一个人。因为太医院这么久了,对淑妃的病都束手无策。

“皇上知道这个事儿,默许了。”庄妃抬起的眼,射向在上位坐着的皇后。

皇后按捺不动。隔着屏风,听她们三说话的太子,却是从屏风后面风火地走了出来,说:“帮了淑妃,不是打击了容妃吗?难道隶王妃不是护国公府的人,不为护国公着想?”

“太子殿下,你到至今都不知道隶王妃的脾气吗?”庄妃亲自到护国公府面前求过人,对李敏感受颇深,“隶王妃,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她婆婆都拿她没办法。皇上,都不知道拿她怎么办呢。”

后面这句话才是重点。

皇后低头吃了口茶,对太子说:“今天,你带着三爷、八爷他们,去探望大皇子。”

“母后?”朱铭脸上露出一抹不明白的惊诧。

皇后对此,难免对太子发了些脾气:“如果你连这点事都办不好,本宫看,让皇太孙代太子去也可以。”

庄妃在旁帮皇后说了句缓和的话:“太子殿下,您现在贵为东宫了,皇上一直说兄弟友恭。如果不是您率领弟弟们去看生病的大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既然大皇子今日回宫,刚安下,请了御医过去看,如今,是时机该太子殿下现身了。否则,这个机会,多着是人抢着要在皇上面前表现。”

朱铭皱紧眉头,了解庄妃的意思,但是,皇后点名八爷罢了,为什么连老三都点上名。难道会怕老三也各立门户来抢太子位?

不过,静妃这次独立行动,确实是有些惹火了皇后。串通王氏乱搞一通,搞那本秘籍,结果,自己差点儿都和王氏一样的下场。

“那本徐氏的秘籍,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吗?”华嫔可能说者无意,随口冒出了这样一句。

听的人,却都听的有意思了。

皇后微微沉了沉脸。

李敏计算了太子被废的时间,刚好,和她生母徐氏去世的时间为同一年。

这里头有什么巧合难说了。或许因为那年发生皇后被赐死太子被废等一连串巨大的事儿,导致徐氏当时,一个官员夫人的死亡,显得那样轻如鸿毛,几乎,没人留意到。

宫里传来消息,说是,刘御医给大皇子看病。然后,太子率众兄弟要去探望病重的大哥,发来邀请,希望朱理能一块去。

朱隶作为护国公,当然是不能轻易去见风尖浪口上的大皇子。会有改效力大皇子的嫌疑。但是,朱理年纪小,作为皇室同宗看望兄弟,被太子邀请,是可以去的。

接到邀请的朱理,不假思索一口答应。再走到了兄长的书房,对在办公的大哥禀明:“太子殿下请我一同去探望大皇子,大哥以为,我该带什么人一起去?”

朱隶歇下手里的毛笔,转头,与公孙相看。

公孙说:“王爷,臣以为,最少要带个能给王妃报信的人。”

迟早的,等宫里的人,拿大皇子的病没法时,肯定是要让李敏入宫的。

朱隶明白公孙的意思,但是,李敏察言观色的医术,岂是有谁可以轻易复制的,只怕去了的人,看着大皇子的病况看不出个所以然,回头,给李敏误传了。

“倘若大嫂本人可以先去探探风——”年纪轻就是好,可以天方夜谭,朱理随意地说出这样一句唠叨。

这句话,被朱隶和公孙都听进去了。

公孙面对朱隶的眼神,点了头:“可以冒险一试,不过,要问问王妃本人的想法。”

没过多久,本在屋子里为查账忙到焦头烂额的李敏,听到了他们传来的意思。

听到说可以乔装打扮,先进宫里去试探这个传说中病情很重的大皇子,李敏当然是很感兴趣。

作为王妃,屡次入宫,可是,同时因为王妃这个身份,走到哪儿都一群人盯着,很不方便的。在宫里,几乎是路线,见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被人规定好了,根本没有自己窥探宫里**的可能。

公孙良生取出了两个假面,给她和兰燕同时戴上。说到这个古代人用的假面,是很像川剧里的变脸艺人们用的道具。薄薄的一层东西覆盖在自己脸上,加厚几层上去,像是在自己脸上盖上了厚面粉,于是,原来脸上的那层皮肤被盖住不见了。变粗糙的皮肤,好像戴上面具的,说话时脸上动作的肌肉都看不见,犹如僵尸脸。再修一下眉毛,留点长浏海,换个发型,换身衣服,整天低头说话,让人突然想识穿自己身份并不容易。

兰燕好像习于改头换面改变自己的身份,很快完成了变装,然后,亲自帮李敏化妆。

没想到这个江湖侠女手巧的程度不比自己身旁小丫鬟们差一点,动作速度,很快,也帮她换好了妆容。看着铜镜里的自己,李敏颇为满意。

一切准备妥当。

临出发的时候,朱隶亲自帮她拉了拉袖管,盖住她手腕上那只帝王绿。她全身上下的物品,只有这只镯子会暴露她的身份。

“不要自己一个人乱走。宫里我知道你进去过很多回。但是,不要说你,就是我,都有可能走错路,遇到不该遇到的人。”他细声地交代她。

李敏莞尔:“王爷这岂不是在说自己以前在宫里迷过路?”

朱隶抬眼,眸子在她盈盈的眉目上一眯,说:“那都是许久之前的事了。那时候,年纪小,淘气,不知天高地厚。”

“王爷见过大皇子吗?”李敏问正经的,知道以小叔的年纪,没有亲眼见过朱汶长什么样子。

“见是见过。”朱隶说,“但是,那时候年纪太小了,只记得,大皇子比起现今的太子,小小年纪戴着太子龙冠,眉清目秀,丰神俊朗,犹如在雪峰上的金光。”

当时,宫里大皇子年纪最大,八爷朱济刚满几岁来着,还在其他长兄屁股后面屁颠屁颠跑着。这是胡话。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常嫔出身太低,被人看不起,八爷一样是被其他人看不起,只好躲在常嫔宫里,谁都不见。八爷的性情是什么时候变的,大伙儿都记不清楚了。只是好像男孩子年纪大了,自然不用那么害羞了。

所以,那会儿,在皇宫里,有三珠并立,天下皆黯然失色之说。

哪三珠,一即当时还是太子的大皇子,大皇子外貌俊秀,美若神仙,犹如仙湖畔上那颗清晨的露珠,白色的仙气袅袅婷婷。二即护国公府大少爷,朱隶,英姿飒爽,俊朗丰神,手执弓箭,是传说中里的二郎神,乃夜里那颗最明亮的北斗星,焕发神秘光芒的黑珠。

第三,不是现今的太子二皇子朱铭,而是,三皇子朱璃。朱璃眼睛当时虽然不好,可一双清澈见底犹如白玉的清眸,以被誉为天下最美的一双眸子。像是明镜,像是湖水,万种风情堆砌于这一双美丽的眼睛。

这样的话,放到现在,和朱璃身上冠名的一毛不拔铁公鸡相比,好像完全挂不上等号。

朱璃是第三颗明珠,被誉为世上最美的玉珠,从此君子如玉的美称不胫而走。

可以说,倘若不是出现意外,大皇子朱汶,没有皇帝觉得哪儿特别不满意的地方。反而是现在的太子,二皇子朱铭,要说外貌,不是众皇子中最出众的,比不过大皇子,比不过三爷,到后来,连八爷十一爷都比不上。要说才干,平庸至极,小时候倒背如流第一名,从来是二皇子朱铭。导致,给人家的印象里,二皇子除了会背书,其它都一塌糊涂。

这样的二皇子,只因为大皇子被废,排行老二顶替老一这样的规矩,被立为太子。要不是长幼有序这样的古训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二皇子被立为太子一事,其实难以服众。

皇帝不是不知道这点的,否则怎么对太子总有股恨铁不成钢的情绪。

眼见妻子走了,朱隶负着手,看着人走远之后,才对跪在自己面前的兰燕说:“去到那儿,记住,王妃想做什么都可以,但是,王妃的安全第一。有什么事,传个话回王府,该把王妃带回来时就带回来。”

“奴婢都知道了,王爷。”兰燕应完,飞身出了窗户,直接越过后墙,去追李敏和朱理的马车。

屋檐下,在兰燕走了以后,轻轻飘飘落下一抹清秀竹布白袍。

手指间把着玉箫的许飞云,若无其事地走进朱隶的书房。

朱隶深晦的眸子看着他:“怎么样?”

“无刀之王死了以后,肯定有人觉得缺人的,所以,逍遥帮的五只老头子进了京师准备顶替空位。”许飞云慢悠悠地挨着屋里一张椅子坐下来,两只妖魅的眸子射到公孙良生那张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脸。

一丝鄙夷之气。

公孙良生倒不知道自己何时得罪了许大侠,正有些诧异。

朱隶拳头捂着嘴角,咳嗽两声,让公孙良生先退一步,道:“缺人所以补人,合情合理。”

“只恐怕进京的不止那五个。”许飞云妖魅的瞳子里转了抹利光,望向朱隶,“王爷,是不是京师里要有大事了?”

“大皇子不是回来了吗?”

对于公孙良生这句好像有意打岔的话,许飞云露出抹不悦:“不是。你们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

面对公孙良生那里传过来的几分谨慎的眼神,朱隶只是稍微迟疑,对许飞云说:“你说的没错。是要有大事了。所以,才把你留在了这里。”

“倘若如此——”许飞云因他此言眉头微皱,倒也爽快,道,“我想借王爷的离魂刀。”

“借本王的刀?”

“是,我要找老手铁匠,修理我那把夺喉剑,顺带,帮王爷修理下离魂刀,如何?”

公孙良生看了看他们两人,自己对于兵器肯定是插不上嘴的。

看着朱隶点头,许飞云嘴角翘翘,回头望到公孙良生脸上:“公孙先生骑马不行,但是要是连保命的一把匕首都没有,到时候怎么在王爷身边做事?”

公孙良生像是没有听明白他这句有意嘲讽的话,却是想起了一件事儿,进言:“王爷,是不是该问问王妃喜欢什么样的短刀?”

朱隶点头:“回头我问问她。麻烦许大侠,帮本王准备几把适合女子使用的短刀。”

许飞云爽快地答应好,走出门时,才记起被书生的声东击西糊弄了,回头一记狠光瞪到公孙脑袋上:等着!

公孙良生记着他这抹眼神,是有些额头冒虚汗了,都听说北峰老怪脾气古怪,最令人恐惧的地方在于记仇。

“王爷,草民得罪许大侠了吗?”等人走了,公孙悄声问主子。

朱隶不知道怎么说,因为码头吹的那两首曲子,只好应了一声:“爱吹箫之人,都有其自负之处。”

公孙良生明显忘了当初自己讽刺人家的话,说:“我有说过他吹的不好听吗?”

朱隶无语了。

午后,刚用过午膳,太子召集了能叫到的兄弟们,在福禄宫面前集合。太后腾出了一个小院子,专门给大皇子用的。大家可以不用拜见太后,直接到小院去找大皇子。

朱理带着乔装打扮过的兰燕和李敏,抵达了会合的地点。由于朱理不爱带下人,哪怕带了下人,都是随意在护国公府里面牵几个。大家都习惯了看见朱理身边的人全是陌生面孔。因此,李敏和兰燕,两人女扮男装,装成朱理身边的小厮出现时,一时都没有惹到人注目。

皇子们,围在太子四周,都有些忐忑不安,各怀心思的样子,没人顾得上去看朱理身边的小厮今日又冒出了什么新面孔。

李敏第一次以这样的身份,去观察自己身边这些已经熟悉的人,突然感到很不一样。

像是以前,她要是隶王妃的身份,这些人哪敢当面议论她。可现在,这些人,哪怕当着朱理的面,都敢开始说她的话了。

要说口上最不留德的,向来隶属那个嘴快的十一爷。朱琪连道几声完了完了,腰间插着香妃扇子不便场合拿出来使,只能是拍着掌心说:“这下,隶王妃逃不掉了。”

逃不掉!三个字只要一听都让人不悦。

“刘御医说他束手无策了吗?”十爷那把有点像鸭子的干哑的嗓音闷闷地问。

先从福禄宫里打听出来的小太监,在众皇子面前犹如只小蚱蜢哆嗦着:“是。”

“束手无策,哪次他不是说这样的话?”十爷嘟着嘴巴,想起上次刘御医在他王府里宣布禧王妃死刑的时候。

因此,众皇子都知道,刘御医说病人快死了,不行了,其实,病人压根是还有的救。

“太后准备再去请谁来给大皇子看病?”三爷的声音最为稳重,在熙熙攘攘的一群弟弟面前,显得具有威信。太子在那头喝半天,底下的小萝卜头都没有一个听他的。但是,只要看到三爷冰玉的脸,小萝卜头都知道畏缩。

小太监一样怕到抽了抽鼻子,说:“太后娘娘,在与刘御医商量着,还没有说。”

好吧,固然刘御医束手无策,太后,是信得过刘御医,知道刘御医不会胡来。

十一爷朱琪再次跳了起来,信誓旦旦地发起了豪赌:“我赌,太后肯定是让人去请隶王妃!”

李敏嘴巴里嘎吱,恨不得劈了十一爷脑袋:她是专门给人擦屁股的吗?治不好的,就推她这儿来,当她这儿是垃圾桶了?

小叔终于看不过眼了,为她声张正义,骂起了老十一:“你不要张口闭口我大嫂!我大嫂是护国公府的夫人,不是奴才,不归你们呼来唤去的。”

听朱理这句话说的是,朱琪有些悻悻然的,撅口道:“可别人都没有法子了,不就得靠隶王妃。”

“隶王妃是有夫之妇,按理不太可能能给大皇子看病。”古板的七爷插上一句话。

之前,李敏在皇宫里看的病人,要么是十六爷十九爷这样的小孩子,要么是齐常在、福乐公主这样的女人。大皇子是年轻男子,是不太适合让女大夫看病。

要是真这样就好了,可是谁会不知道,到了关头上,人都要死了,哪能忌讳那么多。

朱琪又第一个最快,一个利索吐出话来:“我要是大皇子,看见隶王妃必定死命抱住隶王妃的大腿,叫救命——”

九爷见朱理的脸色都青了,赶紧一把捂住朱琪的嘴巴,骂道:“我看你没有抱住隶王妃的大腿前,这条小命要在隶王的刀下没了,还不快住嘴!”

只见一群弟弟吵成了一团,那骚乱的声音,都能传到玉清宫去了。太子急到焦头烂额,直挠着额头。

朱璃开了声,两个字,犹如一道斩刀的寒风:“闭嘴!”

底下乌鸦乱串的声音通通消失了。

朱璃转过身,对太子拱手:“不管太后娘娘准备请何人给大皇子看病,当务之急是,去看看大皇子的病情究竟如何了。”

太子朱铭没回过神时,朱济先抢着点了头:“三哥说的是。”

什么时候,八爷和三爷同一阵营了?

朱铭心头闷着,冷冷地当着朱璃的面转回身去,领头走进太后的宫里。

浩浩荡荡的一群皇子,犹如大部队行军。李敏跟在朱理后面,宛若沙尘不起眼。倘若不是有意有人对她这边射过来一抹探究的目光。

这些皇子里面,李敏知道有个人的神经最敏感。那个到哪儿都人缘极好的八爷,突然一个回头,眯眯的眸子,像是落到了她头顶上。

朱琪走在八爷后面,看见朱济停步,跟着回头,看到了她的脸。

李敏屏息静气。

朱琪偷偷撤到了朱理身边,眼角斜睨她和兰燕,冲着朱理的耳边唠叨:“我说理儿,你什么时候口味变了,喜欢娘们一样的男子了?”

朱理只差一口口水直射到他脸上。

“你,这话啥意思!”

“不是,我看你今天带的两个小厮,都长得像娘们似的,个子不高,瘦不垃圾,不像你们护国公府人高马大的作风。”

兰燕站在了李敏面前,帮她挡着。眼看第一轮危机到了跟前。

朱理沉住气,说:“我个子很高吗?我是傻了吗?专门带个比我高的,想显得我很矮吗?你不也是整天带着福子,福子比你矮半个头吧,难怪你喜欢福子。”

话说中了朱琪的软肋,朱琪嘴巴扯开,啧一声,拍手下朱理的肩头,甩头一句“算了,好心没有好报”,回头撒腿去追自己八哥九哥。

李敏轻轻松了口气。

到了大皇子的院子,一群人,在院子里的凉亭里坐着,等太子先进去拜见大皇子,再让其他人依次进去和大皇子见面。

九爷拎起茶壶,往自己口里灌水。上回在鲁亲王府里吃了烧辣以后,他这舌头都起了泡。

朱琪念他活该,该吃药了。

十爷坐在他们旁边,有一声没一声地叹气,转头问七爷:“七哥,你当时立侧妃,谁给找的人?”

“能有谁?”七爷觉得他这话问的够古怪的。

难道他们的老婆能自己挑?不要说大老婆,连小老婆都不可能。

“三哥应该不一样吧。娶的都是自己选的。”十爷叹息,不可拿自己和别人比。

七爷不以为然:“要是自己想要的,三哥能那个表情?”

朱璃那张脸,像人家欠了他十万百万的。明明,是快要做新郎官的人了。

“三哥也够狠的。外面那些人都在传,到时候娶新娘子的时候,丈母娘还在牢所里,三哥不知道怎么应付?”十爷皱个眉头说,要是他,干不出朱璃这样的事。

“三哥这是明哲保身。”七爷一句话,道穿天机。

十一马上凑了过去,挤在他们两人中间挤眉弄眼的:“是不是,都觉得三哥后悔了?”

“理儿在这里。”老七提醒说话无所顾忌的人。

李敏听他们说自己以前的未婚夫后悔,后悔吗?笑话!怎么可能?

朱璃本在门口守着太子,听到风声传来兄弟们的话,回头,给弟弟们一个意味深长的一瞥。

要说这一瞥,本该恼羞成怒才对。因为,弟弟们居然在背后说他后悔。可是,李敏都能看出,三爷的这一瞥,真没有多少恼怒在里头。

也不是警告。那眼神里,或多或少有些无奈。

七爷接到这眼神,都愣了下。

因为朱璃给他的眼神,貌似在说你能懂。

七爷或许能懂,因为,七爷之前,刚丧失了妹子,太清楚那种被自己人所害的感觉了。

李敏垂眉,皱了下。莫非,朱璃知道了些什么内幕了?包括她母亲徐氏怎么死的?

屋里,太子进去后,似乎与大皇子一见如故,叙旧良久。在屋外的人,不得开始计时,太子进去了,大约有一炷香的时间之久。

随之,太子走了出来,脚步有些踉跄。

朱璃见状,上前扶太子一把。朱佑跟着紧张地问:“太子殿下,大皇子的病很重吗?”

太子那眼角,都像是有水光流动过的模样儿,抬起头,神情恍惚的样子,说:“你们都进去看看大皇子。”

这句话,屋外的人是求之不得。因为看过以后,都可以回家了。在风凉的院子里等着见人,向来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而且,对于这里很多人来说,大皇子几乎相当于陌生人。很多人,出生后,都从来没有见过大皇子。说是大哥,没见过,怎来的亲情?

太子这一开口,等于开闸放人。

一群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那个病重的大皇子屋里能不能容下这么多人,全部涌进了屋里。守门的太监挡都挡不住,一个个都是主子,怎么挡。结果,给李敏浑水摸鱼的机会,一块跟着进去了。

由于屋里躺着病人,关起门窗,并不怎么透气。屋角摆放宁神的檀香,袅袅的香烟,给空气里添加了一份浑浊,让人的脑子里都能跟着混沌了起来。

浑浑噩噩的,这是一大帮人进了屋里之后的感受。

李敏定了定神,找了个边角的位置躲着。

本来冲在最前面的人,反而退缩了下来,最年长的朱璃,只得代之走了上前,对着屏风里头的身影说:“大皇子。臣弟老三,带了老七、老八、老九、老十和十一弟等,来探望大皇子。不知道大皇子的身子感觉如何了?”

片刻以后,一声脆弱的,略显苍白的嗓音飞出了屏风外,伴随几声微弱的咳嗽:“你们都来了。”

“是的,大皇子。”

“怎么不叫大哥呢?你是老三,璃儿是不是?以前,你经常来太子宫玩,你还记得吗?”

“记得,臣弟都记得。”朱璃谨声回答。

到这会儿,连老看老三不过眼的朱琪,都不得不佩服朱璃能扛得住这个压力。但是,听起来,貌似大皇子以前和老三的关系很好。这样,可就麻烦了。

和以前废弃的太子好,与现今的太子也好,这个三爷岂不是个见风使舵的。

短短几句话而已,足以看出这个大皇子功力如何了。李敏眯着眼瞳,和其他人一样,对屏风后面隐藏的人影十分好奇。

“你说,都有些什么人来?”或许隔着屏风,都能看到这屋子里站的人实在有点多了,大皇子分不清楚,问。

主璃重复答一遍:“老七、老八、老九、老十——”

“这我都知道。”大皇子说。

听到大皇子都把他们认出来的一群弟弟们,面面相觑。他们怎么就不知道大皇子怎么认出他们的?

大皇子的意思是:“除了皇子服饰的,是——”

朱理站了出来:“臣是护国公府里的。”

“你哥是?”

“护国公隶王。”

“我在京泰陵的时间太长了,离宫太久,都不知道隶儿已经是护国公了。这样说的话,隶王应该是娶妻生子了。”

“是的,兄长刚完婚不久。”

“好,好,下次,经得皇上同意后,本王想和隶王以及隶王妃聚一聚。”

底下一群人的眼神,互相交互。怎么想,这个大皇子都不像想找儿时的玩伴叙旧,想抱住隶王妃的大腿求救命。有人,大概是联想到之前朱琪说的这句话,捂着嘴巴忍住笑。

有这样一群没有感情,好像只是来看好戏的弟弟,这个刚回宫的大皇子,应该很头疼吧。

想到刚才出去时太子朱铭那个恍恍惚惚的样子,李敏眉头没有松开。

朱璃在前面,往后一扫那些不守规矩的弟弟。

朱济轻咳两声,同样具有几分威信。底下的躁动听声而止。

屏风后面,大皇子的声音里突然多了几分温存,道:“是八弟吗?”

“臣弟拜见大皇子。”朱济上前应声。

大皇子像是隔着屏风打量朱济,边打量边赞誉:“本王在京泰山,却不是没有听过,京师里出了个八爷,懂得人情世故,照顾老小,做事稳当,办事得力,人情味十足,得人喜爱。京师里女子,都有非八爷不嫁之说。”

“臣弟对此赞誉乃倍感惭愧。臣弟实在不如大皇子所言的。”

“谦虚是好。”大皇子说,“过于谦虚,可就不太好了。”

“臣弟听从大皇子教诲。”

一来一往,大皇子的大哥哥风范,似乎逐渐显现了出来。那些刚开始踏进屋里有些放肆的弟弟们,都收起来小孩子的脾气,惊讶地看着。眼见,屏风后面躺着的人影,忽然慢慢地是从床上坐了起来。

侍奉的太监宫女们,连忙上前,可能在给屏风后面的人添衣,接着,阻碍在人们视线前面的大屏风,缓缓被挪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