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1630 > 第二十章 剜肉补疮

大明1630 第二十章 剜肉补疮

作者:克里斯韦伯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5:28 来源:笔趣阁

“徐大人,这茶可还入得了口?”柳如是看到徐鹤城放下茶杯,笑着问道。

徐鹤城笑道:“徐某是个粗人,平日里奔走四方,茶水也就是解渴的,哪里分得清好茶劣茶。柳先生能拿出来待客的,定然是好的!”

陈子龙越是仔细打量,越是觉得徐鹤城无论是言谈还是气质上都不像是科场出身的,可是此人在当扬州兵备道之前是在兵部职方司当员外郎,虽然兵部没法和吏部、礼部和户部这些地方前途无量,可毕竟也是六部里面的正途了,明末又没有捐官一说,未经科场出来的一辈子也就能做个杂佐官儿,岂能当到员外郎?莫不是凭借家中的荫蔽?想到这里,陈子龙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问道:“徐大人,在下斗胆问一句,您是哪一年的科名?”

徐鹤城扫了陈子龙一眼,却没有回答,反而问道:“敢问一句,你是何人?”

还没等柳如是接口介绍,一旁的程二笑道:“徐大人,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能够得柳先生垂青的除了陈侍郎的公子,华亭陈懋中还有何人?”

“原来是陈公子,幸会了!”徐鹤城见柳如是与陈子龙都没有否认,知道程二猜得不错,拱了拱手:“在下未曾进过科场,也没有功名。”

“那您是荫蔽得官了?”陈子龙话一出口,便后悔自己说错了话。与今天的学术圈一样,明代的官场也存在着出身鄙视链,进士及第出身然后当庶吉士一路入阁做到首辅的是鄙视链的最高端,其次的便是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再差些的便是举人、而荫蔽得官的除非是丘八老爷,否则已经很接近鄙视链的末端了,也就比杂佐官强些。即便是投胎到勋贵家里的,只要是稍微读的进书,有点志气的子弟也都会用功读书,争取在科场中考出个功名来。俗话说打人莫打脸,如果徐鹤城真的是荫蔽得官,陈子龙这句话一出口,只怕就把人给得罪了,勃然变色,调头就走也不是不可能。

“也不是!”徐鹤城脸色如常:“我是因功保举得官!”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柳如是怕陈子龙惹恼了徐鹤城,赶忙接过话头去:“若论文章诗赋,谁又及得上岑嘉州(岑参)?可就连他都以马上取功名方为英雄,徐大人随未曾进科场,又何尝不能说是英雄?”

陈子龙如何听不出柳如是是在替自己的失言打圆场,赶忙笑道:“不错,徐大人击破群贼,护得扬州百姓士绅平安,自然是当得上英雄二字!”

”柳先生,陈公子!”徐鹤城自失的一笑:“其实若说此番破贼功劳最大的,并非是徐某,而是这位程二先生。”

“当真?”柳如是不禁吃了一惊,其实她对此人的印象很一般,自从刚刚一进楼来,这位休宁程二便用她十分熟悉的目光盯着自己,若不是要讨好笼络这位徐大人,柳如是早就找个由头将这个不速之客赶出去了。

“自然是真的!”徐鹤城道:“其实流贼虽然人多,但其中识得兵法,懂得进退的却不过闯、献、曹操等区区数人罢了,其他都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毫无部伍节度。流贼入境时,只要先令乡里坚壁清野,迫使其分兵打粮,然后便可以精兵将其各个击破,诛其首脑,自然能以少胜多。我麾下人马虽然不过两千余人,但将吏都是百战之余,骑队、射生手、长矛队、炮队无一不全,又有船队转运粮食辎重,破贼的难处其实不在这里。”

陈子龙问道:“那是在何处?”

“钱粮!”徐鹤城吐出两个字来:“二位应该也看到了,我麾下将士多非大明人氏,乃是四方之精锐荟萃而成,每月的薪饷、口粮都是从优,斩首破阵还要另外加赏。虽说不过两千余人,一个月下来光是薪饷要六七千两银子,粮食和布匹还要另算。朝廷的那点银子又哪里够?若非程二先生施以援手,纵然孙吴再世,恐怕也是措手无策呀!”

柳如是与陈子龙向程二先生投以惊讶的目光,虽然华亭陈家也是江南有名的大族,家中光是田产就有六七千亩,但多半都是不动产,而且多半是属于一族人,而非他一人所有,现金流其实很有限,如果要一下子拿出几千两银子来,恐怕就要变卖家产了。如果徐鹤城没有撒谎,这位休宁程二能每个月拿出六七千两银子来养军,传说中的沈万三也不过如此了。

程二先生看到柳如是这般看着自己,心中不由得暗喜,他平日里自诩有“三好“:好美食、好美人、好豪杰,柳如是乃是闻名江南的美人,若是在平时,即便他有万贯家财,恐怕连这个南楼的门都进不来。他装出一副矜持的样子:“徐大人谬赞了,我不过是协理粮台,帮助筹措些许军饷罢了,又何功之有?”

“程二先生过谦了!”柳如是肃容道:“若无先生大才,扬州数十万百姓,不,江南数百万生灵都要受流贼荼毒。如是以茶代酒,先敬先生一杯!”说罢,她便将杯中茶一饮而尽。

“不敢!”程二赶忙也将杯中残茶喝完,虽然入口的不过是半杯凉茶,胸中却是畅快之极,几乎要跳起来大叫几声。一旁的陈子龙对兵谷之学颇为留心,便沉声问道:“程二先生,在下斗胆猜一句,想必先生也不是用自家的财产来发饷的吧?”

“哈哈哈!”程二听了陈子龙的问话,大笑起来:“陈公子说笑了,且不说陈某拿不拿得出这么多现银,就算我拿得出这么多银子来,也不敢给王师发饷呀?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陈子龙点了点头,程二这句话说得倒是大实话,俗话说吃粮当兵,自古以来吃粮与当兵是连在一起的,吃谁的粮自然听谁的号令,你一个商贾拿出大把银子来给天子的兵发饷,你莫不是要造反吗?不过陈子龙倒是没想到程二还真有发饷的能力,攻克大员之后,杜固便与席尔瓦以暗中与外敌勾结为理由,将大员港内那些福建田主尽数拿下,杀的杀,关的关,处理的一干二净,他们的田庄房屋财产奴仆自然都成了股东们的囊中之物,光是程二一人就分到了田地五千余亩,房屋近百间,佃户家奴四百余人。除此之外,这些股东们每人都得到了两万亩到十万亩不等的权力状,凭借这份权力状他们有权利在台湾岛上开垦并占有上面数字的田地为自己所有。此外,硫磺、沙金、鹿皮、木材等有利可图的生意都为股东们瓜分,即使不考虑以这里为基地可以插手的日本和东南亚贸易和利润丰厚的蔗糖种植生意,当初在西湖游船上投资这一冒险事业的十余人无不是大赚特赚,其中个人投资最多的程二更是已经无声无息的跻身于江南顶级财主之列了。

“那敢问一句,先生是如何筹措军饷的呢?”与绝大部分胸怀大志的明末士大夫一样,陈子龙对于兵谷之学还是很有兴趣的,赶忙开口求教。可程二却打了个哈哈,目光转到一旁,显然是不想说了。一旁的柳如是微微一笑,从丫鬟手中接过茶壶,上前给程二的茶杯倒满了,笑道:“程二先生,如是倒也对这些颇有兴趣,不知先生可否讲解一二!”

“那有何难?”程二笑道:“这法子说穿了也就一钱不值,其实也就两个字——米、丝!”

“米,丝!”柳如是皱了皱眉头,问道:“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这么说吧,朝廷给的饷大概只够三分之一,其余的缺口本来应该由扬州当地的士绅百姓补上。毕竟这是他们的田舍陵墓所在,抵抗流贼的军饷不由他们给谁给?不过这帮老财总是善财难舍,徐大人带着兵刚刚到扬州的时候,个个都说囊中无钱,那个知府更是说藩库里一贫如洗,要等到收了秋粮以后才有银钱补上。可还没等他把秋粮收上来,流贼就杀过来了,这下可把那知府和缙绅都吓坏了,个个跑到徐大人那儿,只要徐大人能够讨灭流贼,一定把饷银补上!”

“原来是这么回事!”陈子龙点了点头,心中却略有不快,暗想这程二的言辞做派倒颇有些挟贼自重的感觉,莫非缙绅们不给钱,徐鹤城就眼睁睁的看着流贼荼毒百姓不成?柳如是却比陈子龙要机敏的多,从程二的话语中听出了不少言外之意,笑道:“想必这次他们还是没拿银子出来?”

“照呀!”程二拍了一下大腿:“与如是姑娘说话就是省力气,当时那知府和扬州缙绅们还是没有拿现银子出来,倒是画出来大饼一张又一张,就是没见一点银星子,那知府也说了,藩库里只有些陈米旧布,只有等秋粮收上来才有现银。”

“那先生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呢?”

“我先拿自家银子填上,月息一分半,然后约定到了明年丝下来的时候用官价收丝。还有,扬州明天春天不许从湖广进米来,都必须用我家的米,不过我保证明年春荒时米价最高不能超过一石一两七钱银子。”

陈子龙在一旁听了,眉头不由得紧皱了起来,他并非那等只知科举的腐儒,少年便在科场得志,后来却因为参加复社的缘故,在考进士上吃了一次暗亏,这反倒让他把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关乎国计民生的世务。程二方才说的那个一分半的利息依照当时的行情倒也不是太过分,可通常来说都是用来短期周转的,而明年生丝下来至少要在三四月份,而他是在今年秋天便开始算了,至少要有六个月时间,仅仅利息这一项就翻一番了。而且生丝是极为赚钱的买卖,也是南直隶农民为数不多的获得现金收入、能够维持现状的生计了,他说的以官价收丝肯定是要比正常的市场价低,才能补偿他的欠款;至于最后一项,这次流贼的侵袭,今年秋天扬州的收成本来就不好,而苏南一带由于大量的土地都用于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如茶叶、桑树等等,本身的粮食都需要从两湖、江西等地收入,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卖给江北的扬州呢?若是不许从湖广进米,粮价还不涨到天上去了?这个程二先生说能能把粮价控制在一石一两七钱以下,且不说这一石一两七钱的米价本就是上天了的,他那时候哪来的这么多米填补湖广米的空缺?扬州的缙绅与知府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却应允了这贻害无穷的条件,实在是愚蠢之极。

“程二先生,我看扬州知府和当地的缙绅明年未必会让你放手去做吧?”陈子龙冷笑道:“丝、米都是小民的身上肉,你这可是要从小民身上剜肉补疮呀!”

“呵呵!”程二冷笑了一声:“这么说来在下为徐大人筹集饷银,护卫扬州乡里,倒是我的不是了?”

“筹集饷银,护卫扬州乡里自然是不错的,可是不等于乘机从中牟利!”陈子龙本就是个极其倔强的性子,被程二一刺激,索性把话说开了:“商人汲汲于利,也不能忘记了国家大义所在!”

“国家大义所在?陈公子说得好!”程二轻拍了两下手掌:“在下年少时家道中落,也没读什么圣贤书,自然不明白什么国家大义。不过扬州乃是江左名都,淮扬精华所在,国家两百年太平,又有盐政。名园之中,瘦西湖上,一掷千金者大有人在,可为何区区两千兵的饷,一年不到十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还轮到我一个外地商贾来出头?我程二一没吃朝廷的俸禄,二没有国家的功名,三我家乡在休宁,距离长江还有数百里路,扬州遭遇流贼与我何干?陈公子你说我挖小民身上的肉补疮,可当真是怪的巧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