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1630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船匠

大明1630 第一百二十八章 船匠

作者:克里斯韦伯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4:00 来源:笔趣阁

看着赵有财离去的背影,刘成一屁股坐回椅子上,冷笑道:“要是按照你的法子,老子在过往商旅的名声还不臭翻天了,到时候人家不从这条路走,我找哪个收税去?”突然,刘成一个激灵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叫了一个亲兵进来:“你跟在刚才进来那个人后面,看看他都干了什么,到了晚上回来告诉我,明白了吗?”

“是,大人!”

两天之后,赵有财得意洋洋的回到刘成的住处,在他有三四十个衣衫褴褛,神色麻木的汉子,都用麻绳捆住了双手,穿成了一大串,就好像一支巨大的蜈蚣。这些人在地上或坐或躺,如泥雕木塑一般,半天眼睛也不动一下,看上去渗人的很。

“什么,这些都是造船工匠?”刘成看着面前这些脸色灰败,身材干瘦的人们,与路旁的饿殍也就差相仿佛了,莫不是赵有财随便找了群饥民骗自己的?

“没错,大人!“赵有财从怀中翻出一张盖满了手印的契约双手呈了上来:“这些都是附近几个船厂的工匠,那几个年纪大的都是老把式,这百八十里的船都是他们造出来的,俺都打听清楚了,绝对错不了!这是他们的卖身契约,以后他们就是大人您的人了。”

“我怎么看他们都像是饥民,哪里像是船工?”

赵有财笑了起来:“大人,从崇祯二年算起,这边流贼和官兵都来回打过几次了,地都铲平了,大伙儿吃饭都来不及,谁还有余钱造船呀!河边几个船厂都关门大半年了,他们都是些手停口停的手艺人,能活到现在就不错了。您别看他们这幅模样,只要吃上两顿饱饭。立马就能干活!“说到这里,赵有财走到为首的一人身旁,踢了一脚喝道:”大人问你话呢?你能造船不?“

“能,快蟹、漕船、沙船、尖底船我都能造,便是八百料的大船只要工具、材料凑手,我也能造出来!“那个工匠有气无力的答道,

刘成看这些工匠这幅模样,也不禁有点心酸,赶忙下令道:“罢了,把绳子都解开。来人,弄两大桶粥来,煮得稠点!”

听到有粥吃,地上的那些人们的神情总算是有了点变化,有些人挣扎的起身想要磕头谢恩,但已经饥饿已久的他们往往是摔倒在地,刘成看到这幅样子,心中也不禁酸楚的很。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几个亲兵便抬了粥上来。刘成吩咐给工匠们发粥,但每人只能吃一碗,免得饿的太狠了,一下子吃的太凶。反而撑死了。一时间院子里满是呼啦呼啦吃粥的声音。刘成看了看吃粥的工匠,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向赵有财问道:“咦!怎么这些人里都是男人,女人、孩子、老人一个都没有?”

赵有财赔笑道:“大人您不是只要工匠吗?女人、孩子、老人又干不了活。只多张吃饭的嘴,小人便只买了男人来!“

“你——“刘成险些被赵有财气了个半死,但又偏偏发作不得。毕竟对方可是一门心思替自己省钱的,他强压下胸中的怒气:“女人、孩子、老人不在身边,工匠们又怎么能安心干活?他们是人,不是牲口,你便是养头拉磨的驴子也得弄头母驴给他 配种吧?快去把他们的家人都接来,若是银钱不够我这里有!”

“用不着,用不着!“赵有财被刘成这一番话说的有些尴尬,赶忙笑道:”女人、孩子又能用的了几个钱?是小人疏忽了,小人立刻就去办!“说罢他朝刘成做了个长揖,飞快的向门外跑去。

此时工匠们肚子里都已经有了点吃食,脸上也多了几分生气,不像是刚刚来的时候那副活死人的样子。听到刘成说要将他们的家人也接来,不少人脸上都露出感动的神色,那个为首的匠人跪在地上磕了两个头:“大人菩萨心肠,定然富贵荣华吗,公侯万代!“

“罢了!“刘成叹了口气:”都起来吧,你们本就饿虚了身子,若是在弄出什么病症了岂不是更糟?你们先将养几天吧,在我这里只要好生做事情,安稳饭总是有口吃的。“

五天后,蒲津渡。

“大人,这里应该就是唐开元年间浮桥的遗址了!“满身尘土的杜固指着河堤下的沙土中露出来的两尊铁牛道:“听县里的师爷说,两岸应该各有四尊铁牛,四尊铁人,应该是被冲到下游去了,末将已经下令手下军士加紧找寻了。”

“好!”刘成点了点头:“找到铁牛的将士每人赏银二两、呢绒五匹!”

“谢大人恩赏!”杜固赶忙躬身下拜。刘成跳下河堤,走到那两尊铁牛旁,只见那两尊铁牛仅仅露出泥土的部分就有一米高有余,从头到尾足有三米多,雄健壮硕,栩栩如生,牛尾部有一根横轴应该是当时用来系铁链绳索用的。刘成猛推了一把那铁牛,只觉得如同在推一座小山一般,纹丝不动,不由得暗自咂舌,这黄河水流的力量果然不同凡响,竟然能够将这至少有数十吨重的铁牛推的不见踪影,

“慕尧!若是铁牛都找到了,打制浮桥所需的铁链你要长时间?“刘成向跟在身后的汤慕尧问道。

汤慕尧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自己手头的人手和工作量,小心答道:“禀告大人,两边河岸相距足有一里多,若是把手上其他活计都停下来的话,按照四条铁链计算,至少要一个月时间。“

刘成点了点头,汤慕尧的答案在他的意料之中:“嗯,你先回去准备铁料、石炭、木炭,等我下令就开工!”

“是,大人!”

“刘师傅,这几天过的可好?“刘成突然转过身,向旁边的一人笑道。

“好,好,每天都能 饭,还发了衣服穿,请大夫来给老人孩子看病,大人您真是活菩萨呀!“这个刘成口中的“刘师傅”便是几天前那群饿的半死的船匠中为首的那个。也许是吃了几天饱饭的缘故,他的脸色比那天好看了不少,只见其生的骨架粗大,手长脚大,看上去竟然比身高178厘米的刘成还高出大半个头来,只是平日里总是佝偻着背,无论见到谁脸上都露出讨好的笑容来。此时的他身上穿了件不合身的胖袄(明朝士兵常穿的服装),手足都露出大半截来,看上去颇有些滑稽。只见其有些扭捏的笑道:“大人,俺一个手艺人。哪里当得起大人您说师傅两个字,折寿了,折寿了。”

“手艺人怎么了!“刘成笑了起来:”不怕你笑话,我从军之前也是个手艺人,只是不是造船的,是盖房子的。“

“那敢情好!”刘师傅笑道:“不过看您这长相,方面大耳,倒像是个当官的!”

刘成见那刘师傅此时不再像刚才那么紧张,便又询问了几句他的生平家世。才知道他姓刘名祖德,本是陕西蓝田人,因为家中人多地少,十三四岁便跟着长辈出来做活计寻口饭吃。在当地的几个船厂都做过,木工、放线、麻作、石灰作、铁作都做的不错,太平时日也能混个肚圆,可自从崇祯二年之后。船厂的生意就一日不如一日,去年一股杆子把东家一起绑了去,那东家倾家荡产才换了条性命回来。回来后二话不说立马就关门走人,其他几家船厂也是如此。他们这些手艺人都是做一天吃一天的,手里也没有积蓄,若非刘成收容,只怕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

“那你为何不去其他地方呢?比如河南或者山西,有手艺混口饭吃总不难吧?”

“哎,大人您是不知道咱们手艺人的难处呀!”说到这里,刘祖德也已经动了感情,抹了抹眼角叹道:“眼下里到处路上都不太平,咱们拖家带口的又没有路引,随便路上哪个人看咱们不顺眼就能用绳子一捆拿去送官,二话不说就是几十大板下去,没有银子便丢进牢房里等死。人离乡贱呀!不是活不下去,谁肯丢下祖宗坟墓去其他地方呀!”

面对刘祖德的倾诉,刘成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对于绝大部分明末的陕西农民来说其实不存在什么正确的选择——留在家里是死、出门逃荒是死、造反是死、不造反还是死。生活对于这些勤劳朴实的人们是如此的残酷,虽然刘成的心肠早已被这个严酷的时代锤炼的与铁石一般,此时心中也不禁感觉到一阵阵酸楚。

“幸好祖宗保佑,总算是遇到了您!”刘祖德笑了起来:“给饭吃,给衣穿,还把老人孩子都找回来了,咱们这些受苦人虽然没不识字,但也是有人心的,干活不卖力气的,就算您容他,下了地里祖宗也容不得他!”

“那就好,在我这里只要肯干活,就不用担心挨饿!“刘成笑道:”虽然你们签的的是卖身契,但也不是死契,只要你们干满七年,本官就还你们自由之身!“

“那敢情好!“刘祖德笑了起来,旋即他收起笑容,害怕刘成以为他们有想要逃走的意思:“其实给大人这么善心的东家干一辈子活也没啥不好,起码不用再被大户、士绅们欺压,也用不着服劳役了。只是小子们还小,总想着过上独门立户的日子,不知道世事艰难,还请大人见谅!”

“这有什么好见谅的!”刘成笑了起来:“只要是人,又有哪个愿意屈身给别人做奴才的?年轻人有志气是好事情!其实我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心善,人要是做了奴才,就算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汉也,一身本事也去了七八成了,与那寻常的庸人没啥区别!要来又有何用?”

“大人说的是!”刘祖德听了刘成一席话,茅塞顿开:“俺小时候有个堂兄弟,本是个出挑的好汉子,可家里穷没有法子去给吴举人家当了家奴,三年下来就完全变了一个人,简直都认不出来了。”

刘成与刘祖德两人正说的入巷,站在大堤上的敏敏却已经耐不住性子,娇嗔道:“刘成,你与那船匠说完了没有,若是没有其他事情就赶快回府,替我看看昨日的作业有没有差错!“

“就快完了,就快完了!“刘成赶忙笑道:”我与船匠有些事情,要不你先回去等等,我这边事情一完就马上回去。“

“哼!你是不是暗中有什么打算?”敏敏冷笑了一声,猛的一夹马肚子从一丈多高的河堤上冲了下来,绕着刘成与刘祖德转了两圈,突然虚劈了一下马鞭:“你休想撇开我,你去哪儿我也去哪儿!”

“好,好,我去哪儿你就去哪儿!”刘成不由得苦笑了起来,敏感的他已经注意到堤坝上的亲兵们脸上都露出了奇怪的笑容,但对于这个美丽而又任性的蒙古少女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他转过头对刘祖德道:“若是让你开始造船,你需要什么东西?“

“禀告大人,若只是为了浮桥,那就非常简单了!“刘祖德转过身指了指铁牛旁边的一大片河滩地:”在这儿搭个几个茅棚存放工具和材料,再搭两个灶台烧水吃饭就行了。“

“这么容易?“刘成闻言一愣:”不用修船坞吗?“

“若只是为了造浮桥,做几十个木格就好了,哪里需要船坞!“刘祖德笑着解释了起来,原来在当时黄河两岸人民有一种特殊的渡河工具——木罂,即用几十个口小底大的陶罐放置在木格之中,用绳索固定,在将陶罐口封闭严实。相比起普通的木筏,木罂的浮力要大得多,而且无需粗大的木材。传说中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想要攻打位于河东的魏王豹,魏王豹以重兵扼守蒲津渡口,并将船只全部都集中到对岸去。韩信得知后就在蒲津渡的陕西一侧虚张声势,同时领重兵从上游夏阳用木罂渡过黄河,攻破了安邑,大破魏军。木罂虽然在操纵性、航速、抗风浪方面都不如船只,但作为浮桥的底座却很合适,成本低廉、浮力大,不容易被破坏,即使有几个陶罐损坏了也很容易更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