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无限之华山掌门路 > 013 西夏退兵

无限之华山掌门路 013 西夏退兵

作者:会飞的火星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5:41 来源:笔趣阁

当强弩军将弩箭抛射到“步拔子”军阵的时候,李遵项就在心里暗暗的祈祷,希望林不凡能够趁机脱身而出。

这已经是李遵项能做到的极限了,如果林不凡还是没能全身而退,那么他也就只能认命了......

当一波箭雨落下的时候,“步拔子”果然像李遵项预料的那样,暴怒了。

西夏军队系统里,分为很多军种,用于应付不同的战场环境。久而久之,在军中就形成了一个个派系,彼此明争暗斗。而对于这种变化,西夏皇室是喜闻乐见的。只要他们闹得不过分,皇室是不管的。

西夏现在还是武人当道的时候,皇帝不发话,那些文官又怎敢叽叽歪歪的。

但是无论分为多少派系,骑战以“铁鹞子”为尊,步站以“步拔子”称雄,这是西夏军中的共识。但是这种格局,自从夏崇宗年间的时候,就被打破了。当时察哥向皇帝进言道:“我西夏以‘铁鹞子’驰骋平原,以‘步拔子’逐险山谷。但是‘铁鹞子’一旦遇到大宋的陌刀手,冲锋就会受阻。‘步拔子’一旦遇到大宋的神臂弩,就会溃败。”

就这样,西夏强弩军,就在西夏皇室的支持下,被组建起来了。

在历次大战中,强弩军配合“步拔子”确实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但是强弩军的士兵,多数来源于西夏兴庆府,贵族子弟。所以在论功行赏的时候,难免有些偏颇。久而久之,就会让这群出身山民的“步拔子”大为不满。

而平日之时,强弩军对于“步拔子”也是各种看不起,认为自己是“步拔子”的拯救者。如果没有自己。“步拔子”早就被大宋的神臂弩,当成靶子一样,一个个射死了......

如今李遵项在“气急败环”之下,下的这道命令。无疑是点燃了“步拔子”数十年来,积攒的仇怨,事件从而彻底失控了......暴怒的“步拔子”大统领。直接无视了林不凡,带着“步拔子”气势汹汹的朝强弩军杀过来。见到这一幕,李延忠顿时被吓得面如人色。而强弩军也在统领的命令下,弩箭上弦,瞄准了“步拔子”。

一场惨烈的大战,眼看就要展开了......

不过对于这些,李遵项心中早就有了应对。所以在李延忠被吓得,面无人色之际,李遵项却表现的极为风轻云淡。

“步拔子”仅仅是心中有怨气罢了。又不是真的想造反。

眼看着林不凡,跃出围墙,从而逃出生天后。李遵项就快步来到两军之间,并满面愧色的来到杀气腾腾的“步拔子”大统领面前,声称是自己恼羞成怒之下,下的这道命令。他愿意承担全部责任......

面对一副认打认罚的李遵项,“步拔子”大统领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平息了。就像李遵项预料的那样。他又不是真的想造反,只是想为自己的部下讨个公道罢了。

就这样。李遵项在表示会对这些死去的“步拔子”大加抚恤后,这场还没开始的兵变,就被消灭在了萌芽中。而强弩军也对李遵项勇于承担责任,为了他们扛下所有责任的举动,好感大生。要知道,他们都是贵族子弟......他们的好感很有份量的......

而其他人。也对李遵项在今晚之时,所表现出来的胸襟、气魄、胆略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虽然李遵项失去了杀死林不凡的机会,但是他得到的只会更多......

————————

第二天一大早,横山要塞就再次被李遵项带着大军团团围住了。

此时,正在一间静室中打坐调息的林不凡闻言后。顿时大为困惑不解,没道理呀!!。依照自己对那位世子的认知,他不会如此无智呀!!难道又出了什么变故???

当林不凡和丘处机保护着王焕章,来到城墙之际,就看见有一位骑兵,从西夏军中飞驰而出。对着城墙大喊道:“我乃西夏李延忠,请昨晚来到我军大营中的高人,答话!!”

林不凡得到王焕章的示意后,就朝前走了几步。对李延忠大声质问道:“你们难道要毁约吗?”

李延忠听到林不凡的声音后,立刻下马,朝林不凡微微躬身一下后,喊道:“我们西夏人,尽皆是信守承诺的好汉,怎能毁约!!!”

“那你们这是,所为何来?”

“阁下武艺通天,能在我大军团团包围之中,全身而退,我们自然是敬服不已。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阁下姓名,延忠斗胆,请阁下留下姓名!!!”

林不凡闻言眉头顿时一皱,他不知道西夏人,到底要干嘛。不过这种时候,绝对不能露怯。只见他立刻气沉丹田,运气内力,长啸了一声后,大喊道:“我乃华山派林不凡——————”

这一声长啸,在林不凡内力加持之下,顿时宛如龙吟虎啸一般,席卷了整个西夏军军阵。

“希律律————”一些西夏骑兵胯下的战马,听到林不凡的长啸后,尽皆惶恐的四下嘶鸣奔跑起来......

李延忠单手死死地拉着缰绳,安抚住战马后,就直接跨上战马回到了军阵中。

“呜呜呜——————”一阵低沉的号角声,顿时响彻四面八方。在王焕章不可思议的眼神中,西夏大军开始缓缓的后退了......

李遵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问出林不凡的名字,然后在两军阵前,彻底将林不凡的举动公之于众。将这件事彻底做成铁案,让所有人,都挑不出错处。

待到西夏军全部退出视野后,王焕章立刻派出斥候出去打探。不过一会,就有斥候来报,西夏大军已经完全退去了。驻扎在横山要塞外面长达两年的大营,已经完全被拆了。

这时所有人才真正的相信,西夏人真的退兵了。整个横山要塞,顿时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那些原本以为必死的士兵们,尽皆疯狂的大吼大叫,又哭又笑。尽情发泄着心中压抑的情感。

而在他们发泄的时候,却全都有一种看神仙的眼神,看着林不凡。除了神仙,还有什么人,能以一己之力,让一支大军败退。他们不傻,从李延忠和林不凡的对话中,他们就能猜出一二来。很可能是这位华山派的神仙,昨晚跑到西夏军大营。使了仙法,才让西夏人退走了......

就连丘处机和王焕章也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林不凡。凌晨的时候,林不凡仅仅对他们简单的说两句后,就急匆匆的找了一间静室,打坐调息起来。所以王焕章和丘处机根本就不知道,林不凡竟然做下如此了得的大事。从千军万马的包围中全身而退,这简直是神仙手段了。没有人比他们二人更清楚,这件事有多么的惊世骇俗......

林不凡看着陷入无边喜悦中的众将士。一时感慨万千。之后,他就背负着双手,看着远处的山峦,沉吟不语。

王焕章激动了片刻后,就看到了林不凡满脸的凝重。不由的开口问道:“怎么了?”

“唉————靠不住!!谁都靠不住!!要保证关中的平安,只有靠咱们自己!!!”林不凡长叹了一声后。就说出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

丘处机自然是不明白林不凡在说什么,可是王焕章如何不明白。

是的!林不凡说的不错,谁都靠不住。现在还坚守在横山要塞,拼了老命拖住西夏人的将士们,不都是来自关中的父老乡亲吗?事到临头。只有靠咱们自己,金人靠不住。大宋(指北宋)也靠不住......

王焕章抬头环顾了一下,那些在疯狂庆祝的部下,心里就不是滋味。要知道,他们之前都是老百姓呀!!!

俗话说,自古秦兵耐苦战。关中自古以来,就是盛产强兵的地方。大秦、大汉、大唐,他们那些横扫天下大军的根基,就是来自关中的将士。

但是......但是现在关中遭到了外敌的侵略,那些关中精锐去哪了......为什么盛产强兵的关中,会沦落到让一群百姓来守卫的地步了......

当年驻守关中的大宋西军,去哪了......

虽然西北的土地,经过长年的开垦和破坏逐渐变得贫瘠。而关中也从以前的王朝中心,沦落成为了“穷荒僻壤”。不过纵使如此,来自关中的将士,也仍然算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兵。

大宋自开国以来,军队就被分为了三个等级。即禁军、厢军和乡兵。除了禁军战斗力极强之外,厢军和乡兵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而禁军也被分为三支,一支是中央禁军,驻守京师汴梁,乃是大宋第一强军;第二是河北禁军,驻守河北对抗大辽,战斗力仅次中央禁军;第三支就是西北禁军了。至于江南的军队,就不要提了,加起来也比不上三支禁军中的任何一支。

但是随着大宋长久的繁荣安逸,中央禁军**的一塌糊涂......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陷入了百余年的和平,河北禁军也堕落了......不过随着西夏的崛起,西北禁军逐渐成为了大宋第一强军。这样一来,大宋的军备就畸形了,数千里的宋辽边境,常年处于不设防状态,也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作为大宋第一强军,也是大宋唯一能打仗的军队,自然要充当消防员的作用。

在西边,打赢了西夏后。立刻就要去山东平复农民起义。平复了山东后,南边方腊又造反了。安定了南边后,北边金人又崛起了......

在连年的奔波中,西军损失惨重。“靖康之耻”后,大宋朝廷开始南迁。西军又要负责拖住金人,在西北牵制金人主力。当金人和西夏对着西北两面夹攻的时候,西北就毫无悬念的沦陷了。

原本强悍的西北禁军,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虽然后来西北军的将士们,跟随着岳飞和吴玠,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也难以挽回西北军的消逝。

直到现在,当西北再次面临西夏的侵略时,能够保卫西北的,只有这么一群由普通百姓组成的“军队”。至于朝廷......呵呵呵......

谁都靠不住......

一时间,一颗种子,就牢牢的种在了王焕章的心里......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生根发芽......

林不凡可不知道自己的感慨,会让王焕章想那么多。片刻之间,林不凡就把心里,莫名其妙生出的惆怅和感慨,抛之脑后。毕竟现在是应该庆祝胜利的时候......

(未完待续。)

ps: 这是过渡章节,很是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