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无限之华山掌门路 > 020 岳阳楼悟道

无限之华山掌门路 020 岳阳楼悟道

作者:会飞的火星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4-20 15:55:41 来源:笔趣阁

林不凡师徒二人在汴梁城里盘桓数日后,就启程南下了。

经过数月跋涉,师徒二人,来到了洞庭湖附近。到了洞庭湖,怎能不去看看岳阳楼!!!

三日后,林不凡就带着曹翼,登上了岳阳楼的楼顶。就在他抬眼遥望着八百里洞庭湖时,脑海间,顿时闪过一丝灵光,但是当林不凡回过神来,想要抓住这一丝灵光之际,却又一无所得。林不凡有一种感觉,好像只要抓住这一丝灵光,他就会有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

可是,无论林不凡如何思索,那一丝灵光已经彻底逝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机缘还是不到呀!!!林不凡感慨了一句后,就不在耗费心神,去思索了。机缘不到,想破脑袋也是枉然。只是不知下一次机缘在何处……

抓不住,就抓不住吧!!

经过多年的历练,林不凡早就可以自由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了。仅仅惋惜了一番后,就彻底将之抛在脑后了。毕竟机缘未至,你就是再懊恼也无济于事了。除了伤身伤神之外,一点作用都没有。

之后,林不凡就平躺在楼顶上,后脑枕着双手。就这么遥望着湛蓝的天空,享受着从洞庭湖吹来的凉风,惬意的眯上了双眼。

其实,自从来到这个新的世界后,林不凡一直都处于一种很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以前的时候,还有一个执念,那就是壮大华山派。让华山派成为武林中首屈一指的存在,让所有人一提起华山派,都不由自主的心生敬意。说实话,林不凡之前做到了,在他的努力之下。无论是笑傲里的华山派,还是倚天里的华山派,都成为了江湖武林中的泰山北斗。

反倒是,来到射雕世界后,林不凡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要知道射雕世界,和倚天世界不一样。

现在的江湖武林,比拼的还是高手的个人能力,并不是门派的综合实力。桃花岛、白驼山,尽管就那么几个人,谁又敢小看他们。

另外在倚天世界之前,江湖武林中,很少有门派性质的存在。武功大都依靠家族相传,比如北宋的慕容世家,现在的白驼山庄等等。亦或是师徒相传,比如现在的桃花岛。江湖门派当然有,比如号称“天下第一大派”的少林,号称“天下第一大帮”的丐帮,亦或是号称“天下第一大教”的全真。

但是这三个门派之所以能壮大,都有各自独特的原因。比如少林、全真依靠的是宗教信徒,丐帮依靠的是无数乞丐。就连最近十几年在江西崛起的铁掌帮,也是依靠着抗金这面大旗。

至于什么黄河帮之类的组织,根本就没有资格,被称为门派……

但是华山派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华山派固然是道教内重要的分支,但是林不凡本人,却是一个披着道袍的儒家子弟。至于儒家子弟都去做官了,哪有混江湖的。所以如果林不凡开创华山派后,前景极度不容乐观。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情况下,很难像全真教那样,成为“天下第一大教”的。

所以在林不凡看来,就算自己凭借着绝世武功,创下了华山派,最多就是一个加强版的桃花岛......

另外之前,林不凡已经连续两次,都将华山派发展为江湖武林的泰山北斗。所以心中对于振兴华山派的执念,也不复存在了。

所以当日丘处机在和林不凡,谈及开宗立派的时候,林不凡也只是一笑了之,他并没有这个想法。之前,他只想守好玉泉院,不要被郝大通抢走就好了。

不过那日,在玉女峰半山腰的时候。林不凡听了老曹的话后,忽然想到了“薪火相传”。然后他就有了开创华山派的心思,当然他的目的,不是想让华山派成为“天下第一大派”。为的只是想收几个弟子,将自己这一身武功绝学传承下去罢了。

所以他就丝毫不顾曹翼的资质和根骨,仅仅因为投缘,就直接收他为开山大弟子。因为林不凡那时候的心思,也只是玩玩而起……只要自己高兴就好,管那么多做什么……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就在林不凡大脑浮想联翩,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时。一阵磕磕巴巴的背书声,搅扰了林不凡的好心情……

林不凡睁眼一看,原来是曹翼盘腿在房顶上背诵《岳阳楼记》。这是林不凡昨天交代的课业,让曹翼在离开洞庭湖之前,必须彻底将这篇《岳阳楼记》吃透。没想到,曹翼这就开始背诵了。

看到弟子如此用功,林不凡心中甚是满意。于是,他便闭上眼睛,一边听着曹翼的背书声,一边继续享受这自己的惬意时光。时不时的还出言指出,曹翼背错的地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当曹翼背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林不凡心头顿时浮想联翩。

其实类似的话语,在很早就有了。《孟子》中,就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名句。就是让国君,以天下人的快乐为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

在《孟子》一书中,甚至还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论述。

说的是,大禹当年治水的时候,每当看见有人淹死了,就好像是自己被淹死了一样。稷(舜时期的臣子)负责种植五谷的时候,看到有人饿死了,就像是自己被饿死了一样。因为他们时时刻刻把百姓疾苦放在心里,所以才会做下如此功绩。他希望统治者,领导者,能时时刻刻的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如此才能真正解决百姓的困难,把国家治理好……

虽然林不凡现在是一个道士,但是他骨子里,却是一位正统的“孔孟门徒”。

是的!“孔孟门徒”!!

林不凡就是这么称呼自己的。并不是称呼自己,为儒家弟子。

其实在历史上,有儒学、儒家、儒教的称呼。

儒学仅仅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提出的一种思想学说。

儒家则是信奉儒学的人,组成的一个学术派别。之后,泛指一个阶级。即为读书人、文人、士大夫阶级。

至于儒教则是自汉代,董仲舒提出诸如“天人感应”、“君权天授”之类的思想后,逐渐变成一种信仰。在南北朝时,儒家甚至,还被尊为“圣教”……

林不凡认为,现在的儒家,讲的已经不是儒学了。现在的儒家,应该是诸子百家的集合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就是让儒家,在融合了各大学派的优点后。成为维护自己独裁统治的,一个助力。

这样的儒学已经变味了……

但是林不凡研究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学思想。尤其是,那本先秦时期的《孟子》竹简,更让他能直观的看到孔子、孟子的核心思想。所以他认为自己是“孔孟门徒”,即直接师承于孔孟的人。

孔子身处的时代,乃是礼乐崩坏的春秋乱世。所以孔子在学有所成后,就广收弟子,教导礼乐。并在五十余岁后,奔走于列国,希望有国君能认可他的思想。

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这么一段话。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意思就是,使老年人都得到安养,使朋友们互相信赖,使青少年都得到照顾,这就是孔子一生的志向。

孔子希望能通过教化,达到这样和谐的场景。孔子将之视为天赋使命,并奋斗一生。

想到孔子,林不凡不免扪心自问。孔子的天赋使命是教化苍生,让百姓安居乐业。那么自己的天赋使命是什么?难道自己就要这么浑浑噩噩的,把这辈子混完……

林不凡很清楚,随着“明昌之治”的终结,天下百姓享受了数十年的和平安宁,即将被打破。随着蒙古人的崛起,天下将再次陷入战乱。天下百姓,即将再次面临乱世的煎迫。

自己空有一身绝世武功,难道就这么无所作为的看着……林不凡做不到……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值此乱世之时,身为绝世高手的自己难道不应该做些什么吗?

哪怕保护一个村子的百姓,免受乱世的荼毒,也好呀!!!

想到这里,林不凡缓缓的站了起来,眺望着浩渺无垠的洞庭湖,喃喃自语道:“范文正公,您老人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我是达不到了。但是我会尽自己之所能,护佑一方百姓免受乱世荼毒!!!”

随着林不凡找到了自己的志向,即天赋使命后。他体内的浩然紫气顿时沸腾起来……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