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唐道君 > 第二十三章 对酒当歌

大唐道君 第二十三章 对酒当歌

作者:七月初三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4:25 来源:笔趣阁

李弘在来聚月楼之前,通过闫庄了解过程大志和他身边的人,很清楚尉迟循俨、秦战以及薛岩现在的情况。因此他跟四人聊天时没有什么障碍。

而尉迟循俨和秦战、程大志以及薛岩四人在几杯酒下肚之后就逐渐放开了对李弘芥蒂,没了太多的顾忌,话说的也多了。

此时,牡丹阁的气氛才开始热闹起来了!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再说些自己知道的奇闻异趣,喝酒的气氛非常的融洽。

而在这段时间,过观察李弘发现程大志粗中有细,秦战性格内敛,不喜欢多说话,尉迟循俨心思缜密,薛岩粗狂耿直。

“殿下今日怎么有幸出宫游玩啊?”就在这时候,尉迟循俨突然开口问道。

他的话一出口,程大志和秦战、薛岩同时将目光移向了李弘,他们不关心太子殿下今天出宫游玩是为了什么,他们真正想知道的是,太子殿下找他们喝酒究竟有什么目的。

“待在宫里太沉闷了,就想出来逛逛!”李弘喝了一口酒说道,“只是没想到刚逛了一下东西两市,就遇到了不少揪心的问题!”

程大志和秦战以及薛岩听到李弘这么说,只当是太子殿下的酒后感慨,便没有说什么。

而尉迟循俨听李弘的这么说,内心突然一颤,他的脸上不由的露出了一丝难以让人察觉的喜色。因为他听出了李弘话语中潜台词,便忙开口说道,“殿下久居东宫,可能对长安城的情况不太熟悉,有什么地方需要循俨的,殿下只管吩咐就行。”

程大志、秦战和薛岩一听尉迟循俨这么说,他们就是再笨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说了,就忙放下杯子,向李弘说道,“只要殿下用得着我们,还请殿下只管吩咐。”

李弘很喜欢尉迟循俨的聪明,自己刚才只需要稍微暗示一下,他就懂自己话里的意思,更喜欢程大志和秦战、薛岩的通透,就慢悠悠的说道,“倒也没什么,就是对某人不爽,想惩治他一下。”

初次相识,李弘还不敢保证四人是否真的想归顺到他麾下,为他效犬马之劳,因此他也不敢一开始就给四人安排重要的事情做。

“谁这么大胆敢对殿下不敬,还请殿下名言,薛岩现在立马就去将他捉来为殿下手刃此贼!”已经微醉的薛岩大声吼道,立即起身向李弘请示道。

“薛哥儿这就不对了,为殿下效劳岂能没有我一份?”同样已有醉意的程大志也起身向李弘请示道。

同桌的秦战和尉迟循俨虽然没有像薛岩和程大志一样义愤填胸,可也是蠢蠢欲动样子。

四人都是热血青年,再加上都有意想要上李弘这条船,即便是尉迟循俨心思缜密,可大家还是纷纷向李弘表达了自己的效忠之意。

“你们有此心意,孤很欣慰!不过这事儿不急!”李弘淡淡笑道,“既然今日有缘相聚,大家就说说自己的志向吧!孤也想听听你们今后的想法和打算!”

李弘这么说,就是想再次深入的了解下四人,以便能够给四人安排一个适合他们的职位。

他想将四人收到麾下,除了现在急需要能用之人外,还看重了四人的家世,因为不管是尉迟宝琳还是秦怀道、程处寸或者是薛仁贵,即便现在他们的权利不大,可只要李弘愿意,一纸调令,就能让他们咸鱼翻身。

当然,这不是说李弘有多大的能耐,而在于他们本身的家世就比较显赫,全都是大唐开国功臣之后,只是因为被冷落了,才会沦落至此。要是放在一般的勋贵子弟或者平民出身的官员身上,李弘即便权利再大,可也没有这样的能耐。

这便是李弘愿意收拢尉迟循俨和秦战、程大志以及薛岩四人的真正原因。

说实话,四人现在的年纪还小,做个跟班干点脏活累活还行,要是助他智斗武后,能够顺利登基称帝,他们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他之所以看重的是四人,只是因为看重他们的父辈们,比如秦怀玉和秦怀道兄弟,尉迟宝琳,还有程处默和程处寸等人。

“不瞒殿下,我们几人虽然是勋贵子弟,家世显赫,可各自在府上的地位不高,得不到家族的支持,因此也没什么大志向可言,只不过就是不想就这么庸庸碌碌的过一辈子!”尉迟循俨叹息一声说道。

从古至今,嫡庶有别。

这种身份上的差别在士族豪门尤为看重!

而四人当中,尉迟循俨和薛岩虽说是嫡子,可不是长子,程大志和秦战更是庶子。

因此尉迟循俨这么说倒是实情。

尉迟循俨这么一说,程大志和薛岩以及秦战的情绪就有点低落了。

李弘身在皇家,对四人的经历和处境感同身受。因为他清楚在储位斗争中,嫡庶之间身份差别始终左右着一个皇子是否能够顺利继承皇位。

这里面最好的例子就是王皇后被废之后,她的养子李忠被废,又在贬所被赐死。

李弘即便是大唐的太子,可这是四人的家事,涉及到了四人家中的权利争夺,他不好过问,更加不好多说什么,就沉吟了一下吟道: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李弘吟出的第一首诗是高适早年渴望从军,建功立业的一首诗。

第二首是杨炯写的《从军行》,诗的内容体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

第三首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这首诗中所写的将士,并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为了捍卫家国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前要继续奋战到底。

第四首诗是岑参写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首诗既不写惜别的深情,不写边塞的艰苦,而是热情鼓励友人赴军中参战。字里行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

这四首诗一出就将牡丹阁内的众人给震住了!

不说是尉迟循俨、秦战、程大志和薛岩了,就是李弘的亲卫将军陈恭和跟随李弘长达十年的闫庄也不敢相信太子殿下何时这般的富有诗情了,竟然能吟出这般气势豪迈又振聋发聩的诗句?

骤然间,牡丹阁突然陷入了沉寂之中!

尉迟循俨、秦战、程大志和薛岩四人更是被四首诗歌所表达出的不问出身不问家世,不论职位高低的建功立业的豪迈情绪所感染。特别是“功名祗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给他们的震撼最大!

李弘刚才因为喝了点酒,又只是想激励尉迟循俨和秦战、程大志及其薛岩四人,才脱口而出吟出了这四句边塞诗。现在看到众人听完之后的反应,尤其是看到陈恭和闫庄两人露出吃惊的表情,他就有点后悔了。

因为他在尉迟循俨、秦战、程大志和薛岩四人面前吟出这几首诗歌,四人不会对他产生怀疑。只是这事情传到宫里,让高宗和武后以及东宫的属臣们知道了,他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他虽然有才,早在十岁那年就召集了东宫属官许敬宗和上官仪、杨思俭等人一起博采古今文集,分门别类的编成了一部五百卷的大型文集《瑶山玉彩》,可这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而是集合许敬宗、上官仪等一群人。

刚才他写的这四首诗歌全都是脱口而出,而且都是名家之作,水准很高,就不能不让人惊奇和怀疑了!

“今天听殿下之言,尉迟循俨往日之心结已解,内心恍然开朗,已知自己今后该怎么做了!殿下今日之恩,循俨必将铭记在心!还请殿下受循俨一拜!”就在李弘考虑自己该怎么向高宗、武后和东宫属官解释这四首诗歌时,尉迟循俨第一个醒悟过来起身就向李弘拜道。

尉迟循俨这一拜看似只为感谢李弘对他的开导,实则是表达了他真正愿意为李弘效力的态度和决心。

这时,程大志和秦战、薛岩三人也随即醒悟过来,他们眼神清澈,脸上表情很坚毅,没了之前的颓废和沮丧之态,三人也跟尉迟循俨一样起身向李弘拜道,“殿下今日之言,让我们解除了心结,清楚了自己该走什么样路,请殿下受此一拜!”

李弘知道四人这样隆重的参拜自己,究竟是什么意思,因此没有拒绝,而是生生受了他们的大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