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唐道君 > 第五十三章 道君皇帝

大唐道君 第五十三章 道君皇帝

作者:七月初三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9:37 来源:笔趣阁

书房内烛火幽暗,李淳风茫然踏入书房时还有点不适应,待他看清了坐在书房椅子上李弘时,忙要施礼,就被李弘阻止道,“是李郎中吗?不用多礼了,你坐吧!”

李淳风没想到太子殿下这么随和,愣了一下,才回神说道,“多谢殿下!”

赵红裙端上茶水,李弘请李淳风饮了一口,才开口问道,“孤听闻李郎中在阴阳学方面研究颇深,不知道能否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李淳风谦虚的说道,“只要殿下在阴阳学方面有所疑问,老臣能解答的就一定会给殿下详细的解答。”

对李淳风的回答,李弘还算满意。就在刚才,他特意的了解了一下李淳风的情况,得到的信息是

李淳风从小就被誉为“神童”,他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九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

十七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等到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时,他又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到唐贞观元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现任皇帝秘书阁郎中。

因此对于热衷仕途,又能够在官场混的如鱼得水,还能充分展现其才智,鞠躬尽瘁快四十年的李淳风,李弘心里也很钦佩,就直言不讳的开口问道,“李郎中这么说,孤就不藏着掖着了。‘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天下纵横返道者众,称名李弘者岁岁有之’。‘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天下大乐。请问李郎中,你可曾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李淳风突然听到李弘吟出这两句话,他的表情一下子严肃了很多,“殿下,这两句话是不是陛下告诉你呢?”

既然决定开诚布公的谈了,李弘也不想再隐瞒李淳风什么了,就微微点头说道,“对,正是父皇告诉孤的。可是父皇只告诉了孤这两句话就没有再多说什么,所以孤才会找你想多了解一些情况。”

李淳风见太子没有隐瞒自己,说的很坦诚,他心里就没有多少顾虑了,而是语气凝重的说道,“殿下,你说的第一句话出自《老君音诵诫经》,它后面还有一句解释,说称刘举者甚众,称李弘者亦复不少。”

“这两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李弘不解的问道,“孤的名字跟这两句话又有什么联系呢?”

“意思是说,谓李弘王治天下,天下就将太平,百姓就能享受大乐。”李淳风解释道,“就是说今后殿下等级称帝,必将盛世而治。”

“这么说,父皇给孤取这样一个名字,他对孤的期望很高了!”李弘感慨道。难怪高宗一直对自己宠爱有加,而且在自己刚到十三岁就下令到广顺门审核奏章处理政务呢。

然而,当李弘看到自己说出这句话时李淳风一脸难为情的样子,他就有点疑惑了,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说其中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就诚恳的问道,“李郎中,难道这句话还有什么隐秘不成?”

“殿下,还有后面一句话说称刘举者甚众。”李淳风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老君变化无极经》中说道:老君变化易身形,出在胡中作真经,……胡儿弭伏道气隆,随时转运西汉中,木子为姓讳弓口,居在蜀郡成都宫。意思是叫李弘者,乃是道君老子转世而生。而数百年来道家跟佛教之间争斗不断,道家出了一个老子传世而生的李弘,佛教又岂能没有动作呢?他们就甄选出了一个叫刘举的人与之相对。”

说道这里,李淳风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因此,天下只要有李弘出世,就必将刘举应运而生。两者相互仇视,争斗厮杀,不死不休。”

因为太子的名字就叫李弘,所以李淳风解释时不敢将话说的太直白,因此他虽然隐晦的做了一番解释,可别人听着还是很难理解。

可是李弘听懂了,他听懂了李淳风话里的意思,就语气冰冷的问道,“以李郎中的意思,这次刺杀孤王的十有**就是佛教中人了?”

“不全是佛教中人。”李淳风摇头说道,“是一部分围在刘举身边的佛教中人。”

“刘举?”李弘眼中杀机毕露,通过高宗的隐晦传达,还有李淳风的解释,他现在才知道当初在长安城刺杀他的竟然只是一个叫刘举的人,而且他们还是一群只在暗中活动的佛教徒。就是这样一群人,敢在长安城行刺自己,还将实力渗透到了长安县衙和南衙卫中。那么李弘就有点忧心了,这样一群反贼,他们现在的实力究竟有多大呢?

“就只有这么一种解释了吗?”李弘收敛了自己的杀机,再次向李淳风问道。既然今天将李淳风请到了东宫,他就准备将不知道的一切都问个清楚。

其实,李弘这么询问李淳风还有一层意思。

当年李世民于密问李淳风说,李氏天下可保多久,将来何时会有何人窥占朕之江山帝位。

李淳风答,臣仰稽天象俯察地脉之运并经卜占,历数后,斗胆向陛下实言。篡位之人已在陛下宫中,且今年不过三十年纪,后当替代陛下王朝登上陛下帝位并将杀害陛下子孙殆尽。

李世民听后愤怒异常出言杀尽宫中年纪相仿男女,李淳风听过便向李世民谏言说,其兆既成,天之所命人不能达其意也。如陛下杀尽宫中年纪相仿之人,不但未必能除掉既定之未来为帝者之命,恐徒多杀害无辜宝贵生命多造杀孽,而且今依臣所卜卦象显示,此主将于三十年后始现,到时此人已年近六十之龄,相信其心性已渐仁慈,为祸可浅矣。如陛下今天因此而大开杀戒上海青壮生灵,或恐多造怨毒,对于陛下子孙难免遗祸不小。就因为李淳风如此谏言,才让李世民打消杀戮之心。可同时也将武后送到了感业寺。

因此,李弘觉得要是自己的名字真的跟道君转世有关,那高宗给自己取这个一个名字,可能并不止只是想天下大治这么简单,这里面肯定另有秘辛。

“这——”被李弘这么一问,李淳风犹豫了。因为李弘是太子,又是这件事情的当事人,他本该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告知他才对。

可是,这件事关系甚大,没有高宗的命令,他倒开始是有点犹豫不决了。

李弘见李淳风这般犹豫,就知道自己的名字里还藏有更大的秘密,就起身走到李淳风面前,躬身拜道,“还请李郎中能实言相告!”

“殿下,你这是…”李淳风忙起身扶住李弘,他神色焦虑,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李弘再次拜道,“李郎中,还请你能将实情告知孤。”

李淳风见太子执意要知道实情,又见太子态度这般诚恳,他犹豫了几下,内心挣扎了片刻,便下定了决心说道,“既然殿下想知道实情,那老臣也就不再隐瞒殿下了,就告诉你实情吧!”

“多谢李郎中。”李弘大喜道。

“殿下,其实当初陛下从感业寺将娘娘迎入宫中时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这里面甚至包括了太宗时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由此就可以看出当时大家对拒绝将娘娘迎入宫中的态度有多么的坚决,而他们反对的意见也很充分,就是关于娘娘的一句谶语,说她将取李氏而代之。”李淳风小心措辞道。

见李弘神情不变,李淳风就继续说道,“因为这句谶语出自火山令之口,又得老臣的演算,因此太宗对此深信不疑,而陛下也非常的相信。”

因为袁天罡在太宗时做过火山令一职,因此李淳风才会这么称呼他。

李弘听到这里时惊讶不已,既然高宗相信关于武后要取唐而代之的谶语,那为什么还要执意迎娶武后入宫呢?还要封她为皇后呢?

“可是陛下对娘娘的感情很深厚,他不想因为一句谶语就不顾跟娘娘之间的感情,就密问老臣跟火山令该怎么解决。”李淳风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李弘,继续说道,“老臣和火山令演算了很久,才想出了破解之策,就是将娘娘怀的皇子取名李弘,让他应运而生,以待他登基之后王治天下,这样便能以取缔娘娘的取李唐而代之的天命。”

李弘听到这里就恍然大悟了。

有了李淳风的这一番解释,堵在李弘心里的疑问一下子全都解释的通了。难怪高宗会这么的宠爱自己,这般的宠信自己,让自己这么早的参政,而且还决断和处理一些小事情。难怪自己的母后武后处处留意自己,竟然这般堤防自己。

这一切原来都是有原因的啊!

想到这里,李弘不由的叹息了一声。因为依照李淳风的意思他是应运而生,是为了阻止武后取李唐江山而代之的人。那么,他跟武后之间就不会和平共处可能了,他们的命格决定了他们之间必将斗争到底,不死不休了?

“这就是孤的命?”沉默良久,李弘突然向李淳风问道,“难道就没有解决的良策吗?”

“没有。”李淳风回答的很干脆,“殿下乃应运而生,取名李弘,乃是道君之帝命也!跟娘娘之天命必将争执不休。已无他法可解。”

李弘沉默了。

听李淳风这么说,他就清楚的知道了自己今后的命运和道路——没有妥协,只有杀戮和勇往直前。

因为,他不想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