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唐道君 > 第二百九十八章 你还真看不起人

大唐道君 第二百九十八章 你还真看不起人

作者:七月初三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6:04:25 来源:笔趣阁

李弘来到大厅里时,看到程大志和许文强、杜月笙、冯敬尧三人聊天的场面,他微微点头,很满意四人能相处的这么融洽。将相和,才能让一个创业的君王获得强大的实力,李弘现在不算是创业君王,可他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崛起才行,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才之间的争斗很重要,可团结更加重要。

很多时候,李弘觉得,团结比鬼才之间的争斗更加重要。

关于将相和的故事,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之家的争斗纠葛。然而,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将相和只是一种奢望,或者说,强大的国君才能做到将相和,一个国君要是本身就很无能,他有什么资格让自己手下的人做到将相和呢?

当然,李弘自然不是无能的太子,今后他也不会成为无能的国君。

“参见太子殿下。”四人见到李弘和尉迟循俨走进大厅,就忙起身说道。

“大家不用客气,坐吧。”李弘笑道,就跟尉迟循俨走进了客厅。大家分主宾坐下,李弘坐在了首位,尉迟循俨次之,之后是程大志,再之后就是许文强、杜月笙和冯敬尧三人。

“大家不要这么拘束,你们就聊聊,商议商议眼下洛阳的情况。”李弘语气平静的说道。

其实现在的李弘,已经有足够的修养了,不管遇到什么大事他都能坦然处之,说白了就是他已经淡定到不能再淡定了。

“许文强,你给孤的东西,孤已经派人送到了老师的手里,不出两个月,老师就能将解决送到洛阳来,到时候你们就能得到自由了,这点你们放心就是了。”李弘开口说道,他知道许文强和杜月笙两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毕竟这是可以控制他们的东西,他们要是得不到解药,再被对方给控制了,今后受的罪会比现在还要多。

对于叛徒,谁都会讨厌和憎恨的。

“多谢殿下!”许文强和杜月笙忙起身说道。

只是两人似乎对李弘能够在两个月之内配出解决有点不敢置信。可现在的太子这么说了,他们能敢提出异议吗?不能。因此就自能静静的在心里想了。

一旁的尉迟循俨一下子就看到了他的心思,笑道,“你们知道殿下的老师是谁吗?”

“不知道。”许文强三人摇头道,他们三个地痞流氓怎么能知道这些隐秘秘闻。尉迟循俨笑道,“你们知道药王孙思邈孙道长吧?”

“孙道长?”杜月笙吃惊道,“难道就是…”

杜月笙掌管青帮的请报系统,多少对外面的事情比许文强和冯敬尧要了解的多,他自然清楚孙思邈是谁,孙思邈的实力。现在听到太子要让孙思邈配置解药,他就放心了,是彻底了放心了,因为孙思邈在医道上的造诣很高,同时他在岐黄之术上的造诣也不浅。杜月笙很清楚,他们中的毒不是医生就能解决的,而孙思邈正好在岐黄之术上面造诣很高,跟医术相结合,他非常相信孙思邈能配出解药。

许文强和冯敬尧都将目光意向了杜月笙,杜月笙向他们微微点头。

两人一下子就知道杜月笙是什么意思了。

“对。太子殿下的老师就是孙道长,他现在就在长安城的东宫,身边还有数十人大唐名医,现在宫中御医也在听从他的调遣,你们觉得殿下坏费这样大的代价,能解决不了你们的这点小问题?”尉迟循俨说道。

饶是杜月笙早就有心里准备,可是听到尉迟循俨的话,他还是吃惊不已。

许文强和冯敬尧就更加惊心了,太子为了他们动用了这么庞大的人力,他们非常的感动。

“这次处理洛阳在青帮的事务,就由你们三人协助了。”李弘向许文强和杜月笙、冯敬尧说道。

许文强、杜月笙和冯敬尧忙点头道,“是。”

“还有,冯敬尧,你所在的羽林卫的统领就是尉迟循俨,你今后就听他的调遣,以后到了长安城,你再跟着周兴吧!”李弘说道,“现在,你多为尉迟循俨出出主意。”

李弘目光移向了冯敬尧,他知道冯敬尧是许文强的智囊,这次有冯敬尧协助,尉迟循俨在解决福??寿膏这件问题上会更加轻松,他本来准备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再回长安,可是尉迟循俨带回来的消息让他不得不早点回长安城了。

“太子殿下放心,我一定会协助尉迟统领处理好事情的。”冯敬尧忙起身说道。

李弘微微点头,对尉迟循俨说道,“你有什么事情多跟冯敬尧请教一下,他在洛阳这么多年,很多事情比你熟悉,比你知道该怎么解决。”

“诺。”尉迟循俨起身说道。

随即,李弘的目光意向了许文强,“许文强,你就协助程大志整合青帮吧!”

“是。”许文强起身领命道。

李弘笑道,“刚才孤看到你们聊的很开心,想必你们已经很了解了,孤很高兴,就不跟你们多说了。”

“诺!”程大志起身说道。

李弘没有将任务安排下去,因为他已经跟尉迟循俨说了,现在他准备将洛阳的事情交给尉迟循俨,就想让尉迟循俨去下达命令。因为福??寿膏的事情跟青帮的事情相辅相成,李弘就准备让尉迟循俨总览这两件事情了,因为他相信尉迟循俨有这个能力,他也想锻炼一下尉迟循俨这方面的能力。

之后,李弘没有再跟他们说什么,而是离开了。

尉迟循俨和程大志一路急赶路也很累,也离开了。

大厅里就只剩下了许文强、杜月笙和冯敬尧三人。

这时,许文强和冯敬尧问杜月笙关于孙思邈的情况。

孙思邈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02岁。

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杜月笙不怎么了解孙思邈的具体情况,只知道孙思邈一些传闻和典故,他就将这些讲给了许文强和冯敬尧听。

大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虽经不少太医医治,但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太宗每日愁锁眉头,坐卧不宁。

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后,留大臣徐茂功问道:“皇后身患重病,经太医不断诊治,百药全无效果。卿可知哪里有名医?请来为她继续治疗才是!”徐茂功闻言,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说道:“臣早听说华原县(今耀县)有位民间医生孙思邈,常到各地采药为群众治病,对妇儿科尤其擅长。疑难之症一经他手,都能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以臣之见,还是将他召进宫来,为皇后治疗才好!”

唐太宗听过徐茂功的一番话后,表示同意。便派遣使臣马不停蹄,星夜奔赴华原县,将孙思邈召进了皇宫。

唐太宗见孙思邈已经来到,便立即召见了他,说道:“孙先生医术超群,有起死回生之功,皇后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特请先生前来治疗,若能好转,寡人定有重赏。”

但是,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够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孙思邈是一位民间医生,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的。于是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孙思邈捏着线的一端,在皇后房外开始“引线诊脉”了。

没有多大工夫,孙思邈便诊完了皇后的脉。原来,孙思邈医术神奇,靠着一根细线的传动,竟能诊断清人体脉搏的跳动。这就是他被群众称为神医的原因。

“万岁!民医已对病症经过了查问诊脉,诊断其为胎位不顺,民间叫做小儿扳心,故而难产十多个月不生,致使皇后身患重病。”孙思邈诊断完毕,向太宗禀告了病因。唐太宗听完以后,问道:“孙先生言之有理,但不知你打算怎样治疗?”孙思邈答道:“只需吩咐采女,将皇后的手扶近竹帘,民医在其中指扎上一针即见效果。”于是采女将皇后左手扶近竹帘,孙思邈看准穴位猛扎了一针,皇后疼痛,浑身一颤抖。不一会儿,只听得婴儿呱呱啼哭之声,紧接着采女急急忙忙跑出来说道:“启禀万岁,皇后被孙医师扎过一针后,产下了皇子,人也苏醒了!”

唐太宗闻言大喜,对孙思邈说道:“孙先生果真医理精深,妙手回春,确实是当代名医!今日医好中宫疾病,生了皇子,要算奇功一件,寡人有心留你在朝执掌太医院,不知你意下如何?”

孙思邈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活人。于是他向太宗陈述了自己的志愿,婉言谢绝了太宗赐给的官位。太宗听了,也就不好强求挽留。赐给他“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一匹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并大摆宴席,一来欢送孙思邈,二来庆贺皇后病愈生下皇子。但孙思邈又拒绝了太宗赐给的黄金绸缎。唐太宗深为孙思邈的高尚品德和为人处事的精神风貌所感动,同文武百官将他送出皇城,任他去名山大川采集药材,为黎民百姓救死扶伤,任何人不得阻拦。

唐太宗十分欣赏孙思邈,后来还曾亲临华原县五台山去拜访孙思邈,并赐他颂词一首。

许文强和冯敬尧听完,目瞪口呆,因此这时他们才知道孙思邈有多厉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