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唐道君 > 第二百六十六章 遇到个调皮蛋

大唐道君 第二百六十六章 遇到个调皮蛋

作者:七月初三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1:35:30 来源:笔趣阁

大军东行是需要有所准备的,然而对于薛仁贵来说,这样的准备只是小儿科,他这次前来支援西北战事,身边的一万铁骑是他常年训练出来的精锐,不管是修正训练,还是戍守城防,都是随时准备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因此他一声领下,大军就已经集结在了校场,命令一下达,大军没有准备多久,就已经整装待发。

将大军停在城外,薛仁贵带领一千亲卫到大理寺附近的一座院子里,将禄东赞从囚禁他的院子里押解到囚车上,就拉到了城外跟大军会和。

李弘在陈恭和八百侍卫的护卫下走出长安城,在渭水河畔跟苏定方和乐彦玮、狄仁杰等告辞,翻身上马前行了一会儿,就见前方出现了一支大军,是薛仁贵的一万精骑。

“参见太子殿下!”薛仁贵远远的看见太子李弘,就骑马上前向他施礼。

李弘微微点头,开口问道,“人押上车了吗?”

“已经关在车里了,请殿下随末将来。”薛仁贵说道。

李弘跟着薛仁贵骑马来到队伍的中央位置,就见八百铁骑紧紧的护卫着一辆囚车,囚车里正是吐蕃大相禄东赞。

“大相,好久不见,你过的不错啊!”李弘笑嘻嘻的说道。

周兴已经从禄东赞口中得知了他想要的一切,他现在对吐蕃的防御了如指掌,而且还清楚了禄东赞搜刮了不少财富,足够他发动三次对吐蕃的战争了,因此这一刻的李弘在面对禄东赞时显得很轻松。

人为钱死,鸟为食亡。

有了禄东赞的钱,李弘将三分之一用来这次攻打吐蕃的赏次,剩下的拿出一小部分用来收买吐蕃贵族,就是原本属于禄东赞的这群人,让他们暗中支持自己进攻吐蕃,再许以他们好利,李弘就不相信到时候他进攻吐蕃还会遇到什么麻烦。

估计到时候唯一的麻烦就是芒松芒赞了。

不过只有十万大军不到的芒松芒赞,李弘有什么好怕的?

李弘之前忌惮的是吐蕃的贵族们,他们要是跟芒松芒赞团结在一起,将自己的私兵现出来组成一支大军,以吐蕃贵族的私兵数量,芒松芒赞组建二十万精骑没有问题,到时候确实会让李弘有点费劲。

可现在他有钱了,用钱就可以瓦解芒松芒赞的脆弱联盟,攻下吐蕃指日可待了,他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太子殿下红光满面,春风得意啊!”禄东赞讥讽道,他在刘举失败,自己逼迫学狗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失去了尊严,就已经没有了精气神,全凭一口怨气在支撑着。到了长安城,他的吃穿住都得到了改善,可依然受到了周兴严酷的折磨,再加上之前的尊严丧失,他没有扛得住周兴的严刑逼供,将什么都告诉了周兴。

所以现在的禄东赞,心已经死了,唯一活着的理由就是想见见高宗,见见这位生了一个将自己打败的儿子大唐皇帝。

这才一直强撑着,不然他早就不想活了。

因为现在的他活着比死了更累,他不怕死,他也不留恋活着的味道…他没有死的恐惧,他只是想见见高宗,这个自己没有赢却让儿子赢了自己的男人。

“还是托了大相的福,不然怎么能这么早就能确定灭吐蕃的大计指日可待?不能确定什么时候灭吐蕃,孤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高兴了。”李弘很实诚的说道。

他没有想过要气死禄东赞的意思,不过能够从禄东赞身上找点开心他还是很原因的,当初禄东赞将他追的像狗一样逃跑时,他可没少受罪,现在风水轮流转,他欺负下禄东赞又怎么了?

禄东赞听到李弘的话,脸色再次涨红,随即变得煞白。

可他终究还没有再说出话,只是冷哼一声低头不再言语了。

李弘也是冷声一声,不再停留在这里,而是走到队伍的前面,跟薛仁贵下达了行军的命令。

大军开拔,缓缓的向洛阳而去!

……

长安城到洛阳要经过不少州县,这次李弘不想沿途的百姓,他就像走小路。

这样行军两天,到了傍晚时分,就踏入了硖石县地界。

这里是一处绿水环绕,环境清新的山林,李弘觉得这里环境不错,就准备在这里安营扎寨。他将薛仁贵叫到身前,告知自己的想法,薛仁贵就领命去安排了,而他则是带领陈恭和一百侍卫在附近游玩。

突然,就在他走到山林之中时,前方传来了一阵猛虎的叫声,还有人的大喊声。

“什么情况?”李弘问道,“为什么这里还会有人?”

这里距离硖石县城还有三十里,附近有没有村庄,山林里怎么会有人呢?

陈恭也不清楚,忙派遣前去查看。

片刻,两人侍卫急匆匆的前来汇报说,前方发现了几名少年在射猎,他们被老虎追咬,正在四处逃窜躲命。

李弘本不想多管闲事,可是涉及到人的性命,他不能坐视不理,就率领众人上前查看。

李弘的箭术大家都领教过,因此他骑马上前,陈恭等人也不阻止,只是紧紧的跟在他的身后。

骑马向前走了五百多米,就见山坡下马一个名少女被困在树下,树下只一直凶猛的大老虎,正在不断的高高跃起,准备要将树上的少女咬下来。不远处一块岩石上,三名年约十六七的少年郎弯弓搭箭,不停的瞄准老虎射箭,可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准时总是偏失,根本就碰不到不听跳动的老虎。

因此,他们就这样跟老虎僵持着…

众人胆子小,没人敢上前驱赶老书,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身上的少女不停的叫喊,而少女所在的树枝正在慢慢的被压弯,有要折断的迹象。

“你们在这等着,孤下去看看。”看到这一幕,拿出弓箭,李弘向身边的陈恭说了一声,就催马冲了下去。

陈恭早就习惯了李弘的冒险,他也不阻止。

话说太子殿下敢以身犯险,诱因禄东赞中计被俘虏,还会怕区区一只猛虎?再说即便太子殿下不是猛虎的对手,可是太子殿下夸下的战马是神驹,它岂能让老虎靠近中计?

所以,陈恭和侍卫们没有动,就骑马站在原地,静静的注视着下方。

李弘骑马,一步一步的冲向了被困在树上的少女。

啪嗒——

啪嗒——啪嗒——

马蹄声响彻在这寂静的山林,格外的响。

一下子就吸引了树上的少女,还有岩石上的三名少年郎。

“这位郎君,快救我——”少女看到李弘骑马而来,还在弯弓搭箭,欲要射死了这只老虎,她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竟然对着李弘大喊道,“这位郎君,快救——我——”

岩石上的三位少年郎看到李弘的凛冽气势有被震的不轻,因为他们年纪跟李弘相仿,甚至要比李弘大几岁,可他们就没有李弘这样的气势。

“吼——”猛虎看到李弘骑马竟然敢冲向自己,它怒了,舍弃了少女,狠狠的扑向了李弘。

“郎君小心——”树上的少女急切的喊道。

“兄台小心——”岩石上也有少年郎喊道。

可是李弘已经不理会他们的叫声了,只见他弯弓搭箭,瞄准扑向自己的猛虎,“嗖!嗖!”就是两箭,两根羽箭破空而出,射向了身前的猛虎。

“漂亮——”

岩石上的少年郎大声赞道,就这姿势,就这力道,一看就是箭术高手,这两箭射出,这只老虎不死也差不多了。

“吼——”猛虎看到两支羽箭射向了自己,它身体在半空中停滞了一下,大吼一声,猛然一个翻身,“嗖——”的一下,竟然躲过了两支羽箭。

“啊——”少女看到两支羽箭射偏了,不由的惊呼道。

“什么?”岩石上的少年郎也是愣住了,这老虎太狡猾了吧?这也能躲得过去?李弘则是不以为然,他只是对猛虎躲过自己的两箭感到一点点的吃惊,不过随机再次取出一支羽箭,瞄准了老虎,“嗖”的一下射了出去。

“砰——”这一次,老虎没有再躲得过去,胸口狠狠的中了一箭。

不过它依然没有停止自己的冲锋的步伐,而且还快速冲向了李弘。

李弘收弓,“铿锵”一声,刚拔出腰间的佩刀,迎上了冲上前的老虎,只是老虎似乎不愿意跟李弘厮杀,就见它身形一偏,“蹭”一下竟然从李弘的身边穿过,消失在了他身后的树林里。

李弘收回高举的战刀,回头看了一眼老虎消失的树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就骑马走向了少女。

将少女解救下来之后,岩石上的少年郎也匆匆走到了李弘面前。

“我叫姚元崇,这位是舍妹姚笛,刚才多谢兄台的救命之恩,不知道兄台怎么称呼?”刚才在岩石上说话的少年郎开口问道。

姚元崇——

不就是姚崇吗?李弘听到姚崇的解释,他被吓了一跳。自己点子有这么顺吗?随便宿营休息,骑马出来玩玩,就能遇到唐玄宗时期的注明宰相姚崇?

“姚笛多谢郎君的救命之恩。”少女姚笛这时也回过神来,忙向李弘谢道。少女姚笛在树上上根本看不出她的美貌,现在站在李弘面前,这小丫头的娇美的容颜才展现的李弘面前,不得不说即便是李弘见惯了白素贞和郭襄这样的倾国美女,可看到姚笛的美貌时,还是有点吃惊不已。

因为姚笛的美,在于少女的天真无邪,还有淡淡的青涩…这种美就像是初恋,是谁都可以有,可也是谁都留不住的。姚崇已经十六岁了,他妹妹怎么说也有十四岁了,在大唐十四岁的小姑娘就已经到了出家的年龄,因此这个年纪的姚笛还留着初恋一般青涩的容貌和气质,确实是难能可贵。

李弘被姚笛这么一谢,忙回过神客气的说道,“你们不用谢我,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随即,他的目光还是意向了姚元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关中硖石人,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由此可见,姚崇是一个多么难得的良才。

能够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相提并论,可见姚崇确实有过人的才能。

可是李弘看到的姚崇…还真是跟历史上的姚崇一点都不像,更像是一个玩世不恭的贵公子。

不过对于历史上的姚崇,李弘了解的比较清楚。

姚崇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以打猎自娱,二十岁后发奋读书,以孝敬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笔成章举,授为濮州司仓参军。

696年(即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攻陷河北数州。当时,军机事务繁忙,姚崇处理得当,有条有理,深受武后赏识,他被擢升为兵部侍郎。

698年(圣历元年),姚崇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跃成为了真正的宰相,之后后又任门下侍郎,又兼任相王府长史。

而在704年,姚崇因母亲年迈,请求辞去官职。武后遂免去他的宰相之职,但保留其相王府长史一职,让他奉养老母。

不久,武则天又让姚崇兼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姚崇推辞道:”兵部执掌兵权,臣是相王府属官,兼任夏官不利于相王。”

武后深以为然,便改任他为礼部上书。

当时,武后的男宠张易之欲把长安大德寺中的十名僧人调到定州,充实私置寺院,致使僧人上诉。姚崇不顾张易之的屡次说情,断停此事,因此得罪张易之,被贬为司仆寺卿,但仍保留宰相头衔。九月,姚崇出镇灵武,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安抚大使,并举荐兵部侍郎张柬之为宰相。

这就是姚崇在武后执政时期的履历。

之后的整治生涯就要从张谏之神龙之变之后开始了。

705年,即神龙元年,张柬之与桓彦范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为皇帝,复辟唐朝。姚崇恰于此时回到京城,得以参与政变密谋,因功赐爵梁县侯,实封二百户。不久,姚崇被外放为亳州刺史,后历任宋州、常州、越州、许州。

到了景云元年,唐睿宗继位。姚崇被征召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升任中书令。姚崇与宋璟协力合作,革除中宗时期弊政,任用忠良,贬黜奸邪,赏罚分明,杜绝请托,使得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朝野都认为国家复有贞观、永徽之风。当时,太平公主干扰朝政,诸王手握兵权,对皇太子李隆基构成威胁。景云二年,姚崇与宋璟密奏睿宗,建议将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外放为刺史,将岐王李范、薛王李业由羽林将军改为东宫属官,并让太平公主迁居东都。太平公主大怒,指责李隆基。李隆基无奈,只得上奏皇帝,称姚崇离间宗室。

姚崇因此被贬为申州刺史,后历任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期间姚崇政法简肃,吏治清明,得到百姓立碑颂扬。

到开元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后到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检阅军队。当时,姚崇正在同州担任刺史,距离新丰不到三百里,按规定应到行在见驾,而唐玄宗也密召姚崇前来。姚崇到后,与唐玄宗议论天下大事,侃侃畅谈,不知疲倦,唐玄宗有意任命他为宰相。姚崇遂提出十条政治主张:

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姚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后升任紫微令。

姚崇拜相后,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他从整饬制度入手,罢去冗职,选用官吏,并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注意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

姚崇的资料在李弘的脑海里一一闪过,而仅仅只是这么一小段的内容,就让李弘感到了姚崇过人的才能。

确实,他值得李弘将他收入麾下。

再说这不是李弘早就想收入麾下的良才吗?

既然在这里遇到了,李弘就不想再放过了。

“姚小娘子不用谢,只是举手之劳。”李弘拿定主意,就对姚笛谦虚的说道,“不过猛虎离开这里不久,它又受了伤,我们要是再去追它,没准还能追的上,你们原因跟我一起去吗?”

李弘可不傻,猛虎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不顾自身的伤亡想要逃跑,这是一种很奇怪的表现,因此可以说明猛虎是雌虎,它有幼崽在附近,才会这么急着逃跑。

李弘在吐蕃使团到长安城,逼他斗狗时,就想着要养一只狼或者一头虎了。只是当时时间逼的太近,他没有功夫去抓狼崽或者虎仔,随后他太忙了就没再顾得上。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他又怎么会放过呢?

“好,既然兄台喜欢,我就陪兄台去一趟。”姚崇表现出了他豪爽的一面说道。

“哥,我也想去。”姚笛也开口说道。

“这——”姚崇有点为难了,刚才妹妹差点被猛虎给吃了,这是何等的凶险,现在她被解救了,他又怎么会让她冒险呢?可是不让妹妹跟着自己,自己总不能将她一个人仍在这里吧?

不由得,姚崇有点难办了,就将目光意向了李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