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67章 绝对是恐赫

宋时明月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67章 绝对是恐赫

作者:赤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08:43 来源:笔趣阁

第3267章绝对是恐赫

赵兴脸板的铁板一块,丝毫不顾及宣慰使在场,冷冷冲李源说:“不久前章章大人过世了,但他委托我训练的环庆枪手恰好训练完毕,另外,我香港锚地还停留着一支海军……我刚才已经告诉你了,顺着那条河流同时从上游、下游压下,可以直取升龙府,我相信,只要我大军出动,交趾,马上不会存在。

但我们几个人是朋友,还是亲戚,我之所以没有动手,就是顾念这份情意。不过,如果你们逼我,我宁愿让交趾国从地图上抹去,而后把你们几人请到广州好吃好喝供养,也算是对得起你们。

决定吧——同意我的意见,我们还是朋友,否则就是寇仇。我真想知道:当这个世界不存在交趾国的时候,朝廷叫我归还北方三城,我该归还给谁?”

赵兴的笑容越来越冷:“朝廷要求大越朝贡,但我想朝廷不会在乎大越国主是以什么身份过去朝贡的,大理国王段正淳如今正在京师做寓公,我相信,段正淳队列里再添加一个交趾国王,朝廷会更满意。”

李源还想说什么,却听见那位宣慰使懊恼的一跺脚,满脸痛惜与悔恨,他惊出一身冷汗,生怕生什么变故,赶忙答应下来:“赵大人既然答应十年后归还,可否用国书的形式把这句话记录下来。”

李源依旧用“大人”这个词称呼赵兴,意味着他心中已不把赵兴当朋友。但赵兴无所谓,他转向那位宣慰使,回答:“国书?这东西该属于宣慰的职责了。你且通过宣慰大人向朝廷提出要求吧。至于朝廷答不答应,我无能为力。”

宣慰使显然心不在焉:“试试,下官只能把你们的意思传达上去,替你们试试……”

见到这位宣慰使口不应心的答应向朝廷递交申请,陈公川连忙拉着李源告辞,并叮咛说:“赵大人,我们谈完了公事,似乎可以叙叙私谊了。^^^^我带李公去找我妹妹。顺便看一看我家侄儿。”

不等赵兴回答,陈公川依据一贯地性格,转身便走。当两人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后,那位宣慰大人这才跺着脚,懊恼的直想撞墙:“错了,错了!朝廷怎么答应交趾的请求呢?赵大人说的对呀。交趾国主作为俘虏出现在京师。我大宋朝庭岂不更风光……我听赵大人的意思,你已经准备好了向大越下手,啊啊,朝廷这下子帮了倒忙。可恨,可叹,可惜!”

这位宣慰使不是蠢人,赵兴非常欣赏对方的明白事理,他笑着说:“不急,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找茬子,这事我最在行,只要找到岔子。那就动手呗!即使没有动手理由。难道我不能创造理由了?”

那位宣慰使沮丧地频频唉声叹气。

不来广州,不知道越南地重要性。来到广州之后,宣慰使先看到的是经略司衙门里的大幅南洋地图。

在赵兴这拨人中,苏轼闲着没事曾经研究过地图,还出了一本地图册。而沈括也是个地图专家,他甚至制作出木头的沙盘。赵兴手头上拥有如此多的地图人才,出一个“驴客”的爱好,他闲暇无事便指点着几位地图大师,制作出第一份南洋地图。粗一看,这份地图地绘制技巧已经接近了现代地图水平,但仔细观察,或许会现“等高线”,山川河流地走向,等等地图要素不是很精确。但在这时代,这份地图已经很难得了。

赵兴喜欢用地图表示南洋状况,连续数期海事新闻报都刊登了南洋地图,他想借此给国民一个世界概念。报纸上刊登的地图是省略了有省略,经略司衙门的地图相较于海事新闻报上面的地图,更加详细全面。

原本宣慰使脑袋里只有一个“大越”这个名词,看了地图之后,越南地形象鲜活起来。*****而越南北方五省恰好处于大理群山余脉之后,过了这北方五省,就是一望无际的湄公河平原。只要朝廷的军队把住这北方五省,越南就成了大宋手中随时待宰的羔羊。而让出这北方五省,大宋的军队要退回现代的镇南关以南,越南人只要在关口修一座城堡,就能挡住几十万军队的围攻。

宣慰使看过地图之后,脑海里已经有了地理概念,再听说赵兴这里已经准备好了战船,备好了士兵,做好了两路夹击计划,但朝廷的旨意令他中止了攻越计划,他心里直懊悔,恨自己不在路上耽搁几天,以便迟到一下。若赵兴动手后他才赶到广州。依赵兴一向地快手快脚,两路夹攻地宋军已经直抵升龙府城下了,也许,那时,他可以悠哉悠哉的在广东游玩,而越南已经不存在了……

想到这里,他对赵兴遵守朝廷旨意地行为反而怨恨起来,心里直念叨:“老早就听说你赵离人喜欢把圣旨扔垃圾桶,只要不符合你心意的圣旨,转眼就找不着了,这次,你怎么不把朝廷圣旨扔进垃圾桶……”

这名宣慰使不知道,赵兴刚才是在恐吓越南,实际上他没有力量进攻越南。因为广东兵力有限,新占取的大理耗费了他全部兵力,在没将大理这块肥肉消化前,赵兴根本没有力量动连续战争。

宋代的大理不完全等同于现代的云南,这时的大理甚至包含部分老挝、缅甸的国土。这是一片比宋代广西还大的土地,而宋代的广西则相当于现代的广西加贵州,再加四川南部一部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最诱人的是它的矿址,它有巨量的金矿、铜矿、银矿、铁矿、玉矿、宝石矿……,其矿藏之多,令赵兴手头的矿工都出现严重短缺。而为了牢牢抓住那些矿藏。将这片土地严密控制在大宋行政体治下,又耗费了赵兴六年教育所积累地所有官员储备。

赵兴现在缺人,章委托训练的火枪手虽然闲着,但他却不能用,因为他无法派出行政官员,尾随军队实行实质有效统治,所以他只剩下了空口讹诈的份儿,宣慰使的配合让李源醒悟过来。为了避免遭受惨重损失。陈公川连忙拉着他,去找自己的妹妹,希望赵兴的刀能够因为亲情而变的顿一顿。

可这一切,赵兴不能说,不仅不说,他还在一边煽风点火。做出一付惋惜悔恨痛不欲生的模样。加深宣慰使地懊恼:“没有了交趾,我大宋南部又可再添一郡,另外,广西没了外部威胁。至少能裁减十万军队,每年省下百万军费。而大理方面,吐蕃已经打残了,我们可以慢慢地建立大理军,应付吐蕃人。

如此一进一出,我大宋每年能省下五百万的支出,增加五百万的收入……也就是说,朝廷这个决定至少价值一千万。每年。而且。有了交趾存在,我大宋南部边境时刻不宁。时刻需要防备,万一以后生变故,花的钱如同泼水,你说,这样的圣旨,是不是该扔进垃圾桶。”

宣慰使脱口而出:“那你怎么不扔?”

这话一出口,宣慰使顿感失言,他是来传递圣旨的宣慰官员,赵兴若真扔了圣旨,他干什么去?

这话一出口,赵兴满脸愕然,他看着宣慰使不知所措,心中直纳闷:“天哪,还有这样当官地?竟然怂恿别人扔圣旨,这厮……怪我怪我,看来我把火少得太旺,将这名宣慰使烤焦了!”

宣慰使自知失言,恰好万俟咏进来,他赶忙跳起身来,询问:“计司大人,驿馆准备好了吗?快快,领我去驿馆。”

万俟咏惊诧莫名,他以目示意,询问赵兴:“大人,你怎么折磨这位宣慰了,怎么他急得像逃命似地?”

赵兴态度诚恳:“怪我怪我,我把他刺激的过头了!”

万俟咏无奈,勉强说:“宣慰大人,请跟我来。^^^^大人,候见厅有三位官员等候召见……你自己去忙吧!”

万俟咏领着宣慰使去驿馆安歇,三名前来拜访的官员依次被赵兴唤进正堂。第一个被召见官员是单锷,他跟随赵兴久了,说话没有顾忌,一进门便不满的抱怨:“大人,通往大理地水系还没有勘探完,你就把我调走,这算什么事?”

赵兴歉意的请单锷坐下,并招呼他身后的循州太守周文之、惠州太守詹范就座。女使们穿花蝴蝶般走进来,端上一碟碟果盘请客人们品尝,并顺手斟上香茶,这才堵住了单锷的抱怨。

用水果待客,这也是赵兴带来的新风尚,三名官员品尝着热带水果,单锷悠然地喝着新茶,还有心敲诈:“大人,这就是你新制的茶吗?我听说你在府中闲得慌,开始研究茶叶的新制法,李之仪那厮从你这里搞到一点茶叶,特特向我炫耀,说这种新茶可称之为绿茶,,与以前的茶汤不同,茶叶枝脉齐全,随水沉浮,令人赏心悦目……

嗯,李之仪那厮也就会写一情诗而已,我天天在山河间奔走,替大人归化河流,李之仪享受到地,曾能无我……这玩意,大人也给我来上几斤,我回去慢慢品味。”

赵兴笑着打哈哈:“季隐,这种绿茶,新茶滋味最佳,用清明前出地嫩叶制作,才是最好。此等好茶数量有限,半斤足够品尝一年,等明年新茶又下来了,旧茶也该扔了,所以,此种茶叶不是越多越好,稀缺,才觉得稀罕——你要几斤干什么,烤火吗?

对了,季隐,说正事——通向大理的水路已经完成了它地使命,目前,我们已经占领了大理,所以那条江可以慢慢整治,无需季隐亲自上阵。^^^^你可以留下方略,我让人按图索骥,一点一点的疏理那条河道,时间来得及。

季隐兄大才,我另有重用,而现在。大理这条河道上运送的都是金银铜矿石,巨大的收益会让整修河道成为一项烫手买卖,所以我们不用愁这条河道,让后人继续干吧!我请你来,是请你去宜章的。”

单锷眼睛一闪,重复说:“宜章?!”

赵兴一边给单锷斟茶,一边不慌不忙地说:“对,宜章!洞庭湖的湖水直通宜章。在宜章附近。还有一条章水。章水流入武溪水,武溪水又经过韶州、在四会汇入西江,最终经广州入海。

我测量了一下,章水离郴水也就是百里左右,如果我们修一段百里的运河,沟通章水与郴水。会有什么现象?”

单锷嗖的一声坐起来。大声说:“广州的货物就可以顺着这条江水,从广州直接进入洞庭湖,而后再经洞庭湖进入长江,顺流而下。抵达扬州,再通过运河直抵京师,沿途都不用换船。”

但马上,单锷又黯然的坐了下来:“挖一段百里的运河不算什么,但这几条溪流河道很浅,真要修成了,需要修建很多堤坝抬高水位,这才能够通过大船。如此一来。要将这条河道利用起来,疏通河道的花费可不小。那数字——你经常说什么:这种数字一般用在天文学上。”

赵兴笑着点点头:“我不懂治河,所以就粗略估算了一下,我估计至少需要一千万贯,这笔钱虽然巨大,但我们拿地出来。这物流渠道,怎么投资也不算亏。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不止——”单锷不以为然地回答:“武溪水在韶州那片,都是在山区蜿蜒,要在山区修堤坝,我估计非三十万民工不可,耗时大约十年之久,开销至少在三千万贯,此外,还需要巨量的炸药,巨量的石灰、水泥,巨量的钢铁。”

“然而,如果这条运河修建成功了,带来的收益是不可想象的,不是吗?”赵兴随手在桌上摊开一副地图,指点着那份地图说:“我广州海贸过来地货物,要在广州装一次船,而后北上扬州,如果这条运河修成,渔家小舟也可以装一船货物,一路航行到京城,一艘船,两个人就能完成4料载货任务,如此一来,百姓挣钱谋生地门槛大大降低,岂不……”

单锷摇头:“从广州一路上溯到宜章,是从下游往上游赶,河中水位浅,修建无数堤坝才能保持水位,如此一来,沿河两岸的农田用水就紧张了。

船往上游驶比较费劲,而渔家小舟,装的货少的话还行,装地多就要搁浅。但装货少,这一趟遥遥上溯到洞庭,时间成本太大,几乎挣不上钱。

再说,用小舟往京城运货,能比得上海船吗?如今广州海船越造越大,一艘海船装过去两三艘船的货。如果用小舟装一艘海船的货物,怕要两三百艘才能装完。而你的海船只要扯起帆,从海面走,进入长江口,再航行到扬州,需要多少天,那小舟一路摇着橹,载货量又少,能挣钱吗?”

思考了片刻,单锷摇着头:“我觉得毫无意义。”

赵兴执拗的说:“但是,一条船载运4料,算是少的,可这些货物用牛马拉,需要上百匹牛马,这数目的牛马,可是一支大商队才能做得到。但运河修通后,一艘小船两个人就能做到,且沿途无需像牛马一般消耗粮草,这不是收益吗?

物转流通,即是商品的流通,也是信息地流通,也是金钱地流通。船夫多了,沿途要吃要喝要住宿,沿岸的经济全活了。而这些人每样消费我们都能征上税,这些都是钱,金钱,一旦流通起来,它会自己生钱。所以,修这条路,无论多少钱都值,它会是平民百姓求生谋利地万世基业。

此外,韶州铁矿、煤矿蕴含丰富,也值得修这条水道。你说逆流向上辛苦,但从洞庭湖到广州,这不是一路顺水漂流么,全大宋的货物可以低运输成本进入广东,我两广市舶司不是更有竞争力。另外,这条江也不是一路逆流到京城的,顶多是半截逆流,半截顺流,恰好符合水运标准——我们的船从广州往上航行,进入洞庭湖后,那就是往长江下游漂流。

所以,我认为这段小运河能挣钱,我们何不试试?”

单锷摇摇头:“我看你是钱多了没处花,我们修建这条运河,沟通洞庭,只能便宜了潭州,那里才是上游下游的转折点,从潭州放船进入洞庭,一路下行到广州;潭州进入长江,则可以漂到扬州。你花钱,让潭州得益,这不是有钱没处花吗?”

“那就小投资”,赵兴拨开一只香蕉递给单锷,继续说:“我们也无需抬高韶州水位了,就现在的水位足够了。且任凭渔民自家展小舢板,如此一来,治河成本便会降低许多。但只要我们沟通了洞庭,韶州的煤铁就可以畅快的运往各地,另外,潭州的经济也可以带动起来,形成广州流域经济带,我还准备将这条经济带涵盖荆湖南北。

荆湖北路转运使谢麟谢大人已经跟我谈好了,我举荐你担任郴州知州,民政的事情你无需操心,我派人帮你,你只管帮我将那条运河挖通,等运河挖通后,我要把它命名为单公河,并修建镇河宝塔,刻碑留念。”

单锷接过香蕉,斜着眼睛看了赵兴一眼:“朝廷那头怎么样?赵大人疏浚通往大理的河流,并没有跟朝廷说,但事后通过战争缴获,把修河的钱还上了,荆湖可是咱大宋的土地,你从哪里填补这个账?这笔巨款花出去,依朝廷现在的财赋状况,政事堂大臣们会允许吗?”

ps:求票,月初求票,感谢各位读投票支持,拜谢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