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之绝版马官 > 第1193章 此计不俗

大唐之绝版马官 第1193章 此计不俗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26:21 来源:笔趣阁

第1193章此计不俗第页

天:

夔国公刘弘基,开国猛将,攻打长安时大军的先锋官,此时虽然还活着,但他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早已被贬官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蒋国公屈突通,有武略,善骑射。民间流传一句顺口溜,“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为什么呢?因为屈突通太厉害了,但此人已在贞观元年病故了,年七十。

勋国公殷开山,武德五年在出讨刘黑闼的征途上病故了。

谯国公柴绍,参与过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多场重要战事,贞观十二年故世,年六十。

邳国公长孙顺德,长孙皇后的本家叔叔,因贪污被弹劾,贬官后病故。

陈国公侯君集,击吐谷浑,灭高昌。贞观十七年因涉皇子争储被杀。皇帝念旧,留一子以继侯门香火,并且时常到凌烟阁看着侯君集画像流泪。

郯国公张公瑾,讨伐突厥屡有战功,贞观六年病故,年三十九。

永兴公虞世南,性情刚烈,直言敢谏,贞观十二年病故,年八十。

邢国公刘政会,高祖起兵时,放心地将此人留守太原,贞观九年病故。

胡国公秦叔宝,马槊猛将,勇武绝伦,贞观十二年病故,年六十二。

河间王李孝恭,唐初大将,宗室名王。破广陵、平定江南,贞观十四年病故,年四十九。

莱国公杜如晦,贤辅善断,治世能臣,故太子李建成曾说过,“秦王府中可忌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他在贞观四年时也病故了。

郑国公魏征,故太子李建成近臣,官至太子洗马,玄武门事件之后,以直言闻名,犯颜直谏二百余次,贞观十七年病故,年六十三。

梁国公房玄龄,善谋,官至尚书左仆射,贞观二十二年病故,年六十九。

申国公高士廉高俭,文德皇后舅父,官至太子太傅,贞观二十一年病故,年七十二。

此时放眼再看,名勋凋零,十去七八,已经所剩无几。

如果马王爷缺心少肺,就这么搬只凳子自己坐下,而让那些健在的、功勋赫赫的老臣们站着,一下子也就与这些人格格不入了。

马王爷三只眼。

以他的精明,打死也不会坐的。

他不但自己不坐,还顺势为这些老臣安排了早朝议事时的常置座位。

而以马王爷亲王身份,又是大唐的首宰、平定龟兹头功,提出这个建议来,太子李治根本不能否绝。

但李治知道,武媚娘给自己出的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绝妙主意,一经提出来,便被他这位王兄化于无形了。

太子殿下让凳之举只是偶然为之——今天给你座位是寡人高兴,明天兴许就没有你的。

而马王则殿下借势、将此事弄成了常例。

此刻,正在朝堂上的赵国公长孙无忌,不动声色地、将兄弟两人的较量都看在眼里了,有没有在底下摔打过,可真是不一样啊。

真是从一点一滴处识人,于无声处看事,太子、马王因为一只座位引出的所言、所行,又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主张。

马王的宽广眼界、胸襟,和异乎寻常的机敏,绝非李治能比。

而且赵国公发现,有好多往常心思一向够用、能力超群的人物,只要一碰上马王爷,无一例外地都有点半身不遂,仿佛连智力都不大够用了。

不是他们变傻了,而是遇上了三只眼的马王爷。

李士勣、许敬宗糊里糊涂就下去了,马王人未抵京,褚遂良是怎么走的连赵国公都想不明白。

苏伐和金焕铭就不必提了,死的太惨不忍睹。

只说他的这个表弟高审行,在黔州何等的风光,一揭发鹞国公的身份,就什么职位也没有了,只剩下个代抚侯——还是与鹞国公有关。

英冠人杰的赵国公,观察尚书令这么久了,从他做西州别驾时便在观察,居然没有发现这个年轻人行事有一点点徇私、晦暗之处。

至于马王一个劲儿地提拔长孙润,赵国公根本不认为这算是徇私,光明磊落的很,但又不乏性情。

这一点就与他的妹夫——贞观皇帝大有类似之处。

就像在长安城外,载誉归来的堂堂的马王殿下,在众目之下取悦于一个几岁大的蒙童,有人看到了马王的冲动,但长孙无忌却只看到了马王的性情。

冲动?若他这么爱冲动的话,当年在剑南道平乱时,也许就交待在那了。

随后,殿中监又在阶下置了一凳,文班赵国公、武班江夏王各有一座。

两人谦虚着,最后坐下,居然又心有灵犀地对望一眼,异口同声冲上面说道,“微臣谢过太子殿下。”

李治心内嘀咕道,“你们心里是在谢马王殿下吧。”

卢国公和鄂国公一向不上朝,因而座位先不必摆放,卫国公李靖最近病情忽然加重,就更参加不了朝会了。

在世的国公中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个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士勣,但马王没提到这两个人。

尚书六部的几位首官,个个久在官场,谁都不是等闲的人物,看着他们的顶头上司、尚书令、马王千岁,此时就若无其事地站在李道宗的身边,谁都暗自慨叹。

太子让座,马王坐了不好,不坐也不好,他就是固辞不受,也会给人留下托大的感觉,有些不给李治面子。

而李治即便让马王折了面子,也完全可以上演一出宽忍为怀的戏份,马王的失礼、太子的持重,谁更堪主持大事……可真是举手无小事。

谁知只在话来话往之间,马王随手轻轻一拨,难题便解了。

几位尚书心说,“罢了,只有一心一意、与马王不相猜疑,才是出路。”

长孙无忌刚刚想到了高审行,太子在上边便提到了这个人,他不与众臣说,而是直朝着尚书令问道,

“原中庶子高审行,文采、谋划均有可圈点之处,在西州、黔州政声也不错。至于早年的一点过错,代抚侯大约早就追悔了。眼下大唐用人之际,依王兄之见,可不可以再度起用呢?”

高履行就在底下站着,一听太子的话,他头虽不抬,但耳朵却支愣起来。

尚书令道,“殿下,此事何不征询一下各位大臣的意见?”

李治听得出,马王这是有些不认可,但碍于堂上就有高府中人,马王不想明确表示反对。

李治只好再问一句,“列位臣工是什么主张?”

没有一个人吱声,李治把排在前排的那些人足足溜了一遍,朝堂上依然鸦雀无声。若是数数的话——不紧不慢地数、数到十五试试。

再往下数,李治的脸上就该挂不住了,高履行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看来,永宁坊和兴禄坊的缘份是彻底地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