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抗战惊雷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开封血战(二)

抗战惊雷 第一百一十九章 开封血战(二)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18:55 来源:笔趣阁

不过两三分钟,杨天风等人凭借近战武器,抵挡住了鬼子的反扑,突击团先锋营冲入城内,破城夺门的战斗以胜利告终。

大批人马汹涌入城,丝毫也不停留,沿着街道向纵深猛冲。趁着守门敌人被消灭殆尽,后续的大队敌人还未赶到,我军推进迅速。

“四月一日凌晨四时左右,战斗开始,由于日军毫无戒备,仓皇应战,陷入一片混乱。武器装备虽远远落后于日军,既无战车装甲车,更无制空权可言,且又是孤军深入敌占区作战,全无后勤保障和增援部队,但官兵们满怀抗日救国的热情,抱定誓死杀敌的决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同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傍晚六时,指挥部下达了撤退命令。经过一天的血战,我军毙伤敌军近八百名,击落敌机一架,击毁、击伤战车六辆,汽车、装甲车十余辆,凯旋还师……”

这就是史书上对第三集团军袭击开封的描述,在杨天风看来,伤亡数字肯定有所夸大,但总体上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现在呢,日军毫无戒备、仓惶应战没有变,变的是战斗的进程,以及混和师的武器装备,还将会有结果的大不相同。

持续不断的爆炸声回荡在古城开封上空,炽白的强光照亮了暗黑的夜空,巨大的气浪扫过大街小巷,房尘迸落,门窗摇撼,大地都在连连抖动。

以最快速度涌进城里的突击团,入城后立即沿着街道向北攻击前进。得到兵力、武器加强的突击团足有近两千兵力,兵分四路,一路直插龙亭(开封制高点),攻击敌军炮兵阵地;另外三路则形成三个突击箭头,沿着草市街、北土街、南书店街向北推进,随后又分出以班、排为单位的小作战群,在小巷、胡同穿插迂回。

杨天风率领的是中路突击队,因为两侧有友军屏护,进展很快。而左右两翼的友军则要抵挡西、东两个方向有可能来援的敌人,还要突破当面之敌的拦截阻击,速度稍慢。

而随后入城的后备团则以部分兵力控制宋门,以及宋门向西延伸数百米的大路,以确保突击团的后路无虞。其余人马则分散成十余个班、排单位的作战团体,向南攻击,他们在城内大街小巷穿插迂回,遇敌则战,使城内日军陷入乱战局面,牵制其大股集结。

倚仗兵力优势,四下出击,把日军拖入乱战,这个战术确实把敌人搞蒙了。到处都响着枪声和爆炸声,他们不知道有多少兵进了城。

特别是以排、班为单位的作战小团体,都配备了花机关、盒子炮或霰*弹枪,并随身携带了更多的手榴弹,武器长短搭配,近战火力不弱。特别是乱战的战术规定,路线可以随便选择,哪里有敌人,哪里有战斗就靠近哪里。

这些作战小团体或者配了向导,或者由开封本地士兵引导,翻墙头、过小巷,小股多路,四处开火,造成了敌人的极大混乱。

作战单位小,却机动灵活,一小股一小股的官兵象鱼一样钻来钻去,放开手脚与敌人周旋。道道垣墙喷吐着火舌,条条街巷闪耀着爆炸的亮光,座座院落回荡着厮拼的喊杀声。

迂回穿插的小部队负责袭扰、牵制,主攻团的其他部队则奋勇向前推进,一条街,一条巷的争夺,逐步压缩着敌人的空间。

而城南的战斗也越来越激烈,第六十团在炮火掩护下攻入火车站,与鬼子展开短兵相接的残酷战斗。南关之敌出动增援,敌我双方陷入了胶着的激战。

各处都在战斗,使得敌人顾此失彼,有限的兵力调动不及,给城内突击团的攻击前进减轻了很大的压力。

日军占领开封后,总体布署是依据城墙防守,城内并没有什么坚固的碉堡,主要街口用沙袋垒起的工事,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所以,一旦堡垒的坚硬外壳被迅速打破,突然变化的情况使敌人的思想转不过弯来,临时布署又一时跟不上,一切章法全都乱了。

而第三十五师团长前田冶被称为“炮兵之花”,却实在算不上是什么赞誉之语。因为他出身炮兵,历任炮兵大尉、炮兵大佐、野战炮兵第三联队联队长,还担任过重炮兵学校教官、炮兵监理部部员、兵器局重炮课课长、重炮兵学校干事。直到晋升为陆军少将、中将,并担任第三十五师团师团长,却几乎一直在干着与炮兵有关的工作。

所以,说前田冶专业不对,能力不行,或许有些片面,但他的经验不足却是真的。而且,前田冶和他的参谋长在心里也从不认为开封城会丢掉,这个骄横而执着的坚持,最后将葬送他们唯一的希望。

说得难听一些,他们在这里是坐以待毙,听凭国*军的绞索越收越紧。但他们内心的骄傲,却使他们对此没有觉察。

既没有收缩防御,也没有向外界求援。就在开战之初的一两个小时内,混和师的骑兵已经把城外所有的电话线切断,使开封之敌在意识到危险时,只能通过电报向更远的大城镇驻军请求增援。

情况不明,又是突然袭击,前田冶在起初的指挥中还犯了错误。就个错误有些类似于苏联遭到德国突然攻击之后的反应。

对于战争开始阶段的特点,苏联指挥部作了错误的估计。当时提出,在国家边界上依靠野战工事顽强防御,不准敌人侵入俄国领土,保证动员时间,然后以强大的反突击打退敌人的进攻,把战争转移到敌人的领土上去。

想法虽好,但这样就根本没有考虑战略防御作战问题,排除了大量敌人突破到腹地的可能性。斯大林甚至把纵深防御看作是退却,而不断的给前线部队下令反击,反击,再反击。这就导致兵团在仓促中依次交战,并使敌人获得了把兵团各个击破的机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