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清明上河图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柳暗花明

清明上河图 第一百一十三章 柳暗花明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59 来源:笔趣阁

秦桧早被赵桓揉搓的不知所以听得皇帝语气放缓如蒙大赦。小鸡啄米也似点头答道:“是臣晓得陛下厚爱之意臣没齿难忘……”

“好了不必如此。”

赵桓打断秦桧感激涕零的话头一手随意在身前几案上轻拍几下若无其事的问道:“你可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他这话头转的极大后世说法便是极有“跳跃性”。

秦桧懵懵懂懂不知道皇帝是何用意。好在他翰林进士出身这个札子自然是读过的当即恭恭敬敬答道:“这个臣读过。”

他不知道皇帝对王安石是褒是贬又小心措辞答道:“此札万言臣幼时曾经抄读只觉王安石上此书时便已经有改革之意。仁宗晚年倦政不曾理会。神宗于太子时偶尔读之击节赞叹由是启变法之肇。”

这话模棱两可不褒不贬全无态度。

秦桧说完之后长出一口大气偷偷瞄向赵桓脸色等着他话。

赵桓却也不同他废话直接道:“王安石实千古一相朕实敬佩。

其上书万言由兵备至官员选拔至教养办法俸禄养廉先王治世之道林林总总方面俱到朕阅读多遍实感王荆公真难得人才。”

王安石的盖棺论定在当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争执。变法自神宗死后就被反覆司马光执政后由高太后主持司马光动手尽废王安石之法。而高太后死后章惇执政又将旧党全部斥退到蔡京时甚至刻元佑党人碑。将旧党悉数刻列于上子孙后代不得为官。

及至元时元丞相脱脱主修《宋史》别有用心将王安石贬斥的一文不值此后舆论便一直随着宋史的记录而对王安石颇有压抑而直至现代拨开重重迷雾王安石的真正价值才渐渐体现出来。

而赵桓此时到不是要为王安石翻案。王安石变法自然得罪了一大批官员。不过在宋时名声尚不算坏其变法失败亦是事实。赵桓此时提起此人其实是别有用意。

秦桧一听他夸便也不假思索立刻答道:“王荆公执政时天下府库充盈收复河熙诚为良相。”

赵桓甚是高兴看着秦桧那张诚挚的面孔才知道为什么权高位重者。极喜奸佞小人。而不喜所谓君子。

适才的话题换了李纲与张俊等人必定要与他折辩一番。断然不会随着自己话题来想措辞答复。

当下连咳几声向着秦桧令道:“你回去仔细研读一下上仁宗皇帝书。”

“是臣一定好生研读。”

“别的也罢了现今做的事王安石当年也未必做到。只是他提起的:方今取士只强闻博记略通于文辞便以为茂才异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贤良方正者。皆公卿之选也。而记不强闻不必博。就是这一段仔细着想想。”

他说地这一段话是王安石对于科举人才的分析。唐取进士人选一年一百余人相当的官员都由世家选而宋取士一年三百至千余人考试的内容也仅局限在经赋诗词科举进行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弊大于利。至明清则很难选出真正的人才了。

赵桓自然知道科举的害处弊端而骤然罢废则必定天下骚动与其它改革相比这一项最为困难。他将唐制中明经明算恢复过来用来取下级办事官员和吏员已经是极大的改革。而以王安石的意思则是要完全地更改科举制度办法以汉时的推举制度与科举结合来改革科举的弊端。

秦桧是何等的聪明人赵桓话一出口他已经知道皇帝的意思。

赵桓冷眼看去却只见他冷汗淋漓面无人色。

改革官制去除州县触犯的还只是一部份官绅的利益而依着王安石的改革方略则势必要与全天下的进士官员为敌。这样的压力秦栓自然承受不住。

也不等他说话赵桓又道:“还有均田方税法也好生研究一下。”

这话终于成为压跨秦桧单薄身躯地最后一根稻草。

秦桧涨红着脸蹦出了自己也不敢相信地一句话抗声道:“这个……臣期期不敢奉诏!”

这样的反应却正在赵桓所料之中。

他也不做声只冷着脸看向秦桧默然不语。

秦桧浑身抖有心再来抗辩却只觉得一股绝大的威压令自己很难再与眼前地这个人对抗。

赵桓是皇帝九五至尊原本的身份加上这几年的帝王生涯除了在与殿前班直和蒙古骑士们演武时还有一点俗人趣味平日都是端坐理政接见臣下也是和谐温馨却总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令人不敢狎戏不敢接近不敢拿他当平等的朋友来对待。

而他自己也渐渐习惯了现下的身份和角色融入其中很难分辩了。

秦桧不敢抗辩却也绝对不敢这么奉诏了事。他做官当然是荣华富贵若是弄到身败名裂甚至下半生要在明枪暗箭中渡过也委实难受。

他离开座位趴伏在地连连叩却咄咄不能言。

赵桓原本就有劝弄羞辱这个千古大汉奸的意思此时见对方如此竟是没来由的心软。

他叹一口气自己在心里暗道:“近来渐觉无生人气味今日的事未免太过。”

因长叹口气右手虚扶一下温言抚慰道:“秦卿何至如此快些起来。“旁边的内侍们早看地呆急忙上前将秦桧扶起却见他已经是满脸泪痕。

赵桓哑然失笑竟是起身亲递一块毛巾过去让秦桧抹拭然后笑道:“你也是个宰相如此没有大臣体统。”

秦桧此时已经回过神来急匆匆抹一下脸将巾栉递还给内侍然后向着赵桓道:“贤良方正最终成九品中正两晋毁于世族唐时乃有科举选士之法。陛下若要复之臣绝不赞同。而均田方税则是劣法王荆松行之不得天下士大夫尽然反对。陛下今要与金国相争断断不可再用此法。”

他虽然人品低劣这一段话却尽显其能。贤良方正是推举用官而地方官必定会推举本地有势力的家族人选时间越长家族势力越大。

而方田均税则是要丈量全国土地以土地的多寡来收取赋税此法一出天下骚然。当日反对新法的倒有一多半是最恶此法。

赵桓一笑回座略一示意身后内侍取来一个匣子赵桓略一点头那内侍便将匣子递于秦桧。

见秦桧目视自己赵桓便道:“举贤良方正不可纯以科举亦是不可。我让你研读上仁宗皇帝书却不是为复贤良方正。王安石提到的公卿不可以纯用科举而要务尽人才因才教学而后由选举得用官员这样方能一网而尽天下人才。你好生研读然后依朕所想的办法好生写一份奏书来。至于方田均税既然你说暂且行不得便也罢了。

等天下大定再来说这仵事吧。”

秦桧听他意思却不是立刻要废罢科举而是要加以改良心中已定下一半再听到方田均税法现下不再恢复心中更是大喜。当即起身道:“如此臣便奉诏行事。”

“好了你去吧不必再请辞职地方上的事已经着手进行以后你也不必再辛苦奔走便留在长安参政就是。”

这对秦桧也是一个极好的消息当即答应了见赵桓再无别话便即退出。

赵桓此时只觉心神俱疲。接见秦桧之时他总觉得心神恍惚难以自持。那种时代的错位感和荒唐感缠绕心中难以抑制。

对岳飞以纯粹地信任和尊重。对秦桧则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厌恶感而秦桧本人却偏生在他的调教下成了一个能臣干吏这当真是滑稽可笑却又是铁铮铮的事实。

他站起身来不再处理政事。斜眼看向窗外只见一轮红日散着最后的光芒。

赵桓振衣而起到得殿外去看那残阳如血。良久之后只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豪情在胸。

他自己也觉奇怪半响才想起来见秦桧之前却又最后一次接见岳飞让他回襄阳整军顿武随时准备入中原与金兵大战。

而岳飞则慷慨陈词虽然满江红是后人伪作他没有说什么踏破贺兰山阙却也是壮怀激烈信心十足。

赵桓一想到数十万雄师壮士精兵强甲将历史上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女真人打回白山黑水便只觉心神激荡兴奋难耐。而这一切却均是在他的掌握之下如何叫他不兴奋莫名。

“大丈夫当如是耶。”

岳飞离京准备征战太行山王彦、石子明缠斗的金国骑兵全无办法张宪姚端等人镇守太原随时能直插河北韩世忠步步稳进直指山东。

靖康六年就要过去宋朝的历史翻过了最沉重的一页明年此时却不知道又是怎地样的一番天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