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清明上河图 > 第三十九章

清明上河图 第三十九章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59 来源:笔趣阁

岳飞的奏书在第二天便封存完毕交由张宪。数日之后靖康五年的仲夏时节秦桧先奉着隆佑太后先行动身由6路往镇江见韩世忠然后入江启航。

苗傅与刘正彦二人则与张宪等人一起连同二人麾下数千禁军将士在秦桧其后动身直接由建康入江乘船往着荆湖路而去。

赵构亦被由显忠寺接出归入二人军中。

他们并不需要如同信使那般急行加上人员重多辎重负担很重每日只行二三百里都算快捷待秦桧奉着太后到达长安城外已是一个半月之后。

由于太后身份贵重赵桓虽然身为帝王也不能怠慢托大秦桧在接近长安不远时便每天派遣一个信使前往宫中送信待太后得到城外一日距离时赵桓早就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灞桥前去迎接。

回到长安已经一年多的时日赵桓的精神气色已经比较往日强过百倍。他每日行后世锻炼之法跑步健身合理饮食睡眠原本瘦弱的身躯体已经变的健壮爽利在他的刻意努力下骑射功夫也已经不在一个寻常的禁军马军之下。

不仅身体如此精神气质也是与往日那个胆怯懦弱的赵桓完全不同断事明快城府深沉眼光锐利直入人心。

这样一来使得不少当年见过皇帝的人都盛赞他有中兴之主的模样对他的身体和智力都有绝对的信心。

虽然国家面临太后将至国事渐渐走上正轨的喜事今春以来天时很好在考成法的督促下各地的官吏都不敢怠慢公事虽然还做不到当初秦国耕战的细致和严苛。在好天时和官员居然不添乱和帮忙的情况下整个陕西和川中还有东南、福建、两广诸路。都由着上好地收成。

唯其如此面对着河东十几万金兵的重兵压境荆湖路的混乱局面才更使得赵桓关注和忧心。

他自己知道他目前所做地一切不过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真正的变革和考验还在后面。

那才是真正的挑战。

时值正午唐朝时所谓的灞桥风光早已荡然无存。千多年的开和无数次的战乱毁坏使得陕甘大地已经不复当年的那般俊秀风光。

光秃秃的黄色大地烈日下张大了嘴巴。无言的在诉说着什么。

几株沾满了灰尘地柳树垂头丧气的挥动着树枝树边不远一条蜿蜒扭曲的小河有力无力的在大地流淌而过。

水土破坏绝大部份的的土地的植被被破坏。陕西大地在孕育着汉唐强盛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虽然说是出来迎驾赵桓并没有将手头的事务放下。

吴玠带着大军由川回陕早就被派往延州一带布防其余环庆、河熙诸路兵马亦渐渐往着河东前线集结。

刘錡被派往潼关、陕州一线。

长安城内。也由原本地一万多驻军渐渐增实到三万余人。

清军之后节省下来的钱并没有用做别处相反赵桓相反设法在诸多高压和权术的逼迫下各地官府节省开支亦用来招募禁军精选精练。陕西兵额不但没少反而由当初的十八万余人增加到了二十二万以上。

以这样的兵力却仍然显的局势紧张捉襟见肘。

以守势对攻势。河东又是上游由多路压迫着陕西诸路。而失而复得的同州、陕州、潼关等地城防措施虽是得到了有限的恢复。面对着集结在洛阳的几万金兵压力也是很大。

在这样地严峻环境下对敌情的判断和分析敌人的主攻方向的判断就显的犹为重要。

赵桓前生只是一个官员虽然与普通地中国人一样对历史有着极高的兴趣爱好在回到这个时空后对军事上地也是孜孜不倦的学习但限于天份并不能在根本上有所改变。

如此一来他就只能在纷至沓来地军情汇报中尽量的动自己手中的力量给前线加以补充对前线将领加以鼓励和信任对将领之间的矛盾加以调解以期面对强敌的宋军能挥出它最大的效能。

更新更快尽在全文字阅读让您一目了然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至于结果如何会不会象靖康三年那样被完颜活女强行叩关而入沿着渭河河谷压迫过来或是如同完颜撒离补和完颜银可术那样由着河东太原等地进兵压向延州等地殊未可知。

局势严峻赵桓却并不慌乱每天照样接见大臣甚至也召集亲近的翰林学士到宫中讲读经史有时偶尔还议论诗文。

天子这样的风度和气概使得局面并没有前几天金兵入侵时的那种混乱一切按部就班紧张急迫的进行却没有一点慌乱那种几个金兵张牙舞爪的一冲就使得官员投降军队逃跑百姓离散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了。

因着太后未到他处置完几件公事时间虽然尚早却是不知怎地竟无心再坐下去。

起身信步而行到得这行宫殿门处。

抬头去看远方几里路外已经远远看到烟尘升起。

鲜盔亮甲身材高大的御前武士持戈佩箭站在他身侧。

赵桓默然不语只是看着远方的烟尘出神。

隆佑太后他不知道其人如何也并不相识也并不打算让这个有贤名的老妇人再参与在国事之中。自然也不会让她再受颠簸流离之苦。

历史上这个老妇人一直逃到过江西福建而赵构正流亡海上。这样的事也不必再让它生了。

而赵构……

他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心知不妥却又将它迅即敛去。

或许历史上的赵桓会饶他这个九弟一命而他绝对不会。

只是张宪企图救援赵构这背后明显站着岳飞的影子如何处置。已经成了他这几天悬在心头最大的难题。

正自出神耳边响起铁甲甲片声蹡蹡做响。他回头一看却是今日值宿。负责行宫安全的郎官傅宿。

见傅宿手按宝剑如临大敌模样赵桓哑然失笑向他道:“周围几千殿前班直护卫你又何必如此。”

傅宿身为值宿郎官也不必对皇帝行礼听得问话只是闷声答道:“陛下安全重于泰山臣怎敢怠慢。”

赵桓很是欣赏这个尽职的官员当初提拔用他。也是颇有意趣。

他因着对宋朝官员并不了然在长安宫中殿后的柱后命人写下境内所有县尉以上实任官员的资料随时查看。

而登闻司和行人司也会随时将资料更新将每个官员在任内的考评送交给他。

而他自己也经常带着卫士在陕西各处巡行亲自听闻百姓对官员地评价。

有一日。在某县巡查问及县尉傅宿众百姓摇头:“这个人太死心眼县里的兵才多少又能做什么用他每天折腾着练兵搞的鸡飞狗跳令县内官员和厢军们都很不满。”

赵桓只是一笑第二天便下了诏书。将这傅宿召入殿前班直担任宿卫护驾地职责。

此时对着这老实人赵桓心中一动向他问道:“九弟在江中遇难天下哀恸。你如何看?”

傅宿想也不想立刻答道:“这是扈从的官员和将士们的责任。应该派人严查将失职责依律治罪便是。”

赵桓面露微笑。又道:“最近行人司来报不少人说九弟出事是朕的授意你觉得呢?”

傅宿答道:“这自然不可能是陛下的授意陛下友爱兄弟如何为这般行事。况且臣是武臣这类事本就不该是臣所操心和过问的。臣只是知道为国效忠护卫陛下的安全余者皆不应该由臣去想。”

他说到最后这老实人却是露了马脚。

不应该想并不代表没想。

赵桓洒然一笑知道这一类事瞒骗不了人连傅宿这样的人也知道这必定是自己令人动的手脚更惶论他人。

只是为天子者有些事当做却必须去做只要自己不失天子之位使得家国中兴又何惧人言。

历史任由强者来书写。

两人一时无言唯有巡行的禁军将士身上地甲叶在不停的脚步声中出一阵阵冰冷的金石之声。

过不多时负责先期去迎接的几位宰相依次派人过来报信太后将至请皇帝出行宫至道旁相迎。

赵桓收敛心神低眉闭目默然不语。他以为自己能放下一切只是在这个时候竟是突然想起了自己远在千年之后的母亲。

他如此做态不但那些小臣觉得天威难犯天意难测便是日常侍候在他身边的人也只觉得处于在这种状态下的皇帝绝对不可触犯。

良久之后赵桓终张目抬头淡然道:“走罢咱们去迎太后。”

皇帝一声令下仪仗护卫立刻起行乐队早就先行到达大道一侧开始吹奏宫中的乐曲。皇帝并不乘坐任何的器具也不骑马而是步行向前在烈日下慢慢向着太后车架前来的方向行进。

待孟后车驾一至皇帝展袍跪于道旁向着这位在东京城破后唯一留在宋朝境内地皇室长辈行礼如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