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钢铁皇朝 > 第七百四十四章 反响

钢铁皇朝 第七百四十四章 反响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5:27 来源:笔趣阁

斐济捧着《海古城条约》的手微微颤抖。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今日早朝后,他和庞玉坤被萧铭叫到了御书房,接着萧铭便将这份盖着高丽王王印的条约拿了出来。

“多少年了,大渝国这次终于扬眉吐气了。”斐济老泪纵横。

他一生辅佐萧文轩,尝尽了被蛮族,高丽和倭国欺凌之苦,每每边关发生战事,他和满朝文武都是心惊胆战,忍气吞声。

有时候不是他们没有骨气,而是国力不济。

而现在大渝国在萧铭的统治下已经不同于往日,金帐汗国现在不在那么可怕,对大渝国来说虽然依旧是个威胁,但是不足以让满朝文武闻之色变。

庞玉坤神色激动,他一生矢志报国,今日大渝国取得如此成就,他不禁心中感慨,“以前老臣以为皇上是个守成之君,如今看来皇上却是拥有开疆扩土的雄心壮志。”

斐济擦了擦眼泪,“先皇一生未完成的志愿,皇上如今却轻松办到了,以老臣来看,将来皇上必然会成为泽被天下的雄主,也许下一个天可汗便是皇上。“

萧铭轻轻笑了起来,成功签订这份《海古城条约》让他很高兴,对他来说这个条约意味着大渝国走上国际舞台,从此掀开了海外殖民的第一步。

从此大渝国有了第一个海外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而这带来的效果便是让大渝国的工业发展加速。

毕竟蛋糕大了,吃的人才会变多。

于是他说道;“这个《海古城条约》还只是开始,以后朕会领着你们为大渝国打下一个个大大的疆土,立下千秋万世之功,你们可愿意?”

“皇上剑锋所指,便是臣等心之所向,如何有不愿意之说。”庞玉坤慷慨激昂,由衷说道。

他一生的心愿便是矢志报国,青史留名,如今这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他怎么能放弃?

斐济目光深邃,在萧铭刚刚登基的时候他曾经轻视于这位君王,认为他年纪轻,无法统御群臣,这国政还要依仗他们这些老臣来担当。

但是现在萧铭用一件件功绩证明在他统御下,大渝国只会更加强大。

“庞首辅此言正和我心,皇上,俗话说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老臣这把老骨头今后便任由皇上差遣。”斐济感慨着说道。

见状,萧铭露出了一丝笑容,此次《海古城条约》对外是一种胜利,对内也同样是一种胜利。

在他登基这段时间大渝国内的阻力还是有的,在这种时刻增强他这个帝王威望的方式之一便是征伐。

如今他做到了,这定然会狠狠打了那些私下里反对变法人的脸,遵循旧制,大渝国遭受百般凌辱,除旧革新,大渝国威震海内。

“有你们这句话朕就安心了,你们是朕的心腹大臣,只有你们和朕一条心,大渝国才会繁荣昌盛,这变法才能继续深入下去。”萧铭淡淡说道。

二人同时点了点头。

这时萧铭从斐济手中将条约收回来,他说道;“你们回去便着力在报纸上宣扬此事,也该让百姓们出一口恶气了。”

庞玉坤会意,现在每次大渝国取得重大进展都会刊登在报纸上让商人和百姓知道。

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增强百姓认同感的方式。

二人应承了此事,转身离去。

第二天,《青州日报》以《海古城条约》为头条发行,一石激起千层浪。

“卑沙城,海古城割让于我大渝国,此次可谓是开疆扩土,我大渝**队威武!”

一家酒楼内,四个不同学院的学员围成一桌,他们曾经都是长安权贵的子嗣,如今都在青州各所学院内求学。

说话的学员穿着一身绿色的长衫,一看便是军事学院的学员,他的话音一落,他身边穿着银色长衫的学员说道:“你这个榆木脑袋也只懂打仗了,这海古城条约最重要的是下面的通商条款,有了这个,从此大渝国的商品便能够在高丽畅行无阻,这下商人们该高兴坏了。”

其他两个学员纷纷点头,来自政务学院的学员说道:“这卑沙城和海古城如今都成了我大渝国的领土,接下来也该委派官员了吧。”

“的确要派遣的,你看,这上面不是写了领事一职吗?只是两座城池孤悬海外,去了岂不是受罪。”剩下的学员摇了摇头。

“去受罪总比在这青州城无所事事好得多,现在我们来自长安的旧臣子嗣可没什么依仗,现在只能和平民学员一起谋职,你们不去,这位子就给他们占去了,你还是不要活在以前的日子里了。”

政务学员的学员提醒道。

他的话让气氛有些沉重,自从他们来到青州,一切都变了,一夜之间他们享受的特权似乎都离他们远去。

现在他剩下的只有以前高高凌驾寒门子弟的回忆。

他们正唉声叹气,邻座的一桌刚刚坐下的客人忽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坐东朝西的一个青年拿着报纸说道;“咱们皇上真是英明神武,这高丽一下就被打下来两座城池。”

“五六哥,何止于此,现在咱们该想想怎么把布匹卖到高丽去,现在青州的纺织坊一下冒出来这么多,布匹价格一降再降,在这样下去可就赔笨了。”上官勇抱怨道。

青年正是朱五六,纺织坊开始生产之后他的生意不错,手里的银子再次充裕起来。

财大气粗之下,他经常带着上官勇等人来酒楼喝酒,当然,魏家酒楼他是去不起的,但是民坊里的小酒馆还是很随意的。

朱五六叹了口气,上官勇说的是事实,纺织坊多了布匹的价格在下降,但是棉花却因为供不应求在上升,现在他都想去种棉花了。

不过上官勇的话还是提醒了他,现在的朱五六身上已经有了商人的敏锐嗅觉,高丽是一个大渝国商人不曾涉及的市场,大渝国质美价廉的布匹运过去必然会大卖。

而且最重要的是从这《海古城条约》上来看,大渝国商人会在高丽享受各种优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