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489章:房谋杜断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489章:房谋杜断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05:05 来源:笔趣阁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陛下,无论你有何决定,臣妾都会陪着你。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那是当然!没有你在身边,那有什么意思。”纵然皇宫佳丽三千,可李世民最爱的是长孙皇后,历史上有名的徐贤妃之所以得到他的宠爱,那也是因为在她身上,李世民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

长孙皇后幸福的笑了,过了一会儿,忧心忡忡道:“陛下,吏治不比军事那般简单,勾心斗角之类的事情多不胜数。风儿,年纪轻轻的,他做得来这个吏部尚书么?陛下是不是有些揠苗助长了?”她这话出口,自己也有些尴尬。这当了这么多年的秦王妃、太子妃、皇后。

长孙皇后从来没有过问的政事,也不参与政事,但因此事关系到她最钟爱的女儿,最欣赏的女婿,一时口快,却也忍不住问了出来,顿了顿,苦笑道:“就当臣妾没有问过吧!”

李世民拉着她坐在自己的身旁,道:“你就是这样,你我夫妻。有什么话不好说的!”

当年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因战功赫赫而受到了李建成的觊觎,恶意中伤,说他有谋反嫌疑。李渊当时都信了,那个时候他还在外头征战,是长孙皇后一人顶着舆论的压力,在宫里走动,承当下了一切,依旧如故的伺候着公公婆婆,这才给李世民换来了解释的时间。

对于长孙皇后,李世民是又敬又爱,在他心底的地位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的。

哪怕在历史上,长孙皇后死后,这份感情依旧如此,没有变质。在这个封建时代讲究“以孝为先,父不祭子,夫不祭妻”。

可李世民却作为封建帝王,却完全无视了这一点,甚至还在宫里建造了一个高楼,天天都要眺望安葬在昭陵的长孙皇后。虽然最后在魏征的劝诫下,他哭着将高楼拆除了,但思念之心却丝毫未减。

李世民虽然好色,但真正让他动真感情的也只有长孙皇后一人,对于她那是完全的信任,当即将事情因果告诉了长孙皇后。

“告诉你也是无妨,这不仅是朕的意思,也是房杜二相的意思!”李世民笑着说道:“咱们这个双料女婿呀,可不简单呢。是人人抢夺的香馍馍呢。军方的李靖倾囊而授,其意不言而喻,是打算将咱们这女婿培养成我大唐威慑天下的下一代的军神;前次风儿不是提出了那高明的吏治手段了吗?自那以后,房杜二相就一直关注着他在庆州、朔方的所作所为,最后两人一致认定风儿是宰相之才,他们对朕说大唐未来没有什么大战事,当以治理内部为主,让风儿上阵杀敌、冲锋陷阵那是暴殄天物,趁他们现在还活着,非要让朕把风儿拉进六部,交给他们来指点,他们天天有朕耳边唠叨,朕是怕了他们了,再想着他与长乐成婚后聚少离多,也便遂了他们之所愿。”

长孙皇后沉默了好半响,方才哭笑不得的说道:“要是风儿能分为两半就好了。”

“可不是么?”李世民也不否认,但却肯定的说道:“可是朕看他小子也不是安分的主,朕估计他也不太喜欢当这个吏部尚书,这不,刚刚与朕讨要了任务,这不是想逃过吏部尚书这一职还是什么?正好,你也帮我斟酌斟酌一二。”

长孙皇后听的瞪目结舌了好一会儿,方才脸色苍白的道:“这深入虎穴,可是很危险的啊。风儿怎么就想着去高句丽这种杀人如麻的蛮荒之地呢?陛下,你是怎么想的?”

李世民叹息道:“不得不说,朕让他小子说得心动了,也正如他说的那般,纵观全朝文武,也就只有他最合适做这种事情了。皇后放心,那小子武艺很好,人也机灵,有八个心眼,连你哥哥那老狐狸都栽在了他的手上。不会有事的,朕还不至于将自己女婿派出去送死,我们应该相信他的才能才对。”

因为长孙冲的事情,长孙无忌曾与秦风闹过一阵,在秦风在外领兵的时候,她也听说长孙无忌不断的以各种暗示性的语言攻击秦风。只不过长孙皇后也很为难,一个是自己的亲哥哥,另一个是自己的半个儿子,偏帮谁都不是,对此也大感头痛,但听李世民称他哥哥老狐狸,就有些不乐意了,嗔道:“说谁是老狐狸呢!”

“呃……”李世民忙道:“是秦风给大舅取得绰号,挺贴切的,朕一时不小心叫出口了,要怪就怪他去吧,与朕无关。”死道友不死贫道,李世民很无耻的将秦风给卖了。

秦风不在,长孙皇后也不好追究只是道:“陛下对风儿就这么有信心吗?要知道高句丽可不是省油的灯,在高句丽的土地上,我们中原已埋骨数百万了呢。风儿虽是不凡,可毕竟年少,在某些事情上的处理方式未必有一些老臣有经验。”‘

“他们?不行!”李世民一口否定,“论文论武,或许有人比得上那小子;论心眼机智、随机应变,连朕也不如那小子转得快,其他人就更别说了。能够担当此任的确实有几个人,但没有一个比那小子更加合适。朕觉得要想完成这项任务不仅仅靠的是机智,还需要有机缘。你想啊……那些什么天网在长安潜伏了那么久,谁也没有发现他们的存在,但却让那小子撞上了,而且一举歼灭,这就是机缘。机缘一到,事情都会自动找上门来,所以朕一直相信这小子是朕的福将,也是大唐的福将。咱们就走着瞧吧。那小子到了高句丽,以他对异族莫名其妙的仇视,没准儿会干出惊天动地之大事也未可知。”

“可他这一走,他与长乐的子嗣怎么办?”长孙皇后对于他们无子、无后,可是一直关心着。

“这个……”李世民脸上有些为难,此刻,他已经定下了决心,决定与秦风疯一把。只不过,刚刚把秦风提拔为吏部尚书,人家还没上任,一转眼自己就把他弄了下来,这也未免太说不过去了,这样一来自己又有朝令夕改的嫌疑了。况且,秦风没有丝毫的差错,可如果没有一个与吏部尚书对等的职位来交换,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想了一会儿,李世民道:“有了,还真有一个职位适合他,也便于他的行动。朕瞧幽州大总管这位子就非常不错。幽州地广人稀,民生凋敝,这小子有过当庆州、朔方都督的经历,而且做得非常不错,相信他能胜任大总管一职,幽州与高句丽比邻而居,即便他有什么想法,也能就近调兵遣将不受人所肘制。”理清了所有的思绪,李世民露出了微笑,这当了大总管,家小也将与他一同上任,这下好了,各方面的都让他解决掉了。说完,令人将房玄龄、杜如晦请来议事。

李世民作为华夏最优秀的君王之一,他很清楚麾下每一个人的能力。他最信任的三位顶级谋士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他们各有千秋。

房谋杜断,用于对外,魏征擅治,用于对内。

高句丽之事,是对外谋略,故而他只请了房杜二人,并没有将魏征算在内。显然是担心以魏征那仁道主义的思想,非但帮不上忙,反而给他们添麻烦。

待房谋杜断抵达甘露殿,李世民将秦风之策毫不隐瞒的说了出来,房玄龄、杜如晦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绝世人物,听李世民一解释,隐隐约约中也以猜透了秦风的用意,各自眼前一亮。

“此计甚妙”房玄龄上前一步,激动得道:“我大唐国力不足,无法持续作战,若强而战之,结果与前朝无异。陛下,小秦将军此计无疑是最适合当下的大唐。用小股义士骚扰高句丽,让高句丽无法生产,使得他们人人自危、相互怀疑,如此一来,高句丽将无法安心发展,为我大唐今后彻底解决这个宿敌提供了帮助,高句丽国小民寡,实力本就不如大唐,再经小秦将军与义士的破坏,他们未来的日子可想而知,此消彼长之下,解决高句丽是轻而易举之事。高句丽为了查获义士的下落,对毫无军纪可方的士兵肯定会格外的纵容,这兵祸一起,定然会弄得民怨四起,恨不能有人早早取而代之,等我大唐攻克高句丽。但只需让他们深深的感受到陛下待他们远胜他们任何一个君王,自然是民心所向,无往不利。”

李世民也是一脸兴奋,以他的才智,不难判断,秦风之策确实可行,成功率还是极大的。他似乎已经看到,自己所知道的国家只有大唐百姓的前景。

杜如晦是三人中表现的最为冷静的一个,提醒道:“此计可行,但必须把大唐置身于事外,必须做到高句丽即便怀疑出找不出证据,毕竟,高句丽的使节也在长安,对于是俯首称臣了的,若让其他友邦知道大唐如此处心积虑的对付臣服了的国家,于我大唐名声不利。”

房玄龄也接口道:“陛下,克明顾虑得即是。”

“无妨,秦风与朕讨要了五千苗疆籍士兵。虽同是炎黄子孙,可苗人与汉人之长相还是有所差异的。”

杜如晦赞道:“连这细微之处都想到了,小秦大将军心细如尘,臣便放心了。”

见左膀右臂没有意见。

李世民没有任何犹豫,事情也如此定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