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185章:议事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185章:议事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14 来源:笔趣阁

“天网一事,涉及面过宽,唯有暗中查询。魏卿家,秦风人是抓了不少,可是否有贼首在其中不得而知,此事就交与你了。”李世民借题发挥的敲打了魏征一阵,见这家伙让自己说得无言以对,在朝堂里的闷气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喏!”魏征心甘情愿的退了下去,经李世民这一解说,他也知道自己的人云亦云确实太过失当了一些,可以后是否让李世民期待那般,说话的时候能艺术一些,那就难说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房玄龄道:“天网一日不除,江山一天难安。这是一颗毒瘤,当彻底割除!”

长孙无忌道:“秦风怀疑的理由充分,当天出现在碧水坊的大臣都有嫌疑,当查,且一查到底。”长孙家的利益与大唐兴衰荣辱息息相关,天网危害巨大,既是大唐的毒瘤,也是威胁到长孙家的存在,故而,他抛开了个人成见,站在了秦风这一边。

杜如晦道:“天网当查,但是,有个事情大家都遗落了。”

“何事?”李世民问,

“倭国人掺杂其中,是个人认为呢?还是倭国皇帝与天网已经勾结?”

李世民动容的站了起来……

他非常清楚若杜如晦说的属实不假,那意味着是什么!只听他沉声说道:“倭国人多次请求朕赐予冶炼技术,而且,还让秦风与他人说项。你们说倭国人会不会因此而与天网勾结在一起呢?”

长孙无忌率先回应:“很有可能!”

经秦风提醒,李世民已经将技术的重要性灌输到每个大臣脑海里,大家一律认为文化可以共享,技术不能群分。现在听李世民一说,大家也意识到了这个可能性。

一个国家的冶炼技术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兵甲够不够锋利,关系到机械设备是否耐用。

冶炼技术往往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冶炼技术也因社会进步社会需要,不断的得到优秀人物的改良。从最初的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再由铁器时代过渡到钢制时代。

冶炼技术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到了南北朝已经演变成更加高明的灌钢法,令钢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以满足当时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发展到了唐朝,钢铁已经普遍普及了。大多数的铁匠都能掌握灌钢法这门技术,使得钢铁的产量得以提高。

这是中原王朝对面异族最大的依仗,一旦落到异族之手,大唐的优势将会弱化到冰点。

李世民自豪的说道:“我大唐有着发达的技艺,而异族有吗?他们连冶铁都不会,他们用的武器还是前朝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是青铜武器,穿的是皮甲,我大唐冶铁技术他们是望尘莫及,我们的军队穿铁甲,用铁兵器,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与依仗,但若这些技术落到他人手中,我们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倭国置于东海中心,既无外忧,也无内患,他们要这些冶炼技术做什么?无非是利其兵器,坚其大盾。”

“倭国人很不容易满足,那什么圣德太子还曾入侵辽东三国,若是得到我大唐的技术,野心也会膨胀。”

“倭国人说得比唱的还好听,哼,还问朕要造船的技术呢。其野心昭然若揭,朕又如何不知?”

李世民笑了笑,颇为自得的在心中念了一句:“还好遇上的是我!”

长孙无忌道:“陛下,倭国人每次进京都带无数财宝,可到陛下手中的寥寥无几!臣怀疑他们用来收买一些不忠不孝之徒为己用。”

“嗯!”李世民点头,此事秦风亦曾与他提到过,而且还给了药方。

“要查不难。”

“哦?”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均是诧异了起来,他们都是顶尖的智者,都在为此事纠结,因为已经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层面,他们都在想办法。

“谁为倭国人说话,就知道谁与倭国人有交集了。”

“这……”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脸上阵阵发热。便是魏征也不得不说一声服气:“陛下圣明,臣等想得复杂了。”

“你别恭维朕,这是秦风那小子说的,他给朕的办法是:因此而顺藤摸瓜,一抓一个准。哈哈,我就说嘛……我的眼光还是可以的。”说到最后,李世民莫名其妙的自恋了起来。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面面相觑,四人都知趣的没有说话,他们这个主上算是难得的英主,值得为他付出一可。但是有一点却让人至始至终都接受不了:特别自恋,时不时的就会夸自己几句,让他们都为之脸红,当事者却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

其实对于秦风的办法,李世民也不得不暗自赞叹,心想:秦风这小从就是与众不同,能干他人所不能干之事,往往能够用简单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就比如这次对付天网,细细想来,他的办法其实也不复杂。他利用那笔足以让任何人动心的财富作饵,以装修之名将天网逼得不得不冒险出面,而后,借房遗爱、杜荷乱对于心志,让对手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惊惶而不能静心思索,于是,天网一下子就上了大当,让他秦风一网打尽。

秦风的种种布局,并不深奥也不高明,只要知晓经过就能参透问题,可偏偏这不深奥也不高明的布局却取得了奇效。

“最简单的办法往往是最实用的,因为简单所以能够让人忽视,因为简单所以才有出人意料的奇效。反之事情越复杂越会引人在意,如此反而失去了因有的效果!”面对大家那窘迫的模样,早已让秦风练得从容不迫的李世民得意的理解着,并从容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经那小子一提,在朕看来计策只有成功与否,没有简单复杂之说。能否达到目的的计策,就是绝妙的计策。”

房玄龄眼中尽是赞赏,长叹:“陛下说的不错,不是他想的简单,而是臣等想的复杂了,反而忽视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冶炼、造般、铸造等技艺对于大唐的重要不言而喻,除了倭国人,朕相信突厥、新罗、百济、高句丽、吐谷浑、象雄、吐蕃……等等异族人也在盯着我大唐技艺,也在想尽办法的获取一些机密,虽然无法将藏于百姓中的异族人挖出来,但我们可以在源头上掐断他们获取之途径。”

“克明、玄龄。”说到这儿,李世民点了房谋杜断的名字。

房杜二人抱拳道:“臣在!”

他们二人一个是“尚书左仆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尽管尚书仆射只是尚书省的副官,只是从二品的级别,可是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

可以说,两是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百官之首。

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李世民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李世民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的组合,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两人在官场上配合得默契无间,私下也是好友。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同样怕老婆,同样是长子平庸、次子纨绔,平日里可没有让次子气得半死,这一次,听到次子立功,两人心里是十分舒畅的,尽管房遗爱与杜荷所立之功有些奇葩,却不能影响到他的心情,同样是瓢昌,效果不一样,作为长辈,感观上自然也不一样了。这皇帝都认可了他们的作为,其他人还能有何异议?

“二位爱卿,朕令尔等在最短的时间里,统计出全国各地人才,并让地方官员加以重视,绝对不能让他们落人异族异国之手,对了,要是有发现提升产量、提升质量办法的人,可以直接带往京城,朕要重用!”

“喏!”房玄龄、杜如晦慨然允诺,

这个命令涉及到了全国,工作量之大,相当于全国人口普查了!此之一命,将由尚书省下的户部、吏部、工部相互配合。

房玄龄建议道:“陛下,何不借此机会,彻查一次人丁呢?”

“准奏!”

杜如晦深思片刻,道:“陛下,之前的户籍一名一姓,及出生时日而已,臣细思一回,觉得过于简单,不利于发现人之专长,此之一次,何不注上所经何业、有何专长呢?如此一来,陛下需要找某方面之人才,一查即可。”

李世民双眼一亮,“妙不可言!依卿所奏!”

杜如晦不愧是名垂千秋之良相,只言片语就给李世民提出深远的意见,若是秦风在此,恐怕得大吃一惊,这明显就是一个人的户籍档案的雏形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