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一百三十章 盐碱地也是宝

明末之虎 第一百三十章 盐碱地也是宝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1:24 来源:笔趣阁

参加完秋耕仪式,李啸回到赤凤城后,赤凤城主管许秀清,给心情大好的李啸报告了一件事情。

“禀大人,这次清理田亩完成后,在下与农牧司人员统计了一下,现在我赤凤卫中,还有大量的盐碱地未能加以利用。其中轻度盐碱地约3万亩,分散在赤凤卫各乡镇中,重度盐碱地约5万亩,主要集中在赤凤城北部一带。”

李啸哦了一声,心下不觉暗叹,这些盐碱地,庄稼难种,谷麦难收,如何利用,倒还真是一件难事。

真的只能这么闲置么?

当然不能。

“秀清,你再传令下去,凡有能利用盐碱地,为我军产生经济效益者,本官定有重赏。这道军令,赤凤城与铁龙城都要通知到。”

“学生遵命。”

三天后,又是一天晚饭时间,在山东单县铁龙城乙总军营中,一群从原先修筑铁龙城的河南百姓们中,新招的辅兵,在训练完毕后,开始进餐。

而辅兵郑如宝却没有食欲。

坐在一个角落里的他,一手拿着一只热乎乎的面馍,一手捏着一只蒸得红通通的猪肉团子,望着旁边吃得狼吞虎咽的队友,却不觉深深地叹了口气。

郑如宝不觉想起了从前。

他永远记得那一天,一直被流贼黑蝎子部裹胁的他,最终被李啸军解救出来,成了数千名被允许留在李啸军中的河南百姓中的一员。

随着在李啸军中呆的时间越长,郑如宝就越后悔自已加入李啸军太晚。

他是河南虞城人,在连年的饥荒灾害与流寇侵掠中,郑如宝家人尽丧,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最后不得不成为黑蝎子部流贼中一名被裹胁的百姓,赖以活命。

黑蝎子部被李啸用计歼灭后,郑如宝随后与那些河南百姓一样,作为流民加入李啸军,接下来一直在铁龙城处修筑城池。前段时间,李啸下令扩军,郑如宝有幸被选入王义守部的乙总军兵之中。但因为身体素质一般,没有入选战兵,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辅兵。

虽然只是一名辅兵,但郑如宝很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感觉由来以久,似乎是那天他从铁龙城民政司官员手里,接过属于自已的户口本,戴上刻了自已名字的腰牌,吃上热乎充足的食物时,郑如宝就有这种发自内心踏实安稳的感觉。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发切实地感觉自已与李啸军血肉相联,密不可分。

不过,珍惜现在的生活,与向往更美好的未来,两者并不矛盾。

辅兵阵中的郑如宝,曾眼热地看着那些有军功的战兵领取的赏银,也颇怀羡慕地看过那些分得赤凤卫田土的战兵们那兴高采烈的样子。

郑如宝在心中隐隐地感觉,自已其实也可以做一番大事业的,只不过,暂时没机会。

前段时间,他看到李啸在全军兵营张贴的那份有奖告示时,能清楚地感觉自已的心在砰砰地跳。

不过当时他没有勇气去毛遂自荐,郑如宝有种莫名的自卑感,总感觉自已的建议不一定会被采纳,到时反被军中的同伴们取笑。

直到昨天,他又看了了李啸专门针对盐碱地颁发的军令时,郑如宝再也忍不住心中渴望出人头地的强烈想法,他决定怎么也要去试一下。

丢脸就丢脸,怕什么,总比一个闷屁都不敢放强。

郑如宝在心下给自已壮胆。

只是,当他下定决心后,狼吞虎咽地吃完手中食物,前往铁龙城民政司时,他发现自已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这位赤凤卫指挥使大人李啸,真的会在乎自已这样一名小小辅兵的建议吗?

郑如宝在民政司外徘徊良久,终于咬牙走了进去。

郑如宝没想到,民政司的官员,听完他建议后,竟是大喜过望,连忙带他去见铁龙城主管吴亮。

吴亮听了郑如宝的建议,亦是极为欢喜,连忙派人送他立刻前往赤凤城。

郑如宝被许秀清引进到李啸的千户官厅时,天色已黑,李啸正在自已的房间中准备休息,听得外面许秀清叫喊,连忙开门让他们进来。

许秀清刚跨入房门,便一脸喜色地对李啸说道:“大人,这位郑如宝军士,刚刚向学生建言,他倒是有个极好的法子,既能整理盐碱地,又能为我军增加经济收入。”

李啸顿时来了兴趣,连忙让两人就座详谈。

郑如宝心下拘谨,讪笑着在一个凳子上斜签着坐下。

“郑如宝,你有何好建议,请详细告诉本官。”李啸和颜悦色地说道。

郑如宝听得李啸言语亲切,心头一暖,忙说道:“李大人,听许大人说,我赤凤卫内,有3万亩轻度盐碱地和5万亩重度盐碱地,这般大量的盐碱地若弃置不用,实为可惜。”

李啸叹道:“这盐碱非是本官不想利用,只是上面庄稼难种,没什么好办法,故只能暂时闲置。”

郑如宝忙说道:“大人,这些盐碱地,其实未非一无用处,据小的经验,盐碱地经改良后,其盐碱程度会减弱很多,虽然还不能用于种粮食,却可以用来种其他耐碱作物,比如轻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于种植桑树,重度盐碱地改良后,可用来种苜蓿、碱蓬、盐角草、滨藜等经济作物。”

听郑如宝这般说话,李啸笑道:“哦,没想到,这盐碱地还有这般用途,如宝啊,你倒是让本官开了眼界。”

见李啸甚是感兴趣,郑如宝也来了精神,他继续侃侃而谈:“李大人,小人懂这些,这是因为以前在河南老家时,也在盐碱地种过桑树。小人知道,这桑树为耐弱盐碱、耐低温干旱之树木,完全可以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桑树若能成功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便可以养蚕缫丝,当可为我军一大财源。若大人信得过我,小人愿为大人改造盐碱地种桑树及各类经济作物。”

郑如宝的这番话,让李啸不觉心头大喜。

他看过明史资料,知道养蚕缫丝的利润乃是极高,若能改良盐碱地,用来种桑养蚕,却是最好不过。

明末松江府的相关资料中记载,当时每亩上好的桑田,可产桑叶1600斤,可养蚕虫10斤,生茧100斤,缫丝10斤。而生丝在明朝国内的价格,大约是每斤6~7钱银子,按每担120斤计算,约是72~84两这样的价格。也就是说,如果李啸能有3万亩良田的话,那么拿来种桑缫丝,每年可获生丝三十万斤,售出可得银子18万两!

而且,生丝这种东西,若只在国内销售的话,价格不算太高,真正利润大的,乃是对外出口贸易。

明末海外贸易资料显示,当时许多洋商从广州购买生丝,然后贩回欧洲各国,或者转运美洲墨西哥等地纺织,其进货价约在每担160~180两之间,约为国内市场价的两倍多!如果是质量好,品相佳,份量充足没有弄虚作假的优质生丝,更可高达每担260~300两之多!

李啸不觉想起前世的历史书的记录,那大海商兼大海寇郑芝龙,由于完全垄断了对日贸易,在把福建生产的生丝贩运到日本后,每担的出手价更高达让人叹为观止的600两!这个近乎可怕的价格,达到国内市场价格的9倍多,实在是完完全全的暴利!

因此,生丝贸易成为郑芝龙迅速崛起的重要财源,甚至,在福建沿海,还传开了一船细丝朝东去,一船花银往家来这样的的儿童民谣。

“大人,这些由盐碱地改良而成的桑田,桑叶产量,当然不能与上好良田相比,一般来说,这样改良的桑田,约可产桑叶1000斤左右,可缫丝5至6斤。”

郑如宝这一说,李啸心下又在迅速计算,如果自已开了这3万亩改良桑田,按最低产量计算,每年能产出15万斤多的生丝,如果在国内销售的话,每年可获9万两银子,而卖到海外的话,就有20万两银子啊!

李啸心下决定,为加快速度,充分利用时间,将铁龙城现在数千名河南百姓,划拔一千人调到赤凤卫来,由郑如宝来指挥统筹,尽快先把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开发出来。

李啸笑着站起身来,走过去拍拍郑如宝的肩膀,微笑说道:“郑如宝,你之建议甚好。这样吧,我将你从铁龙城辅兵队中调出,今后就在赤凤城农牧司任职,并由你担任桑蚕课课长,今后专管桑蚕之事。”

在获知自已将有一千人力供自已指挥后,郑如宝顿时一脸喜色,他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躬身对李啸说道:“请李大人放心,小的定为大人尽心效力。”

李啸点点头,随后又问道:“郑如宝,那桑田改良需要多久,桑何时可以开始种植?”

“禀大人,桑树要在春季方可种植,故在下安排,从现在到明年开春,应该可用这四五个月的时间,先将这3万亩轻度盐碱地与5万亩重度盐碱地先行整治,使其达到可以使用的条件。”郑如宝从容答道。

李啸哦了一声,这时一旁的许秀清插话过来:“郑如宝,那你说这重度盐碱地改良后,能不能用来种植桑树呢?”

郑如宝忙道:“大人,这重度盐碱地,因为土壤之中,含有的盐碱成分实在太高,若要改良至可种桑树的程度,那要花费的人力与钱财实在太多,况且时间也会耗时过长,这来一算,便得不偿失了。还有一点,重度盐碱地,因为其地下水份,多已被海水严重侵袭,即使改良成功,今后复成为盐碱地的机率也很高,所以这些土地,却是实在不能用于种植桑树的。”

见李啸与许秀清皆是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郑如宝接着说道:“不过,这些重度盐碱地,在经过改良后,用来种植苜蓿和滨藜一类作物,却还是极好的。将来,可以用作我军养马场,也可以用来饲养牛、猪、兔、鸡、鸭等动物,特别是猪和牛,最喜吃滨藜,长肉也快。而碱蓬与盐角草,则是可以作为中药药材使用呢。”

郑如宝这段话,说得李啸与许秀清两人都不觉大笑起来。

李啸心下甚喜,没想到啊,此路不通通彼路,自已正犯愁要怎么给赤凤城内700多匹马匹修建马场呢,这郑如宝的建议,倒是给自已指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的明路。

其实李啸前世还曾听说过一种木盐树,最适合在重度盐碱地上种植,产于我国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有六七米高,每到夏季,树干就像热得出了汗。“汗水”蒸发后,留下的就是一层白似雪花的盐。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就用小刀把盐轻轻地刮下来,回家炒菜用。据说,它的质量可以跟精制食盐一比高低。

不过,现在这种木盐树的产地,乃是后金的地盘,李啸无法取得树种,故只得作罢。

李啸一脸喜悦,转头对许秀清吩咐道:“秀清,却取50两银子来,作为献策赏银,赏给郑如宝,并在全军张贴布告,以彰其功!”

许诱清应诺而去,很快,郑如宝颤颤地收下这50两沉甸甸的雪花银子,一脸笑得稀烂。

“李大人,你这般看重在下,在下定会将这盐碱地改良一事,尽快为大人做好!”郑如宝一脸激动神情,大声地对李啸说道。

李啸大笑,又夸赞了他几句,便对许秀清说道:“秀清,这盐碱地改良之事,就暂由你协助郑如宝,所需资金人力一概优先,务必早日改造好土地,植桑养蚕,种苜蓿滨藜等作物,为我军尽快创造效益。”

许秀清拱手回道:“大人请放心,学生定会尽力协助郑课长,绝不会耽搁我军种桑养蚕之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