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

明末之虎 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1:24 来源:笔趣阁

当天下午,范文程便去馆驿与戈洛文商谈,清俄双方若要联盟的话,需得首先一起攻打锦州。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戈洛文闻言,不由得一脸失望之色,他大声道:“范先生,请问,贵国是不是没有与我俄罗斯帝国结盟的诚心?我军不是雇佣兵,不可能随你们的意思去跟其他的敌人交战。“范文程冷笑道:“戈洛文先生,你以为,与你们俄罗斯结盟,对我们大清来说,是逼不得已一定要做的事情吗?”戈洛文心下一凛,便回道:“范先生,你还要我们怎么表达诚意?!你的意思,莫非是我俄罗斯帝国,要硬求着你们清国结盟么?”范文程呵呵一笑:“戈洛文先生,你以为呢?本官只是觉得,为了两国邦交,很多事情,还是不要戳破为好。”戈洛文见到范文程这张油腻的笑脸,心下恨得直咬牙,却也不得不暗叹这个家伙对两国形势把握堪称精道,现在的局面,确是俄罗斯有求于清国,而非清国要来求俄罗斯呢。戈洛文长叹一声,又说道:“那范先生,如果我俄罗斯帝国,帮你们打下了锦州,那么,你们会继续与我们合作,去攻打雅库茨克城吗?““只要我们两国合作良好,那大清,自会遵守盟约与协议,与贵国一起,攻打我们共同的敌人李啸。“范文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戈洛文听到他这般圆滑地回答,心下暗恨,却还是不得不回答道:“好吧,希望你们清国能遵守协议,那这盟约,你我两国就正式签署吧。““很好,戈洛文先生果是爽快人,我大清也很高兴与贵国达成协议。“范文程大笑回答。于是,双方就在第二天,在崇政殿内,俄罗斯方面以戈洛文为代表,清朝方面以皇太极的玉玺为印,双方签下了合作盟约。该盟约商定,从今以后,俄清两国互为友好盟国,两国通商交往,互利合作,然后,由俄罗斯派出2000名火铳兵及500名哥萨克骑兵,最迟在明年春末,赶到沈阳,然后与清军一起,先行攻打辽西锦州。待锦州夺下后,再两国共同发兵,去攻打北边黑龙江入海口的唐军重镇庙街堡,在庙街堡拿下后,再北上攻打雅库茨克城。随后,双方各执一份,在安排了一顿盛宴款待过戈洛文一行人后,戈洛文便向皇太极辞行,返回俄罗斯。皇太极心情颇好,自是应允,并给了他们一分丰厚的盘缠,才让他们离开。此时,崇政殿中一片欢愉的气氛,清朝君臣,都开始对明年将要对锦州开始的战斗,充满了解向往与期盼。闲时光阴易过,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尾。此时,在济南的李啸,收到了澳洲传来的好消息,那就是,经过了半年多的战斗,整个澳洲大陆,以及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各附属岛屿,皆被唐军拿下。从此之后,这肥沃而辽阔的澳洲之地,彻底地成为了李啸统治的地盘。其实,在征服澳洲的战斗中,比征服象棉兰老岛,新几内亚岛等地方,皆要容易得多,因为,这个澳洲大陆,实在过于地广人稀,能够反抗的毛利人部落极少,唐军基本上是在不停进军的状态之中,最终顺利地将整个澳洲据为已有。李啸大喜,随即下令,按制度,重重嘉奖有功人员,令全体平南镇军兵,暂于澳洲休整,等候下一步安排。然后,李啸开始给澳洲规划,他决定把北面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以及美拉尼西亚,还有新西兰南北二岛,合并为新西兰省。而澳洲大陆,则分为三个省,其中,西边的大部分荒漠地带,组成一个省,称为西澳省,东边的肥沃地带,则居中分割成两省,北面为北澳省,南面为南澳省。接下来,李啸自然是开始对澳洲大陆,进行大面积的移民,在他规划中,这澳洲大陆,至少要安排一千万移民,这项工作,应要在两到三年时间里完成。李啸知道,到了现在,自已的领土拓展工作,其实已基本完成。现在的自已,拥有了从北面到东西伯利亚,南边到澳洲新南威尔士岛的广大地域,都是自已的治理范围。而这样大的地盘,可以说,在亚洲,堪称领土面积第一的隐形帝国了,也许,称之为明日帝国,更为合适。不过,现在领土扩张这么快,李啸手中的银钱也在飞速消耗,现在他手头以及银行中的货币存量,都在一个颇为不足的状态之中。好在这几年,对外的各类商品贸易额,均在快速上涨中,才算弥补了开发土地安置移民的巨大费用。也正因为银钱花费太大,这也是限制了李啸,在开拓南洋一带的广阔领地时,对余国内以及北面,只能暂时采取守势的原因。在这个晚上,(下面为防盗版,明天再补充)凡例一、这部书以学术价值为前提。不满足于“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有些问题难以下结论,只好暂时存疑,同时在正文或注解中指出疑点所在。二、引用材料尽可能保持原文,不改译成现代汉语尽管这样做对某些读者更方便,但史学工作者和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文史爱好者大抵是喜欢看到史籍原文的。凡属本书作者认为是后人托名伪造的文献一概摒弃不用,如明末遗民刘彬的《晋王李定国传》之类。三、南明史事头绪纷杂,本书既不能写成通鉴体,又不能写成纪事本末体,为方便计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就问题分章节叙述,章节间尽量互相照应。四、在时间上年份一般注明相应的公历,月日一律用旧历,以便于查对引用书目。五、对南明以来包括“正史”、野史、“遗民”作品直至近人影响较大的著作中存在的谬误或偏见,在适当地方依据准确史料予以澄清,以免以讹传讹。六、本书引用史料大多数是作者在各图书馆和档案馆阅读时抄录的笔记,虽在摘录时经过核对,力求准确,也不敢说绝对没有笔误。如果有人未见原书而从本书中转引史料,请注明引自本书。这不仅是著作权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读者负责和学术上的良心体现。七、在史学著作中附上插图和地图,有助于增加阅读的兴趣并提供方便。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也颇有此意,收集了一些图片。然而,南明史牵涉面太广,选用插图和绘制地图成了一个难题。何况,南明是失败的一方,保留下来的实物绝大多数不是最有代表性的。如果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势必出现能找到什么就拿出什么,未必能取得较佳效果。南明实物图片在相关著作中制版印出者业已不少,如台湾出版之《郑成功全传》书首图片即多达五十一页,永历“敕命之宝”已在数种书籍中刊出图片,南明一些重要人物的文籍也往往附有作者画像、手迹照片,各政权发行的货币见之于多种图集。本书若大批选入既缺乏新鲜感,又必然加重读者负担。犹豫再三,暂付阙如。如有再版机会再视情况而定。序论南明的历史在我国史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清兵进入山海关问鼎中原以来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廷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击清朝的暴虐统治,并不仅仅局限于南方,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抗清运动连绵不断,波涛叠起,清廷统治者多次感到患生肘腋,不得不动用重兵围剿。这是就地域而言,南明史的覆盖面并不只限于南方。如果就时间来探讨,南明史的上限过去和现在的史学家大抵是以弘光朝廷在南京继统为标志,本书作者认为南明的历史应该从甲申三月十九日北京被大顺军攻克、崇祯朝廷覆亡开始。这是因为朝廷虽然覆亡,明朝政权仍然控制着江南半壁江山,尽管在具体时间上(即1644 年三月至五月)相差不远,但我们应该着眼于全国形势的演变,而不能拘泥于南明帝位的继统。如果因为甲申三月十九日到同年五月初三日明朝统治区没有皇帝(或监国)而把这段时间排除在南明史以外,就会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弘光帝被俘在1645 年五月,隆武帝继统在同年闰六月;隆武帝被擒杀在1646 年八月,永历帝继统在同年十月,其间都有一两个月的帝位空缺。“国统”三绝不等于南明史三绝,这是稍加思索就能明白的道理。同样理由,南明史的下限不以 1662 年永历帝朱由榔被俘杀告终,而是以李来亨茅麓山战役作为结束。当然,把南明史的下限一直拉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进军台湾,郑克、刘国轩投降,也是一种认识和叙述的方法,因为郑氏家族在台湾始终奉行明朝永历正朔,虽然皇帝和朝廷早已不存在。本书没有采取这种方法,原因是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16731681)发生了三藩之变,其间郑经是参与了的。三藩之变同明清之际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有密切关联。三藩(若考虑到原定南王藩下的孔四贞、孙延龄夫妇、国安等人,也可以说是四藩)的形成实际上是由于满洲贵族因自身力量不足以征服全国不得不笼络一部分汉族军阀,而且这次变乱也确实带有民族斗争的色彩;可是把三藩之变同南明史扯在一起毕竟不大合适。所以,在本书中叙述郑氏家族事迹仅限于郑成功去世为止。这本书同过去各种南明史著(自清初以来)相比较,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它基本上是以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海寇”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而不是以南明几个朱家朝廷的兴衰为中心。二是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汉族和其他民族(如西北等地的回族、西南等地的多种少数民族)百姓反抗满洲贵族征服斗争终归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严重分散、抵消了抗清力量。多尔衮、福临等满洲贵族不仅代表着一种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而且兵力和后备兵员非常有限,单凭自己的八旗兵根本不可能征服全国,汉族各派抗清势力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打倒了自己。说得准确一点,明清易代,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后的人数不多却又是骠悍的满族上层人士勾结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地主利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窃取了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后,在较为先进的汉文化影响下,自身发展取得阶段性的飞跃。清王朝在一段时期里是朝气蓬勃的,国势相当强盛,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奠定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就另一方面来说,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引起国内政局大动荡,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也是不容忽视的。历史进展的事实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中国在明朝中期以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期以后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已经逐渐落后,但是直到明朝末年中国同西欧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被大顺军推翻的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统治时期还是孜孜于引进西方科技,特别是火器和历算,不少士大夫也抛除畛域之见,注意吸收西方的新知识,尽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明帝国。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正是当中国处于这种“盛世”的一百多年里,同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盛世”过后不到五十年(如果按照某些学者吹捧康、雍、乾三帝的思路来看,乾隆之后在位二十五年的嘉庆也应该算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至少不能说是无道昏君),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随之而来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使大清帝国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本书作者在所著《明末农民战争史》中以确凿的事实证明了大顺军推翻明王朝接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对社会生产没有造成什么破坏,并且扫荡或狠狠打击了那些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贵族官绅势力。如果这一势头不被满洲贵族和变节的吴三桂等汉族军阀官绅所打断,中国社会将在明代已经取得的基础上实现较快的发展,近三百来年的历史也许是另外一种样子。“以史为鉴”是中国的传统,可惜过去绝大多数史家制作的镜子里,侏儒们被拔高了,坚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甚或被挤出了镜框以外,成了道地的哈哈镜。本书作者力图运用可靠的史实,重新描绘明清易代的这段历史;由于材料的不足,肯定不能尽如人意。希望通过这部书的出版,给读者提供一些较为接近真相的描述和论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