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

明末之虎 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1:24 来源:笔趣阁

从重兴皇帝朱慈的葬礼结束,到朱慈新皇登基筹备这段时间,李啸十分忙碌,大小事宜都要由他经手过目。但如此忙碌的他,却总想着,要抽空去看看那位可怜的长平公主朱。

朱慈的葬礼上,长平公主朱那怨恨的眼神,讽刺的话语,犹是令李啸喟叹不已。

也许在她看来,她应该把自已视为谋杀朱慈的最有可能的杀手了。而对于这一点,李啸发现,自已其实想要为自已完全洗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只不过这件事情,虽然难以启齿,虽然要反复涂抹摭掩,但还是要向朱好好解释清楚。

毕竟,她是朱慈的亲妹妹,又是自已法律意义上的妻子,李啸不可能对她视若不见,不可能假装无事一般地把此事完全地绕了过去。

只不过,令李啸万万没想到的是,长平公主朱,一直以各种理由拒绝见他。

她那间单独的居室,那道窄窄的门槛,成了李啸无法跨越的存在。

李啸心下烦恼,却也不好强自进入,只能等待朱来日心思回转后,再与她见面解释。

令李啸没想到的是,就在六天后的晚上,长平公主朱竟然主动求见自已。

正在客厅议事的李啸,立即将一众臣属打发走,然后出门迎接公主前来。

他远远看到,长平公主朱,不着发饰,穿着一身素洁的白衣,一脸平静地从门口缓缓而来。

月光下的她,皎白清新,有种不可言说的明丽质感,更似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出尘仙子,一时间,李啸不觉看得有些发怔。

待朱稍稍走近,李啸迎上前去,柔声问道;“公主,你深夜前来,却是所来何事?”

长平公主面无表情,仿佛完全未听到李啸的话语一般,从他身旁缓缓行过,直入客厅之中。

李啸见她这般模样,不由得暗想,她应该还是在为朱慈之事而怨恨自已吧,心里头不由得又是嗟叹连连。他沉默地跟在她身后,与她一齐步入客厅。

夫妻二人,在客厅之中,一前一后地站立,彼此呼吸可闻,却皆是默默无言。

李啸注视着她白衣飘飘的衣袂,看到这背对着自已的长平公主朱,那从颈后披垂下来的如瀑青丝,心中满是微妙而复杂的滋味。

最终,还是朱率先开口。

她缓缓地转过身来,素洁如玉的脸庞有如一泓秋水,没有半点波澜泛起,声音更是一片冰冷:“唐王,本宫前来,实是有一事相求。”

“哦?公主有何话语,但请吩咐为夫便是,何必如此客气。”李啸心头感觉有异,却又不能明说,只能脸上挤出尴尬笑容。

朱直视着他躲闪的眼神,又沉默了一下,才终于樱唇轻启,说出了一句,让李啸几乎怀疑自已耳朵是不是听错了的话语。

“唐王,皇兄年少薨逝,本宫心下万分伤悲,实在是无心再侍奉夫君,更不想再置身于这红尘之中虚度光阴。只希望夫君准许,让我出家为尼。让本宫为先帝,为皇兄的在天之灵,祈福忏罪,了此残生。”

朱说完,又躬下身去,向李啸深深地行了个万福。

李啸呆站在原地,一脸震惊至极的表情,他木然望着面容平静的朱,仿佛站在面前的女子,竟是个从不认识完全陌生的人儿。

朱抬起头,平静地与李啸对视。

“公主,这出家之事,何其重大,可是万万开不得玩笑啊。”李啸回过神来,连忙躲开她逼视的眼神,话语颇有些语无伦次:“为夫知道,你对先帝被佞臣蛊惑最终殒命胶州外海一事,心下怨愤难平,更对为夫行措不力,不能及时救下先帝,而耿耿于怀多有怨恨。这些事情,为夫都十分理解。更何况这些年来,为夫一直在外忙碌,也未对公主多加关照,甚是辜负崇祯先皇对臣的期望,于今想来,甚多以愧。只不过,公主无论有何怨言与怒气,都可尽对为夫发泄出来,要打要骂,为夫绝不责怪……”

“唐王,不必多说了。”朱脸上挤出苦笑,眼角却有晶莹泪珠盈盈滴落:“过去诸事,如梦似幻,皆是过眼云烟罢了,本宫早已不放在心上,唐王又何必多提。这段时间以来,我常读佛经,对于人世间种种生死相逐争权夺利之事,已是十分厌倦,只愿一避了之。现在的我,对世间诸物皆无留恋,一心只愿长坐于青灯古佛前,诵读经书,忏悔罪业,消却因果。本宫此心,其意坚决,万望唐王成全。”

“不!公主你听我说!”李啸见朱话语轻微却坚定,便急急言道:“公主你决意要出家,本王自是不敢阻拦。只不过,先帝虽龙驭上宾,但现在你还有亲人皇弟永王,还有那年纪更幼的昭仁公主啊!他们也是你的亲人,年纪尚幼,你又如何能忍心舍他们而去呢?更何况永王即将登基为帝,统御天下,你又如何要在这般荣耀时节,舍弃红尘,避世修行呢?”

听到这里,朱却是一声惨笑,眼圈顿是开始泛红,两行珠泪滚滚而落:“唐王,本宫说过,世间诸相,皆是虚妄,纵有弟妹,也怕是难于长相伴守。与其将来还要再来面对,那又一次的生离死别,还不如现在就斩断尘缘,自去寻个清静之所修行,以图消灾弥业,祈求来世之福报,方是更好之结局。”

说到这里,朱的声音开始颤抖,呜咽抽泣,几不成声,她凝视着对面那个有名无实的丈夫,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在他面前。

“唐王!我深知唐王对妾身一直关照有加,只恨自已无以为报。若能出家为尼,妾身也定会日日为唐王祈福,祈求佛祖和菩萨皆保佑唐王身康体健,万事胜意。我弟永王与我妹昭仁公主,就皆托付给唐王了,希望唐王能好生善待他们,纵他们有所不是,也能手下留情,让他们得以善终,安度此生。妾身在此,再次向唐王谢过了。”

朱说到这里,已是涕泣连连,哭得有如梨花带雨,整个人都在不停地颤栗,似乎随时都会昏厥于地。

听到这位向来高傲的公主,用妾身这个卑微的用词称呼自已,又见她在自已面前动了真情,这般伤心饮泣几至昏厥,李啸心如刀割。

他急急上前,将她一把扶起。

“公主,快快起身,你行此大礼,可要折煞为夫了。”李啸眼中泛起泪花,脸上挤出笑容道:“公主,你既心意坚决,本王又如何能不从你之意。那公主决意何时出家,前去何处,本王皆可为你作出安排。”

“本宫想明天就出家,不想拖延太久。”朱止住哭泣,又恢复了那种冰冷沉静的语气:“出家之地,便在济南城外圆静庵就好,本宫已遣过人去和寺中住持老尼说过此事,她已同意了。”

听完公主的话语,李啸心头又是一凛。他双眼噙泪,沉默了许久,方对朱低声道:“公主,你也尽可放心,永王与昭仁公主,本王会竭尽全力护他们一切周全,决不会让他们有任何闪失。本王更想告诉你,包括这大明王朝,本王也会尽已所能,护其国祀绵延,不至断绝。”

听到李啸这坚定的承诺,朱眼中,那晶莹的泪水,又如断线珍珠一般滚落。

她再不说话,复向李啸福了一福,便匆匆离去。

只有李啸一人,呆站于客厅之中,怔然若失。

第二天,李啸亲自送公主朱前往城外圆静庵,剃度出家。

圆静庵外,皇弟永王朱慈与皇妹昭仁公主,各抱着朱的一只手臂,皆是哭成泪人,怎么都不肯放手。

朱亦是伤心难抑,与二人搂抱着哭成一团。而目睹这一幕的李啸,亦是心酸难抑,他偷偷地转过身去,拭去了眼角渗出的泪水。

最终,朱与永王以及昭仁公主互相辞别,在说了一大堆安慰与鼓励的话语之后,她头也不回地走入庵中。

李啸注意到,朱在进入庵门前,自始自终都没有看自已一眼,仿佛自已只是一个透明的存在一般。

李啸心下,顿时又是忍不住一声轻叹。

他悄然下令,调拔府中钱财,大肆增筑这圆静庵,要让这座尼姑庙,成为济南最大最豪华的庙宇。而公主在庵中的任何开销用度,一应按最好的供应给于支持。

忙完公主出家之事,接下来,李啸又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新皇的登基大典了。

唐王李啸,首先按仪制,向朱慈上了劝进仪注,表上写道,希望永王以家国社稷以天下苍生为重,早日即位,随后济南城中的一众官员,也分别上了登基仪注。

这样的仪式,称为劝进。

而年仅九岁的永王朱慈,在接到了众臣的《劝进表》后,也按礼仪作了谕答。当然,这谕答也不必由尚是孩童的他亲笔撰写,而是早已由陈子龙代为写好,大概内容为:“……览所进笺,具见卿等忧国至意,顾于哀痛之切,维统之事,岂忍遽闻,所请不准。……”

这边推脱,那边再劝,故这样的劝进,在三劝三辞后,朱慈才故作为难地加以勉强答应,至此,劝进最终宣告成功。

这种劝进程式,虽空洞无物,又虚伪至极,却必须得一丝不苟地进行,以合礼法。这场早已指定了节目内容的表演,所有人都要故作投入地表演到位。

“卿等合词陈情至再至三,已悉忠恳。天位至重,万民久盼,诚难久虚,况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从所请。”

按明朝礼制,在朱慈三劝三辞才答应后,便要由钦天监便开始选登基吉日。只不过,在现在这特殊时节,根本不可能再去找到钦天监官员,一切都由李啸指定安排。

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样到了这李啸指定的登基之日,在济南城门外的临时建好的登基大坛上,朱慈端坐在临时做好的纯金龙椅上,接受了以李啸为首的,济南当地各名官员的叩拜行礼。

首先朱慈在大坛上的崇祯与重兴两位皇帝灵位前,祭告受命,再换上衮冕祗告天地以及列祖列宗。

然后,再由礼官诵读登位的赞颂,向整个大明帝国宣告新皇正式登基,并当众宣布新皇的年号,以及重要官员的任命。

对于尚是孩童的朱慈来说,所谓的登基大典,其实十分的枯燥而乏味,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坚持下去,毕竟这时大明典章中规定的礼仪制度,不能轻易违背更改。

于是,此时的他,在礼官的指示下,忽而脸色凝重,忽而脸露笑容,就如同一个受人操控的木偶一样,完全地身不由已。

最终,在登基大典仪式快要结束的时候,朱慈在陈子龙的引导下,亲自宣布,践位登极,成为大明新任君主,年号安平。

因今年已近年末,李啸决定,这个新的年号,从明年开始实施,今年这仅剩的两个月时间,依然为重兴二年。

这个年号,当然也是由李啸一手拟定,其意则为,安贞静平,取其和柔听话之意。

李啸这般用意,自是希望这个新即位的朱慈,不要再走朱慈的老路,最终自取灭亡。这个尚为懵懂的孩童,李啸是真心实意希望能保他一生周全平安。

接下来,安平皇帝朱慈又宣布,赐唐王九锡,以示荣宠,并准李啸自称为孤,以示位高权重,其子李成可世袭唐王亲爵,万世不移,以示皇恩浩荡,荣耀无匹。

受九锡,准称孤,哪怕是再呆笨的一个官员,也明白李啸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了。

李啸郑重跪拜,三推三让,才接受了新皇帝的正式任命。在他接过皇帝的任命诏书之后,一众官员与围观百姓,皆是欢声雷动,场面一片热烈欣悦。

重兴皇帝朱慈,亲手掺扶起李啸,然后轻声地说了一句:“唐王,朕的天下,就托付给你了。”

李啸郑重再拜,朗声回道:“请陛下放心,臣李啸,定当竭诚尽心,断不负陛下重托!”

1645年农历11月,永王朱慈,在济南城郊祭告天地,广谕天下,正式登基即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