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

明末之虎 第八百八十三章 丧权辱国的苟活协议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1:24 来源:笔趣阁

很快,一件绣了回文衮边的汉服,被太监急急拿入殿内,他扑通一声跪地,颤抖着将这件汉服,高高举过头顶。

“奴才,奴才斗胆,请摄政王更衣。”

太监颤声说完,那已将官服脱掉的多尔衮,已是一把抓起汉服,刷地抖开,便立即往身上套去。

很多细心的臣僚都看到,多尔衮将汉服披穿于身上之时,他的眼中,竟隐有泪光点点闪烁。

殿堂之中,鸦雀无声,大殿中所有的人,都是表情复杂却又聚精会神地看着,这位大清帝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在两名太监的服侍下,一步步将汉服穿好。

这样的情景,太过奇幻,众人皆恍若置身梦中,根本分不清自已眼前所见,到底是真还是假。

而在龙椅上的小皇帝顺治,这个年仅七岁的孩童,见到这位大清的摄政王,不知何故,竟突然脱了官服,反而穿起了一件前所未见稀奇古怪的服饰,不由得满心好奇。他瞪大眼睛,一脸新奇,仔细地看多尔衮脱穿衣物,倒有如看猴子耍把戏一般。

很快,多尔衮便宜将汉服穿好,现在披散了头发,又身穿汉服的他,很有点沐猴而冠的感觉,这番模样,非满非汉,有种说不出的滑稽可笑。

只不过殿堂之中,包括小皇帝在内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敢露出半点笑意,更是不敢笑出半点声音出来。他们全部有如呆傻了一般,怔怔地看着这位大清的统治者,正在太监举起的铜镜前,摆出一自我欣赏的模样的摄政王多尔衮。

“不错嘛,本王穿这汉服,看上去倒也颇象那么回事呢。”多尔衮在铜镜前扭动身躯,脸上竟露出自我欣赏的笑容:“这般打扮下来,本王倒与一个汉人官员差相仿佛呢。再等上几个月,待头发长长后,再束个发冠,安可辨我是满汉,哈哈。”

多尔衮自嘲地大笑,殿中其他人等,却依然一片寂静。

多尔衮止住笑,一声轻叹后,缓缓地将殿中诸人环视一圈,便道:“诸位,不必这般丧气模样。你们不知道,那三国之时,司马懿还曾穿过诸葛亮送的妇人衣服呢。此人为了国家大计,连穿妇人衣服之耻都能忍受,我等区区换此汉服,又有何妨。”

多尔衮此话一完,众臣皆是一脸哀戚,竟齐齐伏跪于地:“摄政王忠心为国,忍辱含垢,我等佩服之至!”

这时,垂帘布木布泰的声音,终于幽幽地响起:“摄政王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名誉与得失,哀家甚是欣慰。既如此,那就请摄政王休辞劳苦,明日便与范文程与宁完我二位学士,一道前去辽阳。去与李啸最终签订和平协定,早日了结此番战事吧。”

多尔衮、范文程、宁完我三人,一齐拱手道:“谨遵太后之令。”

次日清晨,已换了汉服的多尔衮,与同样换了汉服装束的范文程和宁完我二人,立即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策马南下,直往辽阳。

仅过了一天,二人到了辽阳城下。甫一禀报,随即便有军兵过来,将各人仔细搜检之后,便引他们入城,将他们带到了辽阳官署之处。

入得官署,来到客厅,多尔衮、范文程、宁完我三人,终于于见到了身着鲜红蟒袍,风华卓然飘逸的唐王李啸。

与此同时,端坐虎头椅上的李啸,自是一眼就看到了,那站在最前面,披散着头发,身着汉服,被范文程与宁完我二人簇拥而来的那人,应该就是清廷的实际掌权者,摄政王多尔衮了。

一时间,李啸莫名感慨。

真没想到,穿越而来的自已,会和历史书上把华夏大地陷入血火地狱的主谋多尔衮,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相见。

特别是,这位在历史上下令剃发易服的多尔衮,现在竟反过来蓄发穿汉服,模样滑稽无比。可叹哪,这侠在历史上威风八面虎吞华夏的摄政王,在这个自已穿越而来的世界里,竟只能亲自此处,有如一条丧家之犬一般,向自已卑躬屈膝地求和,这造化弄人,真真何以言哉。

对面的多尔衮,同样是感慨万千。

没想到啊,李啸这样一个辽东的卑贱猎户,这样一个在这个乱世中有如蝼蚁一般微不足道的人,竟能凭着自已的努力,一步步地从最低层渐渐往上爬,到了现在,此人手中兵马强盛,地域广大,已成了大明王朝权力最大的亲王,更是大明王朝的实际掌权者,放眼天下,无人可匹,这简直是一个梦幻般的成就。

二人目光相遇之际,彼此都看出对方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只不过,这一刻的沉默,却又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后,李啸令看茶赐坐,待各人坐下后,李啸微微一笑,便道:“多尔衮,真没想到啊,你我竟能在这里,以这般方式相见,这般因果,倒是颇出孤之意料呢。”

多尔衮的脸皮微不可见地抽搐了一下,随及脸上挤出笑容回道:“唐王客气了,我等能受唐王接见,一同洽谈各谈之事,已是十分荣幸。唐王若还有什么见教想对在下说,在下一定洗耳恭听。”

李啸哈哈一笑:“多尔衮,本王要对你说的话,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就不想再在这里重复一遍了。不过呢,本王对你能这般迅速转变态度,能清醒认清现在形势,还是颇为欣赏的。”

多尔衮苦笑道:“唐王谬赞了。在下计拙力竭,若还要再与贵军对战到底,岂非自取灭亡乎。得蒙唐王高抬贵手,放我大清一条生路,已是感激不尽,又复敢出何言之。”

李啸点点头:“既如此,那孤王亦不多说了,就让陈赞画与范学士等人按先前所定之事项,拟定详细的议和条款,你我二人到时签字盖章便好。”

多尔衮轻叹一声:“好,在下全凭唐王安排。”

很快,经过了一个时辰的讨论与协商后,最终的唐清议和协定,终于落笔成字,拟定完毕。

其具体条款,为以下内容:

1、大清国从即日起,向唐军称臣纳贡,成为唐军下属藩国,并赔偿战争费用一百万两银子。以后每逢重大节日,大清均需向唐军派出使臣贺拜,并视节日重要程度,进贡五至十万两银子,银款于辽阳城下交割支付。

3、现在唐军占据的辽中与辽南各地,因为皆是明朝故土,故全部由唐军收回,两国依现在各自据占之地划界,清廷不得再有任何争议,其下属国民百姓亦不可随意越界,违者按逃人法进行严惩。

3、唐军留驻莫长荣第十一镇兵马,安插于清国各处重要州镇地方,接管清朝各地的重要驻防,与当地清军一道守备,驻防唐军的相关费用,由清廷按月全额缴付。各地驻防之清军,无论任何行动或调动,均需向驻防的唐军报备请示,得到唐军同意后,方可行事。

4、清廷各地官员任用与调派,在由清廷拟定人选后,皆需向唐军报备请示,得到有唐王李啸盖章的正式文件后,方可任用。断不可擅自任命,否则唐军将采取严防举措,对清廷实施惩罚。

5、清国上下全休臣民,不分男女,无论满蒙,全部从协定生效之日起,立即蓄发易服,从此之后,说汉话,习汉文,秀才升学与官员考试均需用汉文,满文与蒙文作为辅助用语,仅可用于口语交流。同时,在清廷各地的州镇,开办汉学教育,适龄儿童,无论男女,皆需入学。此项条例,如有违者,严厉追究当地官员与孩童父母,且重刑处置,绝不轻饶。

6、清军兵马,暂时维时现有数量,若唐军有令,可随时抽调清军兵马,与唐军一道征战,清廷需按时保量,及时向唐军提供足够的兵力,断然不可拒绝或推脱,否则唐军将施予严厉惩罚。

7、以上条例,由唐王李啸与摄政王多尔衮签字生效。本条例一式两份,两国各执一份。生效之日起,双方解除战争状态,同时开时通商贸易,开启两国友好提携,东亚共荣的合作模式。

面对这份笔墨尚未干透的文件,多尔衮的内心都在滴血,仇恨与屈辱象酒精一般在整个身体内熊熊燃烧,握笔的手都在不停的颤抖,只不过,饶是他如此愤怒,几乎想把对面而坐脸上隐现笑意的李啸,给活劈成两半,但在脸上,却也只能继续保持平静的神色。

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所谓的公理,所谓的正义,就是拳头的大小与刀剑的强力,其他的一切,皆是狗屁。现在大清已被李啸踩在脚下肆意磨擦,为了保命,为了保全大清,自已就算再不满,再愤恨,再痛苦,又能复有何为。

多尔衮一声长叹,忍住险些掉落的眼泪,在签名栏处,艰难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书写的时候,多尔衮手中的毛笔与脸上的肌肉,都在不停的颤抖,可以想见他的内心,在这一刻,有多么地痛苦挣扎。

放下笔的那一刻,多尔衮又是一声长叹,有种近乎虚脱的感觉。

见多尔痛一脸呆滞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李啸心下是说不出的舒爽,其中快慰,简直难以言表。只不过,他在表面还是一脸平静神情,淡淡地对多尔衮说道:“摄政王,孤王看你这番模样,可是有甚心事么?”

多尔衮心下有如刀割,暗骂道:你厮把大清的脸面与尊严都夺尽了,现在还来说这般话语,真真杀人诛心,简直是故意往自已伤口上撒盐呢。

也许,是李啸存了心要来羞辱自已的吧。

只不过,现在只求营营苟话的自已,哪怕李啸说再难听的话,哪怕李啸再使劲作践自已,自已除了乖乖受着,又安敢反驳半个字。

想到这里,多尔衮脸泛苦笑,摇了摇头道:“唐王多心了,在下安敢有甚心事。将来如何行事,任凭唐军裁处便是。”

李啸哈哈一笑,便道:“既如此,那现在协定已签,你与两位学士,就与我军第十一镇兵马一起返回盛京吧。对了,孤王告诉你,你此番回去,除了要迅速全面落实两国达成之协议外,另外一点就是,本王要你立即准备十万兵马,务必于十天内准备完毕,然后便随我军一道,入关去攻打李自成。”

听到李啸这个要求,多尔衮不觉渐身一颤。

这家伙,这么快就对自已颐指气使地下命令了,自已堂尝的大清摄政王,倒象是奴仆一般任其使唤。

这个卑贱的辽东猎户,狗一样的贱民,现在却这般人五人六地向自视甚高的自已下达命令,而自已除了乖乖接受外,竟连半个反对的字眼都说不出来。

可怜自已才与唐军讲和,便要把大清最精锐的军队,送给李啸去当炮灰,还不能说半个不字,这般屈辱,简直给从自已身上割肉还要痛苦。

造化弄人,何以言之!

天杀的李啸啊!

多尔衮脸色难堪,将内心那口恶气吞了又吞,才在脸上挤出笑容道:“好,一切全凭唐王安排。”

李啸点点头,复道:又要多尔衮随意闲聊了几句,便打发他与范文程和宁完我二人,与唐军第十一镇兵马,一道北返而去。

北去盛京的路上,唐军统帅第十一镇镇长莫长荣一脸喜气洋洋,简直是去金窟捡宝一般欢喜无尽。而其手下将士,更是人人欢喜,意气昂扬,一路上口号与军歌交相唱起,响彻云宵。

相比士气如虹兵强将锐的唐军,摄政王多尔衮与范文程以及宁完我等人,则如霜打了的茄子一般,一路人皆是垂头丧气,惶惶如丧家之犬。

返回盛京后,在唐军监督下,议和条款在清国境内农一实施,有如一块巨石投入清潭,在清国之中掀起了剧烈的波澜。

只不过,在唐军的强力镇压下,一切反对与动乱,皆被迅速平定,清国上下,终于开始痛苦地接受唐军作为征服者所下达的种种旨令,再不敢稍有违抗。

而在十天后,由阿济格出任主将的十万兵马,业已准备完毕,随即南下辽阳,准备与唐军部队一道前往山海关,径攻李自成的心腹之地——京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