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二百零三章 财源滚滚

明末之虎 第二百零三章 财源滚滚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颜继祖一行人,在赤凤卫住了三天,与李啸无乎无话不谈,至离别之际,彼此已是熟络得有如老朋友一般。

当然,在这几天内,李啸也将赤凤卫如何招揽流民,如何收何商税,如何开垦荒地,如何经营管理等事,对颜继祖详说了一番,听得颜继祖连连点头。

只不过,李啸当然也有所保留。那就是,象一些诸如钢铁冶炼技术、呢绒生产,水泥生产,卷烟生产之类关系到李啸军发展命脉的问题,李啸皆是轻轻带过,并不对他具体说明。

三天后,颜继祖一行人返回济南府,李啸又赠给了他珍贵的东北老山参与大颗东珠,诸如方文和及各名护卫,亦各赠了银子若干。李啸的豪爽作派,让颜继祖等人对他愈发高看,个个一脸喜色,满意而归。

目送着颜继祖等人打马远去的背影,李啸与赞画陈子龙二人,皆是一脸深思之色。

“李大人,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大人您觉得,这位颜巡抚,能在山东之地,推广咱们赤凤卫的做法吗?”陈子龙问道。

李啸轻轻地摇了摇头。

“谈何容易!”

李啸轻叹一声道:“本官这小小的赤凤卫内,有军兵,有权利,且已历时两年,尚且都有恁多乡绅地主,明里暗里加以制肘。颜巡抚这样新来乍到的官员,在山东之地根基浅薄,一无亲信之官员将领,二无雄厚之资金钱财,想在这山东境内,按我赤凤卫模式做成大事,实是难矣。依本官看,颜巡抚现在看似乐观,只怕终究会处处碰壁,最终心灰意冷作罢吧。”

陈子龙闻言,亦感慨了一番,二人方返身回城。

回城路上,李啸问陈子龙道:“卧子,你可曾统计过,现在我军,每月共有多少收入?”

陈子龙见李啸这般发问,立即回禀道:“李大人,现在我赤凤卫,铁龙城、金汤城三地中,共有铁器、海盐、呢绒、生丝,金矿等物,为重点商品项目,另有商税为财政重要补充。”

“你且详说下去。”

“大人,现在铁龙城**建高炉6座,炒炉4座,每天的熟铁产量,保守估计可达到7万2千斤,一个月的产铁量至少为220万斤。其中约有140万斤中下品质熟铁,用于各类铁器生产,每月可造诸如铁针,铁铲、铁锹、铁锅、铁桶、铁勺、菜刀、锄头、酒壶、面盆、斧头、火箸、通条、铁炉、钉子等繁多种类的铁器,除去成本与人工,以及运输与销售费用,每月预计可获纯利80万两以上。实为我军最为重要的财政来源。”

听到陈子龙的报告,李啸脸现欣悦之色。

这钢铁项目,堪称李啸立军之本,现在除了盔甲与武器主要供应李啸军,暂不外卖外,所产的各类铁器,已成铁龙城的最主要生产项目,为李啸军带来了滚滚财源。

如果,等到炼钢技术研究完全成熟,能大批量生产全格钢材的话,李啸的获利,将会更加丰厚。李啸军的装备,也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那海盐项目,现在每月可获利多少?”李啸又问。

“禀大人,现在我军**有一千亩盐田,每月可产盐300万斤,共2.5万担,为免有扰乱盐市之嫌,基本除了供应赤凤卫、铁龙城、金汤地三地外,大部外销蒙古诸部,另外还有小部分售给东江镇以及一些朝鲜商人。平均算来,刨去各类成本,每担有3两的纯利,每月可获纯利7.5万两。”

陈子龙停了一下,又对李啸说道:“大人,等到海洋岛开发完毕,还可再建成二千亩盐田,那样的话,每月的盐产量可达7.5万担,每月获利可达22万5千两。”

李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继续问道:“那金汤城生产的呢绒呢,每月平均下来,可获利多少?”

“禀大人,据金汤城的报告,现在共有土默特部,奈曼部,喀喇沁部,勒津部,永谢布部,阿苏特部,鄂尔多斯部,巴尔虎部这七个蒙古部落,在春末与秋末两季,向我军提供羊毛。一年之中,总可获得羊毛1520万斤,按4斤羊毛产一斤呢绒,一匹呢绒约长5丈,重量约为4斤计算,可产呢绒95万匹,皆是以每匹5两的批发价出售,总售价475万两,每年可获纯利近400万两,平均每月有33万两的纯利润呢。”

见得李啸一脸笑容,陈子龙又笑道:“那接下来,我再来对大人说说生丝获利的情况吧。”

“嗯,卧子你继续说下去。”

“大人,我军现在已开发耕种的桑田数量为3万亩,均在赤凤卫境内,3万亩桑园,一亩桑田约可产桑叶1000斤左右,可缫丝5至6斤。按最低产量算,能产出15万斤生丝,按一担120斤算,也就是1250担生丝。因为我军暂时没有海外销售渠道,故只能在国内销售,而生丝在大明国内的价格,大约是每斤6~7钱银子,每年可获利9万两,平均每月7千5百两银子。”

听了陈子龙的介绍,李啸眉头微皱。

现在的生丝获利,相比铁器、海盐、呢绒之类产业,可是要少了太多。

陈子龙仿佛看穿了李啸的心思,他笑着说道:“李大人,现在生丝获利之所以不多,实是因为桑田有限之故。若等到单县的15万亩桑田,原黄县与招远县内的8万亩桑田开垦出来的话,那共有26万亩桑田,可产130万斤生丝,若在国内销售的话,可获利78万两,若能拓展出海外渠道的话,利润可翻一倍,达160万两呢。”

李啸知道,生丝贸易,如果贩运到海外的话,那才是真正的暴利。

明末海外贸易资料显示,当时许多洋商从广州购买生丝,然后贩回欧洲各国,或者转运美洲墨西哥等地纺织,其进货价约在每担160~180两之间,约为国内市场价的两倍多!如果是质量好,品相佳,份量充足没有弄虚作假的优质生丝,更可高达每担260~300两之多!

那大海商兼大海寇郑芝龙,由于完全垄断了对日贸易,在把福建生产的生丝贩运到日本后,每担的出手价更高达让人叹为观止的600两!这个近乎可怕的价格,达到国内市场价格的9倍多,实在是完完全全的暴利!

只不过,若是只卖生丝的话,还不能完全满足李啸的雄心。

李啸笑着对陈子龙说道:“若只生产生丝,获利却还太少,卧子,本官派你前往松江等地,高薪聘请一批纺织女工过来,并大批购买织丝机,从而我赤凤卫自已纺织丝绸。却不可让大头利润,让他人挣了去。”

陈子龙眼睛一亮,忙道:“学生谨遵大人之命!若真能自已生产丝绸,这利润可就大了去了。大人你不是说过,一斤半生丝可以制作一斤绸缎么,那130万斤生丝,便可制出至少85万斤丝绸,约可产7200担,共为57万六千匹,在国内销售的话,每匹平均为10两,则总共可销售576万两银子,每月获利48万两。若能销往国外的话,获得还可再翻三倍,我们一年可获利达1500万两以上!”

陈子龙说到兴奋处,脸上不觉泛起红光,并且一脸期盼的神色。

李啸笑道:“很好!那纺织丝绸一事,卧子需尽快办好,我派商业司的人员协助你,今年产出的生丝,至少要有一半,要纺织成丝绸。”

陈子龙大声应诺,又接着说道:“大人,最后再来说说金矿开采吧,自去年年初金翅岭金矿开采至今,总共炼出黄金1万8千两。另外,据那矿头马棠报告,经反复堪探,又在招远三处地界发现了黄金矿脉,估计四处金矿全部顺利开采后,每年总共可采黄金至少7万5千两以上。”

听了陈子龙眉飞色舞的报告,李啸心下十分欢喜。

现在大明朝中,银贱金贵,一两黄金,甚至可换13两白银,那么,李啸一年所产的黄金数量,可抵换近1百万两银子,这笔收入,亦是绝对可观。

陈子龙最后说道:“大人,现在赤凤卫、铁龙城、金汤城各处,共有大小商户1000余家,平均每户每月交纳商税20两,每月可得商税2万两,一年共可获商税24万两。”

李啸脸上,绽起了舒心的微笑。

那么等到盐田、桑田、纺织工业全部建立并健全后,可以算出,铁器一年可获利960万两,海盐一年可获利270万两,呢绒一年获利400万两,生丝与丝绸一年保守估算800万两,金矿90万两,商税24万两,那么总共可获利2544万两!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要知道,现在崇祯皇帝不顾百姓死活,大力催交三饷的情况下,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除去各类折色粮食外,也才获银二千余万两。

更可叹的是,崇祯费了大力气搜刮上来的银子,只能是迅速地消耗一空,连亏空都填不上,导致连年巨大的财政赤字。

在明朝的史料中,有一些读之令人心酸的记载。

《恸余杂记》中记载:“闯贼西奔,括宫中得金银七千余万两,驼载而去,天下闻而惑之。以为先帝宫中有藏金如许,足支数十年,而顾以二百四十万练饷之加,失天下心,致成瓦解。即甚昏愚,亦不至此。吴喧山曰,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甲申记事》中亦记载“予监督节慎库时,为甲申三月十五日,与主事缪沅交盘,库中止银二千三百余两,又钱作八百,国家之贫至此,可发一笑。”

李啸心下感叹,自已仅凭这三处土地,预计所获得的财政收入,竟与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相当,可谓富可敌国了。

由此可见,贸易与工业,能给国家带来多么巨大的收入。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明朝数个县大的荷兰,能在世界各地,通过销售工业产品,通过贸易与殖民,赚取巨额利润,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美名,从而成为这个大航海时代,最有钱最富有的国度的主要原因。

而相形之下,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的明朝,却只能苦守那一点田税收入,连商税都收不到,以致中央财政入不敷出,并且最终逼反了无数的贫苦百姓。

其实,李啸的收入,在明朝之内,还不算最富有之人,有一个人,比李啸还更加有钱。

这个人,便是时任福建五虎游击将军的郑芝龙。

此人通过对日本与南洋的垄断贸易,以及强迫过往商船交纳供金的方式,获取了滚滚暴利,一年纯收入可达三千万两以上。

郑氏家族获得这般暴利,方能组建规模庞大的船队以及私家军队,以至南明时,那隆武帝,几乎被郑氏家族架空得形同傀儡,并最终成为牺牲品,实实令人喟叹。

财大气粗的郑芝龙,让同样干贸易与海盗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自叹弗如,甘居下风。

李啸暗想到,也许,等到自已的卷烟开始生产销售的话,自已的获利,才能与郑芝龙勉强匹配吧。

因为上次李啸计算过,李啸那45万亩烟田,共可产出总共能产出4500万条香烟或2250万条雪茄。除去各类成本,一年获利可达500万两以上的巨额银子!

李啸随后,又粗粗计算了一下,每个月所要花费的银钱数量。

若赤凤营、铁龙营、金狼营三营兵马全部招满,以每营各有3总兵员计算,每营约有18000人,三营共计54000人的兵力。

三营兵马的薪水,加上各类政府官员的薪资,以及军兵家属的生活补贴,还有伤残军士的抚恤慰问金等等,初步统计每个月可达12万两。

各类李啸军下属工厂的工人薪资以及奖金和补贴,又约要花费5万两。

这样一来,再加上各类设备维护,城池整修,以及产品研发的费用,李啸军每月需固定花费银两,有20万两足够了。一年算下来,在不计算伙食费用的情况下,也不过240万两银子的开销用度。

相比财富的滚滚而来,现在的李啸,心下最为忧虑的一件事,便是粮食的生产与供应问题。

毕竟,拥有足够的粮食,才是国家与统治集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与基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