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门献俘

明末之虎 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门献俘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崇祯九年八月十日。

侵掠明朝的清军,在统帅阿济格的率领下,从冷口(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出关而去。比历史上的返回时间,竟整整提前了二十天。而且,这次清军掳掠的范围,也大大缩小,基本只在宣府北路与东路,以及顺天府近畿一带。

在李啸的猛虎军那沉重打击下,这次清军掳获的成果,比真实历史上要小很多。

总共只掳获了人3万2千余人,畜4万7千多头,收编明朝降军3000多人,另获黄金2000多两,银子二十一万八千多两,绸缎6千多匹。

这个掳掠成果,比历史上的真实掳获,缩小了一半还多。

除了大大缩水的战果外,清军此次入关,兵马损失也十分可观。竟总共有近万兵马或死或俘,其中绝大部分兵马损失,是被李啸军所击杀俘获。

而最让征明统帅阿济格痛心的,还是此次入关,竟折损了统帅扬古利,大将谭泰等重要将领,这对于气焰嚣张的清军来说,实是最为沉重的打击。

率军北返前,深感自已吃了大亏的阿济格,报复地集齐大军,围逼京师,试图引诱明军出京决战。结果,明军按兵不动,死守京师,阿济格也没有能力真的来攻打京城,在围城三天后,无奈撤围北返。

这次从关内撤退,清军也没有如历史上一般,“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也没有写上“各官免送”字样扔于路旁,以戏虐明朝将吏,而是灰溜溜地以行军态势,押着缴获与俘虏,快速出关北去。

回程的路上,征明统帅阿济格,一直铁青着脸,一点都没有获胜凯旋的喜悦,倒似自已打个个彻底的败仗一般。

他旁边的副将阿巴泰,同样满脸灰沉,无精打采,低垂着头骑马赶路的他,心中的郁闷无以复加。

两人都能隐隐感觉到,这次北归之后,迎接他们的,很可能不是盛大的欢迎仪式,而极可能是严词斥责与惩罚。

其原因便是,除了折了扬古利谭泰等重要将领外,那正黄旗部满洲兵力的严重损失,才是最让阿济格内心害怕的事情。

自皇太极兼并正蓝旗以来,其亲统的两黄旗实力大涨,要知道满洲清军常备兵力才六七万人,两黄旗兵力竟占了两万多人,实力远超其他各旗。

而现在,正黄旗部竟有六千五百余人,折损在此次入关作战中,正黄旗的精锐兵力已毁大半。那清帝皇太极,若得知自已的直属兵力,受到这般近乎毁灭性的损失,该会怎样的暴跳如雷。

这都是那个该死明狗李啸造成的!

“狗入的李啸,老子一定要斩了你的狗头!”

阿济格咬牙切齿地暗暗发了重誓。

见得清军终于北返而去,大明朝庭上下,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崇祯皇帝随后,便拿兵部尚书张凤翼与宣大总督梁廷栋开刀。

对于在此次清军入侵防卫战中,表现畏首畏尾,对鞑子几乎毫无办法的的兵部尚书张凤翼与宣府总督梁廷栋二人,皇帝极不满意。虽未如历史上一样,要将他们下狱拿办,却亦将其厉声斥责,并撤职了事。

不过说起来,张凤翼与梁廷栋二人,还是要暗中感谢李啸才是,毕竟正因为有了李啸的卓越战功,朝廷才会对他们网开一面,让他们得以去职归乡,而不是象历史上一样,被朝廷逼得吃大黄自杀。

接下来,朝廷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

丁忧在家的原兵部右侍郎杨嗣昌,被皇帝下旨夺情,任命为新的兵部尚书。而原关内五省总督的卢象升,则接替梁廷栋,担任宣大总督一职。

在清军出关远去后的第二天,朝廷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这是崇祯为激励军民百姓,而执意要做之事。当然,献俘仪式的主角,便是那斩获首级与俘虏,立了大功的猛虎军。

依献俘礼制,早在前一日,内官己设御座于午门楼前正中,此时锦衣卫,也设仪仗于午门之前御道之东西,教坊司陈大乐于御道之东南西北各向,以为四面齐奏之势。还有鸿胪寺,设赞礼二人于午门之前、东西相向。

在献俘当天,京中文武百官,皆具朝服诣立午门下方两侧,还有京畿各坊厢里老人,也被一同邀请参行庆贺礼

京城的主要干道上,五城兵马司的军兵们,分成许多小队,马上开始清道,兵部的引路官员也先到了永定门瓮城中,准备引领猛虎军出行。

此时,京师各大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京城百姓,沿街的楼房店铺中,也都挤满了人,人们或是站在门口,或是打开窗户探头张望。

辰时刚到,永定城瓮城中,军鼓们隆隆响起,随及传出一阵洪亮的口号与歌声。

“万胜!“

“万胜!“

“杀鞑子,立功名!”

“杀鞑子,上天庭!”

“今生杀鞑子身虽死,来生投在富贵家!”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嘹亮歌声中,刀枪耀目,盔甲鲜明,旗帜飞扬的猛虎军,排着整齐的步伐,从永定门瓮城出口门洞行出。最先头的是飞鹞子轻骑,然后是盾兵,随后是枪兵、辅兵、鲁密铳手,再接下来是横行哨,再后则是土默特蒙古骑兵,队伍最后面的,是玄虎重骑与李啸的护卫骑兵。

京城围观的百姓们,吃惊地看到,在那枪兵长枪高举的枪尖上,竟分别扎着数千个用石灰硝制面目狰狞的鞑虏人头!

而在了辅兵与横行哨之间,则押着一群用绳子捆成一串,八百名垂头丧气行进的,只着了内衣,形象极其不堪的清军俘虏。

身着一身明军骑兵服饰,率着着土默特部蒙古骑兵前行的蒙古公主英格玛,见到那人山人海的围观百姓,心下十分激动。

走在大明帝国的心脏城市,被万人瞩目钦敬,这种巨大的荣耀与气势,令她深深沉醉。

一脸喜悦之色的她,回望后面押阵前行的李啸,却发现,李啸脸色十分严肃平静,并没有显出什么明显的激动表情。

嘹亮的军歌继续回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围观的人群,一开始被猛虎军的威猛气势所深深震撼,全都静悄悄的,等到猛虎军全部走出门洞,向着正阳门大步行进之时,一个声音突然大喊一声:“好个猛虎军,真是端的好汉!”

看呆了的京城百姓们,终于反应过来,齐齐跟着高喊:

“猛虎军!”

“好汉!”

“猛虎军!“

“好汉!“

很快,两边百姓的喝彩声,欢呼声,汇成潮水般汹涌的声浪,有如春雷滚滚,响彻京师外城。

李啸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情。

自建奴入寇以来,他们无时不生活在恐惧之中,从大明帝国各地,传来的明军连战连败的可怕消息,令百姓们惊沮交加。自崇祯初年以来,京城仿佛已成坏消息的集中营。而现在,终于今天有一支大明的军队,没让他们失望。

这支军容严整,盔甲整齐,充满着一种钢铁般凌厉气势的猛虎军,现在京城斩首献俘,实是大涨了官军气势,也为众多饱受惊吓与压抑的百姓,长出了一口恶气。

情绪爆发的京师民众,如痴如醉的向猛虎军大声欢呼,尽情的发泄着心中的喜悦与爱戴。

见到京城百姓这般热情欢呼,一直严肃的李啸,脸上也露出了微笑。,身着精钢鎏金盔甲,头戴八瓣红缨盔,身披鲜红织花披风的他,骑着雄骏的墨电宝马,对两侧的欢呼民众微笑拱手示意。

李啸的致意,更加感染了百姓们热烈的情绪,百姓欢呼着李都督的称号,无数的手向他挥舞着,眼前的情景,让李啸想起了前世电影中,那些诸如恺撒或苏拉这样的罗马英雄们,在万众簇拥中,穿过胜利广场,前往凯旋门的荣耀感觉。

负责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司的军兵们,用力阻挡着那不时欢呼簇拥上来的人群,不让他们冲到街道中间,猛虎军的歌声与口号,已经被民众百姓的欢呼声淹没,整个北京城,仿佛陷入了一片疯狂而欢乐的海洋。

猛虎军的军兵们,并未从北面的正阳门直接进入内城,而是绕行了一圈,到京师北面的宣武门入内城,再经宣武门到棋盘街,再从大明门进入皇城地界。

直到一个时辰后,在午时初刻,猛虎军方到达皇城外,随后,在礼部献俘官指引下,在内城绕了一圈,再过端门与承天门,才进入午门前方御道。

此时的午门前的御道上,锦衣卫大汉将军已沿东西两侧设好仪仗,御道南面是教坊司的大乐乐队,午门门楼前分设鸿胪寺赞礼和承制官,东侧是文武大员和藩国使臣,还有一众入京来援的外地兵将统帅,如祖大寿,祖大乐,猛如虎,李重镇等人。而一般的文武官员,则由引礼官带至御道南偏东位置,东西对面而立。

猛虎军依露布官们引导,在午门前的广场上分片伫立,那些俘虏,被黑压压地押解到离午门最近的空地上。斩获的首级,亦已人枪尖上取上,统一堆放在俘虏旁边,架成一座小山。

这些工作完成后,又是钟鼓大作,乐声齐鸣,在鸿胪寺官员跪奏下,崇祯皇帝,身着明黄团龙冕服,戴十二珠串金顶冕毓,乘着御舆,在一众盔甲鲜明的大汉将军护卫与簇拥下,到达午门城楼之上。

午门前,一名身材粗壮的大汉将军,手中甩鞭击地,奏乐声遂止,崇祯帝敛服端坐,出现在城楼上。一旁曹化淳王承恩等大小太监,皆手执拂尘,垂首静立。

随后,全体在场官员,全体面向午门,跪拜四次。

此时,有刑部官员上前,在午门前中道位置,向城楼上的崇祯,大声跪地奏禀。

“陛下,清军俘虏八百二十七人已带到,皆已查明正身,点验无误。该部人犯,陛下欲如何处置,敬请明示!”

这名官员将最后敬请明示四字说得又重又长,话音刚落,全体猛虎军与一众官员,又齐呼了三声万岁。

“此等鞑虏,背义负恩,叛我天朝,荼毒州郡,侵害百姓,实是罪行深重,断无可恕!其中满洲之虏,立时押解街市,凌迟处死。其余蒙古汉军等虏,皆斩头示众,以儆效尤!”

崇祯威严的声音,在午门城楼上高高响起完毕后,猛虎军与一众官员又齐呼了三声万岁。

随后,一众俘虏哭器啼啼地被带押下去,前往菜市口,或凌迟,或斩首。大批京城百姓们,跟着他们后面而行,每个人都对观看接下来对俘虏的凌迟与斩首,充满了无限乐趣与向往。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见到处死同类,还能充满快感的独特生物。

俘虏们押下去后,文武百官唱排班,致词赋,跪道而颂,贺讫,乐声又大作,众人五拜三叩头,最后平身乐止,鸿胪寺跪奏礼毕,乐兴,崇祯皇帝方驾退回宫,献俘仪式,到此正式结束了。

而李啸,也打算带兵离京返回了。

在所有欢呼的官员与百姓中,只有李啸一人知道,这样盛大的献俘仪式背后,那个曾经无比辉煌灿烂的朝代,将无可挽回地走向黑暗与灭亡。

这漏舟之欢,这火屋之乐,还能有多久啊。

李啸在离京前,又去拜见了一同入援的祖大寿、祖大乐等将帅,与各人寒暄叙旧后,才返回营中。

山海关总兵祖大乐,对自已这位得立大功贤婿李啸,更是敬佩非常。当得知女儿祖婉儿可能就在几个月后便要生产,更是喜得合不拢嘴,提前向李啸道贺。

八月十三日,中秋节的前两天,李啸率兵离京而去。

按他的安排,金狼营甲总的军兵,以及那些土默特部骑兵,就此北返金汤城。而赤凤营的入援军兵,以及英格玛本人,则与李啸一起,南返赤凤城而去。

本来,李啸想着,要在战后,亲去土默特部求亲,不过英格玛却更强烈要求,难得来到大明境内,要先随李啸去赤凤城看看。李啸拗不过她,只能带她同回赤凤城。

不过,为了兑现承诺,李啸还是下令,让金汤城总管安谦为代表,前往土默特部前去提亲,以迎纳英格玛为妾室。

返回山东的路上,李啸原本因为自已全部的建议皆被拒绝,而一直沉甸甸的心头,反而有种莫名的轻松感。

既然,皇帝与朝廷,一定要一条路走到死,那就随他们去吧。

而我李啸,在接下来日子里,还是要抓紧时间,壮大实力,积蓄力量,这才是自已要真正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在这个乱世中,得以存活与发展的根本所在。

也许,有一天,我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