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三百零六章 刘国能归降

明末之虎 第三百零六章 刘国能归降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最终,有五十余骑清军骑兵,顾头不顾腚地狼狈逃去。至此,这场短促而激烈的骑兵对冲作战结束了。清军总共死伤近250人,明军骑兵则是42人战死,55人受伤,相比于明军飞鹞子的总体数量来说,此战堪称完胜。“总长,敌军溃逃,可要继续追击?”一名立功心切的飞鹞子,抹了一把满脸的血渍,急急向刘文秀问道。刘文秀皱了皱眉,却轻轻摇了摇头:“不必了,总得留点人回去给清虏报信,我军战到此时,已然足够,全军速随本将南返金汤城。”一众飞鹞子骑兵,随即掉头离去。他们也不打扫战场,只不过在带着伤兵离开前,500多名飞鹞子,犹在那些受伤倒地,却还尚未死掉的清军骑兵中,纵马踩踏了一遍。残阳似血胜敌时,踏遍鞑虏心未惩!等这批飞鹞子唿啸着南下远去后,原来的阵地上,只有风声萧萧,再没有任何清军伤兵的惨叫声传出。“什么!你是说,你部之所以大败而归,是因为明军已有准备?!”豫亲王多铎,以一脸震惊之色,俯视着那捂着断手,伏跪于地的牛额额真拜克图。“禀亲王,正是如此。奴才等人一路哨探,均未遇敌,谁和在接近这乌勒驼罗海之地,忽遇大批明军包夹来袭,我部猝不及防,中了埋伏,才至这般死伤惨重。幸得我等拼死杀出,才能回来向亲王报信。”失血过多,脸色苍白的拜克图,一脸痛楚却言不由衷地说着假话。多铎年轻英俊的脸上,顿是满是凛然之色。他挥挥手,让受伤严重的拜克图等人,先行退下。“豫亲王,看来我军此次奇袭,明军已然知晓。明军能出动这么多骑兵部队,来伏击我军哨探,看来这明军的人数,恐绝非那些蒙古人所说的那般稀少。因此,在下认为,我军现在的行动,却需谨慎些方好。”蒙古事务议政大臣英俄尔岱,亦在一旁一脸忧色地低语道。多铎点点头:“确是如此。那明贼李啸,作战狡猾多端,向来多有诡计,我两万大军,行动却需小心。也罢,现在天色已晚,传本王之令,全军就此歇宿扎营,待天明后,再度进发。待明天到那乌勒驼罗海后,再与明军决战!”传令兵一声应诺,正欲下去传达,多铎又加了一句:“今夜营盘周围,多备哨岗,严防明军夜袭。”“!”次日天亮后,多铎大军,方再度开拔。不过,因是一路搜索前进,全军行动速度很慢,直到当天将近黄昏时节,才总算到了锡林河东岸。望着对岸刚刚开始兴建,却已然空空如也,烧得乌黑焦八的城池时,多铎脸上,顿是莫名复杂之色。旁边的英俄尔岱,亦是一脸难看。很快,前往锡林河对岸探查的哨骑前来报信。“报!禀豫亲王,对岸之城池尚未建起,便被敌军纵火烧光。另外,整个锡林河东岸,没有任何明军,想来明军早已撤走。”“唔,知道了,你退下吧。”“!”“操,原来李啸这厮无兵!可恨我军着了此人之道,白白耽搁了一天一夜,竟这般轻易放过了大好的追击机会!”多铎咬着牙,忍不住恨恨而骂。“豫亲王,我军现在可要再度派骑兵追击?”英俄尔岱急切问道。多铎却缓缓地摇了摇头。“敌兵已然远去,来不及了。若硬派骑兵追击,这数千骑兵孤军深入,外无援军,若那狡猾的李啸,因地设伏,再将我军这些骑兵击溃,则我军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那依豫亲王之意是?““既然李啸已然自毁其城,那我军就也算达到了出兵目的了。”多铎冷冷道:“传本王之令,明军畏于我军威势,全军宵遁而去,我军就此退兵。”“豫亲王,那这阿巴哈纳尔故地,却该如何处置?”英俄尔岱追问了一句。多铎轻叹一声道:“我等只负责出兵征伐李啸,这阿巴哈纳尔之地,如何处置,就等我等回去后,向皇上禀报吧。以本王看来,原阿巴哈纳尔部落,已被李啸彻底消灭,皇兄应是想将这阿巴哈纳尔之地,分赏给其余的内喀尔喀四部了。”英俄尔岱哦了一声,也未多说什么,便随多铎一同指挥清军回返。五天后,在多铎率领出征大军,从蒙古草原返回清廷时,徐修与刘文秀两人,联名合写了一封信件,在信中详述了丢失弃守锡林城的经过,并在信中向李啸告罪请责。随后便由飞鸽传书,到了登州城的李啸手中。李啸看了这封来信,一时久久无语。想来自已自崇祯六年,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虽有波折,但总算是一路向上,步步皆成,却没想到,在这兴建锡林城上,却是栽了个大大的跟头。这次建城的失败,究其根本,还是自已太过操切。在金汤城军力尚是不足之际,便想着渗入蒙原去与清廷争雄,结果自然会遭此挫折。故这样的结局,说起来,却绝非徐修与刘文秀之过,而是自已战略失误的必然。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这是从古至今所有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可见,自已现在还不是展露野心抱负的时候,相反的,现在的自已,要继续磨炼内功,提升实力,才是当务之急。此时,李啸眼中,却闪过一道冷光。哼,西边不亮东边亮,等自已实力进一步提升后,就算这蒙古草原想要渗透还尚困难,但在火器与水师等部实力均能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对于诸如虾夷、外满洲等地的征服,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句话,现在的李啸,最需要的,便是时间。于是,李啸并未对徐修与刘文秀二人作出实质性处罚,仅仅是取消了他们的新任官职,并让他们继续在金汤城中,担任原职。而从锡林城遣回的一万余名流民,李啸则让徐修将他们转送到山东来,准备到时派往台湾。不久后,李啸也得到消息,原先的阿巴哈纳尔地区,果然未出乎他所料,被皇太极分划给了其他四部内喀尔喀蒙古部落。李啸最终无奈接受了这个现实。这个乱世之中,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道义与天理,说到底,还是实力决定一切。而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又一个月过去了,时间不觉到了崇祯十年九月底。湖广,随州。在随州城东面,一个名叫牛心寨的镇子外的一片山谷中,一位浓髯凤目,身材欣伟的流寇将领,正呆坐在一块光洁的大石上,望着面前哗哗南去的石潼河,默默发呆。在他旁边,是一大群旗帜散乱,或站或坐,衣甲不整的四千余名流寇军兵,以及三千余众的家属随从,这些流寇与家属,多人带伤,人人脸上都是一副麻木冷漠的模样。“大帅,眼下我军没有掳获补充,饥疲已甚,而明军正四面合围而来,何去何处,却请大帅早作决断啊!”一名面带忧色的副将模样的人,向这名呆坐的主将,低声禀道。这名将领,便是号称明末八大王之一的闯塌天刘国能,那名副将,则是他最为亲信的手下董国英,外号穿林虎。听了董国英这般发问,刘国能的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一双精光四射的凤目之中,忧色亦是更深。见刘国能一时未回话,董国英啐骂道:“娘的,这些明狗,手段恁的毒辣,整个随州地区的乡野百姓,竟已皆被杀良冒功!我军在这随州地区转战近月,这乡野之间,处处可见被烧杀抢掠一空的村庄,竟难得见个活人!他娘的,我军想从这随州乡间弄点粮食,补充军伍,却比登天还难!这帮狗入的官军,还说什么护佑百姓,下手倒是比咱们狠得多!“董国英说完,狠狠一拳砸在大腿上,对面的刘国能,却是轻轻地发出一声叹息。良久,刘国能才抬起头,脸上带着凄楚的苦笑,淡淡地说道:“国英,事已至此,复何言之!现在我军军兵饥疲,粮饷难继,如何还可与那四面重围的明军对战!以本帅之见,想要保全我军,唯一之计,是我等向官军反正。”董国英大惊:“大帅,这如何使得!”刘国能的目光却没有看他,他仿佛在回忆很遥远的事情一般,缓缓而道:“国英,你跟我一同从陕西延川加入义军,至今已有多少年了?”“禀大帅,已有近十年了。。。。。。”“哦,十年了,真真弹指一挥间。”刘国能苦笑道:“想当初,我本延安府一名庠生,因激愤官府催逼粮税之所为,又同情百姓那活活饿杀之惨况,才弃了功名,投身义军之中,自崇祯初年起,率部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广等地,纵横数千里,打得官军狼奔豕突,望风披靡。却没想到,我军这般久战之师,竟在这随州之地,被各部明军轮番攻击,又粮秣难寻,兵员难补,以至陷此绝境啊。”“大帅莫要泄气!想来崇祯七年时,我军被那五省总督陈奇瑜,设计困于车厢峡,情况那般险恶困苦,我军都挺过来了,随后重举义旗,再入河南,纵横于江北一带,何等豪气勃发。于今之计,却也未必没有得脱的希望。”董国英低声安慰道。刘国能摇了摇头,又轻叹一声道:“形移势易,今日之形势,却与往日再不相同。明军已然将我军四下围住,安可轻易得脱。尤其是那驻于随州城外的安和尚部明军,军伍悍锐,甲胄精良,阵战犀利,若真要与其拼死一战,我军实难有胜算,只会再度连累各位,与刘某一道白白战死罢了。”“大帅。。。。。。”刘国能站了起来,缓步走到河边,他的目光看向极远的地方:“国英,你不知道,其实自本帅加入义军以来,心下却时时牵绊难过。这近十年来,每每梦中,本帅犹能记母亲去世时,对本帅殷殷叮嘱,要我忠于朝廷报效国家,以期将来搏取功名光耀门楣。可叹啊,可叹母亲万没想到,她最疼爱,期望极高的独子,最终却成了朝廷的反贼,打着义军的旗号,却干下了数不尽的坏事恶事,现在想来,实是大违初心。”刘国能长出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现在,本帅思虑良久,还是决定向明军反正,归顺朝廷,更赎前愆,唯有如此,兄弟们才能皆得保全,本帅心下,亦可终获安宁。”董国英见刘国能心意已定,自忖也再无更好的脱困办法,他同样长叹了一声,拱手道:“既然刘大帅心意已定,在下复能何言。反正无论大帅去哪,国英定生死相随。却不知,大帅打算投哪路明军?”刘国能沉吟了一下道:“随州之地的各路明军中,左良玉、祖宽、范志骠等,皆是贪酷狠毒之辈,我等势穷往投,必会遭其轻视,且多有被敲诈勒之忧。故以本帅看来,却当去投那安和尚部明军,当是最为稳妥之策。““哦?大帅何以如此高看这安和尚?“刘国能脸上涌起感慨之色:“本帅听闻,这安和尚部,乃是山东官军兵马,是那明朝赤凤伯李啸部下,其部自入驻随州以来,军纪严整,战阵勇悍,器械盔甲皆是精良,堪为明军精锐。且其部从未有骚扰地方百姓之举,甚得民心。本帅在想,推乌及屋,我军若往投其部,必能受其厚待,断不会有被轻视与勒索之境遇也。”听了刘国能的分析,董国英点点头道:“好吧,那国英与全军将士,皆听大帅安排。”刘国能转过身,用一种欣慰地眼神看着他,随后便大声说道:“甚好!国英,你即刻前去传令,让全军起程,随本帅北上,往投安和尚!”一个时辰后,正在随州城南面不远处整顿军伍,准备南下与刘国能残部最终决战的安和尚,听得手下哨骑来报,说有大队流寇向北奔行,似往已部方向而来。“哦,可曾探得,是哪部流寇??”安和尚向哨骑惊疑问道。“禀大帅,据我等探查,似是刘国能残部,只不过,他们的队伍中,打出多杆白旗,却似欲来向我军投降一般。”“哦,刘国能这厮,搞得什么名堂,该不会是诈降吧?”一旁的监抚胡尚文,同是一脸惊疑之色。安和尚抹着满脸那有如猬刺般的胡须,眼神闪动。他稍一沉吟,脸上便显出得意的笑容。“哼,刘国能这厮,现在已然势穷无望,还能耍个屁的花样来!他现在率部来投我军,却还算他认时务!”安和尚对哨骑大声说道:“你等再度前去探明情况,若其是真心前来投降我军,本将就摆下大宴款待他!若是这厮胆敢耍诈,俺定要将他与这一众流寇,尽皆屠灭,一个不留!”“在下遵令!”(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