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动

明末之虎 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动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顺天府,涿州城外,入关清军大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一柄火炎金顶牛皮大帐中,清军奉命大将军,身着一身纯白色精钢錾金铠甲的睿亲王多尔衮,正烦躁地在帐中踱来踱去。

在一旁的椅子上坐着的,清军扬武大将军,身着涂了红漆,衣饰边缘却镶着蓝边的精钢铠甲的郑亲王岳,同样一脸凝重,神情肃穆。

多尔衮忽地站住,他扭过头望向岳,英俊的脸上满是怨怒之色,恨恨地说道:“我军自通州南下,横扫整个顺天府,固安、东安、永清等地,基本一鼓而下,全军气势,何人可匹!现在只要再拿下这涿州,灭了这卢象升部兵马,则在北直隶的明军势力,基本不复为虑。而兵力薄弱的冀中与冀南,将再无任何明军,能阻挡我军之凌厉兵锋!然后我军再分兵四掠,怕是至少能抓获数十万明国百姓,和数不清的财产牲畜啊!“

多尔衮说到这里,脸上满是惆怅之色:“奈何现在这老四,竟连下两道狗屁圣旨,要我军立刻放弃攻打河北,反而舍近求远,去攻打山东登州的李啸,真真笑谈!”

岳捋须无言,只是叹息摇头。

多尔衮亦是长长一声叹息,又自顾自地说道:“有道是,为将者,不可因怒而兴兵,若我军真就此改变原定计划,全力去攻打山东,岂非正中了李啸调虎离山之计?况且金复二州被李啸偷袭,已成一片废墟,那就更需要我入关清军大掠明国,将大批百姓作为包衣带回,以弥补我大清国中之损失,方为合理。却又为何,放着摆在面前的肥肉不吃,要跑去遥远的山东登州去啃硬骨头呢?!”

多尔衮愈说愈气,又恨恨地说道:“阿达礼被杀,完颜叶臣投敌,我身为大清睿亲王,难道心头不难过,不痛恨吗?只是我大清上下,被愤怒冲昏头脑,不能清醒认清形势,反而被那狡诈凶狠的汉狗李啸,牵着鼻子走的话,我十万入关大军,只恐前途莫测啊。”

多尔衮说到这里,狠狠地跺了下脚,随及拉过一把官帽椅,气咻咻地坐下。

“睿亲王息怒,以我看来,皇上此举,怕是亦多有苦衷。”听完了多尔衮的抱怨,岳在一旁缓缓说道:“现在金复两地,皆被唐军彻底毁灭,阿达礼被剥皮揎草处死,完颜叶臣又率部投敌,整个大清朝廷,已被彻底惊骇。值此人心惶惶之际,皇上虽贵为一国之尊,却也不得不要给王公大臣及军民百姓一个妥善交待啊!不然的话,何以安定人心?若我军真能攻下登州,取了那狗贼李啸的狗头,也足告慰金复两地战死将士的在天英灵,亦足以堵住朝中诸臣那悠悠之口了。这话再说回来,皇上能顶住朝中压力,没有被李啸给打蒙震慑,从而急召咱们回去,就还算是清醒之举了。”

“那也不该这般急急地改变计划,让我军就此放弃整个唾手可得的冀中冀南,反而掉头去攻打那足有上千里之遥的山东登州。似这般舍近求远,只图一时泄愤,又是何道理?!”多尔衮绷着脸说道。

岳脸现苦笑,又是一声长叹。

说起来,岳与皇太极的关系,其实是一直都不好。几年前,因为岳不肯奉皇太极之令,杀掉自已的妻子阿木沙礼,以及私下放走了反叛明国而去的额弼纶与卓那希,更使他与皇太极的关系,恶劣得无以复加。

只不过,为了维持大清皇族表面上的和睦,皇太极还是假惺惺对岳委给重任,让他当入关清军的副将。只不过,他名为副将,却基本只能给飞扬跋扈擅权独断的多尔衮打打下手,在入关清军的真实地位,也只能勉强与豪格、阿巴泰、杜度等其他入关将领持平而已。

岳虽与皇太极不和,却还帮他说话,亦是无奈之举。毕竟大军在外,当以和为贵。若入关的清军内部闹起矛盾来,对于清朝来说,将会是一场重大损失,而原本一败涂地的明军,则将重新得到喘息休养的机会,这一切,都不是一心以大局为重的岳,所希望看到的。

“睿亲王,以我之见,我军还是听从皇上谕令吧,放弃攻打涿州和图谋冀中冀南的打算,转向东南,由静海入沧州,再往山东而去,方可不负皇上所托啊。”岳低声劝道。

不料,听了岳的话,多尔衮两道冷冷的目光投来,鼻子中却是一声冷哼。

他冷冷开口道:“成亲王,该不会是因为那阿达礼是你侄儿,你急着去山东攻打李啸,好为他报仇吧?!哼,本将既被任命为入关大军主将,这军队调动与作战安排,自是全凭本将一人作主担责,成亲王又何必多言。”

见自已一片好意,却反被这多尔衮冷言冷语一顿呛白,岳亦是变了脸色,他一咬牙,便出语相讥道:“睿亲王,本王虽不才,却也知道不可因私废私之理,岂会将儿女亲情与军情大事混为一谈!只不过,睿亲王若要硬以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来违抗皇上连下的两道圣旨,则本王只恐隔墙有耳,睿亲王纵立大功,但在返回大清之后,只怕是没什么好果子吃。”

“你!。。。。。。”

听了岳讥讽的话语,多尔衮咬着牙,脸现狰狞之色,双手握拳,却强自忍住没有发作。

岳的话,有如一根尖锐的钢针,扎得多尔衮的心,在汩汩流血。

多乐衮不得不承认,岳说的是对的。

如果自已强硬地违抗皇太极的谕令,不掉头去攻打山东,而是继续攻打北直隶的话,那自已就算立下大功,在回到清国后,那个坐在龙椅上的阴险小人,一定会想尽办法来惩处自已。

更何况,皇太极安插了长子豪格在自已身边,自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只怕稍显异常,这个可恶的家伙,就会添油加醋地向他的父皇禀报了。这样一来,自已莫说违抗皇帝的谕令,哪怕只是要另行制定军事计划,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可恨啊,可恨这大清国的皇帝,是那个连骑马都困难的大胖子,而不是英俊睿智又勇武强壮的自已。

这个杀父篡位,又谋杀了自已母亲阿巴亥的恶棍皇太极,本王何时才能将你亲手宰杀,报了这血海深仇,再登上那把金灿灿的龙椅啊。。。。。。

多尔衮仰头长叹了一声,闷坐了半晌,才低声说道:“好吧,本王按令行事便是。只是,我军方到涿州,便立刻撤走,实在有伤士气,务必要拿下这涿州,我军方再无后顾之忧。”

岳见多尔衮最终松口,不觉心下一松,急急而道:“如此甚好,我等皆听睿亲王安排。”

多尔衮冷笑一下,便道:“那接下来,我军兵分两部,每部五万人,分别行动,其中一部兵马由本王亲自率领,攻下涿州城,消灭卢象升部。另一部兵马,由岳你率领,过静海,入沧州,直攻山东武定州,攻下武定州后,就地抢掠休整,等我军南下汇合后,再全军合力东攻,径取登州。”

岳站起身来,拱手抱拳,大声应命。

当天下午,清军随即分兵行动。

如先前入关时一样,清军分成左右两翼兵马,由多尔衮领左翼兵,以豪格、阿巴泰为副,主攻涿州城,而岳领右翼兵,以杜度、尼堪为副,作为攻打山东的先遣部队,从涿州拔营而去,径往攻打东南方向的静海县,再攻入沧州地界。

见到城外那密密麻麻的清军部队,竟然有一半人马,迅速地往东南方向撤走,站在涿州城头,一脸憔悴卢象升,脸上却没有半点高兴的神色。

自来到涿州后,每天苦盼援兵的卢象升,非但没有等来半个援兵,反而又中了那阴险小人杨嗣昌的算计。

在前几天,杨嗣昌传达皇帝旨意,复将城中山西总兵虎大威的3000兵马调往霸州驻防,宣府镇副总兵杨国柱的2000兵马调往雄县驻防,生生再断卢象升两条臂膀。

故现在涿州城中,只有他的本部兵马5000人,尚且坚守于涿州城中。

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想只凭这士气低沉的5000兵马,抵挡住那5万清军,难度无异于登天。

清军已来了两天,先是安屯驻扎于城外,四下掳掠涿州乡野,而就在今天,卢象升从千里镜中看到,清军已然运来大批攻城器械,那么可以想见,最迟在明日,这些如狼似虎的清军,就要对涿州发起进攻了。

自已真的能守住,这位于北直隶咽喉要地的涿州城么?

卢象升在心底,反复问自已。

当然,卢象升绝不会知道,在真实历史上,他的遭遇,却比现在还有涿州城可守的他,要悲惨得多。

史载,崇祯十一年十二月,领兵抗清的卢象升,进驻巨鹿贾庄。而太监高起潜,则统帅入援的关宁兵马数万人,驻屯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多次派遣行营赞画杨廷麟,去向高起潜请求分兵援助,或是两军合兵共抗清军,可恨那一心只想与清廷议和高起潜,不顾国家大局,对卢象升的要求完全不予理睬。

卢象升得到消息,悲愤莫名,又万般无奈,他深知仅凭自已这点兵马,难于独守贾庄,便想退至巨鹿城中驻守。谁知,他方领兵至蒿水桥,就被清军主力包围。卢象升自领亲兵居中,山西总兵虎大威护左翼,宣府镇副总兵杨国柱护右翼,与数倍于已的清军在野外,展开激战。

让卢象升万万没想到的是,两军甫一交战,虎大威与杨国柱二人,就先后率军逃跑,无耻的丢下主帅卢象升溃散逃去,充分展示了明军出卖队友以邻为壑的“光荣传统”,只剩卢象升率本部残余兵马拼死力战,最终力战而亡。“象升督师拒战,以孤军无援,炮尽矢竭,徒手格斗,身被四矢三刃,犹自大呼杀敌,终围攻而死,仆顾显殉”。

面现在的卢象升,虽然虎大威部和杨国柱部被调走,但他能凭城固守,却比历史上只能被迫打那场悲惨的野战的自已,要强太多。

“卢总督,看样子,清军最迟于明天,就要开始攻城了。”旁边的家丁队长陈安,一脸忧心忡忡地说道。

卢象升木然无应,有如一具木偶一般呆站了许久,才扭头对陈安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军只管尽力为国守城便是。陈安,我军的布防,可皆安排好了?”

“禀总督,四面城墙的防守兵马,皆已安排妥当。滚木擂石、灰瓶金汁之类亦皆已备好。只可惜城头各类火炮太少,难于远距离打击清军。”陈安低声答道。

陈安顿了下,又忍不住问道:”卢总督,城外清军,怕是至少有5万兵马,我军守城兵马不过五千,仅有敌军的十分之一。我军苦守孤城,外无援兵,真的能抗住清军之攻击么?“

听了陈安的话,卢象升的脸上,猛地抽搐了一下。

他忽地想起了,宋朝的岳珂,在那《金佗编》一书中,写下的那句话:“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这句话,倒是极其准确地描出了卢象升此时的真实境况。

在这清军已然入关的危急时刻,大明帝国已是内外交困之际,一众朝臣与将领,尚在蝇营狗苟,营私逐利,完全不想如何保家卫国之事,反而各逞意气,互相拆台,一味内讧争斗。这些所谓的国家重臣,似乎根本不知道,这国之将倾,复有完卵乎的浅显道理。

可叹哪,可叹我大明煌煌二百余年,难道现在,真的气数要尽了么?

“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卢象升眼神迷茫,喃喃地吐出这句话。

不过,他在长叹一声后,还是苦笑着对陈安说道:“我等身为大明臣子,只管尽心尽责为国杀敌便是。至于成败利钝,功名得失,又何必过于计较。总之,拼尽这一腔热血,为国家为君上尽忱忠诚,尽到做臣子的本份便好。”

卢象升说完,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