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

明末之虎 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退朝之后,皇太极独自一人,来到了崇政殿后不远的凤凰楼上。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这个炎炎夏日里,这座冬暖夏凉的小楼,是他最喜欢的休息与办公之所。

此时的他,站在窗口处,眺望着窗外错落高低的大小宫殿,眼神中却满是迷茫与无奈。

万清军,就这样被消灭在明国境内,这个噩耗般的消息,有如一把锋锐的刀子,深深地扎入皇太极的胸口,让他的心灵,一直在汩汩地流血。

要知道,大清国中,举国上下总兵力才不过二十余万,这下倒好,近五分之一的兵力,折损在了明国境内,这样的损失,实在是让大清大伤元气。

皇太极很清楚,大清能从一个小部落,不断发展壮大,到现在成为了这样一个占据了整个东北,以及蒙古大部的庞大帝国,靠的就是一次又一次胜利,靠的就是所谓的大清官军战无不胜的巨大名声,才能让大大小小的女真部落,以及那些心猿意马的蒙古人,还有清国境内的数百万汉人,臣服于大清,才会对大清的统治者满州贵族言听计从。

若是作为清国根本的大清官军,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与打击,那可以想见,本来就首鼠两端的蒙古人肯定会第一个叛变,接下来,那些野蛮原始的野人女真部落,也定会起兵反抗清朝的统治。

而如果局面更进一步恶化的话,那最为恭顺老实的汉人,只怕也会起反叛之心了。

真到了那一步,那大清国分崩离析走向灭亡,只怕是为必然。

一股凛凛的寒意,从皇太极背后窜起,让他这在个盛夏的季节里,竟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在凤凰楼中来回踱了几步后,郁闷心情无可排解的皇太极,对一旁的侍卫低喝了一声:“你速去请范宪斗来,朕有话,想与他详聊。”

很快,这位深受皇太极信重的汉奸文臣范文程,匆匆而入。

“臣,内文馆大学士范文程,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你跪安吧。”

“嗻,谢皇上。”

范文程站起身来,皇太极一声喝令,令一旁的侍卫给范文程搬个小凳子来给他坐下。

见皇帝今天这般体恤自已,范文程颇有受宠若惊之感。

他斜签着身子坐下,望着皇太极那满是忧色的脸孔,想说点什么,又嗫嚅着不敢说出口。

皇太极屏退侍卫与太监,凤凰楼上,只有皇太极与范文程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凤凰楼中,一时一片沉默。

最终还是皇太极先开了口。

“宪斗,今天朕唤你前来,可知为何?“

“禀皇上,微臣不知。“

皇太极目光复杂地看着垂首而坐的范文程,便轻声叹道:“宪斗,朕想问下你,今天朕对多尔衮等人的处罚,可还妥当?”

范文程神情一敛,急急答道:“皇上英明睿智,处置得当,微臣在心下,亦是叹服。”

皇太极闻言,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唉,朕在崇政殿中,这般下旨惩处他们,看似君威无限,只是,这满朝文武,又有谁能知道,朕的心里,苦啊!”

“皇上……”

皇太极摆了摆手,不让他打断自已,他的目光看着极遥远的地方,继续道:“朕自继位以来,宵衣旰食,每日操劳,为大清的发展殚精竭虑,身心竟一日未得稍歇。别人皆以为我这个大清皇帝,该是何等的威风快活,权势通天。但只有朕知道,朕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压力又有多大,而在朕的心里,又有多么的孤独,多么地无奈。朕座下的龙椅上,看实金光万丈,其实何其难坐矣!这些话,朕从来不会,也不想对任何人说,今天召你来,也算是和你说了点朕的心里话吧。”

“皇上这般为国操劳,微臣心下亦甚是感念。只恨微臣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微臣心下,何其惶愧之至矣!”范文程叹息着拱手而道。

皇太极亦是一声轻叹,然后缓缓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步,便低声向范文程说道:“多尔衮这次丧师北归,使我大清颜面大失,军力大丧,诚为大清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也!朕在想,在得到了我军兵力大挫的消息后,那首鼠两端的蒙古诸部,又该要蠢蠢欲动了吧?”

见皇太极用探询的眼神望向自已,范文程急急禀道:“皇上大可不必这般心忧。我军此时虽损失了近万兵马,但我国中还有兵马十六七万,却还足以压制蒙古诸部。臣敢料定,那些心怀叵测的蒙古部落在得到我军战败的消息后,虽然多起不臣之心,却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能与我军相抗衡,也断不会不自量力起兵作乱的。“

听了范文程的话语,皇太极心下稍安,他嗯了一声,又向范文程问道:“那依宪斗之意,我大清接下来,却该如何安排与行动,方为妥当?“

范文程眉头一拧,脸上的神色骤然凝重,他拱手而道:“皇上,恕臣直言,我大清经此一败,元气大伤,急需休养生息,以图振作。故在微臣看来,皇上现在,却当效仿那赤壁之战后的曹操,才是正理。“

“哦,何以将朕比喻为此人?“

听范文程这般说话,皇太极眼神一闪。

“皇上熟读经史,通晓古今,自然知道,那曹操在赤壁大战后,因中了孙刘两空火烧连环之计,以至二十万兵马损失殆尽。这般情况,却与我军现在的状况,十分相似呢。“

“哦,你且说下去。“

“皇上,那曹操在经此大败后,便开始有意识地从南方缩退,转而加紧消化巩固北方所获得的大片土地。自此之后,三国鼎足之势形成,形成了曹魏独强,而孙刘两家皆弱的局面。随后,经过数十年的积累,趁那蜀吴两国衰弱下去后,魏国却是兵强马壮,人口繁盛,从而灭西蜀,收东吴,终成不世之功。这段历史,微臣每每读之,皆不胜感慨,窃以为,皇上现在效仿曹操的做法,方是最为合理之举。“

见皇太极听得仔细,范文程继续道:“皇上,现在我军丧了这万兵马,国中骚动,蒙古人与北边的野人女真部落,皆在相机而动,以待时变。故在这几年中,皇上断不可再有任何兴兵南下之念。应以国中剩余兵马,全力守好大清现有之地盘,一旦有个别胆大不法之徒冒头,便立刻掐死于萌芽状态。在这几年里,我大清要积蓄实力,重图振作,才是最为要紧之事。而一旦我大清恢复了实力,那再度南下攻明,并且征伐那狗贼李啸,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

范文程说完这番话,皇太极频频颔首。

“宪斗说得有理,朕心亦深为然之。现在我大清好比曹魏,而明朝与李啸,亦可比孙刘二家。朕这几年内,就潜伏隐忍,让那明朝继续烂下去,也让李啸先得意几天。以朕看来,明朝与李啸,在失去了我大清的威压后,极可能慢慢走向对立与内讧,从而互相削弱,彼此怨恨,却大大有利于我大清将来再度图之。“

“皇上所言甚是。“

范文程眼中闪着亮光,脸上却堆满了狠色:“其实,现在我大清虽然抽身退步,但除了坐山观虎斗外,还有一招,可加剧明朝与李啸之间的摩擦与冲突!”

“哦,范学士速速言来!”

“皇上,依臣看来,现在明朝之中,有一个最大的祸端,现在正处于潜伏状态,皇上可知为何?”范文程目光灼灼地说道。

“你是说,那明朝国中的流贼?”皇太极拧眉道。

“正是!”范文程继续道:“这些流贼,自从去年开始,由于官军的连续打压,现在皆处于低潮之中。据明朝国中细作回报,现在明朝之中,几股最大的流寇,现在都在潜形不动的状态。象那号称闯王的流贼李自成,就仅率十八骑,躲入商洛山中,艰难度日。而诸如张献忠部,则更是远窜四川,在川东一带的山区苟延残喘。而其他的流贼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而这些巨寇大匪,却可成为我大清之良好助力也。”

“宪斗何以这般认为?”

“皇上,我军此次入关,虽被李啸部的唐军所击败,但在北直隶一带,却是连战连捷,攻州克县,杀败明军无数。有不少原本用于剿匪的明军兵马,皆在守卫北直隶的战斗中,被我军彻底消灭或击溃。所以微臣以为,在这些原本手于剿匪的明军被消灭后,那些被压制的流贼,一定能重新抬头,再度荼毒明境,让那崇祯皇帝,坐不安席矣!”

听了范文程的话,皇太极脸上亦是露出淡淡笑容,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却还是复向范文程问道:“范学士,那流贼若重新兴起,固然可对明朝造成重大打击,只是,对于那盘踞山东与海外的李啸,只怕没有什么妨碍吧?”

“呵呵,皇上莫要小看了这些流贼。有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流贼一旦起势,能造成的变化难于估量!依学生看来,他们非但可以对崇祯皇帝进行沉重打击,对那山东的李啸,亦有极大的牵制作用呢。”

“哦,这些流贼,竟有这么大作用?”皇太极也来了兴趣。

范文程奸笑两声,便道:“皇上,你想,若流贼兴起,那**无能又兵力不足的明军,必定难于阻止其重新荼毒,流贼必然重新其势复炽,再度攻州克县,屠戮百姓,纵横明朝各地。到那危急之时,手中无兵无钱的崇祯皇帝,他唯一的办法,便是只得求李啸出兵剿匪,那么,那李啸不管是出不出兵,都将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宪斗你再说下去。”

“若明廷这般传令李啸出兵剿匪,那李啸只有两个选择,出兵或是不出。若其出兵,则其兵力,必然会在剿匪过程中不断消耗,从而减损自已的实力。而其不出兵,则其与明朝的关系必将更加恶化,说不定会最终激化成其君臣互斗两败俱伤的结局,而这样的结果,岂非是给我大清创造了各个击破的大好条件么?”

范文程说完,皇太极又是频频颔首。

“有道理,有道理。不管怎么说,李啸与那崇祯,还保持着表面的上君臣关系,彼此之间还有着所谓的君臣礼节。若他们真因为流寇一事而互斗起来,彼此互相攻击的话,那对我大清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消息啊。”

皇太极脸现欣喜之色,他顿了下,复沉声道:“范学士,为让流贼尽快重新起势,我大清还可援助大批军械与钱财给他们。你可下去安排,让明国中的细作,想办法与他们联系上,把这些军械钱粮送给他们,让他们尽快从新振作起来。”

范文程拱手而拜:“吾皇何其英明,微臣这就前去办理。”

…………

在皇太极与范文程在凤凰楼中商议之际,被削职为贝勒,且罚银罚马的多尔衮,正在自家府上,抱着一大坛酒,埋头痛饮。

饮到此时,多尔衮已是一脸酡红,双眼惺忪。只是他英俊的脸孔,却是扭曲而狰狞,又夹杂着无可言说的苦闷与痛苦。

“贝勒爷,你醉了,不能再喝了。”一旁一名侍卫见他这般往死里灌自已,不禁一脸担心地劝道。

“滚!”

多尔衮冷哼一声,只回给他一个字。

侍卫无奈退下,多尔衮苦笑一声,继续抱坛痛饮。

朦胧中,多尔衮似乎感觉,在面前越来越模糊的景物面前,出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身影。

是自家额娘阿巴亥的身影。

她虚浮在半空中,正用一种心痛而关切的的眼神,望着正抱着酒坛痛饮的多尔衮。

“额娘啊!”

多尔衮忽然扑通一声跪于地上,放声痛哭,哭得涕泪纵横。

“额娘,不要离开,不要离开!孩儿想你,孩儿心里苦,心里苦啊!”

醉意朦胧的多尔衮,痛哭着伸出双手,向虚空中抓去。

只不过,他什么也没抓到,额娘阿巴亥的身影,骤然从空中消失了。

多尔衮停止了哭泣,他怔怔地呆了呆,便暴怒地站起,将酒坛高高举起,然后狠狠地朝地上砸去。

“砰“的一声,酒坛被砸了个粉碎,碎片与残酒,四处飞溅,弄得整个房间一片狼藉。

多尔衮苦笑数声,踉跄着起身,欲朝屋外走去。

这时,一名侍卫快步走进屋来。

这侍卫先是被满屋的酒味与碎片所惊讶,随后立刻小心地绕过这些碎片与遍地酒液,来到多尔衮面前,急急禀报道:“贝勒爷,豫亲王多铎大人到,主子可是要见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