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与扩军

明末之虎 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与扩军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新几内亚平定后,李啸立即安排,在当地成立了新几省,省府则是新几内亚岛上,最好的港口莫尔比兹港。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同时,李啸打算,在这个将来继续往南进攻的重要港口处,兴建一座大城,也就因港起名,叫莫尔比兹城,作为这新几省的省府。

至于这新几省的省长,李啸则让现在的吕宋省副省长华允诚担任。

他相信,这华允诚做事认真细致又有条理,又有在吕宋省做过实事的经验,一定能把新几省建设得井井有条,各类开发工作也能有紊不乱地顺利进行。

接下来,李啸开始对现有的两镇兵马,兴中镇与安东镇,同进进行整编。

因为现在鲁密铳技术,在不断地试验与改良后,已经成熟,已到了可以在军中大力推广使用的程度,李啸认为,在将来的战斗中,这种可以对一百五十步外的敌兵进行准确射击的武器,一定会成了唐军中的新式主力。故李啸决定,把现有的军镇结构,重新加以整改。

李啸的计划是,将兴中镇与安东镇现有的甲乙丙三营兵马中,每个营的丙总兵马,全部改成火铳总,里面的士兵,都是由手持鲁密铳的火铳兵组成。

这样的一总火铳手,每总4500人,下分三哨,每哨1500人,下面再分成10队,每队150人。

这样一来,这甲乙丙三个营中,每个营都有强大的火器部队,从而可以对敌军进行极其有效的远程打击,真正实现进可攻,退可守的作战目的。

至于从兴中镇与安东镇撤调出来的传统枪盾部队,则正好用于给现在征西营与定北营进行扩军。

李啸下令,从现在开始,征西营与定北营,同样扩军为镇,征西营改为征西镇,定北营改成定北镇。以应对越来越强大的流寇的威胁。

其中征西镇镇长为原征西营营长安和尚,副镇长为原征西营副营长莫长荣。另外,安和尚还兼任征西镇甲营营长,莫长荣则兼任征西镇乙营营长。

定北镇镇长为原定北营营长段时,副镇长为原定北营副营长刘文秀。其中,段时兼任定北镇甲营营长,刘文秀则兼任定北镇乙营营长。

这两处新镇的编制,也与安东镇与兴中镇一样,分为甲乙丙三营兵马,也是甲乙两总为传统枪盾战兵部队,而丙总也与兴中镇和安东镇一样,编制为火铳总。

从兴中镇与安东镇中,调出的传统枪盾战阵兵马,共有六总,正好全部扩充到征西镇与定北镇中,这两镇军兵,也只需要再扩招火铳手就可以了。

因此,每个镇中,总共要扩充三总的火铳手,是13500人,那么四个镇加起来,总共要扩军的火铳手是54000人。

由于到了现在,其实每镇之中,平均已有两千多人的鲁密铳手,故整个扩军计划,只要四万多人便可。

这些所需的火铳手,主要是从山东当地以及南洋各省中募兵,按李啸治下的现有人口数量,以及百姓踊跃参军的表现来看,这五万余人的兵马,可能最多也就是十天半月便可招齐。

在李啸的计划中,这些部队在招齐后,全部集中在山东登州,进行各类相关训练,最终再下分到各个军镇中。

与此同时,象山东铁龙城的火器厂,以及台湾彰化的火器厂,这两处李啸最为重要的火器生产基地,则是在加班加点,工人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加速生产已成制式武器的鲁密铳。

在李啸雄厚的财力与人力支持下,两地的鲁密铳产量加起来,达到了每月将近两千杆。生产出来的鲁密铳,正源源不断地,送到正在山东操练的火铳新兵之中。

当然,这个数量,对于李啸要安排的火铳手来说,还远远不够,故李啸要求这两处火器厂,还要加大产量,提升速度,争取每个月所能产出的鲁密铳,接近三千杆。

自此开始,李啸手下,将会拥有五大军镇的兵马,每镇兵马基本都是近6万人,足以独挡一面,而李啸的全部兵马加起来,已有实打实的30万精锐兵马,在明朝国中,可谓天下第一,睥睨群雄。

李啸给这项军改的计划是,这四镇兵马的整改,兴中镇与安东镇要首先完成,然后,征西镇与定北镇再接着搞掂。最多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全军的军改工作,要完全结束。

李啸相信,等到全军的军改完成后,一个全新的火器时代,就要到来了。

在李啸的军改措施下达的第三天,一路从宣府镇金汤城南下的高杰一行人,也终于来到了济南城中。

见到随高杰而来的邢氏时,李啸不由得在心下感叹,看来这高杰,还真是与历史上一样的原因,因为偷了李自成的老婆,才前来叛变投靠呢。

只不过,李啸没想到的是,高杰竟然不在就近投靠,而是不惜远路远跑到陕西,然后再来投靠自已,这一点,倒还真是出乎了李啸所料。

接下来,李啸自是对他们热烈欢迎,热情地款待了高杰等人。

在席间,李啸与高杰等人喝到兴头,一脸醉色的高杰,低声问道:“李大人,卑职此番来投,却不知道,李大人打算如何安置我等?”

他这话一说,一旁的李成栋也不觉放下了酒杯,一脸莫名之色地望向李啸。

李啸轻轻一笑,却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轻咳一声道:“二人,你们愿意来投我,本公自是欢迎。但有一点,本公也要跟你们说在前头。那就是,自投我军者,虽可既往不咎,但从此以后,皆需努力改过自新,遵守我军的制度与法规,若有不法或叛逃行为者,本公必不轻饶,这一点,还请高将军谨记于心。”

李啸这暗藏杀机的话语一出,高杰与李成栋皆觉全身一凛。

仿佛在这盛夏天气中,自已被投入冰库之中一般,让他们全身上下,从头凉到脚。

高杰呐呐道:“贵军法度严厉,治军整肃,卑职已然领教。我军两名大将,吴胜兆与李本深,就是因为在金汤城想私下逃跑,被贵军拿获,已送至金汤城硫磺矿处挖矿劳改,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点惩戒吧。反正请李大人放心,高杰往日虽多有跋扈之举,但既在贵军效力,这一切规章制度与法律条令,都会切实遵守的。”

李啸微笑道:“高将军既有这般认识,本公心下甚慰。那在宴后,本公自会给你们安排具体的职务与去处,这一点,高将军却不必担心了。”

高杰抱拳拱手:“高某全凭唐国公裁处,若有异心,天诛地灭!”

见高杰这般谄态表忠,李啸心下,却在冷笑。

哼,你这个给李自成戴了绿帽的家伙,只怕这天底下,再没有哪一部流寇能再容忍你了吧。你不投靠明军,难道还有别的出路么?

而现在,自已手握天下至强之军,各路明军对自已无不畏服,这高杰,纵然想叛逃到他处明军去的话,只怕也没人敢收留他。

李啸心下虽这般想着,脸上去笑容可掬地说道:“好,今后就看高将军表现了。若从今后,能为本公尽心效力,且能作战立功的话,本公也绝对不会吝于赏赐的。”

高杰闻言大喜,复与李啸交杯结盏,宾主之间,十分尽兴。

不多时,欢迎宴会结束,李啸邀请高杰等人入客厅继续聊天,最终在这里,给他们定了今后的安排。

考虑到高杰等人原先作恶多多,流寇积习深重,在归顺本军后,还有叛逃行为,李啸决定,对他们进行降一级使用,以观后效。

反而高杰等人已无路可去,自已却也不怕他会心存不满。这于这样畏威不怀德的流寇分子,李啸也是端的心狠。

最终高杰,被任命为兴中镇甲营乙总副总长。

李成栋,被任命为安东镇甲营丙总丙哨副哨长。

至于吴胜兆与李本深二人,李啸则打算,让他们先在金汤城劳改半年,再看看他们的表现,然后就在定北镇中,给他们二人安排一个职务便罢了。

至于高杰等人带来的两千余人的流寇军兵,考虑到他们恶习多多,难于管束,李啸则令他们就地散,并分配田土,分散安置在山东各地,成为普通百姓。

高杰与李成栋等人,对李啸的这个安排,颇有微词。且对于自已未能成为真正的领军大将,也感觉有些失落。但二人皆在想着,反正现在刚来李啸军中,唐军中又人才济济兵精将锐,自已一介流寇,想要立即得到信重,也确是不可能之事。但只要自已表现努力,将来还是大有出头机会的。

毕竟,这样的提拔,在唐军中早有先例,象那定北镇的副镇长刘文秀,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此人原先也曾胡作非为,还是张献忠的义子,现在不也一样在李啸手下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了镇守一方的大将了么?

安排完高杰等人后,李啸一个人在济南的唐国公府中静坐,心下却在思量着,接下来要自已要开始的行动。

那么,自已接下来,真的要遵从皇帝的意思,和那些流寇开战吗?

李啸经过仔细考虑,在心里否定了这个想法。

李啸认为,从现在到将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在明朝国中四处攻城掠地的流寇,还会成为自已的有效助力,自已对他们,还只能采取默认与容忍的态度。

因为,现在的流寇,每次攻下明朝的城池后,所俘获的明朝百姓,基本都会全部卖给唐军,然后,这些被流寇俘获的百姓,便成为了唐军现在开拓南洋的主力移民。

除此之外,这些流寇,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作用便是,他们在无意中,摧毁了各地的财主与富绅,让财富尽丧人脉皆失的他们,只能和普通民众一样,乖乖地接受前往南洋垦殖开发的命运。这一点,是李啸想做,却碍于身份无法做到的。

再说了,若是这些地方的乡绅与财主,其庞大而错综复杂的势力,皆被流寇摧毁了的话,李啸将来再来开发这些无主之地,却是要容易得多。

反正得罪人的恶人,都给那些流寇已经做了,那么到时的李啸,完全可以打着义正辞严的秩序维护者旗帜,将这些无主的田地,合理合法地重新占有。

最后,这些有如蝗虫一般的流寇,在把这一片又一片的明朝国土变成缥无人烟的无人区后,其实最终也会限制了他们的自展。毕竟,杀鸡取卵到了最后,那将是什么都没得吃了。从这一点来看,流寇的势力,绝不可能得到无限制地扩充。

当然,现在正在四处肆虐的流寇,暂时还没想到这一点。也许,等他们想到这一点时,只怕已是迟了,李啸可不会给他们后悔的机会。

李啸现在,最看重的,便是南洋各地的开拓情况。

现在,在南洋地区的菲律宾各省,从去年到现在这段时间以来,已然安排了三百多万人。若按李啸原先所定的计划,这菲律宾三省之地,还可再安排六百万人。

而唐军在南洋,依然凯歌高奏,又拿了下巨大而丰饶的新几内亚岛,那么在这块太平洋最大的岛屿上,至少还可以再安置五百万人。

若是将来,再拿下整个澳洲,新西兰,以及珊瑚海的诸多岛屿的话,李啸再往这些地方安置个一千余万百姓,完全不成问题。要知道,现在的澳大利亚,全国人口2500万,还是世界上,除了南极外,最为地广人稀的大陆呢。

另外,除了这些南洋获得的土地,李啸新得了山东全省,在土地清查结果完成后,哪怕只开发现有的土地,于山东当地,安排的三百万流民,亦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这样一来,李啸现在的人口缺口,将近两千五百万人,也就是说,在明末人口的四分之一数量,还可被李啸移民到海外去安置。

这样的话,加上早先移民的台湾与济州、虾夷、库页等地的汉人移民,李啸预计,全部的移民总量,可以达到四千多万!

要知道,在真实的明末历史中,全国总人口也就一亿五千万人,李啸能把三分之一的国人转移到海外去,对于奄奄一息的明朝,帮忙实在太大了。

在明末的资料中,有记载的被屠杀饿死的百姓数量,就多达了四千多万人。从这一点上来说,李啸可谓是不折不扣的万家生佛,把这些必死于明末血火刀兵之下的百姓,从死亡的边缘解救出来。最终这些百姓,非但得以活命,并且还成了中华文明的种子,被他撒播向海外各地,让那无数荒凉蛮瘴的海外领地,自此成为中华永远的固有领土,再不会失去,从这一点来说,李啸对于华夏文明的保护与拓展,可谓功莫大焉。

当然,对于这些流寇,李啸也不会永远地放任下去,毕竟真到了流寇完全壮大后,再想消灭他们,恐怕会麻烦得多。故而李啸打算,最多再过个一年半载,自已就要对他们动手了。

当然,若只过了这么久,这海外领地,可能移民的数量,还远远不够,但李啸也只能两害取其轻,先把日益壮大的流寇遏制并消灭,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这拓展海外安置流民,与铲除流寇防止其壮大,皆是需要仔细操控好的事情,绝对不能马虎,也绝对不能懈怠,李啸相信自已,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李啸在济南呆了一个多月后,安东镇镇长武壮,从黑龙江入海口的庙街堡,给李啸飞鸽传送了一封信来。

他在信中告诉李啸,就在前几天,有一批俄罗斯的商人,来到庙街堡,希望与唐军展开贸易与合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