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之虎 > 第八十九章 机会

明末之虎 第八十九章 机会

作者:遥远之矢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崇祯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赤凤堡内官署与仓库全部完工之际,赵杰与张铜柱两人,率着一众工匠加班加点,也终于赶制出了李啸设计的四轮马车。

“大人请看,经我等试验,这四轮马车可以双马同架,一车可载货六千至八千斤。转向与行驶皆甚方便。在下在想,这样的马车,应该可以达到大人要开办的车马行之要求了。”张铜柱、赵杰二人,站在制好的马车样品前,喜滋滋地向李啸禀报。

看到面前这一辆十分崭新,还未上漆、闪烁着钢铁色泽,散发着木板清新味道的四****马车,李啸十分心喜。

他俯着身,一边听赵杰介绍车辆细节,一边仔细观察车身构造。

赵杰介绍说,他们试用了多种木料,最终决定采用坚实耐磨的柞木做轮圈。为了耐用,外包一圈熟铁。

这样的做法有个好处,就是等到外层的熟铁磨损得差不多之时,只需换上一圈新的熟铁轮套便可重新使用。辐条用坚实的闽地熟铁制作,以保证不会轻易断裂以及能更好地承重。而最上层是厚实木板榫接制成的货厢,前面是木制的车夫坐位与踏架。

这种四**马车的车轴,同样是闽地精铁制成,结实耐用。而在联接件方面,赵杰等人经反复研究,最终采用此时制造炮膛工艺的失蜡法,铸造了熟铁轴承及相关配件,以进行联接。

有些读者可能会提出质疑,这个时代会有轴承么?其实,轴承不是什么现代发明,却是古而有之。早在东汉时,智慧的祖先们就已经大批量制造熟铁轴承。1974年在河南渑池汉魏窖藏中,就出土铁质轴承共480件。由于李啸舍得用料,不惜工本,全部用最好的闽地精铁打造,轴承的精密程度与使用性能,皆是大大超越了前代。

李啸知道,其实四**马车制造的重点与难点,一是车轮,二就是转向装置。

因为四个轮子的车,颇有些类似后世的小汽车,转弯的时候两只前轮必须朝一个方向偏,才能顺利转弯。赵杰他们根据李啸的草图,这段时间经反复设计,最终为四轮车设计的转向装置,是车子底部靠前的地方加个可转动的轮盘,车轴连接在轮盘下面,可以左右转向,车辕不是连着车身,而是连着一个和车轴平行的横杠,横杠左右各有轴套和车轴相连。

这样当前方的牵引力改变方向时,车辕通过轴套,改变车轴的方向,也就使得车轮朝牵引力的同一方向转动,实现四轮车的转向。

李啸亲手试转了一下,发现这四轮马车果然转向相当灵活,完全没有那种迟滞与生硬的感觉。

李啸心中极为欢喜,这辆马车,大体上达到了自已的要求。比起大明同代的那种粗笨呆板的四轮马车,实在是不知道强多少。

接下来,李啸提出了一些自已的改进意见。

“这四轮马车套马系用的皮带,一定要结实耐用,不需太长,这样转向和停车的时候车架不会直接撞到马身上,有了一个平稳的缓冲之力,挽马就不会容易受伤。”

“大人,在下记下了。”赵杰点头道:“等会我与张铁匠就用熟牛皮来制作,一定会达到大人的要求。”

“嗯,还有一件事,就是你们将这些联接件,易损件,多准备一些,毕竟是长途运输,万一路上坏了,可便于及时更换。另而这些配件,张师傅你们可定个规格出来,以便我车马行的四轮马车都能通用更换,以保证使用效率。”

听完李啸的意见,赵杰与张铜柱皆连连点点头,表示一定要尽快将李啸的要求做好。

李啸本来还在想,如果以后能做出更加坚固的钢材,来代替现在的熟铁配件,那马车的使用将会更为耐久,也更有效率。只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没对他们说,毕竟强求张铜柱这样的铁匠制出钢来,这太不合实际了。

也许以后,自已可以用后世的知识,再制出真正合格耐用的钢材来吧。

“你二人研制辛苦,仅用了二十多天便制出了样品,本官实是欢喜。本官特赏你二人每人银子50两,下面工匠也各有差赏。你们尽快先做出十辆四轮马车来,如人力不够,可找吴赞车,着他添加家属人手。总之一句话,就是要让我军的赤凤车马行,尽快开始正式运行。”

李啸笑吟吟地说完,赵杰与张铜柱皆跪拜而谢:“在下微劳,得大人重赏,敢不用尽心尽力做事,以答大人之恩。”

赵杰张铜柱二人下去后,心情大好的李啸,忽然想道,现在辽西鞑子早已退回后金,也该遣人向祖婉儿的父母祖大乐王夫人去报个平安了。

于是李啸铺纸挥毫,将自已带着婉儿一路到山东,然后创立赤凤堡并安顿下来一事,在信中详细说明。随后李啸又准备了一个礼盒,里面装有上好野山参3根,大颗东珠4颗,上好貂皮2件,连同信件一并放好。便遣了飞鹞子副队长徐诚,带着4名骑兵,前往锦州送信。

见李啸送给自已父母这般贵重之物,祖婉儿亦是心喜。这个单纯的姑娘,甚至还在想着,自已的父母祖大乐王夫人,得到自已平安的消息,又见到李啸这般重礼,该再不会反对自已与李啸在一起了吧。

过了两天,李啸正想着要如何派人去莱州,登州等地,开设车马行分店。忽有军士来报,说巡抚大人李懋芳的幕僚陈子龙求见。

李啸连忙出门迎接,方出门不远,便见陈子龙带着两名随从,大笑而来。

“李千户,今日前来叨扰,请恕在下不请自来。”陈子龙远远地看着李啸,便大声拱手说道。

“卧子何出此言,你我兄弟一般,不必这般客套。你这样的高士能来蔽堡,却让蔽处蓬荜生辉啊。”李啸亦了一脸欢笑,随即作了迎请之势力,邀其入自已新立的千户衙署入坐而聊。

陈子龙一路注意到,在前往最前面的各户堡大道两边,各有数座官署错落而立。见其看得专注,李啸向他解释道:“这些官署,乃是我军中诸如民政司、商业司、工业司之类经济民生部门,为方便百姓办事,皆集中建于一处。”

陈子龙对于李啸设立的这些名称新奇的部门,十分好奇。李啸见其颇有兴趣,便对其简略地介绍了一下各部门的功能,陈子龙听完,佩服不已,心下对李啸不觉更加敬重了几分。

很快,李啸带着陈子龙等人到了千户官厅门外。

陈子龙望去,李啸这千户官厅占地颇大,青砖黑瓦,粉灰抹缝,朱漆金兽大门外,门外立了两个雕得活灵活现的石狮。石狮旁,数名军士顶盔贯甲,肃然而立。

见到这建得精致得体却并不张扬的千户府,陈子龙心下忽然莫名感慨。

想到上次来到赤凤堡,堡门除了城墙外,一切皆是草创。这李啸亦是只能在草板房中,接见自已与巡抚大人。现在只不过过了一个多月,已是建得这般好府邸,各类官署与仓库也均已建立整齐,大批的工匠与家属,正在建设东南面的军营校场之类建筑,这赤凤堡的建设速度之快,让他颇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陈子龙等人入得门来,迎面一座仿唐式青灰照壁,广三丈四尺,高一丈六尺,东西两角,辟有栅门进出。

陈子龙注意到,千户官厅前衙后宅,以大门、大堂、二堂、三堂为中轴线,其他建筑基本保持左右对称。大堂为五间七架,内中分为几个房科,分别是手下赞画及各名吏员的办事处。

随后再进入大堂中央,陈子龙见到,被粉刷得一片雪白的宽阔大堂中,左右各摆有武架,上面摆放着刀、枪、剑、戟、槊、锏之类武器为装饰,堂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猛虎出山夜色图,整个大堂布置得颇有武风。

过了大堂,李啸便延请陈子龙入得西花厅内,分宾主看茶而坐。陈子龙的两名随从,则被李啸手下带去他房休息。

两人随意闲谈,越发感觉彼此深对自已脾胃,话题也越来越深入。

陈子龙突然压低声音道:“大人,学生有一心事,不知当不当问?”

“卧子先生但问无妨。”

“李大人,现在我大明国事日蹙,内忧外患,大人以为,朝廷还能重新再图振作吗?”陈子龙直视着李啸,脸上却笼罩着一层莫名的忧色。

“先生,李某以为,大明虽积弊已深,诸事不顺,但未并到了无可挽救之绝望之状。李某作为地方守将,唯知忠心报国,尽心做事,以期拯救万一,便足愿矣。”李啸平静说道。

陈子龙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李啸这番话说得颇有保留,他长叹一声,又说道:“如果我大明之中,所有官员将领皆能如李大人一般忠勤国事,能政善政,我大明何至于落得如此境地。”

李啸笑道:“卧子你过誉了,其实我大明之中,绝非没有能臣,文臣武将出类拔萃者,其实颇多,只不过,因种种条件所限,没有办法让他们尽力发挥才干罢了。另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积弊已久,岂能骤改。除弊图振,尚需时日。”

陈子龙摇头道:“大人想法是好,学生只是怕我大明坚持不到这一天啊!现在流寇日益猖獗,北边的鞑子也甚是嚣张。有如两面大石磨,将我大明夹在其中磨研,这般下去,我只怕大明终有一天,会被这两面大石磨磨成齑粉矣。”

李啸心里顿时一惊,这个陈子龙,倒是个难得的清醒之士,他对时局的看法,实与历史发展的轨迹大致吻合。这样的人,比起朝中那些只知道党争内斗的高官,却是高明了不少。

来自后世的李啸知道,从今年开始,不过10年的时间,煊赫百年的大明帝国,便将走向其终点。

想到这里,李啸心下,不由得一声长叹。

“陈先生,凡事也不可太悲观。李某相信,事在人为,我大明虽国势艰难,但毕竟架子尚在,还没有到风一吹就垮的地步。”李啸安慰他道。

陈子龙脸上露出苦笑,他望着李啸说道:“学生请问大人,流寇与鞑子,何者最能动我大明根基?”

看着直视自已的陈子龙,李啸在想,自已能把历史的真实未来走势告诉他吗?估计就是自已全部直说了,这陈子龙也未必能信吧。

他沉吟了一下,缓缓而道:“以本官看来,对我大明危害之急切程度而言,流寇为先,鞑子其次。但最终最根本的危害,却是鞑子为重,流寇为轻。因为流寇是为夺我大明之江山社稷,而鞑子却是要亡我华夏之衣冠文明。”

“大人之言,学生亦然之!”陈子龙长叹一声,又复说道:“现在流寇猖獗,所到之处,一片狼籍,并且胁迫良民,令其加入贼众,以致大明四处崩坏,人心背离,着实可恨之极。”

李啸看着陈子龙一脸痛心疾首的表情,低声说道:“陈先生,依本官看来,流寇猖獗,固然是有野心家窜捘之故,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朝廷之政失当。”

未等陈子龙回答,李啸接着说道:“从天启末年到崇祯初年,陕甘等地,连连灾荒干旱,朝廷失于赈济,反而大力搜刮粮饷,如此一来,百姓本已在死亡线上挣扎,如何经得起这般盘剥。是故弱者填沟壑,强者树反旗,以本官看来,现在这流寇遍地之困境,首为祸者,当为朝廷治政之责也。”

陈子龙沉默了,久久无言。

李啸复说道:“然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大明现在如此沉沦,正是仁人志士奋发用命之际!我等身为大明官军,更应努力奋发,以期尽已之力,以拯艰难国势。”

陈子龙赞叹道:“大人忠肝赤胆,一心报效国家,倒让学生佩服得紧。”

李某笑了笑道:“只不过李某的赤凤堡,尚为草创,若得诸如陈先生这般高士前来相辅,让本官援为臂助,则不胜欣然矣。”

李啸说完,用一种热切期待的眼神看着陈子龙。陈子龙脸上挤出淡淡的笑容,陷入沉吟之中。

他听得出来,李啸说这般话,不过是为了延揽自已。

只不过,虽然自已对李啸亦极为欣赏,但毕竟现在自已还在巡抚李懋芳处做事,虽自已未明白承诺成为李懋芳的幕僚,但却也不好就此弃其而去。

况且,李啸的赤凤堡,也确实小了些,让自已发挥的空间不大,李啸这人,也还需再观察观察再说。。。。。。

一旁微笑喝茶的李啸心如明镜,陈子龙这般犹豫的表现,已在他意料之中。

他知道,陈子龙现在尚不好做出决断。只不过自已却也不急,如能利用与自已关系良好的陈子龙为自已在巡抚李懋芳处多说些好话,倒亦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陈子龙转移了话题,谈到了近来的时局。

“朝廷刚刚任命了兵部右侍郎陈奇瑜为五省总督,以总管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专门惩办流贼。此事,李大人听说了吧。”

“嗯,本官看过邸报,已知此事,有了这个陈大人总督军务统一指挥,各省军兵,当可形成合力,剿灭流寇,自是更为得力。”

“李大人,现在朝廷重兵,皆在以上数省。学生与巡抚大人谈及此事时,却发现巡抚大人一脸忧色。”

“哦,巡抚大人所忧何事?”

“巡抚大人忧虑的事,若这些流寇兵马,跃出重围,前来我山东,却是危矣。且近日有哨探来报,现在兖州与河南交界之地,就有多股流寇活动。”陈子龙脸色凝重地说道。

“那巡抚大人可曾在山东边境多安排兵将以防卫?”

“李大人,此事休提!巡抚大人为保靖地方,本意要总兵刘泽清等人派兵至边境处多加防范。岂料刘泽清因上次巡抚大人不同意发兵攻打贵堡而怀恨在心,一直消极应对。不是说兵马不齐整,便是说粮饷不充足,推三阻四,拒不派兵。巡抚大人心下虽极为不满,却是无可奈何啊。”

陈子龙说完这段话,不觉长叹了一声。

陈子龙言毕,端茶细呷,却没有看到,他说完这段话时,李啸双眼顿时一亮。

一个新的谋划,在李啸脑海中,有如电光火石般闪现出来。

陈子龙断没想到,这段纯为抱怨的无意话语,却成为了李啸奋起的一个新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