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汉帝系统 > 157、淳于娶妻(1/2)

汉帝系统 157、淳于娶妻(1/2)

作者:打开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52 来源:笔趣阁

157

这里不是后世,诸夏不需要顾忌任何媒体,所有受贵族、士子蛊惑,意图离开集中营的百姓,在汉国再三警告不听的情况下,立刻被杀死。

为此,诸夏损失了一千多人的劳动力,这笔账是要计算在那些藏在人群中的,那些贵族和士子的头上的!

在鲜血的威胁下,所有人冷静下来,这才意识到,若非汉国,自己早就饿死、淹死了,汉国让他们以工代赈,是给他们一条活路,顿时心中悔恨交加。

诸夏继续传令:“交出所有蛊惑人心者,否则送回黄河。”

那些贵族和士子负隅顽抗,企图继续鼓动百姓,亦或者缩着头,当缩头乌龟,佯装自己并没有蛊惑他人。

却被百姓看透,但长期以来的儒家教导,让他们没有胆量对贵族和士子动手,只能冷漠的看着他们,在心中痛恨他们,然而这却助长了这些贵族和士子的气焰。

直接导致这些贵族和士子,想要坐地起价,想要和汉国谈条件,认为不论那个国家,治理这些贱民,都需要他们的辅佐。

而诸夏得知后,并没有理会,而是听着甘宁的汇报。

经过数天的紧急救援行动,已经救起了大半的难民,剩下的三十九万,因为饥饿、疾病、灾难死亡了近六万人,伤亡是不可避免,对此诸夏也无能为力,剩下的三十几万,有过半流窜到其他国家。

有些侯国漠视百姓,有些则极其迅速的进行救援,其中自然少不了贪腐,救援的资金下发到当地,往往十不存一,若是县官员慈悲心肠,自然全力搭救,若是心黑,往往会联合当地贵族,以高价购买陈米,甚至直接贪墨。

“兴霸,这些天辛苦了,数百次往返,也是够呛的!不过还得劳烦你继续搜救难民,宣传汉国政策,另外还要麻烦你去一趟徐州或者扬州,购买一些粮食以及双季稻。”

诸夏对甘宁有些感激,数百次往返,非常辛苦的,根本没有多少睡觉时间。而甘宁手下的士卒,一双手脚,险些泡烂,那模样诸夏见过后,再也无法忘却。

更可恨的就是那些百姓,不知感恩,居然受人蛊惑,居然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如何不令诸夏火大?

“为君上效死,我等荣幸之至。”

“如果辽东运河建立,辽东郡,特别是庄河县、辽河平原一带,就可以大规模栽种水稻。”东北大米那可是大名鼎鼎,而目前吃的粟米,也就是小米。

当然它在现在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稷!

社稷的稷!

社:代表土地;稷:代表粮食,联系起来便是社稷。

当然,还有一说,稷代表的是高粱。

虽然辽东这里是单季稻,但因为环境、日照问题,让大米变得更加营养,更加美味。

当然,辽东郡不能双季,不代表永春岛不能双季!

“你转告宁复,让他别着急,等这事过去了,再送他去蓟县,你也顺路打探一下情报,尽量得到当地地图。此外,如果出了变故……”诸夏想到宁复,轻声对着甘宁细语。

“喏!请君上放心,臣知道该如何应对。”甘宁露出一个了然的神色。

原本诸夏打算秋收后,就尽起大军攻伐昌黎,但是中途横生波折,黄河忽然泛滥成灾,大量难民,让汉国再一次进入消化不良的境地,根本抽不出足够的粮食和官吏。

这一年多以来,数批兴汉学院毕业的人投入到汉国各地,却连一丝水花都没有溅出,有的,只有一圈圈波纹,默默无声的覆盖整个汉国,为汉国付出。

淳于意培养出了一大批懂得粗略医术的学生,同样分配到各个村庄,同时,多多少少,也将他的精神,传播到汉国各地,医者仁心,不惧权贵。

并且在诸夏的要求下,进行科学性医治,进行积累、试验、整理出体系。

值得一说的是,淳于意前两个月,看上庄河卫,卫正许杰的妹妹,许莲,而许莲实际上才17岁,但许家找到了民政部,说是当时误报了,给修改成18岁。

对此,诸夏默默的削了徐杰十亩军功田,以及一年的俸禄,作为惩戒。明面上没有揪住不放,扫他们的兴致,当然,诸夏也没去参加婚礼,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徐杰得知后,反而露出一抹笑容,他因为救援平郭县,得了十亩田奖励,此刻被削去,并没有太大折损,而他却因此和淳于意搭上关系。

淳于意和许莲是师生恋,两人情投意合,许杰一家人也很意外,淳于意深得诸夏看重和信任,而且也没有萧何等人敏感,他们考虑了一会也就欣然同意了。

话归正题,诸夏送走甘宁,陷入深深的纠结,大量流民,让他抽不出手去进攻昌黎,因为他需要熬过开头这段人思浮躁的时期,等难民对汉国生出认同感、归属感,他才能继续动兵。

天机楼的压力很大,以前总共三十几万人,现在这才几天,人口忽然不暴增至近百万,根本忙不过来,一边要及时监控难民舆论、扭转舆论、对其宣传汉国,一边还要通过蓬莱城,对整个青州建立情报网。

当诸夏继续关注集中营事件,发现这些百姓根本没有勇气去针对那些贵族时,忽然心中好痛好痛,儒家就是一群祸害。

诸夏忽然对汉武帝很复杂,一方面他却是给了这个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另一方面,独尊儒术,祸害了炎黄子孙数千年。

而儒家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一味的打压其他家派。

到了后来,他们自以为,不管谁治天下,都少不得他们,所以他们对明帝的请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做后李自成来了,将他们杀个精光,还搜出了大批的白银。

不可否认,儒家也有实干派,也有真正的谦谦君子,但是到后面就已经完全变质,宋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更是重文抑武,八股文的出现,导致实干派成了凤毛麟角。

原因?

因为自己的黄袍来的不正,害怕重蹈覆辙。

所以说,因为害怕,而不去做,甚至不许做,因为一家的江山和安危,所以要让炎黄子孙,用数千万的性命去偿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