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感恩戴德

权驭大明 第一百五十三章 感恩戴德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2:47 来源:笔趣阁

巡抚衙门,后堂。

湖广巡抚李郁召集了湖广提学衙门和湖广三司衙门的堂官们齐聚一堂,一边喝茶聊天一边谈论着此次乡试的结果,话题的焦点自然是襄阳府考生夺得了五经魁中三个魁首一事

作为乡试的外帘官,李郁等湖广地方衙门的官员事先并不知道榜单上结果,他们也是在张榜后才知道榜单的内容,着实被襄阳府的考生夺得三个“五经”魁首的事情吓了一跳:

三名经魁来自同一个州府,这可是破了两京十三省乡试的天荒,大明自立国以来还从未发生过这种离奇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乡试的官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帘官,另外一类就是外帘官,内帘官主掌誊抄和批卷,定考生名次,外帘官负责监考和维护秩序等。

早在八月初六贡院里布置考场的时候,内帘官们就进入了贡院与外界隔绝,直至鹿鸣宴时方能离开贡院。

此次乡试,巡抚李郁担任提调官,提学官严琰担任监试官,这两个官职在乡试中最为重要,与主、副考官并称“乡试四巨头”,一起决定了乡试的顺利进行。

乡试排名正式公布前要留三分原始底案,主考官一份、提调官一份和监试官一份,密封收藏,以备将来查证。

“巡抚大人,看来这李解元和赵亚元着实有些意思,既然反其道而行选择了非其本经的《春秋》和《礼记》来考,实在是出人意料!”

谈笑中,左布政使杨学年笑着向李郁说道,像李宏宇和赵欣这样胆敢以非本经来应考乡试进而夺取经魁的考生绝无仅有,要知道考生们可都削尖了脑袋想要夺取经魁,肯定以自己最强的本经迎战。

在杨学年看来,与其说李宏宇和赵欣是出奇制胜夺得了《春秋》和《礼记》的魁首,倒不如说两人实力使然的一个必然结果,两人能在最能体现综合实力的八股文上击败了方云、沈伯诚和杨仁孝就是最好的明证。

“想不到李解元不仅心忧君国还满腹经纶,实乃我大明之幸!”按察使吕崇德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向李郁恭维道,“咱们湖广能出此人才离不开巡抚大人的教化,大人功不可没呀。”

“巡抚大人劳苦功高,必将流芳湖广,为世人所谨记。”现场的官员闻言纷纷开口,争先恐后地拍着李郁的马屁,这使得李郁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得意的神色。

严琰不动声色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慢条斯理的品着茶,他乃万皇帝派来湖广督学的钦差,自然用不着巴结讨好李郁,况且他身为工科给事中有着自己的骄傲,不用看李郁的脸色行事。

其实,在严琰看来襄阳府之所以能出人意料地在乡试中夺得三个经魁,完全是李宏宇和赵欣的异军突起,跟李郁乃是襄阳府、江口县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李宏宇以前默默无闻,而赵欣是转校生,根本就没有引发衙门的关注过。

说实话,李宏宇和赵欣的优异表现着实出乎了严琰的预料,虽然严琰主持院试的时候跟两人打过交道,但只是觉得两人有些优秀而已,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李宏宇和赵欣竟然能在乡试中力压群英夺得了解元和亚元。

严琰主持了湖广十七个州府的院试和科考,因此对各州府考生的实力可谓是了如指掌,从院试和科考的文章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方云和沈伯诚,认为两人的实力要高出其余考生半筹。

至于李宏宇和赵欣,跟杨仁孝、韩泰和徐韬等人属于一个档次。

可现在看来严琰发现自己低估了李宏宇和赵欣,换句话来说李宏宇和赵欣在先前的襄阳院试里有所保留,故意隐藏了实力,这怪不得两人没有参加科考了,这使得外界严重低估了两人的实力。

严琰非常清楚,李宏宇和赵欣夺得冷门“五经”魁首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那些热门“五经”,由此看来两人都属于那种博学之人,对至少两门“五经”非常精通。

另外,李宏宇和赵欣在八股文上击败了方云、沈伯诚,这意味着两人的综合能力要胜出半筹来。

因此,严琰心中感到非常开心,很高兴自己任期内湖广能冒出来两个实力雄厚的士林新秀,期待着两人能在会试时再创佳绩。

与此同时,贡院里的内帘官们也聚在一起议论着这次乡试的结果。

面对襄阳府考生夺了三个“五经”魁首并且包揽了解元和亚元一事,内帘官们无不感到震惊,因为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从未发生过。

很显然,由于大明乡试对前五名采用的是“五经取士”的规则,这就意味着即便一个州府里有数名出类拔萃的考生,但由于同一州府考生所选的本经通常一样,故而不可能包揽解元和亚元,更别提夺得三门“五经”的魁首。

主考官郑林和副主考武元昊开始时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形,要知道五经魁的文章经过批卷官的层层选拔才选出来,直到公布考卷上的考生名字后两人才意识到出了大事,万万想到襄阳府一下子就三个经魁简直令人大跌眼镜。

为此,郑林和武元昊仔仔细细地查看了李宏宇和赵欣的文章,不仅经魁实至名归,八股文更是写得异常漂亮,使得两人不得不公布这个大明两京十三省乡试史上从未发生过的怪事,势必将引发全国士林界的轰动。

不过,郑林和武元昊并不担心受到外界的非议和质疑,因为李宏宇和赵欣的考卷实在是无可挑剔没有任何的瑕疵,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字体也端正大方,完完全全凭的是实力取胜。

相对于现场震惊的人们,来自襄阳府的批卷官们莫不欣喜若狂,扬眉吐气,他们都是襄阳府各州县从事官学教谕的官员,自然希望看见襄阳府的考生在这次乡试中取胜,这可是莫大的荣誉。

尤其是来自江口县的批卷官,更是意气风发的接受着众人的道贺,乡试的解元和亚元竟然来自同一个县,简直就是开天辟地般的神奇之事。

很显然同一个县的考生都会选择相同的“五经”作为本经,这意味着单单经魁之争就使得一个县只能出一个前五名,更何况包揽解元和亚元了。

况且,令江口县的批卷官们都感到诧异的是,李宏宇和赵欣仿佛约定好了一般,竟然都选择了冷门的“五经”,不仅一鸣惊人,还因此成全了杨仁孝,使得杨仁孝意外夺取了《尚书》的魁首,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郑大人,你说李解元和赵亚元在会试将取得何种成绩?”谈笑间,武元昊不由得笑着问向了郑林。

“如果他们与本官一同应考,殿试后至少应该名列二甲前茅。”郑林闻言沉吟了一下,微笑着回答,“如果本官料想得没错的话,他们俩也会跟咱们一样将来进入翰林院。”

“下官也是这样认为的,搁在下官那一科,他们俩肯定也能进入翰林院。”武元昊微微颔首,对郑林的言语深以为然,从李宏宇和赵欣所做的文章上来看两人有进入翰林院的实力。

听闻此言,现场的众位官员不由得暗中对视了一眼,既然郑林和武元昊都对李宏宇和赵欣评价甚高,那么看来两人这次进京赶考一定能金榜题名了,这可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喜气洋洋、门庭若市的李府。

随着李宏宇高中解元的消息传开,街坊邻居们纷纷登门道贺,这使得李府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新科解元是何许人,沾沾新科解元的贵气,更何况新科亚元也在李府,这更令人感兴趣了。

为了搞好邻里关系,李宏宇拉着赵欣对前来的街坊邻居们笑脸相迎,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跟街坊邻居搞好关系至关重要。

“李哥,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大哥,以后我就跟着你了!”

就在李宏宇与街坊们谈笑风生的时候,刘东福忽然兴冲冲地闯了进来,扑通一声冲着李宏宇就跪了下去,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

俗话说的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刘东福最困难的时候是李宏宇拉了他一把,使得他通过那篇八股文幸运地考中了举人,进而光宗耀祖,可以衣锦还乡,说实话他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中举。

对于李宏宇的这份莫大的恩德,刘东福唯有以身相报追随其左右,况且李宏宇能以冷门的《春秋》夺得经魁,进行高中解元,意味着李宏宇前程无限自然值得刘东福投靠了。

“刘兄,你这可折杀我了,快快请起。”李宏宇此时已经知道刘东福中举的消息,连忙走上前扶起了他,笑着说道。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刘东福起身后郑重其事地望着李宏宇,一字一句地回答。

“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以后这件事情就不要再提了。”李宏宇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让刘东福在一旁的座位落座,并向大家介绍刘东福的身份。

得知刘东福竟然是新科举人后,现场的人们顿时一阵骚动,谁也没有想到刘东福这个举人老爷竟然会向李宏宇下跪。

不过,留给那些人议论的时间并没有多少,迎接李宏宇和赵欣前去游街的队伍很快就吹吹打打地来到了李府,给李宏宇和赵欣披红挂绿后扶上了高头大马,浩浩荡荡地向贡院的方向而去。

乡试的五经魁和亚魁将在贡院门前集合,向主考郑林和副主考武元昊谢礼后开始游街,接受武昌城百姓们的欢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