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两百三十三章 寄予厚望

权驭大明 第两百三十三章 寄予厚望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2:47 来源:笔趣阁

京师贡院,明远楼。

明远楼楼高三层,是京城贡院里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名字取自《大学》中的“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

与别处的阁楼不同,明远楼是一个正方形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

由于明远楼高达三层,故而登临楼顶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是大明会试和北直隶乡试时考官发号施令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明远楼的大门两侧分别刻有“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八个大字,道出了贡院的政治意义。

此时此刻,明远楼三楼阳台的护栏前,三名披着大氅的官员正居高临下地望着远处走进号舍的李宏宇。

这三名官员自然就是此次会试的三位大佬史继偕、韩和吴亮嗣了,由于三人在贡院里所以并不知道今天顺天府堂审的结果,在三人看来李宏宇的案子很麻烦非短时间能解决的。

故而,三人都认为缺考的李宏宇和赵欣无法赶上今次会试,尤其是吴亮嗣对此是倍感惋惜,他对李宏宇可异常器重。

不过令三人感到吃惊的是,就在今天下午,万皇帝竟然用圣旨把李宏宇和赵欣送进了贡院,这意味着李宏宇已经成功从案子里全身而退,他们不知道顺天府的大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因此,李宏宇和赵欣的到来吸引了史继偕、韩和吴亮嗣的注意,三人站在明远楼的顶楼上目送两人去了各自的号舍。

“吴大人,你们湖广的举子这下可是破了咱们大明科举史上的天荒,竟然在开考后被皇上用圣旨送了进来。”

等李宏宇进了号舍,立在三人中间的史继偕笑着向身旁的吴亮嗣说道,由于浙党与楚党之间关系亲密,所以他自然清楚吴亮嗣对李宏宇这个湖广士林的后起之秀寄予了厚望。

“是皇上圣明,让他赶上了这科会试,否则要等到三年后了。”

吴亮嗣闻言笑了起来,斜向上一拱手后说道,说实话先前他还以为李宏宇和赵欣这次都要错过会试,万万没想到两人出乎意料地进了贡院。

这一下湖广举子的实力无疑上升了一个新的档次,要知道李宏宇和赵欣可是湖广乡试的解元和亚元,而且还是以冷门的“五经”成为的经魁,其实力自然要胜出其他人一筹。

“吴大人,你们湖广的解元和亚元还真的挺有意思,竟然想要号舍里做饭。”

这时,韩笑着望向了五郎死,他注意到了李宏宇和赵欣的大号考篮里放着的锅碗瓢盆,这令他感到颇为诧异,要知道没有哪个举子有心情在会试的时候生火做饭。

“李解元和赵亚元在乡试的时候就在号舍里煮饭,这或许是他们放松的一种方式。”吴亮嗣闻言微微一笑,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

换句话来说的话李宏宇和赵欣对会试游刃有余,否则岂会显得如此清闲,只不过这种炫耀的话他当然不能说出来了,要不然就显得太过肤浅。

韩闻言笑了笑,眼神中不由得闪过一丝羡慕的神色,先不说李宏宇的文采和能力如何,单单面对会试时的这种从容就是其他举子所不能比拟的。

当然了,韩现在对李宏宇和赵欣并没有敌意,原因自然是因为杨涟了,杨涟与吴亮嗣一样对李宏宇很是青睐,故而李宏宇在踏入仕途后也有很大的可能追随杨涟加入东林党。

“你们说,这科会试哪里的举子能脱颖而出夺得会元?”史继偕知道东林党和楚党都对李宏宇和赵欣感兴趣,他可不想涉入这个问题,因此语峰一转问道。

“显而易见还是南卷的举子。”吴亮嗣闻言沉吟了一下,微笑着向史继偕和韩说道,“如果不出意外,这次依然是你们江浙的举子夺魁。”

“这次我倒看好你们湖广的李解元!”史继偕笑了笑,目光落在了李宏宇的号舍上,意味深长地说道。

其实,会元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重要的是殿试的状元,殿试的结果才是举子们最想要的,决定了他们今后的仕途。

与其他举子相比,李宏宇和赵欣已经在万皇帝面前崭露头角,故而只要两人能进入殿试那么李宏宇很有可能被万皇帝点为状元。

毕竟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由皇帝钦定,与会试成绩并没有关系,史上殿试的状元不是会试会元的情形比比皆是。

故而史继偕认为主要李宏宇和赵欣坚持到了最后,那么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着其他应试考生所没有的巨大优势。

吴亮嗣自然明白史继偕的言外之意,脸上浮现出一丝惬意的神色,李宏宇不仅上了《平辽策》而且还成功地从****案中脱身而出,万皇帝肯定对其印象深刻,故而等到殿试的时候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韩的嘴角也挂着笑意,如果杨涟能把李宏宇拉进东林党里那么无疑将成为东林党年轻一代的翘楚,届时对与齐楚浙等党派的党争大有裨益。

李宏宇自然不清楚三位考官对他品头论足,进了号舍后他就专心致志地查看考卷,当务之急自然是答题了。

对于李宏宇而言,两天的考试时间跟三天的考试时间并没有多少区别,反正他只要一天就能把考卷答完。

与湖广乡试时的情形一样,考卷上面列了三道从《论语》、《中庸》和《孟子》中选的题目,以及五道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中选的题目。

看来主考官们也不怎么喜欢《大学》,由于《大学》字数太少故而两百多年来考官们能从上面出的题目基本上已经出完了,很难再找到什么好题目。

当然了,无论是三道“四书”题还是五道“五经”题,考生们不需要全部作答只需从中选择一题即可,要不然的话还不得把那些考生们给逼疯了不可。

“四书”题答题的规制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八股文”,无论内容还是行文的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五经”题则没有那么古板的要求,考生们可以自由发挥,以诠释对自己所学“五经”的理解。

乡试时,李宏宇和赵欣选择了冷门的《礼记》和《春秋》,那样做既是为了还方云等人一个人情,同时两人也对各自的实力充满了信心。

不过这次可不一样,李宏宇和赵欣肯定会选择热门的“五经”进行应考,只有在热门“五经”上打败会试中的竞争者的话那么才能使得天下的读书人拜服。

因此,李宏宇这次选择了“五经”中最火的《诗经》的题目作答,而赵欣选择了《易经》的题目作答,很显然两人之前经过商议,避免在同一个“五经”上厮杀,以争取成为“经魁”。

由于会试的流程与乡试相同,故而会试的批卷官首先也会把“五经”试题中每一经中成绩最好的人挑出来,五经更占其一,成为会试的“五经魁”。

这五人自然是会试的前五名,然后根据“四书”题目来定五人的名次,其中最优秀者自然就是会元,这将考验考生们八股文能力的高低。

至于五人后面成绩的排名,跟乡试时一样,考官们会根据会试三场考试的综合情形来定夺,其中第一场考试的成绩所占比重最大。

与乡试时不同的是,会试只有第一名被称为“会元”,其余名次的考生并没有什么称号,这是因为会试是为接下来的殿试服务的,故而考生的最终名次将在殿试后决出,没有必要给那些贡士什么名分。

不过,虽然官方没有做出定制,不过读书人私下里依旧把会试的前五名称为“五经魁”,而第六名称为“亚元”。

这是因为,会试考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而殿试只是考时政而已,故而在文学上造诣的高低看得是会试而不是殿试。

故而,如果状元不是当科的会元的话,那么见了当科会元出身的进士时通常都会礼敬有加,固然他的地位比对方尊贵,但对方的学识却要高于他。

就在李宏宇专心致志答题的时候,朱婉婷正在策划对张泉的报复,如果不是李宏宇这次命大福大的话可就要被张泉给坑死了,因此这口闷气她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

“郡主,小的已经打探好了,武威侯的二公子晚上在八大胡同里宴客。”皇城,寿宁公主府,一名护卫模样的男子沉声向在花园里舞剑的朱婉婷禀报道。

“好,你晚上带人把他给抓了,然后沉到城外的运河里去。”朱婉婷闻言面色一寒,一剑下去削断了身旁一颗大树上已经长出嫩芽的一根树枝,然后冷冷地下达了命令。

“郡主,他可是小侯爷,这样做会不会……”那名护卫闻言不由得犹豫了一下,面色难色地望向了朱婉婷,毕竟张泉不是平民百姓,杀了他的话会很麻烦。

“一切有本郡主兜着,你怕什么?”朱婉婷顿时柳眉一竖,停下手中的动作瞪着那名护卫说道。

“小的明白,这就去办。”那名护卫连忙面色一整,不敢再多言,向朱婉婷一拱手后快步离去。

“本郡主在武昌已经警告过你,可你现在还敢动本郡主的人,那可就别怪本郡主不客气了!”朱婉婷望向了手里刀刃锋利的宝剑,面罩寒霜地说道,她口中的“你”自然指的是张泉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