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三百七十三章 无奈的选择

权驭大明 第三百七十三章 无奈的选择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2:47 来源:笔趣阁

显而易见,李宏宇并不希望福王继承皇位,福王年富力强自幼受到万皇帝的栽培,倘若登基的话一定会像万皇帝一样平衡朝堂上的派系之争,驾驭党争纷乱的朝局。

这对大明的统治而言无疑是大有裨益,有了福王的掌控大明朝堂之上不会爆发严重的党争,更不会出现某一派系独大的格局,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将继续在朝堂上斗个你死我活,谁也无法灭了对。

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明的弊端并不是出现某一位明君就能解决得了的,如果想要革除那些弊端的话将会动摇大明的统治根基。

万皇帝肯定清楚大明顽疾所在,可他却对此无能为力唯有继续维持现状,想方设法调和大明内部的矛盾,征收辽饷就是一个最无奈的明证,万皇帝不得不向那些掌控了国家资源的大明利益集团妥协。

既然连万皇帝都无法办到的事情,那么李宏宇也不奢望福王能解决那些困扰大明的弊端,只会延缓大明灭亡的时间而已,那样受苦的还是百姓。

李宏宇的时间有限,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为了避免避免大明灭亡的时间被拖延,使得他届时年龄太大而没有精力去应对乱局,他只有支持朱常洛。

只有朱常洛登基朱由校才能成为后世的天启帝,正因为天启帝继承了皇位,故而这个少年天子无法驾驭朝堂上的党争,导致大明朝堂上的党争日益恶化,进而失去了万朝的平衡态势,最终引发了明末最为惨烈的党争,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谁也不会想到,李宏宇支持朱常洛的最重要原因竟然是为了避免拖延大明的灭亡,他可不想等他七老八十了才面对明末的乱局,那个时候纵使有心争锋也力不能及。

“宇哥哥,我已经把扬州运来的那些货物送去了王总管在外城的宅子里。”或许是感觉到现场的气氛有些压抑,秦月在得知了李宏宇的选择后语峰一转,向他嫣然一笑后说道。

她口中的“王总管”自然指的是清宁宫宁宫总管太监王安,王安在李宏宇去扬州之前找过他,希望李宏宇能给太子和宫里的妃嫔带来江南的特产。

李宏宇自然不会忘了这件事情,尤其是王安应该得到的那一份,更是率先从扬州运了出来,在魏忠贤扳倒王安之前的这几年他还需要大力仰仗王安,朱常洛登基后很显然王安要执掌司礼监。

自嘉靖皇帝开始,大明的内廷就再也没有出现强势的宦官,无论是嘉靖皇帝还是万皇帝都能驾驭朝政,故而对内廷的宦官掌控甚严。

不过,现在形势不同,朱常洛是一个弱势的太子,在朝堂上没有什么根基,故而一定会依仗身边的近侍,而王安又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这样一来必将导致内廷出现一位强势的宦官。

因此,李宏宇可不想得罪王安,所以必须要对其虚与委蛇,再怎么说都不能让王安拖了他的后腿。

“王安近几年要得势,不过他是内臣咱们要与他保持距离,如非万不得已不要接触。”

听了秦月的话后李宏宇微微颔首,沉声叮嘱道,他对王安并没有什么好感,此人不仅贪婪而且随着万皇帝患病逐渐变得嚣张了起来,这种人迟早会栽大跟头。

虽然王安还没有进入司礼监,不过他现在在宫里的势头已经超过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谁都知道王安在朱常洛登基后会成为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故而宫里的宦官们纷纷投靠和巴结,风头日盛。

可惜的是王安在内廷根基不稳,身为宦官他所依仗的自然是朱常洛,不过朱常洛是个短命的天子,随着朱由检的成长终有一天会被朱由检身边的魏忠贤所取代,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王安此人行事太过嚣张和贪婪,李宏宇不喜欢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如果王安有魏忠贤的一半沉稳内敛和忠心,那么将成为朱由检在内廷的一大助力。

“大人,冉驸马送来了请帖,请您和秦小姐明晚前去公主府赴宴。”

李宏宇回府没多久,正在大厅里跟秦月聊着京城的局势时,一名下人进门禀报,把冉兴让派人送来的请帖交给了他。

“唉,看来这下又有得忙活了。”李宏宇打开请帖看了看,叹了一口气交给了秦月,这摆明了就是郑贵妃摆得鸿门宴,想要知道他支持太子还是福王。

“宇哥哥,你要怎么回复郑贵妃的试探?”秦月自然清楚李宏宇话里的意思,不无关切地问道,现在得罪郑贵妃可不是明智之举。

“谁能一承大统是皇家的事情,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唯有服从的份儿,岂能牵扯其中?”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然后有条不紊地说道,“如果皇上改立福王为太子,那么我就支持福王!”

其实,废立储君本是皇帝的事情,朝堂之上的臣子不应该以此事是国事为由掺和进去,否则一旦受到朝臣们的左右,“君权天授”岂不是成为了一个笑话。

纵观史,明朝太子的废立受到朝臣的制约最为厉害,除了开国的洪武皇帝能干纲独断外,即便是永乐皇帝想要改立汉王的时候都受到了朝中文臣的反对,进而使得永乐皇帝心中有所顾忌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

归根结底来看的话,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情,与明朝皇帝善待和倚重文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臣权在明朝政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足以影响到皇位继承人的人选。

等到了清朝,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储君的废立拥有一言九鼎的大权,朝臣们唯有乖乖接受的份儿,谁要的胆敢介入此事就等着掉脑袋。

“宇哥哥,郑贵妃会不会因此而记恨你?”听了李宏宇的话后秦月不由得有些担心,李宏宇的回答很显然不会令郑贵妃满意。

“忠于皇上无可厚非,郑贵妃固然心中有所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说到底你宇哥哥是皇上的臣子而不是郑贵妃的臣子。”

李宏宇闻言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这样总比欺骗郑贵妃要强,至少还有一个忠义的名声在,郑贵妃即便是想恨也恨不起来。”

“但愿如此!”

秦月的脸颊上顿时浮现出了几分忧愁,口中幽幽地说道,她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竟然卷入进了大明改朝换代的恩怨纠葛中,这可不是寻常人所能介入的国之重事。

其实,冉兴让是海关司的司关,海关司名义上的主官,故而李宏宇从扬州回来后肯定要跟他见上一面,告之海外贸易供货商竞拍的事宜。

所以第二天上午,李宏宇就去驸马府去拜见冉兴让,海关司的总衙设在了扬州,这意味着冉兴让在京城并没有办公的衙门,李宏宇唯有到他住的驸马府去见他。

冉兴让已经听说了扬州的事情,他不相信市面上流传的李宏宇在扬州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了江南商贾六百万两银子的流言,认为李宏宇无论如何也筹集不到如此多的银两,三百万两就已经顶天了。

等李宏宇亲口证实了六百万两银子确有其事后,冉兴让怔在了那里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来,他很难相信那些商贾竟然会乖乖地掏出那么多的银子,难道就不怕打了水漂?

后来,冉兴让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看来那些商贾非常看好海外贸易的前景,同时对李宏宇也非常有信心,要不然吃饱了撑的花那么多的钱。

李宏宇和冉兴让从上午到下午一直在商议海关司的事情,所外事开头难,要想把海关司这个新衙门给建起来并不容易。

“驸马,本官想把设在宁波的海关改立在上海县,上海县地处大江入海口,水运运输便利,又有着天然的优良港口,正适合成为海外贸易货物的运转地。”

李宏宇这次来找冉兴让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他把大明江南的地形图扑在桌上,指着长江入海口处的一个地区沉声向冉兴让提出了他的建议。

“上海县?”冉兴让的眉头微微皱了皱,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个地方,与宁波相比上海现在还只是隶属松江府的一个默默无名的濒海县而已。

“驸马,本官认为咱们可以在大江入海口处建立一座城池来作为海关的驻地,专门用以从事海上贸易的相关事宜,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一个繁华富庶城市。”

李宏宇笑了笑,开口向冉兴让解释道,“宁波虽好可惜货运不便,港口不及上海县优良,从长远来看还是选上海县作为海关驻地为好!”

“要造一座新城?”冉兴让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终于明白了李宏宇的用意,要知道建城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时间。

“本官权衡过了,一旦海外贸易蓬勃开展,宁波港无法承担庞大的货物运量,也没有足够的泊位用来停靠船只,港口周边建造了大量建筑要想扩建很难,故而最好的选择就是上海县。”

李宏宇闻言微微颔首,再度拿出一幅图纸铺在了桌上,指着图上的东西沉声说道,“本官画了一幅新城的规划图,请驸马一览。”

“好大的城!”

等冉兴让注意到了图纸上的比例尺寸后再度吃了一惊,不由得愕然地望向了李宏宇,这座新城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扬州,在江南应该仅次于南京城。

李宏宇的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如果不是为了避免逾制的话新城的规模肯定要超过南京,未来社会中海运将是世界各国经济连接的纽带,故而这座新城的规模又岂能小的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