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六百八十二章 祸起督抚

权驭大明 第六百八十二章 祸起督抚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2:47 来源:笔趣阁

接风宴结束后,李宏宇没有留在山海关,而是与袁崇焕一同前去难民营查看,他想要在援军到来前把难民营好好规划一下。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前去难民营的路上,李宏宇和袁崇焕在马车里聊着天,两人是同科进士自然关系密切了。

袁崇焕能成为宁前兵备佥事,既有机遇同时也有他自身的努力,当年金榜提名后他没能考上庶吉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

与一般的进士不同,袁崇焕跟孙承宗一样都喜欢军事,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从边塞退伍的老兵就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故而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

天启三年袁崇焕进京述职,因为他是东林党人,故而得到了东林党御史侯恂的破格提拔,使得其能在兵部任职。

天启四年,广宁被后金军攻陷,朝廷商议派人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京后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因此,在朝中东林党官员的支持下,袁崇焕不仅没有因为私自出关而受到惩处,反而被破格拔为宁前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让其招兵买马。

自此,袁崇焕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人生的道路。

“元素兄,你来山海关时日已久,可知为何官军在辽西败得如此之惨?”

谈笑间,李宏宇语峰一转沉声问向了袁崇焕,神色显得颇为严肃,虽然他知道熊廷弼与王化贞不和,但不知道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元素”是袁崇焕的字。

“唉!督抚不和,祸起萧墙!”

袁崇焕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跟李宏宇私交甚好,故而将其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宏宇,反正李宏宇以后也会知道这些事情。

辽东失陷后,东林党人虽然赞同楚党出身的熊廷弼复为辽东经略,但同时也推荐东林党出身的王化贞为辽东巡抚,对熊廷弼进行制约。

李宏宇为辽东巡抚时与熊廷弼配合密切,两人可谓相得益彰,把辽东治理得井井有条,后金不敢越雷池一步,这里面既跟两人是同乡有关也跟他们惺惺相惜密不可分。

虽然李宏宇年纪轻轻但却打了一个铁岭大捷,这令熊廷弼颇为欣赏,而李宏宇对熊廷弼也是恭敬有加,这使得两人合作愉快,少了很多龌龊。

熊廷弼与王化贞之间的矛盾,既与朝堂上的党争有关,也跟两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有关。

王化贞到任辽东巡抚后想大干一场立下功绩,于是坐镇广宁城后立刻进行了一番军事部署,想要层层设防阻挡后金。

等王化贞把此事上奏给朝廷后,得知消息的熊廷弼认为不妥,不过他并没有与王化贞沟通而是也给朝廷上书,认为应该着重防守广宁城,不应该分兵。

熊廷弼上了这道奏章后天启皇帝对此非常赞同,特意下诏嘉奖了熊廷弼,废止了王化贞的计划。

王化贞因为此事颜面尽失,故而恨透了熊廷弼认为熊廷弼故意给他难堪。

其实,在此之前两人之间就已经有了小摩擦,明廷从各地调来的军队抵达广宁后,王化贞改部队名号为“平辽”,这使得辽西和辽东的百姓很有意见。

于是熊廷弼以辽人没有叛乱为由,让王化贞改为‘平东’或‘征东’,以安抚辽人,这令王化贞心中感到颇为不满。

而奏章的事情使得王化贞与熊廷弼有了私人恩怨,经略、巡抚不合的苗头已然显现了出来。

说起来,王化贞与熊廷弼之间的矛盾之所以会激化,还与毛文龙有关。

天启二年熊廷弼上书朝廷,准备实施他三面围困后金的策略,希望朝廷能联络朝鲜征朝鲜八道兵力备战。

与主张围困后金的熊廷弼不同,王化贞倾向于进攻,镇江大捷后向朝廷上书,说后金放弃辽阳不加守备,而河东失陷地区的将士日夜盼明军前来,再加上西边的蒙古人也愿意助战。

因此,考虑到后金驻守海州的兵力不过两千人,要是派遣明军前去偷袭,必能一举攻克。

在辽东的南部地区防守的后金军得知辽阳失守一定回兵增援辽阳,明军可以凭借险要的地势来打伏击,将其一举歼灭。”

王化贞的上书得到了兵部尚书张鹤鸣的认可,于是奏请天启帝派熊廷弼进驻广宁城,蓟辽总督王象干移驻山海关。

天启帝最终同意王化贞出击,王化贞随即率军度过了辽河,熊廷弼迫不得已出了山海关驻兵右屯,上奏说海州打下容易守住难,王化贞不应冒险行事。

最终,熊廷弼一语成谶,王化贞无功而回,两人之间的恩怨又进了一步。

王化贞为人有些刚愎自用,生性有些狂妄,好大喜功,虽然其不通军事但对文武将吏的在军事上的规劝一点也听不进去,尤其讨厌熊廷弼,因为之前的恩怨跟熊廷弼简直水火不容。

说起来,王化贞也有几分“可爱”,他甚至妄想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会做他的内应,并且相信蒙古人的话,以为林丹汗会派四十万蒙古兵帮他助战攻打后金。

而熊廷弼与王化贞一样性格强硬,并且气量有些小,火气一触即发,平时也喜欢盛气凌人,因此朝臣大多都厌恶他。

镇江大捷后,立了大功的王化贞颇为得意,将此大捷视为奇功,其重要性直追李宏宇的铁岭大捷。

可熊廷弼却不合时宜地泼了王化贞一头冷水,说三方兵力尚未集合毛文龙就仓促发动进攻,致使后金大怒把镇江周边四卫的军民屠戮殆尽,使东山军民灰心,让朝鲜君臣胆寒,令河西军队丧气,扰乱了三方并进的计划,耽误了联络朝鲜,实为奇祸。

不仅如此,熊廷弼还送信到京城竭力批评王化贞私自让毛文龙攻打镇江,进而扰乱了他的计划。

但是满朝文武正为镇江大捷欢欣鼓舞,认为熊廷弼是在嫉妒王化贞。

熊廷弼不单单对王化贞不满,而且还杠上了袒护王化贞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上书给天启帝,说他空有经略之名而无经略之,手下没有一兵一卒,辽西的战事都是张鹤鸣和王化贞一起办的,这使得张鹤鸣也恼恨熊廷弼。

比较搞笑的是,王化贞一直相信答应与他一起进攻后金的林丹汗会派四十万大军攻打女真,故而一直向兵部发文请求出兵与蒙古兵一起夹击后金,他哪里知道四十万人已经相当于林丹汗统治下的人口总和了。

熊廷弼为此挖苦道:“抚臣靠着蒙古人,想不虞而收战功。我不敢轻视敌人,不敢说能不战而胜。”

结果,王化贞所期望的四十万蒙古大军没来,他自然也不敢进兵了,此事不了了之,成为了一个笑话。

熊廷弼虽然有才华但处事太过刚硬,性格也颇为火爆,使得他很难跟同僚相处。

如果说熊廷弼不满王化贞还情有可原,他得罪顶头上司张鹤鸣就非常不智,可谓愚蠢,又或者说自大。

明朝中后期,将领在外打仗通常都要先把作战计划奏请兵部,兵部核准后才能执行,如今东林党掌权,张鹤鸣是东林党,熊廷弼理应为了大局退让忍耐,可他却反其道而行激怒了张鹤鸣。

故而,张鹤鸣对东林党出身的王化贞所请之事无不答应,而对熊廷弼则异常冷淡,颇为刁难,两人之间相互怨恨,可谓事事争吵。

王化贞这个辽东巡抚在广宁坐拥十四万明军,可熊廷弼这个辽东经略后来在山海关上却无法调动一兵一卒,经略只是个虚名而已。

由于王化贞用兵反复,犹豫不决,其指挥的明军屡进屡退,使得后金早就看透了他的用意,故而熊廷弼上书给天启帝,希望王化贞行事慎重,不要当成儿戏。

王化贞得知后颇为不满,立刻飞章上奏为自己辩解,并夸下了海口,说只要给他六万兵就能保证把后金一举荡平,就是无法剿灭后金也一定能做到双方死伤相等,使敌人一蹶不振,管保它不再成为河西之忧。

这也是熊廷弼在广宁失陷后为何要挖苦王化贞了,王化贞的那番言论可谓大言不惭,结果被硬生生地打脸。

不仅如此,王化贞还以李宏宇当年在辽东时拥有临机决断权力的往事为例子,希望朝廷也能给他便宜行事的大权。

很显然,王化贞也想在辽地取得李宏宇一样的功绩,自视甚高的他并不认为后金有多难对付,在他看来不过是一群尚未开化空有几分蛮力的蛮夷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李宏宇能在少年时击败后金他也一样能做到。

结果,还没等王化贞得到朝廷就此事的回复他就丢了广宁城,这简直成了朝廷的一个笑话。

要知道李宏宇当时可是在萨尔浒之战后前去收拾残局,把势头正盛的后金打了一个落花流水,岂是手握十余万大军但却难进一步、甚至指望蒙古人相助的王化贞所能比得了的?

王化贞也想让蒙古人帮着作战,为了请林丹汗出兵他可是送了不少钱财,结果还是被放了鸽子,单单这一点儿就足够被人嘲讽。(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