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两百零三章 海关

权驭大明 第两百零三章 海关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53 来源:笔趣阁

“皇上,如今海上贸易繁盛,海外诸国与大明商事频繁,虽只有月港一处贸易关口,可税金无论如何也不会只有区区的三万余两!”

经过最初的惊愕后,李宏宇回过神来,神色诧异地望着万皇帝说道,“依臣之见,月港的关税一年至少也有一百万两才对,否则先帝的海关岂不是白开了!”

李宏宇所说的先帝自然指的是万皇帝的父亲隆庆皇帝,隆庆皇帝虽然仅仅在位六年就英年早逝,但他却做出了一件在大明史上极为有史意义的大事,那就是开放了大明的海禁,允许民间百姓进行海外贸易,俗称“隆庆开关”。

鉴于明初倭寇对大明沿海地区的骚扰以及涉足民间海外贸易,明太祖于洪武四年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正式拉开了海禁序幕,大明与海外的贸易只剩下了与藩属国之间的朝贡贸易。

永乐皇帝登基后虽有郑和下西洋之举,但性质仍属朝贡贸易,而且是白花花地往外掏银子,并严令“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嘉靖倭乱发生后,明朝朝野曾发生过一场禁海问题的争论,就是否放弃传统的“海禁”政策,是否开放本国商民的海外贸易争得不可开交。

虽然很多官员认为“海禁”是祖制不能更改,但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海禁”乃产生海寇的根源,极力主张开放“海禁”以根除海寇。

隆庆元年二月,隆庆皇帝登基不到一个月,就诏告群臣说:“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

于是福建巡抚上书“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所谓的私贩指走私商,而公贩指合法商人。

隆庆皇帝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百姓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为此,隆庆皇帝开放了福建漳州府月港,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

督饷馆对民间海外贸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出海贸易的船只不得携带违禁物品;船主要向督饷馆领取船引并交纳引税。

值得一提的是,对倭国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倭国,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

“一百万两?”万皇帝的嘴角闪过一丝冷笑,冷冷地望着李宏宇说道,“你是说,朕派往那里的税监给贪墨了?”

“皇上恕罪,臣万万不是此意。”

李宏宇知道为了收取各地的税收大明的皇帝往地方上派遣了不少宦官当税监,因此他自然不能把海关税收少归结于税监了,沉吟了一下后说道,“臣的意思是民间走私猖獗,如果能大力整顿,每年一百万两的海关税银不再话下。

“自太祖皇帝起,朝代的天子都极力缉拿海上走私的商贩,多少官员派去缉私皆无功而返,成效甚微,你有何德何能竟敢夸下此海口?”万皇帝的眉头再度皱了皱,冷冷地问道,认为李宏宇太过浮夸。

“皇上,臣不敢与先辈相比,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给皇上分忧。”

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然后有条不紊地说道,“依臣而见,整顿海上走私宜疏不宜堵,只要善加引导必能产生奇效。”

“臣之所以敢夸下海口说收取海关税银一百万两,是因为臣遇上了隆庆爷开启海禁,使得引导民间海外贸易成为可能。”

说着,李宏宇语峰一转说道,“其实,在微臣看来,由朝廷主导的海外贸易才是正途,虽不说完全杜绝海上走私但至少可以极大压缩其生存空间,届时不用咱们动手那些正规商贾也会举报走私的商人。”

“由朝廷主导海贸?”万皇帝闻言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神色,随后摇了摇头,面无表情地望着李宏宇说道,“此事说起来容易,要想达成谈何容易!”

显而易见,走私的利润肯定要远大于朝廷主导的海上贸易,走私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那些走私的商贾与地方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打击他们谈何容易。

可如果不能堵住海上走私通道,又有多少商贾会响应朝廷的号召出海经商,进而规规矩矩地交纳关税?

尤为重要的是,隆庆皇帝开启海关只是朝廷上各派势力妥协的产物。

隆庆皇帝并没有真正地放开海禁而不管,所开的港口只有月港一处而已,而且允许海外贸易的商贾唯有是月港地区当地人,外地商人不得从事海上贸易。

从事海外贸易的商船,在月港办理繁琐的手续后装货出港预计入港验货,所有的船只都必须申领“船由”,也就是船籍证书,以及“商引”,也叫“文引”即营业执照,然后才能出海。

李宏宇不知道的是,朝廷后来对出海船只的建造和运营实行总量控制,据传到东洋和西洋贸易的船只各限四十四艘,严禁越境贩贸,出海后逾期未归者即使证件齐全仍坐以通倭罪。

而且,对于开禁出海口的选择明廷经过了一番谨慎的思量,最初确定的地点在梅岭,可稍后改成了月港。

其实,南澳、诏安梅岭一带的海港其实更适合商人出海活动。

月港属于内河港,港道不深大型船舶不能靠岸,必用数小舟弋之“舶乃得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明廷希望以此满足边海居民下海谋生的需要,而非要鼓励居民远洋。

实际上,李宏宇一直怀疑大明不开启海禁,除了大明的官员、百姓以****上国自居,看不起海外诸国和海外贸易外,还跟朝廷的一些官员因为私人利益有关。

显而易见,那些海上走私利润巨大,而走私的商贾又与地方和朝廷中的官员关系密切,一旦海上走私被禁那么对那些利益集团的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据后世的一些史料记载,隆庆开关后直至天启年的数十年内,大明的海上走私随即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期间流入大明的白银保守估计有数亿两之多,而月港的税收不过两三百万两,从数额上来看仅仅百分之一而已。

因此,只要李宏宇能大力打击走私,那么开展由朝廷主导的对外贸易,那么李宏宇所说一百万两海关关税并不在话下。

见万皇帝的眉头微微皱着,李宏宇知道他并不看好收取海关关税,而且也没想打这个主意,再怎么说大明也是****上国,根本不屑与海外蛮夷做生意。

尤为重要的是,与任皇帝一样,万皇帝与海外诸国的贸易一开,大明的铁器、硫磺等物品以及先进技术会流传到海外,而在他看来大明并不需要从海外获得什么,这才是大明禁海的最重要原因。

“皇上,依照臣的意思,首先臣会先行组建一支隶属朝廷的水师专门用来打击海上走私贸易;其次,臣会设立大明商局来管理出海贸易的商贾,并取消外地人氏不得出海经商的限制,以示皇上恩泽;最后,臣会组建一个专门用来征收关税的税局,专司其事。”

不过,李宏宇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望着万皇帝说道,“皇上,倘若官军在辽东战败,臣认为可以用海上之税济辽东之需,恩泽百姓,安抚地方!”

“用海上之税济辽东之需?”万皇帝闻言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李宏宇此言可谓说到了他的心坎上,这样一来就不用因为辽东的战事向百姓们征收新饷,进而减轻百姓的负担。

“皇上,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请皇上圣裁!”李宏宇见状知道万皇帝被自己的那句话打动,于是以头触地,宏声说道。

“你认为官军在辽东必败?”万皇帝的眉头皱了几皱,不动声色地盯着李宏宇问道,李宏宇所说的海上贸易的关键是辽东战败,可他并不认为明军连小小的女真人也打不过。

“不瞒皇上,这正是臣所想。”李宏宇没有犹豫,以头触地跪在那里说道,“女真酋首努尔哈赤老奸巨猾,女真兵又凶悍异常,官军从各地抽调虽是精锐可配合生疏,再加之不水土,以臣之见应先固守,但操练得当后再行出兵进剿!”

“既然你如此轻视我大明官军,那么朕就跟你赌上一把,如果朕赢了就革了你的功名,倘若你赢了朕赐你同进士出身,调你进兵部任职!”

万皇帝见李宏宇态度坚决,于是冷笑了一声说道,“你敢与朕赌吗?”

“皇上乃万乘之躯,臣岂敢如此不敬。”李宏宇当然不会跟万皇帝打这个赌了,要知道这可是大不敬之罪,跪在那里说道,“臣如果输了任由皇上处置,倘若臣侥幸赢了还望皇上能恩准朕前往辽东救出女真叶赫部,允许他们迁居宁远。”

“叶赫部?”万皇帝没想到李宏宇竟然提出了一个如此怪异的要求,脸上顿时浮现出意外的神色,不清楚李宏宇这是何意。

“皇上,叶赫部与努尔哈赤的建州部是一对宿敌,一旦官军在辽东战败那么努尔哈赤绝对会趁机吞并它,如此一来他就统一了辽东的女真人,可以全力对抗官军。”

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望着万皇帝说道,“另外,辽东诸部一直对大明心存芥蒂,认为大明不过是利用了他们而已,因此臣想以此举告诉他们大明视他们为子民,不会轻易抛弃他们。”

“好,朕答应你!”万皇帝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认为李宏宇言之有理,心中对其不由得产生了几分好感,毕竟像李宏宇这样明知官军战败依然敢前往辽东的臣子实在是少之又少。

“谢皇上恩典。”李宏宇听出了万皇帝语气变得缓和,嘴角不由得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随后高声谢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