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引发轰动的圣旨

权驭大明 第三百二十三章 引发轰动的圣旨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53 来源:笔趣阁

十一月上旬,紫禁城,干清宫东暖阁。

“皇上,这是臣的新军编练方案,请皇上过目。”李宏宇把手里的奏章交给了一名内侍后,然后躬身立在一旁。

“坐吧。”万皇帝向李宏宇微微颔首,示意他在一旁的圆凳上落座,然后拿起李宏宇的奏章仔细翻阅了起来,不时地点着头,看样子对李宏宇的新军构思非常满意。

在李宏宇的这份新军编练方案里不仅有新军的编制、军衔、军服等令万皇帝耳目一新的设定外,而且在后勤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很显然李宏宇对后勤异常看重。

李宏宇不动声色的坐在那里,暗中观察着万皇帝的脸色,从万皇帝的表现来看他对自己的这份新军编练方案非常满意,这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内,明军的那套卫所制实在是太过落后,是导致明军战斗力低下的罪魁祸首。

不过,李宏宇这个新军编练方案需要足够的军费作为支撑,这也是李宏宇为何把西征军的人数定为两万的原因,人数再多的话他现在很难拿得出那么多的军费。

按照李宏宇的构想,新军的军人分为三大类,即军官、士官和士兵,其中士官也是士兵,是士兵中的佼佼者,也就是所谓的“兵头”,协助军官处理日常事务。

与士兵不同的是,按照李宏宇的设置,士官与军官一样属于职业军人,而士兵属于半职业军人。

之所以有职业军人和半职业军人的划分,是因为这跟军饷有关,职业军人的军饷高,足以养一家三口,而半职业军人的军饷低,只能顾自己吃饱饭。

由于新军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李宏宇也给各级军官和士官设下了最高的年龄限制,一旦到了年限而无法再往上晋升的话就只有退役。

而士兵的服役期限是五年,五年以后如果不能晋升为士官或者军官的话将离开部队。

这样一来的话,新军每年就会补充一批新鲜血液,使得军队保持着充足的活力和旺盛的斗志。

“这道奏章朕准了,你按此去筹备吧。”万皇帝翻阅完了李宏宇的奏章后望向了李宏宇,微笑着说道,“看来朕要给你个差事了,让你名正言顺地编练新军和组建水师。”

“谢皇上恩典。”李宏宇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躬身道谢,这件事情他可是期待已久了,只要得到万皇帝的首肯那么他就能执掌兵权。

“这样,朕封你为新军编练使和水师总督,这样一来你就能防守去做这两件事。”万皇帝沉吟了一下,随后笑着说道,“朕可是看好你,你可不能让朕失望!”

“皇上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厚望!”李宏宇闻言随即站起身,向万皇帝一拱手,郑重其事地答道。

“对了,朕准备向外宣布海关司的事情,你这些天去城外的军营躲躲。”万皇帝闻言笑了笑,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开口提醒李宏宇。

“臣遵旨!”李宏宇闻言一躬身,郑重其事地回答,这件事情现在可不是他所能掺和的,因此最好的选择还是躲避风头为好。

两天后,万皇帝召集了各部院堂官去东暖阁,让内侍宣读了两道圣旨,使得现场众臣大惊失色。

一道圣旨是建立直属于皇帝的海关司衙门,另外一道圣旨是编练新军和组建水师,每一道圣旨都出乎了各部院堂官的意料,而且都与李宏宇有关。

按照万皇帝的任命,海关司的司关,也就是关长是寿宁公主府驸马冉兴让,司关同知也就是副关长是李宏宇。

与此同时,李宏宇还担任水师总督以及新军编练使。

其中,海关司是正五品的衙门,司关正五品,司关同知从五品。

而水师总督和新军编练使并不是常设职务,而是跟巡抚一样是临时性的派出性质的差事,故而没有品级。

不过,与那些常设职务相比,没有品级的派出性职务由于通常都是皇差,故而拥有的权势更大

此时此刻,作为这两道圣旨的主角,李宏宇已经跑到了城外的军营中督导新军训练,知趣地避开朝堂上的这次纷争。

李宏宇踏入仕途不久,在朝堂上可谓资浅薄,自然不适合卷进这次的事件离去,所能做的唯有静观其变。

再者说了,就算李宏宇想要掺和此事也没啥资格,顶多以翰林的身份为万皇帝进行辩解,但这样一来无疑就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

故而,对于李宏宇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三缄其口,置身事外,静待风波的平息。

果然,万皇帝的这两道圣旨下达后在京城官场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官员都上奏表示反对设立海关司。

至于新军和水师,朝廷的官员则没有表现出什么抵触的情绪,毕竟明军在萨尔浒大败一事过去不久,谁都意识到明军现行的体制出现了问题,故而编练新军和设立水师也无不妥,属于强化大明的军事力量。

最为重要的是,万皇帝指明编练新军和设立水师的费用由内库出,这样一来朝廷的官员们也就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海关司之所以跟新军、水师受到了截然不同个的待遇,自然是因为其要管辖万皇帝开启的海外贸易。

在万皇帝圣旨里,海关司将主导与海外诸国的商贸往来,其所收的海关关税将纳入太仓库。

这就意味着万皇帝决定废除已经名存实亡的朝贡贸易,朝贡贸易与其说是贸易倒不如是大明对海外前来朝贡的藩属国的一种赏赐。

由于洪武皇帝的禁海令,故而大明民间的海外贸易已经被禁止,大明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就是由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海外藩属国派使节来大明朝贡的同时带来货物与大明有关的衙门进行交易。

大明以天朝上国自居,故而对那些不远千里前来朝贡的海外藩属国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和关照,在与其交易时不计较利益的得失,以高价收购朝贡使臣带来的货物,并用低价卖给他们大明的货物,使得其来一趟大明赚得盆满钵满。

值得一提的是,自海外朝贡的使臣团队登岸起,其团队里上上下下随行人员的衣食住行就由大明相关的衙门负责,享受着贵宾般的待遇,大明每年在接待海外朝贡使团上花费甚巨。

因为大明的朝贡贸易使得朝贡的藩属国会从大明得到丰厚的利益回报,故而不仅海外藩属国乐于其中,频繁向大明派出朝贡使团,而且一些不法之徒也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冒充海外小国的使臣跑到大明来浑水摸鱼。

大明虽然地大物博,但因为洪武皇帝的低税收政策户部每年的进项有限,哪里经得起那些海外藩属国这样折腾。

况且,大明朝贡贸易最活跃的时期是郑和下西洋时代,原本郑和下西洋就已经耗费巨大,再加上越来越频繁的朝贡贸易,已经对大明的财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虽然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既宣扬了国威同时也增进了与西洋诸国的联系。

当然了,大明为此耗费甚巨,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除去庞大的船队开销不菲外,船队与沿途海外诸国的贸易也都是遵从高买低卖的原则,以宣扬大明皇帝皇恩浩荡。

这也是为何自从永乐皇帝和宣德皇帝后大明再也没有组织过船队西下,实在是国家的财政无法支撑下西洋的庞大开销。

所以永乐皇帝对朝贡贸易做出了规定,除了朝鲜国是一年一朝外,其余海外藩属国都是数年一朝,并且规定了使团的人数以及所带货物的规模。

由于从大明获得回报越来越少,再加上海上有着不小的风险,所以海外的那些藩属国逐渐失去了到大明朝贡的兴趣。

尤其是后来西洋大航海时代的兴起,使得西洋人乘船东侵,南洋不少国家被西洋人殖民统治,自然也就不会再到大明朝贡了。

虽然大明的朝贡贸易到了明朝后期已经名存实亡,但大明的官员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视朝贡贸易为大明给海外藩属国的恩惠,是洪武皇帝定下的祖制,表明了大明天朝上国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能轻易放弃。

另外,大明南方沿海走私猖獗,朝廷一些官员从中获利匪浅,故而那些从海上走私中获利的官员自然推波助澜,用各种理由反对海关司的建立,否则他们一旦万皇帝通过海关司开启海外贸易,他们的利益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万皇帝与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打交道快五十年,自然清楚届时肯定会有不少官员反对,这些人冥顽不灵、因循守旧,只知道拿着祖制和礼法说事,一点儿也不关注大明的实际境况。

不过,万皇帝并不打算理会朝堂上的反对之声,真的把他逼急了他就把那些聒噪的大臣一脚踢出京城发落到偏远地区为官,眼不见心不烦。

其实,对于万皇帝坚持开启海外贸易一事,朝中的大臣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万皇帝执掌大明朝政近五十年,跟朝臣们也斗了近五十年,资深厚,经验丰富,一旦其拿定了主意大臣们将无计可施。

鲜为人知的是,大明除了三大征外还有两场规模不小的战争,一个是平缅之战,另外一个是河洮之变,万皇帝都与众臣意见相悖,力排众议后下了圣旨,结果取得了两场大捷。

这也是李宏宇为何着急要在万皇帝在世的时候推动新军、水师和海外贸易三件事情达成,除了万皇帝外,无论是天启皇帝还是崇祯皇帝都因为是少年天子而对朝臣们颇为依赖,即便是想要推动这三件事恐怕也会有心无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