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三十三章 襄阳行

权驭大明 第三十三章 襄阳行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53 来源:笔趣阁

正月初七,李宏宇随着赵氏踏上了前往襄阳府府城的道路,去给住在襄阳城的外公一家拜年。

李宏宇的外公赵广丰是万历前期湖广的举人,由于醉心于学术故而放弃了做官,一心求学,在襄阳府也算是名扬一方的大儒,襄阳士林中有着颇高的威望。

值得一提的是,赵氏与赵广丰的关系并不融洽,当年赵广丰极力反对赵氏嫁给商贾出身的李仁海,认为商人的身上充满了铜臭味,想让赵氏成为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的媳妇。

原来,赵氏和李仁海的结合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属于一见钟情,私下里定了终身,赵广丰对此是极力反对,甚至与执意嫁给李仁海的赵氏断绝了父女关系。

虽然赵广丰与李仁海断绝了父女关系,但赵氏每年都会回娘家拜年,开始时被赵广丰拒之门外,后来有了李宏宇后赵夫人心疼外孙就让赵氏和李仁海夫妇进了家,但赵广丰始终避而不见。

正是因为与娘家的糟糕关系,赵氏在守护李家三房产业的时候显得势单力薄,可就算她没有跟赵广丰闹翻娘家也帮不了她什么,毕竟赵家的人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清高文士,不屑于也不善于这种争权夺利的家族纷争。

事实上,如果不是赵氏这些年的暗中接济,赵家的日子将变得无比清苦,赵广丰把钱财都拿来办学和救助贫困的学子。

赵氏接济赵家的事情自然不能让赵广丰知道,否则赵广丰肯定会暴怒,他当年不同意赵氏嫁给李仁海就是看不惯商贾出身的李家人身上的“铜臭”味,因此肯定不会接受赵氏的这份好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赵家实际上操持家务的人不是赵广丰而是赵夫人,赵广丰除了做学问外根本不过问家里的事情,所以只要没人捅破这层窗户纸他就会一直蒙在鼓里。

第二天上午,李宏宇一行人来到了襄阳城。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隔江与江北的樊城相望,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

史书记载,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宋朝时,襄阳城由原来的土城改为了砖城,由于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故而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当年襄阳城和樊城军民曾经阻挡了蒙古大军南下的步伐多年,使得蒙元无法南下,由此可见其军事价值之重。

普通的城池只有四个城门,而襄阳城有六个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由此可见其与众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万历四年襄阳知府为六个城门分别起了雅称,题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大北门曰“拱宸”,小北门曰“临汉”,东长门曰“震华”,即:阳春门、文昌门、西成门、拱宸门、临汉门和震华门。

因为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而又被人们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每座城门都设有瓮城或子城,城的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有四千多个。

据记载,襄阳城城墙最低处七米,最高处达到了十一米,着实雄伟壮观。

居高临下俯视的话,襄阳城六个城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城墙上的仲宣楼、王粲楼、狮子楼和奎星楼点缀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完美地融为了一体,给人古朴典雅的感受。

“果然不愧是‘华夏第一城池’!”

临近城门时,李宏宇掀开车窗窗帘向外望去,目睹了襄阳城高大坚固的城防后不由得开口赞了一句。

“华夏第一城”并不是李宏宇封的,而是襄阳城自古就有的美名,衬托出了它独特重要的军事价值。

作为水陆运输的枢纽,襄阳城的市面自然比白河镇要繁华,毕竟它是襄阳府府治所在之地,不仅居住着襄阳地界上的达官贵人,更是襄阳府的商业中心。

“让开,让开,别挡路!”刚入城没多久,伴随着一个颇为嚣张的声音,前方街道上一阵骚动,行人纷纷潮水般向两旁闪去让出了中间的道路。

李宏宇所乘马车的车夫不敢怠慢,连忙知趣地拉着马的缰绳躲在了道路一旁,看上去对来人颇为忌惮。

“娘,什么人如此蛮横?”李宏宇掀开窗帘向前望了一眼,只见过来一队仪仗鲜明的队伍,心中立刻意识到来者何人,不过他并没有点破,而是故作不知地问向了坐在对面的赵氏。

“是襄王府的王爷。”赵氏微微一笑,回答了李宏宇的“疑问”。

“原来是襄王府!”李宏宇故作恍然地点了点头,实际上他早就猜到了是襄王府的人。

原因很简单,能摆出如此气派的人襄阳府只有两个出处,一个就是坐落在襄阳城的襄王府,另外一个自然就是襄阳府知府了。

不过据李宏宇所知,襄阳府知府行事还算比较低调,并不是那种飞扬跋扈之人,故而即便是有差役开道也不会表现得如此气势汹汹。

再者说了,朝廷皇族的仪仗与文武百官不同,因此李宏宇从仪仗上一眼就认出前面过来的那支队伍属于襄王府的。

只是由于他对大明亲王和郡王的仪仗不是太清楚,故而不知道是襄王本人还是襄王府的那些郡王。

李宏宇在白河镇的这些日子并不是碌碌无为混日子的,他经弄清了襄阳府的局势,对襄阳城的达官贵人更是了然于胸。

当然了,襄阳城里最尊贵的自然就是襄王府的皇族,襄阳府文武官员莫不对其礼让三分。

虽然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洪熙皇帝和宣德皇帝已经收回了地方皇族的众多权力,使得他们失去了政权和兵权,但同时也进行了优待,使得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很多特权,用富甲一方形容毫不为过。

想洪武皇帝时期,朝中官员见到大明的藩王也要下跪行礼,藩王在封地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可以自行收税和募兵,否则永乐皇帝也不可能登上皇帝的宝座。

当然了,正是永乐皇帝通过靖难之役成为大明的天子,才真正意识到地方藩王对皇权来说是一个威胁,故而大力削藩。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皇帝当年起兵的时候正是打着反对削藩的旗号联合了辽东的宁王等藩王一起出兵,结果宁王等人还是难逃被削藩的命运。

尤其是当年兵力和能力都不逊永乐皇帝的宁王,永乐皇帝登基后不仅没有履行与其平分天下的承诺,而且还把他从山海关关外的大宁调去了江南,使得其彻底失去了对永乐皇帝的威胁。

不过,这也导致了后来宁王子嗣引发了“宁王之乱”,虽然很快就被朝廷平定但根源之一与永乐皇帝当年的出尔反尔有关。

李宏宇有时候在想,如果当年洪武皇帝分封在北地抵御外族的藩王都在,那么很大的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土木堡惨败,满清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就崛起,毕竟这些边疆藩王有着很强的实力,与内地那些享于安逸的卫所军完全就是两个档次的部队。

“见过夫人、少爷!”

襄阳城城南一座气派的的宅院门前,一名身形有些圆润的中年妇人领着一群人院门处等待着,见到李宏宇一行人的车队抵达后连忙迎了上去,躬身向下车的赵氏和李宏宇躬身行礼。

“姐姐勿需多礼,快快请起!”赵氏微笑着扶起了那名中年妇人,态度显得十分亲昵。

这个中年妇人就是李仁海唯一的妾室杨氏,李老爷子死后就被李仁河打发来了襄阳府,守着李家三房在襄阳城的产业。

虽然赵氏是正妻,但杨氏的年龄却比她大上近十岁,故而赵氏称其为“姐姐”。

实际上杨氏根本受不起赵氏的这声姐姐,她原本是李仁海身边服侍的贴身丫鬟,后来被李仁海收了房,但由于出身低贱属于“贱妾”,故而在李府地位很低,

这使得杨氏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无李家三房家产的继承权,即便是李宏宇遭遇了不测,李家三房的家产也不可能由他们继承,届时会由族长将其收回,然后分他们一些资产用以谋生。

如果杨氏是出身良家的“良妾”,那么当李宏宇不幸遇难后,其所生的男丁可以获得李家三房的继承权,血脉的纯正性非常受大户人家的重视。

不过,大明与实行“从母法”的朝鲜不同,大明的大户人家在分家产的时候通常都会给庶子们分上一份。

毕竟他们的身上流着与嫡子们一样的血脉,也是家族的子弟,不折不扣的亲兄弟,中华传统讲究的是兄友弟恭,故而人们不会把事情做绝,毕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还是自家兄弟肯舍命相助。

而朝鲜的庶子则与家中奴隶无异,甚至无法喊父亲为“爹”,只能称之为“大人”,至于家产就别想了。

正是因为杨氏的两个儿子没有李家三房产业的继承权,所以赵氏与杨氏之间没有心结,两人的关系才显得非常亲密,要知道她们俩乘坐的可是同一条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