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四百一十三章 改朝换代

权驭大明 第四百一十三章 改朝换代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53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穿着礼服的京城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就三五成群地进了皇城,前去参加郑贵妃册封皇后典礼和太子的登基大典。

由于昨晚的交战,内城和外城一些道路的地上有着不少来不及清理的血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

不过,皇城因为只在十王府和那处囚禁英国公等人的仓库发生了战事,所以并没有受到昨晚战斗的影响。

参加典礼的文武官员们边走边低声谈论着昨晚的战斗,谁也没有想到新军的进城一夜之间就使得太子和福王的态势发生了逆转。

当昨晚的战斗开始后,京城的人们还以为京城要大乱一番,今天的两场典礼无疑也要被搅黄,不成想叛军如此快就被剿灭,使得这两大典礼照常进行,只不过登基的人由福王改为了太子。

作为太子登基的最大功臣,当人们都紧张地为了两大庆典忙碌的时候,李宏宇却找了一个地方在补觉。

他前些天一直在观德殿给万皇帝守灵,再加上昨晚又折腾了一晚上,为了应对今天的两大典礼他必须要打个盹,养精蓄锐。

在京城的官场中,此时最为兴奋的莫过于东林党一派的官员,他们在太子与福王夺嫡之争中坚定地站在了太子一边,故而太子登基后肯定会重用东林党的人,这就是站队的重要。

齐楚浙三党的形势则显得有些尴尬,虽然他们没有在夺嫡之战中支持福王,但是也没有支持太子,故而太子对他们的印象自然没有东林党好。

虽然李宏宇被视为楚党的人,不过由于他资浅再加上一直被软禁在皇城里,所以在太子与福王夺嫡之争中与楚党失去了联系,故而他的选择无法使得太子对楚党的看法有所改观。

但话又说回来了,李宏宇毕竟是楚党的人,因此朱常洛不会对楚党进行大的变动,以后他还需要李宏宇牵制朝上的文官,在他看来楚党将是李宏宇的根基所在。

李宏宇现在可没什么心情想以后的事情,他困得要死现在只想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李翰林,皇后册封大典要开始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名内侍小心地在一旁喊醒了酣睡的李宏宇。

“已经这么晚了。”李宏宇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有些意外地望着那名内侍,“怎么这么晚喊我?”

“回李翰林,是太孙吩咐的,太孙说李翰林太累了,所以让杂家晚点儿喊李翰林,典礼的事情由别人去操办。”那名内侍闻言向李宏宇一躬身,毕恭毕敬地回答,宫里的人都知道李宏宇这次立了大功肯定要飞黄腾达,自然对他是敬畏有加了。

“谢太孙的恩典。”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洗漱了一下后急匆匆赶去了坤宁宫,郑贵妃的册封仪式在坤宁宫里进行。

由于一天之内要举行两个盛大的典礼,故而郑贵妃的册封仪式只能被简化,毕竟天子的加冕是天下间最重要的事情,皇后的册封仪式理应给其让路。

虽然皇后的册封仪式被简化,但皇后该有的东西,例如凤冠霞帔以及金宝金册等却是一样不少。

因为文武百官此时都聚集在太和殿广场等着参加朱常洛的登基大典,故而来坤宁宫参加皇后册封仪式的都是朝中的文武重臣,例如六部堂官和五军都督府都督等。

“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一系列的流程结束后,等戴着凤冠披着霞帔的郑贵妃接受了皇后的金宝金册,朱常洛率领着现场的文武官员向郑贵妃下跪行礼。

“众卿家平身!”郑贵妃见状压抑着心中的激动,双手向上虚空一抬,示意众人起身。

郑贵妃不得不激动,虽然她住在坤宁宫不过却是皇贵妃的身份,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如今她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成为坤宁宫的主人。

朱常洛与郑贵妃,现在称唿为郑皇后更为合理,寒暄了一会儿后就乘坐各自的辇车,在李宏宇等官员的簇拥下赶往太和殿,朱常洛的登基大典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望着太和殿广场大道两旁那些神色严肃的文武官员,李宏宇心中无奈地摇了摇头,按照他的记忆过不了多久太和殿又会举行一场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作为古代最为盛大的典礼自然是场面盛大,同时流程繁琐,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后朱常洛终于坐上了太和殿上的龙椅,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皇帝。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朱常洛坐在龙椅上后,太和殿里的文武重臣纷纷下跪行礼,叩拜新帝。

不仅大殿里的官员,太和殿广场上的文武官员们也跟着齐刷刷地下跪,从今天起他们就迎来了新的皇帝。

在礼部拟定的年号中,朱常洛选择了“泰昌”二字,从明年开始就是泰昌元年,他也就成为泰昌帝。

太和殿的加冕仪式结束后,登基大典并没有完成,还剩下一个重要的项目,那就是在泰昌帝率领着文武百官到天坛祭天,祈祷大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天后,泰昌帝正式颁下圣旨,册封皇太孙朱由校为皇太子,以安国本。

除了册封皇太子外,泰昌帝还下达了一道圣旨,晋升李宏宇为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赵欣为詹事府右春坊大学士,负责对皇太子的教导。

左春坊大学士和右春坊大学士是正五品的官职,已经与翰林院的翰林学士平级,是大明仅此于内阁大学士的学术性官职,在文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常而言只有那些资深厚,翰林或者庶吉士出身的文官才能成为左春坊大学士和右春坊大学士。

不过,李宏宇和赵欣在泰昌帝登基中立有首功,再加上两人是状元和榜眼出身,所以泰昌帝于是晋升了两人的官职,算是对两人的恩赏。

可别小看左春坊大学士和右春坊大学士,这可是晋升大明顶级文官的进阶之石,李宏宇和赵欣年纪轻轻就得以被授予这两个职位,仕途不可限量。

有一件事指必须指出,万朝时文官集团定下了一个潜规矩,那就是朝廷的重要职务必须要经过文官重臣的廷推,只有获得文官重臣同意的人才有接受职务的资格。

正是因为文官集团流行的这种潜规矩,使得一些被万皇帝任命但没有经过廷推的官员拒绝就任,宁愿选择致仕也不愿意得罪文官集团,以免背地里被戳嵴梁骨。

再者说了,如果得不到文官们的认可,就算是就任后也往往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刁难,谁也不想把同僚们都给得罪了。

由此可见,万时期的臣权已经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甚至足以令万皇帝不得不忌惮和退让。

虽然李宏宇和赵欣被任命为左、右春坊大学士并没有经过廷推,但文官集团却认同了两人的这种资格,一是两人在官场上的出身非常好,作为大明的状元和榜眼自然有资格教授太子。

其次,李宏宇和赵欣是此次太子登基的首功之臣,确保了大明的正统,朝廷无人能与之相比。

最后,因为泰昌帝登基比较匆忙,所以根本就没有机会让文官集团进行廷推。

再者说了,李宏宇是楚党,赵欣是齐党,就算是廷推也一定会通过的,考虑到种种原因李宏宇和赵欣还是被文官集团所认同。

说实话,李宏宇对文官集团这种与皇帝争夺人事任命权的纷争并不认同,原本廷推是一件好事,协助皇帝来选出适合的官员来担任要职。

可到了万朝的时候文官集团的势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使得他们的利益诉求进一步扩大,利用廷推来跟万皇帝争夺朝廷的重要官职。

另外,由于朝廷上的派系争斗使得廷推成为各派系利益缠斗的一个场所,选出来的人不过是派系妥协的一个结果。

所以李宏宇不愿意掺和到文官集团的事情里去,一旦趟了这淌浑水的话他需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跟别人勾心斗角,那样一来的话想做的事情就会被耽搁。

登基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福王向泰昌帝和郑太后辞行,启程赶回了封地就藩,原本他还能在京城多停留几天,可他现在根本没有这个闲心,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所以第一时间离开京城回封地,免得被泰昌帝暗中对付,否则届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福王离开的时候最伤感的人莫过于是郑太后了,当朱常洛登基后郑贵妃自动由皇后升级为太后,并且主动搬离了坤宁宫,到太后居住的慈宁宫里住宿。

虽然心中舍不得福王离开,但无论如何福王得以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封地,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每当想到距离福王登基只有一夜之间,郑太后的心中就感到五味杂陈,差一点点她就能实现心中的愿望推福王上位,可惜差了一点点儿运气。

此时此刻,郑太后已经认了命,认为福王与泰昌帝相比缺了天命,要不然岂能在登基前夜被泰昌帝翻了盘。

非常奇怪的是,郑太后心中并不恨导致了福王夺嫡失败的“罪魁祸首”李宏宇,李宏宇对福王并没有恶意,只是依照万皇帝的遗命行事而已。

与之相反,由于李宏宇一直坚定地执行了万皇帝的旨意,并且在关键时刻帮福王说了话,郑太后心中非常钦佩李宏宇的为人,认为李宏宇是国之栋梁。

为此,泰昌帝登基后,李宏宇与寿宁公主府的关系不仅没有变的疏远,反而比以前更加亲密,与冉兴让结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