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速之客

权驭大明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速之客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53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中午,李宏宇和杨怜儿谈笑着回到相邻的住处时,家里已经等着一个人。

“李先生。”能知道李宏宇住哪里的人并不多,在客厅里喝茶候着的是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中年人,见李宏宇回来连忙放下茶杯起身拱手相迎。

“阁下是……”李宏宇见状拱手回礼,打量了络腮胡子一眼后不动声色地问道,现在知道他住处的人寥寥无几,对方能找来这里看来有几分本事。

“在下乃幽兰的叔父,姓张,名叔恒,冒昧来访还望恕罪。”络腮胡子中年人闻言再度向李宏宇拱了拱手,然后自报了家门。

“原来是张兄,请!”

李宏宇闻言微微一怔,没想到络腮胡子中年人竟然是幽兰的叔叔,于是伸手示意其落座,然后故作狐疑地问道,“不知张兄此次来所为何事?”

“李先生大才,经过昨晚花魁大会已然名满天下,在下深感钦佩,先生之才不要说江南,恐怕天下也无人能及。”

张叔恒闻言微微一笑,先是开口夸赞了李宏宇一番,然后语峰一转说道,“冉驸马昨晚邀请花魁大会三鼎甲一个月后前去上海县献艺,慰劳上海县的李大学士和海关司的众位官爷,幽兰仰慕李先生的才华,希望李先生能指点一二。”

“幽兰姑娘乃绝代佳人,可惜时运有些不济,否则昨晚花魁大会的夺魁者非她莫属。”李宏宇自然知道此事,沉吟了一下后开口说道,“既然幽兰姑娘看得起在下,那么在下愿意助幽兰姑娘一臂之力。”

让花魁大会的三鼎甲到上海县献艺自然是李宏宇的主意了,一来是犒劳忙于公务的官吏,二来也是找一个机会去上海县巡视,即便是幽兰不让张叔恒前来找他,那么柳红梅肯定也会请他一同前往,届时有什么事情的话也好有个照应。

“那实在是太感谢先生了。”

张叔恒闻言顿时大喜,连忙向李宏宇拱了拱手,然后把放在面前桌上的一个红色锦盒往李宏宇面前一推,笑着说道,“这是幽兰姑娘的一点儿小小心意,还望李先生能够笑纳。”

李宏宇知道这是张书恒给他准备的酬劳,闻言拿起那个锦盒,打开一看立刻微微一怔,里面竟然是一颗鸽子蛋大小、橙红色、近似于圆球的珠子。

见李宏宇被锦盒里的那颗橙红色的珠子吸引,张书恒的嘴角不由得闪过一丝得意的神色,恐怕以李宏宇的阅根本不知道这颗橙红色的珠子为何物。

“张兄,此明月珠品相上乘,极为珍稀,乃无价之宝,在下不能收。”

不过,李宏宇接下来的反应令张书恒吃了一惊,将锦盒合上后又推还给了他,一语点破了锦盒内那颗橙红色珠子的来。

“李先生,正是此物稀少罕见,故而唯有先生这样的大才者才配拥有,落入那些凡夫俗子的手里反而暴殄天物!”

张叔恒的脸上流露出诧异的神色,对李宏宇阅丰的富感到意外,没想到年纪轻轻的李宏宇竟然认得这颗橙红色的珠子是明月珠,随后又把锦盒推向了李宏宇。

在张叔恒看来,李宏宇既然识得明月珠,那么自然应该知道这颗橙红色的珠子是明月珠中的极品,可谓价值连城,有市无价,故而此番推脱只是客套而已。

明月珠就是人们俗称的“夜明珠”,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以及“明月珠”等,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

据传,慈禧太后下葬的时候口中就含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其凤冠上所戴的九颗夜明珠也非常有名,足见夜明珠在古代有着极其尊贵的地位。

“君子不夺人所好!”

李宏宇见状微微一笑,再度把锦盒推了回去,沉声向张叔恒说道,“张兄,在下与幽兰姑娘是合作的关系,在下的曲子能通过幽兰姑娘来传唱对在下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礼物,幽兰姑娘勿需如此。”

“先生大义,在下受教了。”

张叔恒此时意识到李宏宇并不是客套而是真的不想收下那颗夜明珠,心中顿时对李宏宇另眼相看,没想到李宏宇能不为如此巨大的诱惑所动,因此正色向李宏宇拱了拱手后说道,要知道世上已经很少有人爱慕名利的。

由于是初次见面故而张叔恒没有久留,在李宏宇答应相助后寒暄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免得打扰了李宏宇休息,急匆匆赶回去告诉幽兰这个好消息。

“大人,今天来的急报。”等张叔恒离开,马祥麟把一个密封的信封交个了李宏宇,是京城的秦月派人给他送来的情报,使得他能够及时掌握京城的局势和变动。

“唉!”看完了信上的内容后李宏宇不由得暗中叹了一口气,神色有些黯然地向马祥麟说道,“辽东危矣!”

“大人,发生了何事?”见李宏宇脸色黯然,马祥麟不由得惊讶地问道,他还从没见过李宏宇如此失落的样子,以为京城有什么大事发生。

“辽东经略熊大人被弹劾,回京述职,由巡抚袁大人代理经略一职,以袁大人的性格以及京城目前的氛围,袁大人十有**会放弃熊经略的‘牢笼策略’与建奴决战。”

李宏宇把手里的信放在烛火上烧掉,神色凝重地说道,“建奴和蒙古现在正在闹饥荒,袁大人此时出兵的话正中建奴的下怀,而且建奴凶悍狡诈,不宜短兵相接,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熊大人”自然指的是熊廷弼了,他是万皇帝委任的辽东经略,至于“袁大人”则是由右佥都御史升任辽东巡抚,代替原巡抚周永春的袁应泰。

值得一提的是,袁应泰是东林党人,天启元年五月份前去辽东担任巡抚,八月份在熊廷弼回京述职后成为了代理辽东经略。

“皇上为何要撤了熊大人?”马祥麟闻言立刻脸色一变,他在辽东与后金兵交过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不由得狐疑地问道,难道熊廷弼在辽东有什么重大过失不成?

“皇上尚未弱冠,军政大务均由身边的辅臣决定,是那些辅臣要撤了熊大人,皇上只不过依照辅臣们的意思下了圣旨罢了。”

李宏宇的嘴角闪过一丝无奈的苦笑,皱着眉头向马祥麟说道,“熊大人是生不逢时,倘若我大明国库充盈那么辽东由其镇守将固若金汤!

东林党出身的袁应泰先是取代齐党党魁周永春任辽东巡抚,迅即再代楚党出身的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两次职务的变动无不彰显了东林党与齐楚浙三党在朝堂上搏杀的激烈。

显而易见,东林党在这两次的较量中处于了优势,相继拿掉了周永春和熊廷弼,使得辽东成为了东林党的天下。

在李宏宇看来,熊廷弼打造的辽东防线固然是对付后金的一个好办法,但却无法长久实施。

原因很简单,朝廷没钱,毕竟现在还不像崇祯时期那样大量加收赋税,这使得朝廷没办法长期给熊廷弼提供军饷。

这种情形决定了辽东战事要么速战速决,要么熊廷弼能开源节流自筹军费,否则的话势必会被朝堂上的官员弹劾为“畏战”。

虽然经了萨尔浒大战的失利,但大明官员骨子里那股子“天朝上国”的傲然丝毫没有得以改变,况且李宏宇后来赢得了铁岭之战,逼得为了保存实力的努尔哈赤不得不迁都,更使得朝堂上那些文武官员认为后金不堪一击了。

正是这种轻敌的心态,再加上朝廷不堪辽东军费“重负”,以及朝堂上党同伐异的党争,注定使得熊廷弼无法在辽东久留。

“大人,辽东的局势会变得如何?”见李宏宇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马祥麟不由得关切地问道。

“辽东必失,退守辽西!”李宏宇沉吟了一下,口中缓缓说出了八个字,辽阳和沈阳距离后金咫尺之遥,一旦辽东明军败了那么肯定失去辽阳和沈阳。

倘若辽阳和沈阳有失,那么辽东和辽西之间除了一条辽河外将无军事重镇可守,届时对明军而言殊为不利。

“大人,您是不是早就料到辽东会失手,故而把我娘他们都调回了四川?”

马祥麟闻言顿时怔在了那里,他从没有想过堂堂的大明会被小小的后金逼得退守辽西,不过李宏宇神色严肃不像是开玩笑,随后意识到了一件事情,不由得诧异地问向了李宏宇。

原来,李宏宇不仅把马祥麟带在了身边,而且在年初的时候就以维护四川地方治安的名义把秦良玉和白杆兵调回了四川石柱老家,免得习惯西南山地作战的白杆兵白白浪费在了辽东战场,以后在四川有大用。

不仅如此,李宏宇还从新军的军需中抽掉了一部分给白杆兵,将来白杆兵在西南将作为他手中的一支至关重要的奇兵来使用。

正是因为这样,李宏宇才把马祥麟留在身边悉心栽培,作为未来的石柱土司,马祥麟就是白杆兵未来的主人。

“这是本官现在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李宏宇没有否认,叹了一口气后说道,“可惜了辽东那些将士,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儿底子又要给消耗掉!”

李宏高于的心情变得低落,前年他在辽东的时候可是将辽东的军队整顿了一遍,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如果用来守城的话后金绝对难以跃过雷池一步,就怕那些士兵在野外战场当了炮灰,那样可得不偿失,要知道那些士兵可谓大明最优秀的军人。

马祥麟闻言也变得沉默,他现在对李宏宇是绝对信服,既然李宏宇不看好辽东未来的战事,那么辽东的战局不妙。(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