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六百八十六章 广角炮台

权驭大明 第六百八十六章 广角炮台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53 来源:笔趣阁

宁远城。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宁远城是宁远卫治所所在地,李宏宇是第二次来到这个呈现出正方形格局的卫城,上一次是万历四十七年他奉旨前去辽东上任辽东巡抚。

得知李宏宇亲自率军前来后宁远城里惶惶不安的军民们无不欣喜若狂,纷纷聚集在城外夹道欢迎李宏宇的到来。

李宏宇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众护卫的簇拥下微笑着向道路两旁欢迎他的军民挥手致意,他并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之所以这样自然是为了安抚民心。

宁远城无法跟广宁、沈阳和辽阳这样的坚固大城相比,充其量只是一个普通的卫城而已,在此之前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军事价值。

可如今不同,随着广宁的丢失以及辽西明军的溃败,宁远城现在成为了明军抗衡后金军的桥头堡,肩负着阻止后金军南下的重任。

因此,宁远城现在就显得特别重要,成为了大明抵御后金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宁远失陷那么明军在宁远和山海关之间就再也没有能够抵挡后军铁骑的防线,后金的兵锋将直抵山海关。

换句话而言,宁远城给山海关留下了两百里的缓冲空间,避免后金的铁骑兵临关下,那样的话大明可就被动了。

这也是李宏宇和孙承宗都决定要守宁远城的原因,其实,李宏宇更希望守锦州城,锦州城可谓辽西的南下的门户,是辽西走廊东部的关口,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

不过,李宏宇能想到的事情努尔哈赤肯定也能想到,故而现在锦州城肯定已经被后金军拿下,因此现在要想将其夺回来谈何容易。

驻守宁远的将领是副总兵赵率教,赵率教是武进士出身,得前辽东经略袁应泰的赏识得以提拔为掌管中军事务的副总兵。

辽沈之战时赵率教在沈阳城失陷后侥幸逃脱,由于当时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又因为袁应泰自尽殉国承担了战败的责任,故而赵率教幸免受惩,在王化贞麾下任职。

可惜的是,谁也没有想到孙得功会投敌,结果使得广宁城轻而易举地被后金给夺了,当时在城里的赵率教不得不追着王化贞逃到了山海关,后来主动向王在晋请缨率军来守宁远。

赵率教的两名副手是参将朱梅和左辅,都是在辽东待了多年的将领,当年李宏宇任辽东巡抚时的部下。

因此,李宏宇对赵率教等驻守宁远的将领非常熟悉,赵率教等人对李宏宇的到来更是万分欣喜亲自出城三里恭迎,期待着李宏宇能再度力挽狂澜,带领他们打一个大胜仗。

宁远城由于只是一个卫城故而驻兵不多,只有五六千人,不过城里却堆积了不少粮草。

熊廷弼和王化贞布置军民南下山海关时除了销毁当地的粮草外还带回了不少粮草,把其中一部分留在了宁远。

虽然熊廷弼做出了撤回山海关的决定,但他同时也意识到要在山海关前留下一片缓冲区来确保山海关的安危,故而宁远城就成为了阻挡后金军兵临关下的前头堡。

随着李宏宇率领的近两万明军的到来,宁远城里顿时变得喧闹了起来,在李宏宇的命令下所有的军民开始加固城防,准备抵御后金可能的袭击。

李宏宇在袁崇焕和赵率教的等人的簇拥下巡视着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所有的军民都干得十分起劲,原先笼罩在宁远城上空的恐慌情绪已经随着李宏宇的到来一扫而空。

宁远城城头。

李宏宇微微皱着眉头望着城墙上摆着的二三十门各种型号、大小不一的新旧火炮,为了防守宁远王在晋等人调集了手里的火炮来支援宁远,这些火炮可是辽东明军仅有的一些家底了。

“可惜了,宁远城里那么多的粮草和火炮白白便宜了建奴!”袁崇焕见李宏宇神色凝重地望着城墙上的那些火炮,不由得暗中叹了一口气。

辽东明军的火器至少有一半在广宁城,原本指望着那些火器大力杀伤攻城的后金军,可谁成想一个孙得功就使得大明的布置付诸东流,连一个后金人都未能杀伤就成为了后金的战利品。

萨尔浒大战时后金还没有火炮,以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准根本无法造出火炮,可辽沈之战后后金军的军营里已经开始出现了火器营,由投降的汉人进行操作。

虽然后金军的火器营规模小无法跟明军相比,但这意味着后金已经开始学习火器的使用。

努尔哈赤知道大明火器的厉害,故而特别重视火器的生产,辽沈之战后就开始用俘虏的工匠来仿制大明的制式火炮。

这可是一个糟糕的苗头,明军与后金军相比其优势就是有着坚固的城防和火炮的杀伤,一旦后金军掌握了火炮的生产和使用,那么明军仅有的优势可就荡然无存。

如今,广宁城被后金兵不血刃地拿下,不仅里面的辎重火器,连制造火炮的工匠也被一同俘虏,想必用不了多久后金就会大规模使用火器来对付坚守城池的明军。

“大学士,如果建奴用从广宁缴获的火炮攻城,那么宁远可就岌岌可危了。”听了袁崇焕的话后,立在一旁的赵率教也表达了心中的担忧。

他就是从广宁城里逃出来的,自然清楚广宁城里的那些火炮的厉害,都是大明最新生产的新炮,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是大明最好的。

“建奴刚刚得到那些火器现在尚未来得及进行操练,肯定不会将其投入战场。”

李宏宇闻言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说道,“况且,那些火器肯定会被建奴视为宝贝,轻易不会投入战场。”

“本官担心的是如何才能使得这些火炮发挥更大的效用。”

说着,李宏宇的视线再度落在了城头的那些火炮上,神色严肃地说道,“这些火炮只能打远处的建奴,一旦建奴靠近后就失去了效用。”

袁崇焕和赵率教等人闻言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李宏宇所言确实一个极大的难题,只要后金军冲到了城墙近前的话那么城墙上的那些火炮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火炮对后金军队的杀伤是最大的。

“本官有个主意。”

见众人陷入了沉默,李宏宇环视了现场一眼后伸手指向了城墙远处的墙角,宏声说道,“在城墙的四角各修建一座前凸的、三面开口的炮台,这样就可以用交叉火力攻击前侧、左侧和右侧的敌人,使得建奴无所躲避。”

“此举甚妙呀,如此一来就不怕建奴抵近后开挖城墙了。”袁崇焕闻言眼前顿时就是一亮,有了四座炮台的互相支援宁远城就没有火炮射击的死角了。

赵率教等人也是纷纷面露喜色,没想到李宏宇一来就解决了困扰他们良久的难题,不仅将给攻城的后金军极大的火力杀伤,而且防止了后金军贴近后开挖城墙,这是后金现在攻城的主要手段。

随后,赵率教下令让城里的军民按照李宏宇的构思在四个城角修建炮台,只要交叉火力一形成那么宁远城的安全就多了一分保障。

袁崇焕等人所不知道的是,在城角修建炮台并不是李宏宇现在临时起意想起来的,现在正在上海修建的新城就是采用了这种防御设计,在新城的四个城角各建有一座有着三层炮塔的炮台,射击角度达到了二百七十度,可谓有着大明最为强悍的防御工事。

宁远城四个城角的炮台修建完成后在将来立下了赫赫功绩,虽然李宏宇没有用上但却成全了袁崇焕。

袁崇焕现在自然不清楚他将成为宁远城炮台的最大受益者,此时正忙着准备接纳从十三山救出来的难民事宜。

十三山有着十余万难民,他们要想回山海关的话必定会经过宁远城,故而宁远城就成为了那些难民路途中的最重要中转站,届时肯定少不了又是一番忙碌。

李宏宇则抓紧时间整编宁远城的部队,别看现在宁远城有两万余人,可除了那八千禁军和水师外,剩下的一万多人里顶多有一半的人适合上阵杀敌,其余的就属于老弱病残的范畴。

毕竟,萨尔浒之战、辽沈之战和广宁之战已经葬送了辽东明军的主力,剩下的部队可谓是二线人员,别看人多但质量却堪忧而且普遍存在吃空饷的现象,人数往往没有书面上的字数那么多。

以这次去十三山救援的明军为例,别看明面上有四万人,实际上能有六成人数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形也十分无奈,在五军都督府的花名册里,各地都司上报的名额都是满的,那么朝廷调兵的时候自然按照五军都督府的花名册来调,而地方都司普遍存在吃空饷的现象,一时间让他们到哪里去补齐人数。

兵额不足自宣德年间就已经被朝廷重视,为此宣德皇帝还专门往地方都司派“清军御史”去查验各地都司的实际在编人数,可惜却无法解决这个因为洪武皇帝制定的屯兵制而导致的顽疾。

等到天启年间这种情形更为严重,有些卫所的兵力甚至只剩下一半左右,由于朝廷对此也没什么好办法故而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