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权驭大明 > 第七百六十八章 积重难返

权驭大明 第七百六十八章 积重难返

作者:小黑醉酒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53 来源:笔趣阁

酒宴过后,李宏宇和赵欣跟着天启皇帝去了乾清宫南书房,两人走了这么长时间天启皇帝有些军政事务要跟两人商议。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与那些只会上疏让天启皇帝解决麻烦的朝臣相比,李宏宇和赵欣最为令天启皇帝省心,两人向来都是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后让天启皇帝圣裁,这无疑使得天启皇帝感到轻松惬意。

在天启皇帝看来,如果朝廷的官员都像李宏宇和赵欣那样能干的话,那么不仅国家将繁荣昌盛,他也不会再被繁忙的公务缠身。

虽说现在内阁的阁员们也会把意见附在朝臣们上奏的奏章上,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像李宏宇和赵欣那样令天启皇帝满意。

现在,最为天启皇帝忧心的就是关外的战事,孙承宗坐镇的关锦防线说起来容易,但需要大量白花花的银两作为支撑,故而如何增加朝廷的收入就成为了天启皇帝最为头疼的事情。

这种经济上的事情,天启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宏宇,其次是赵欣,两人都是经济领域的能臣,尤其是李宏宇,硬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开启了大明的海外贸易,使得大明从中获益良多。

如今面对关外战事所需的军费,天启皇帝自然要找李宏宇和赵欣来拿主意,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增加朝廷的收入。

本来,提高商税是最佳的选择,可连大权在握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都没达成这一点,那么更何况年轻的天启皇帝。

“皇上,臣这次到江西游玩时在九江遇上了一起案子,当地一个为祸乡里的恶霸被九江知府查办,结果意外牵出了其经营的私盐生意,据查每年私盐金额高达数十万两。”

李宏宇知道天启皇帝关心关外的战事,他也对此异常重视,故而沉吟了一下后率先开口,望着坐在书桌后面品茶的天启皇帝说道,“而国库一年的盐税也不过一两百万两,由此可见盐税流失之巨。”

“你是说盐税!”天启皇帝闻言眼前顿时一亮,可随后又黯淡了下去,眉关微微皱了起来。

“皇上,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从盐税下手是增加国库收入的最佳途径。”

李宏宇见状立刻明白天启皇帝是有所忌惮,盐税牵连甚广,一旦查起来的话势必引发局势动荡,故而沉声解释道,“臣并不是要查盐道衙门,而是对盐道衙门进行变革,现在的盐道衙门显然无法履行应有的职责。”

天启皇帝闻言微微颔首,他明白李宏宇的意思,李宏宇此举无疑是釜底抽薪,从源头上斩断私盐生意,因为一旦没有了两淮盐道开出的盐引那么那些私盐就无法大张旗鼓地贩运,进而流通到市面上。

“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待日后再议。”可下一刻天启皇帝又苦笑着摇了摇头,颇为无奈地向李宏宇说道。

盐可是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旦市面上出现短缺或者价格上涨,那么对百姓的生活将造成重大影响,进而使得市面不稳。

显而易见,如果到盐道衙门的话,那么那些盐业生意上的既得利益集团一定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进行顽抗。

这样一来势必使得全国盐业生意动荡,使得地方上局势不稳,这可不是天启皇帝希望看见的,至少现在并不是动盐道衙门的时候,怎么也得等到大明在关外占据上风后再行事。

“皇上,除了盐税外,另外就是增强对各地商税以及关税的征收,据臣所知地方上有不少人偷逃商税和关税,每年流失的白银数量也不菲。”

李宏宇见状双目不由得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不过他知道天启皇帝是担心查盐道的话会使得大明局势动荡,不利于关外的战事,因此沉吟了一下后说道。

明朝中后期,大明地方上偷逃税收严重,以关税为例,由于贿赂了收税的税吏,原本一百两银子的关税通常只能收十几两乃至几两。

在商税和盐税无法被触动的情形下,李宏宇觉得唯有从偷逃税上下手,这样才能最低限度地触动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不会受到朝堂上众臣的反对,进而确保社会的稳定。

天启皇帝闻言神色严肃地点了点头,这也是他目前所能想到的增加税收最稳妥的法子,受到的阻力最小而且朝臣们无话可说。

尤为重要的是,涉及到偷逃税的都是那些基层的税官以及中小商贾,真正有实力的人根本就不用交税,自然也就谈不上偷逃税了,这样朝廷处置起来既名正言顺又能遇到最小的阻力。

其实,大明的皇帝们又岂会不知商税和盐税上的龌龊事,可即便是明太祖也无法解决这一弊端,那么后世的皇帝们也就唯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不危及到大明的统治明帝们也就懒得搭理此事,权当是给朝臣们的恩赐,只有这样那些臣子们才会尽心给朝廷办事,总不能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故而,终明一朝两淮盐道上都没有爆出什么大案来,即便是后世的清朝也只在两淮盐道上出了一次大事。

当时的两淮盐道转运使因为不懂盐务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初来乍到就向盐商索贿,结果被那些有着强硬后台的盐商拒绝,恼怒之下向乾隆皇帝上书揭露盐税上存在偷逃税款的重大弊端。

而乾隆皇帝之所以下决心查两淮盐道,是因为当时大小金川战事正酣,朝廷急需征缴军费,故而乾隆皇帝趁机查了两淮盐道。

就算是这样,两淮盐道的弊端还是没有革除,盐税照样流逝,官商依旧勾结,可后世的皇帝再也没有动过盐道,由此可见一些事情即便是皇帝也无奈。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清朝每年收上国库的盐税可比大明要多得多,远不如明朝流失盐税的严重。

“皇上,海关司的业务刚刚展开,事务千头万绪,故而臣恳请皇上能让赵大学士南下帮臣一把。”

见天启皇帝点头,李宏宇知道天启皇帝以后要从偷逃税款方面入手增加朝廷收入,这是目前最为切实可行的法子,因此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向天启皇帝一躬身后沉声奏禀道。

“嗯!”

天启皇帝闻言不由得望了赵欣一眼,然后微微颔首,沉吟了一下向李宏宇说道,“海关司事务乃朝廷的重中之重,确实需要加派人手,臣就让赵爱卿前去帮你两年,待海关司事务平稳后再行还朝伴驾。”

“谢皇上恩典!”李宏宇和赵欣闻言心中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向天启皇帝一躬身,齐声说道。

午夜时分,李宏宇和赵欣在魏忠贤的引领下离开了乾清宫,前去文渊阁歇息。

路上,魏忠贤与李宏宇、赵欣谈笑着,双方已经相识数年,平常又多有接触,故而相互间说话显得非常随意没有那么多的拘束。

说起来,当年三人还不过是朝廷里的无名小卒,即便是李宏宇这个打了铁岭大捷的状元也因为资历浅薄在朝堂上没有什么话语权。

可如今不一样,李宏宇和赵欣已经是大明重臣,执掌司礼监的魏忠贤更是迅速崛起,如今已经成为了朝堂上那些反对东林党官员的领袖,着实令人感慨万千,这在几年前根本是不可想象之事。

“少傅、大学士,两位大人可是皇上最为器重的肱骨之臣,两位大人一到皇上的心情就舒爽了很多,食欲也比以前要好,杂家实在是羡慕皇上对两位大人的恩泽。”

到了文渊阁,魏忠贤先是调笑了一句,然后向李宏宇和赵欣一躬身,笑着说道,“两位大人,时间已晚,杂家就不打扰两位大人歇息了。”

“魏总管好走。”李宏宇和赵欣闻言向魏忠贤一拱手,以示还礼。

“唉!”

等魏忠贤在一众内侍的簇拥下离开后,李宏宇望着他的背影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然后神色无奈地向一旁的赵欣低声说道,“皇上决议对付东林的人,再加上要增加税收,看来朝堂上之上要出一个权宦了!”

“权宦?”

赵欣闻言微微一怔,没想到李宏宇竟然会有如此感慨,要知道大明自嘉靖皇帝以来宦官们无不夹着尾巴做人,被文官集团死死地压着,已经许久没有出能称得上“权宦”的宦官。

随后,赵欣望向了远处魏忠贤的背影,双眸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知道李宏宇所说的权宦是魏忠贤。

显而易见,天启皇帝为了对付东林党以及掌控文官集团,需要对文官进行压制,这就使得魏忠贤脱颖而出。

魏忠贤是天启皇帝最信赖的内侍,也是天启皇帝身边不折不扣的自己人,是皇家的家奴,自然会被天启皇帝委以重任,成为天启皇帝在朝廷的代言人。

当然了,赵欣知道李宏宇肯定不会担心魏忠贤对天启皇帝的忠心,如果没有天启皇帝的话魏忠贤什么都不是,他担忧的是魏忠贤一旦崛起行事肯定会变得跋扈和傲慢,难免会有一些私心,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这样一来朝局肯定会因此受到影响,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届时朝堂上肯定又是另外一番乌烟瘴气的景象。

李宏宇虽然现在还无法评断魏忠贤对大明的功过,毕竟他还不知道魏忠贤在天启朝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魏忠贤肯定成为了天启朝最大的权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