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倾宋 > 第三百九十七章 磨洗认前朝

倾宋 第三百九十七章 磨洗认前朝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4:21 来源:笔趣阁

大象懒散的在树林当中晃悠着向前,周围的树叶都因为这庞大的身躯而沙沙作响。站在树下道路旁的明军士卒腰杆挺得笔直,手中长矛在阳光下散发出令人心寒的光芒,和大象的懒散悠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叶应武不由得摇了摇头,虽然看不到身影,不过树林中时不时传来的笑声说明微儿和惠娘那两个丫头好着呢。那几个投靠大明的真腊官员倒是有心,这个马屁拍的很准,一头调教乖巧的大象送过来,很快就俘虏了王妃和郡主的欢心,让叶应武看向他们几个的时候,也不太好意思下狠手,甚至看在他们之前也麻溜的投降份上,还重重嘉奖一番、令其官居原职。

反正有六扇门和锦衣卫的人盯着,以后还会有御史台派遣监察御史,倒也不害怕这些人能够闹出来什么幺蛾子,毕竟他们是投降之人,想必心中也有点儿自知之明,自然会夹起尾巴做人。

“自从惠娘教微儿念书开始,这两个就天天腻在一起,都快不分彼此了。”赵云舒一边向前走着,一边感慨道。

叶应武哂笑道:“这两个丫头,臭味相投罢了。更何况这深宫大院当中,能有几个知己?虽然她们两个差了十岁,但是毕竟还是青春年少,和你我这等老夫老妻自然凑不到一家去。”

赵云舒狠狠瞪了叶应武一眼,不过当看到叶应武主动站在前面为自己遮挡阳光的时候,心中暖洋洋的,也不想再责怪他,迎着叶应武的目光一本正经的说道:“夫君,说实话惠娘也已经快二八了,豆蔻枝头的岁数过了,在这么放着别说朝廷中官员,娘亲肯定不愿意。这一次让惠娘随着夫君南巡,娘亲想来就有这层意思。”

沉默片刻,叶应武喟然叹道:“南洋这么多事务令人头疼,某就算和你都没有来得及好好亲热几天,又哪里有功夫摆平这个野丫头,这不是逼着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么。”

“说得好听。”赵云舒有些无奈的说道,“看你到时候怎么和娘亲交代。”

叶应武一怔,抬头看向头顶错落的树枝和洒下来的阳光:“这还不简单。”

紧接着叶应武有模有样的一拱手:“回禀娘亲,孩儿南下一路,事务繁忙不说,舒儿更是魅惑君王、痴缠不已,孩儿虽每夜笙歌······”

俏脸通红的看着叶应武,赵云舒什么都没有说,自家夫君没正形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习以为常。

“启禀殿下,王妃,在真腊宫殿的西北角发现了大批珠宝珍藏,江统领不敢处置,特令属下前来禀报。”一名士卒快步跑来,躬身行礼。

“珠宝珍藏?”叶应武一挑眉,“走,去看看。”

真腊作为南洋第一强国,称霸南洋多年,而且又控制从西洋到泉州的海上航道,自然是汇聚南洋财富,之前在搜刮真腊国库的时候,就差点儿闪瞎了人的眼睛,可是叶应武没有想到这真腊国主竟然还有私藏。

而且这些天来搜刮南洋各国的国库,江铁和吴楚材他们也算是见多识广了,能够让这两个只知道扛着大刀向前冲的家伙感到震惊,说明那珠宝的数量和质量确确实实世间少有。

贴上封条的房门被一把推开,当第一眼看到屋子里的景象时候,叶应武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而赵云舒下意识拽住他的衣袖。

真腊的宫殿并不大,但是这个屋子也是设计的毫不起眼,可是谁曾想到这实际上只是一个崭新世界的入口。一道台阶通往地下,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一排一排的架子,放眼望去足足三四十个,每一个架子都有丈二高,两三丈长,摆放的整整齐齐,而在架子上,无数的金银珠宝,或是整齐的装在盒子里,或是就直接堆成一堆放在架子上。

当叶应武缓步走到这偌大的地下室中时,才知道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屋子,不只是这么多架子,在另外一边还有足足十个宝箱,之前来过的士卒已经将宝箱撬开,宝箱虽然生锈破败,但是里面装着的却是闪动着耀眼光芒的一堆一堆金币。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宝箱的一侧,还有一个小架子,上面放着的小盒子还是崭新的,也已经被打开,正是这盒子中巨大的夜明珠,让半边地下室不需要火把都能够被照亮。

地下室带着潮湿的空气中,只剩下叶应武和赵云舒的喘息声。

江铁快步走下台阶,毕恭毕敬的说道:“殿下,这些珠宝应该如何处置?”

叶应武的手有些颤抖,轻轻抚摸着架子上那足够让日月无光的珠宝,沉默了良久,方才轻声说道:“想尽一切办法,都给朕弄走,充实大明国库,另外在这里面遴选优质的宝石、翡翠,充入宫廷。”

就当江铁准备招呼士卒来搬运的时候,赵云舒突然间开口:“等等。”

“嗯?”叶应武有些诧异的看向她。

女孩发现了什么,踮着脚尖有些吃力的将架子上一个尚未打开的锦盒轻轻拿了下来,锦盒表面蒙着一层不知道多少年的灰尘,不过女孩却是浑然不在意,只是默默的看了一眼挂在锦盒上的金锁,然后将它紧紧地抱在怀里,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可······可以了。”

叶应武有些错愕的看过去,虽然隔着一层灰尘,不过能够依稀看到锦盒外面包裹的做工精良的丝绸,当然还有镶嵌在上面的珠宝,无一不是绝佳,而真正引人瞩目的,是在锦盒的侧面,金线绣成龙飞凤舞的一个字,即使是灰尘也难以遮盖光芒。

“宋?”叶应武轻轻念了出来。

——————————————————

锦盒上的灰尘已经被轻轻擦拭掉,自从将这个锦盒放在桌子上,赵云舒的目光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如果不是叶应武拦着,赵云舒早就找东西把上面锈迹斑斑的锁撬开了。

小心翼翼的将一根铁丝磨尖弄弯,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把铁丝小心的伸入锁当中,片刻之后听见一声轻响,锁已经弹了开来。叶应武耸了耸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整个锦盒的原样,要是按照门外那些杀胚们的想法,拿出锯子直接锯的话,玉石俱焚都有可能。

吹了吹铁丝上的锈迹灰尘,叶应武将锁拿下来,赵云舒急忙伸手谨慎的将锦盒打开,金玉的光芒已经呈现在眼前。中原王朝册封藩属国的玉册安然躺在锦盒中,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不过依旧在无声的诉说着一个曾经王朝的过往。

“建炎三年?高宗的年号啊。”叶应武的眼睛中泛起一道精光,自己在前世也见过不少宝贝,但是建炎三年宋高宗册封真腊的这个玉册还真是没有见到过,甚至因为宋代国力的衰弱、藩属国数量大大减少,相对的这些东西发出去的也少,能够流传下来的自然更是弥足珍贵。

当然那是对于前世的叶应武,已经在这七百年前的时代见过太多的风浪烟云,叶应武还没有把这个小小的玉册放在眼中,只是不由得感慨一声。国家富强,那么周围的小国对于你的责骂都会趋之若鹜;国家贫弱,即使是村落为城的藩属,也能对你阴奉阳违。

赵云舒握着那小小的玉册沉默不语,而叶应武轻轻叹息一声,靠在椅子上沉声说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放回来吧,前朝之物,留之不祥。”

不敢反驳叶应武,赵云舒一边将玉册放回到盒子中,一边站起来走到叶应武身边,迟疑片刻之后蹲下来轻轻给他捶着腿。

叶应武吓了一跳,不过却是按捺住了,伸手拍了拍那个锦盒,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你知道某不想让你对过去有太多的怀念。更不想让微儿看见这个东西。而且后宫现在看上去你们姊妹相处和睦,但是以后谁也说不准,舒儿你要想清楚,这个有时候会要人命的。”

“夫君。”赵云舒抬起头,眼眸之中满满都是恳求之意。

愈发坚定的摇了摇头,叶应武伸手搀扶赵云舒起来:“我意已决,说什么也没用,这东西先在某这里保管,想要看的话征求某的意见之后可以,但是别想有什么小动作。你这丫头有时候鬼精鬼精的,有时候就是执拗性子一根筋,谋害真怕你做出来什么傻事。”

赵云舒微微颔首,有些不舍的看了那个锦盒一眼。

而小阳子快步走进来:“启禀殿下,江南送来的快报。”

叶应武一怔,急忙将奏章接过来,打开一看,不由得皱了皱眉:“赵文义让蒙古鞑子赔偿三百万两白银?难道文宋瑞他们全都活糊涂了么,这个时候借着陈州之事找蒙古鞑子赔偿,真是一步昏招。”

“三百万两白银,是个不小的数目,蒙古那边答应,便是他们的税收少了三百万两,此消彼长,是个好事,夫君何谈昏招?”赵云舒顿时有些诧异的看向叶应武,刚才在那地下室发现的金银珠宝,估计也就三四百两的样子,而那是真腊多年来征战天下搜集的珍奇异宝,也是真腊历代国王的心血,现在赵文义有能耐一口咬下来三百万两,绝对很合算。

伸手轻轻敲打着桌面,叶应武苦笑着摇了摇头:“咱们上来就开口要价,实际上就相当于大明自己服软了,三百万两白银,表面上看上去是蒙古鞑子凭借这个换来了陈州的安宁,但是实际上却是让蒙古鞑子探摸清楚了大明在淮北的虚实。按照大明以往的作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要攻打城池没有围而不攻、进城谈判的道理,更何况这一次出动的是大明最精锐的天武军。”

“夫君的意思是蒙古鞑子通过大明火急火燎的伸手要钱,已经看穿了大明在淮北很是虚弱的事实?”赵云舒恍然大悟,她虽然不太懂军事,但是叶应武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可能想不明白。

叶应武无奈的点了点头:“某当初的意思是派赵文义去好好的教训教训蒙古鞑子,然后甩袖子走人就是了,蒙古鞑子被逼急了不可能和咱们在陈州硬碰硬,就算是真的打起来他们也不是天武军和两淮军的对手,到最后为了保住陈州肯定会主动站出来和谈,这一次倒是遂了蒙古鞑子的心愿。”

赵云舒轻轻一笑:“夫君也要体谅朝堂上诸位相公,毕竟蒙古鞑子是大明最强大的对手,现在夫君在南洋,诸位相公应该也不想看着两国在这等紧要关头大动兵戈,所以急迫一些应该也能够谅解。”

看着奏章上的字,叶应武轻笑一声:“不过至少赵文义他们还有点儿脑子,总算是杀了蒙古鞑子的威风。这一次从表面上看确实是大明占了便宜,而且这三百万两白银到手,总比没有的好。一下子许下了三百万两白银,足够蒙古鞑子朝野闹腾一阵子的了,而史天泽,恐怕就没有这么容易渡过难关了,忽必烈就算明白他的苦衷而且也知道换做任何人都很难做的再好,也要考虑如何给朝野官员、百姓一个交代。”

“天下的便宜哪能都让你一人独占,更何况这一次还是大明占了便宜,只不过没有之前那么多罢了,忽必烈凭借着这件事终究没有将你的注意从南洋转到北面,也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赵云舒略有些责备的说道。

叶应武喃喃说道:“三百万两,再加上从真腊搜出来的,数量倒是一点儿都不少了,那件事某在心中盘算了这么久,是时候施行了,舒儿,研磨。”

赵云舒一怔,急忙舀起清水洒在砚台上,然后将上好的徽墨放入之中,小心研磨。叶应武沉思片刻,摊开一张白纸,提起笔来却是一动也不动。

“怎么了?”跟在叶应武身边时间久了,再加上书房中不少事情都是她收拾的,赵云舒对自家夫君的性格很了解,和在后宅懒洋洋、一点儿正形都没有的样子截然相反,叶应武处理政务的时候向来都是雷厉风行,他所决定的事一般不会给文天祥等人反驳的机会。

可是今天难得见到叶应武迟疑。

叶应武缓缓的将笔放下,看向赵云舒:“舒儿,劳一时之民,拥万世之财,你说这样的事某应不应该做?”

沉默了片刻,赵云舒重新捻起来笔沾满了墨水递给叶应武,郑重的看着叶应武:“夫君。”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一切都在不言中。迎着女孩信任的目光,叶应武笑了一声,径直将笔接过来,在白纸上径直写下两个字。赵云舒有些好奇的看过去,神色微微一变:“夫君真的打算这么做?”

叶应武看了一眼纸上的两个字,郑重点了点头:“虽然现在大名还没有定鼎天下,但是随着大明对南洋的占领以及从泉州、临安等沿海城镇向内陆的商品运输,原本通往福建和广南的道路已经不堪重负,这一次大明对付南洋竟然导致蒙古鞑子都敢在北面嚣张,便有这里面的原因。”

“直道。”赵云舒将叶应武写下的那两个字念出来,“夫君,当初祖龙因此劳民伤财而使得秦二世而亡,现在夫君重修直道,难道就不怕那些士子和百姓会反对了?”

轻轻敲打着桌子,叶应武沉声说道:“首先和祖龙不同,某现在手中这两批将近七百万两白银,再加上从国库中拨出来,已经至少能够修建从泉州到岭南或者江南的。另外某相信那些商贾这一次应该颇为识相,而且他们能有本事站到商贸场的最顶峰,说明他们自然也有这个眼光看得出来直道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某想这就已经足够了。”

赵云舒在叶应武前面来回踱步,轻声说道:“可是伤财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劳民,夫君又打算上哪里去找那么多劳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