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倾宋 > 第四百四十六章 臣四方之夷(谢谢书友铘夜魔皇打赏加更!)

叶应武并不知道,就在他登基的这一天,南洋水师的两艘战船抵达了荒无人烟的大陆,并且让大明的龙旗第一次在这片还没有被哪个国度征服的净土上飘扬。

在叶应武曾经生活过得那个时代,人们称呼那片土地为澳大利亚。

但是在这个时代,显然它的命名权已经归属于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

当然了,叶应武现在还有更重要也更能让他感兴趣的事情去做,比如在登基大典之后的几天里面,陆陆续续接待诸多藩属国的使者,真的感受一下万方朝拜的爽快。

叶应武毕竟有七百年的经验,不会像朝中大臣们所想,简简单单以丰厚的赏赐将这些使者们打发了,还能够博取使者们的千恩万谢和天朝上国、物产丰饶的美誉。

他更在乎的,还是这些国家的存在能够为大明带来什么好处。

这些国家一来可以为大明带来大量的炮灰和劳力,这对于几次战火洗礼之下,缺少壮丁的大明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而且往往事实证明,这些好吃懒做的南洋猴子,在功勋赏赐以及大明国籍的刺激下,发起疯拼命还是很令人心惊胆战,以后大明向外继续扩张,少不了这些炮灰效力。

而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目的,就是以大明的国力,根本没有办法真正的控制这么多的土地。即使是七百年后的科技和通讯手段,依然没有办法让一个单一的全球帝国存在,所以叶应武对于这些远离大明本土的土地采取的控制手段就是连打带削。

类似于真腊这种不听管教的,就直接抹平,然后通过劝告甚至强制移民,来让这一片土地彻底成为大明的固有国土,成为真正的“自古以来”。而像三佛齐这样主动献殷勤的,便大加赏赐,将其树立为榜样,从而可以让其余的国家知道自己应该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当然这并不代表叶应武会放过任何一个国家,任由他们在大明的旗帜下独立存在。比如一些占据战略要地的地方,不管他们的国家到底想不想归降大明,叶应武都得把这些岛屿土地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比如后世一直封锁华夏的第一岛链,这是必须要掌控在中央王朝手中的,从而可以形成对于本土绝对的防御链条,同时本土的海军和陆师也能够依托岛链向前进攻。如果说之前叶应武占据夷洲,只是将它作为一个一旦南宋全面溃败之后的退路,那么现在大明就已经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防御,连接第一岛链。

大明的南洋政策,看上去有些杂乱无章,以征服南洋为唯一目标,采取任何可以采取的手段。但是真正高层将领在一步步的行动中,却能够敏锐的看出,叶应武每向一个方向派出军队,绝对不是只为了抢占无主之地。

南洋水师杀上吕宋,对当地反抗的土著部落进行无差别的大屠杀,并且大量贩卖土著奴隶,基本上每一个水师士卒手中都沾满了鲜血,这可不单单是为了发泄愤怒,而是为了将这一片土地彻底变成大明的国土,让这一片土地上的臣民全都变成汉人百姓,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大明在这一片土地上统治的稳固和面临危险时候的同仇敌忾。

而除了吕宋,还有向南的渤泥国土地,也被大明直接毫不客气的纳入版图当中,另外还有三佛齐为了向大明表示忠诚而给予的星洲土地,可以说通过叶应武有计划而且分明就是有预谋的步步推进下,第一岛链的南洋部分和整个南洋大部分咽喉要道都被大明掌控。而在南洋陆地上,大明以横山为本国和占城国界,占据险要、居高临下,同时又通过吞并真腊全部的国土,将占城和三佛齐分隔开来,从而避免了两个国家私下里的联系甚至联合反对大明的行动。

不过现在看来,叶应武在占城和三佛齐之间插一手反倒是有些画蛇添足,因为南洋这些国家现在一个个的看三佛齐不顺眼,甚至叶应武相信在添把火,这些家伙说不定就能打起来。毕竟大明控制了南洋这么多地方,不但把各国的土地切割的七零八落,而且还大大压缩了生存空间,如果想要有一定的战略缓冲,大家就只能在别人手里抢。

大明的土地谁都不敢碰一下,因为这只可能招来灭顶之灾。那这样自然一个个就把眼睛放在三佛齐这个南洋土地最多的国家身上了。

甚至身在南京的金銮殿上,叶应武都能够嗅到南洋浓烈的火药味。如果不是现在登基大典刚刚过,国内改革还进行的如火如荼,叶应武还真的打算在南洋大闹一场,既可以进一步削弱这些国家的实力,又能够将三佛齐这样过于强大的藩属国分割甚至令其陷入内乱,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丁壮流入大明而不是团结在王室周围。

不过这也就是叶应武平时想想,因为现在大明根基未稳,他可不敢真的拿南洋当做大明政策和武器的试验场。一旦搞出什么乱子,之前大明的努力就全部付之东流。正处于文武制度改革当中的大明经不起这样折腾。

至少现在来看,南洋表面上很稳定,而大明在南洋的统治根深蒂固,已经难以撼动。

而叶应武现在关心的,还是第一岛链的其余部分。

岛链中间部分为夷洲和流求,已经是大明直属,现在就只剩下东部和东北部,东北部是高丽,现在属于对蒙古的臣服状态,不过锦衣卫和胶州水师已经对高丽采取偷偷摸摸的小动作,随时准备掀动大的风潮。

这样以来,现在需要叶应武解决的就是整个岛链的东部。

日本,倭寇。

这个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度,也是岛链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这个岛国彻底遏住了华夏向东直出太平洋的通路。以后大明想要向东前进,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并且赶在欧洲人之前发现美洲,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彻底控制日本四岛。

而从经济上来讲,日本四岛丰富的金银矿产,正是叶应武最缺少。华夏国内实际上金银储量并不丰富,而且金矿之中比较大的几处现在不是处于蒙古的占领下,就是在两国边境,叶应武不敢大张旗鼓的动作,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口吞掉日本。

坐在御书房之中,叶应武细细打量着日本天皇派来使者的朝贡表单,而在这旁边,还有厚厚一沓资料,全都是锦衣卫送过来的。自从大明对蒙古逐渐占据优势以后,锦衣卫就已经不满足于只对蒙古下手,而是将触角伸向了周围,包括南洋诸国、高丽和日本的情报都源源不断搜集而来,毕竟这些国家都没有像样的情报体系,自然也不会做出相应的戒备,对付他们锦衣卫简直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此时的日本还处于镰仓幕府北条时宗的掌控之中,这个北条时宗也算是一代枭雄,尤其是在历史上这家伙胆大包天真的和忽必烈唱对台戏,使得忽必烈两次大动干戈东征,如果不是两次大风相助和蒙古的造船技术没有充分吸收南宋海船经验、质量太差,恐怕北条时宗早就被忽必烈手下那些南征北战的悍将们砍了脑袋以儆效尤。

不过人家运气好就是运气好,这个叶应武不得不承认。

但是忽必烈两次在天气面前折戟沉沙,可不代表着大明就会畏惧一个小小的日本和不成气候的幕府。尤其是大明水师在南洋尚且能够坚持下来并且站稳脚跟,更何况征服日本。

叶应武想要的,不是把倭人杀干净,因为这样来看未免太便宜他们这些七百年后鬼子的十八代祖宗了,以武士道精神为主导的倭人,绝对是最残忍的杀人工具,也是最不值钱的炮灰。

以后大明向西远征,需要大量兵员,也需要这种不怕死的人,想着一群倭人武士高高举刀向西、再向西,叶应武仿佛看到了大明版图的扩展和赤色龙旗的飘扬。

所以叶应武想要控制日本,但是这不代表着他就要和北条时宗搞好关系,因为叶应武想要的是一个彻彻底底听从自己命令的日本,一个像汉唐时候盲目崇拜华夏的日本,而不是一个刚愎自用甚至随时有可能发扬“下克上”精神的幕府枭雄。

这也是为什么叶应武一直把日本使者晾着,让那个小胡子使者一天到晚在院子踱步,就是见不到大明皇帝。

但是晾着总不是一个办法,人还是要见的。毕竟叶应武的南洋政策就曾经引起了御史台和翰林院的不少学士、大儒们反感,只不过大家也确确实实看到了征服南洋而不是单纯炫耀国威为大明带来的好处,所以一直都按捺下来什么都没说。

但是这一次要是叶应武一直冷淡对待倭人使者的话,恐怕就有家伙要认不出跳出来劝谏了。

毕竟每一个朝代都不缺少自诩“清流”并且处处以维护“天朝上国”尊严为至高使命的家伙。虽然在叶应武看来,这些家伙就是读过几本圣人书便开始自恃清高。

实际上国与国之间,又有几个是真正的臣服和真正的情谊,最后靠着的还是切切实实的利益联系。

“陛下,日本使者求见。”梁炎午快步走到叶应武身边,低声说道,“这是这一周的第三次了,如果陛下······”

叶应武放下手中的贡品表,笑着说道:“让他进来吧。”

没有想到叶应武竟然就这么同意了,梁炎午也是微微错愕:“可是陛下之前不是······”

“他等得起,朕可没时间耗着,更何况这日本的问题是时候下手了。”叶应武看向梁炎午,“也不用这么着急让他觐见,宣苏相公、兵部尚书和右侍郎过来,另外再让户部和工部派个侍郎来,来了也不用声张,直接让他们在这御书房屏风后面听着便是。”

梁炎午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工部、兵部和户部,再加上主管军事的苏刘义,这随便一个人拉出去跺跺脚,就足够让大明抖三抖,而叶应武这么一口气叫上这么多人,其意图自然也再明显不过,这是打算对日本下手了。

当下里梁炎午挺直腰杆招了招手,下面跟随的一名幕僚急忙上前,从衣袖中拿出来一份奏章呈递给叶应武。梁炎午胸有成竹的说道:“启禀陛下,这是臣等昨天刚刚拟定的对日本进攻之计策,以及粮草、船只消耗,还请陛下过目。”

叶应武微微一怔,旋即赞许的点了点头。

先不管这计划做的怎么样,至少说明梁炎午他们终于渐渐摸清楚自己的主要任务了。叶应武需要的不是事到临头了他们绞尽脑汁当场想出的计策,而是能够在一切突发情况面前,大明能够及时拿出的应急预案。这些人名为幕僚,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已经类似于后世的参谋部而不是满清的军机处。

提前制定足够多的计划,从而使得大明在应对任何方向的敌人和任何国内可能的突发事件时候,能够最快的采取最合情合理的动作!

————————————————

兵部左侍郎刘师勇是最后一个到的,在兵部右侍郎张贵坐镇南洋的期间,刘师勇作为水师将领,需要一肩挑两个侍郎的职务,并且还要负责大明都城的江防,今天他便是去京口视察镇江府水师并且安排几艘新式炮船的接收,收到陛下旨意的时候人才过玄武湖,所以也难免比其他人慢。

虽然对于叶应武在屏风后面听着的命令很是不解,但是刘师勇已经习惯了曾经的叶使君、明王殿下,现在的大明陛下怪异的思路,更何况大明军人,以服从军令为天职,刘师勇对此恪守不悖。

“小声点儿!”听到刘师勇哐哐的军靴声,站在门口的张世杰顿时低声喝道,吓得刘师勇打了一个哆嗦,险些气的这位水师大将扑上去把兵部尚书狠狠修理一顿。

不过刘师勇还是清楚这是哪里是什么时候,急忙放慢脚步,一副扭扭捏捏的样子,让苏刘义他们暗暗发笑。

走到屏风后,刘师勇便听见叶应武清晰雄浑的声音,而另外一个回答他问题的声音腔调怪怪的,显然不是大明人士,甚至不是汉人。当即刘师勇下意识环顾四周,右丞相、兵部、工部和户部已经到的齐全。

这是想要干什么,刘师勇基本用脚趾头就能想明白,当即他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伸手拍了拍刘师勇的肩膀,苏刘义压低声音:“这一次就看你们海军了。”

“打谁?”刘师勇沉声说道。

屏风后面已经可以听见叶应武令那人退下的声音,等到山呼声毕,苏刘义方才微微抬头:“陛下刚才召见的是东海日本使者。而且又让你我等人站在此地,所为何事,自然不言而喻。”

“日本?”刘师勇喃喃重复这两个字一遍,旋即嗯了一声,“虽然某也不清楚这蕞尔小国到底是什么来路,不过既然陛下想要打,那咱们海军儿郎就说什么不能落后!更何况这么一战又一战打下来,陆师出尽了风头,海军却是除了登州一战,只能打秋风,这样的憋屈日子,是时候结束了。”

苏刘义和张世杰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里的放心。

大明最新改组的海军分为三个部分,沿着内河内江来往的,称为“内河舰队”,而南洋水师则重新命名为“南洋舰队”,而北面原胶州水师和两淮水师合二为一,重新命名为“北洋舰队”。

不过自改组以来,海军还没有真的在海上好好打一仗。

可以说对于自己的猎物,海军已经期待久已。

就在这时,叶应武缓步转过屏风,苏刘义等人急忙行礼,而叶应武摆了摆手,沉声说道:“诸位卿家都起来吧,刚才朕召见的便是倭人使者,想必朕所询问之情况,诸位也都听清楚了,晚来者向先到者问清楚即可。这一次朝廷对日本下手,是为了控制日本、占领日本,不以杀人为上,而是要控制住日本的幕府和天皇。”

顿了一下,叶应武看向刘师勇:“顺便这一次也算是给海军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不要辱没了海军的名声!海军需要什么,户部和工部想办法满足,这一战要打的干净利落,不可被拖入血战之泥淖当中,明白?”

“臣等遵旨!”一众官员毕恭毕敬的回答。

而叶应武则是长长呼了一口气。

蒙古在北面内乱闹得不亦乐乎,大明倒也不用插手,免得他们反倒同仇敌忾,所以不如先攻略一下周围的日本和高丽,拿来练练手,毕竟精锐士卒,都是用敌人的血肉喂出来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