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倾宋 > 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汉唐地

倾宋 第四百六十四章 思我汉唐地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4:21 来源:笔趣阁

ps:新的一个月,求月票求打赏,不要显得太寒酸啊!

如果不是为了等眼前这个人,叶应武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在南归的路上了。毕竟身为大明君主,此次北上往来实际上已经耗费四个月,时间不短了,叶应武可不想等着御史台的奏章送上案头,自己再收拾铺盖灰溜溜回家,这一点儿自觉他还是有的。

索南桑波盘腿坐在叶应武的面前,手中捏着叶应武很少见到的法诀,在袅袅的熏香中,这个身披藏式佛教衣袍的僧人微微低头,嘴唇轻轻颤抖着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念着经文。

小阳子面无表情的走过来,将手中的茶杯小心放下,然后转身离开。毕竟身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杀胚,小阳子最大的乐趣还是在战场上砍人,最崇拜自然也是叶应武,所以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活佛很不感冒。

“活佛千里迢迢前来,想来也是风餐露宿,甚是辛苦,先尝尝这中原之茶。”叶应武微笑着说道。

索南桑波抬起头点了点头,脸上的神情有些不自然,不过还是端起茶杯来礼貌性的抿了一口,顿时微微皱眉,用有些憋足的汉语说道:“陛下,小僧有些不解,小僧虽然只走过河西和关中,不过汉地的茶叶却是品尝过的,包括庐山云雾茶、龟山岩绿茶,虽然不知真假,却都要和陛下这茶口感不一样,莫非是有什么讲究?”

叶应武并没有着急去品尝,而是微笑着说道:“既然活佛对茶有所了解,想必也知道,这好茶往往都出产于东南、西南山中,因为天然的湿润气候和山势,才能够培育出好的茶叶,而中原地势平坦、较为干燥,关中、河洛一带并无名茶,不过当时汉唐的都城都在关中,对于南方茶树帝王之家自然也甚是好奇,所以种植一两株在禁苑之中,虽然不品尝却时时赏玩,以为珍奇。后来虽然宫禁荒废,不过还是在上林苑中找到了几株存活下来的茶树,活佛眼前茶杯之中的茶,便是这些茶树的茶叶。”

索南桑波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抖,茶水险些洒出来。

叶应武话里的意思基本上是个人都能够听明白,这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索南桑波,大明已经走到这一步,已经注定是下一个汉唐。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索南桑波对于汉家文学还是有一定兴趣的,并且算得上熟读汉家关于河西和西域的记载史料,在这一刻他的脑海中回响起的,就是这两句话。字字敲打在心头,铿锵有力。

这短短两句话的背后,是汉唐时候一支支雄师劲旅杀入西域举起的高高战刀,是滚滚的风尘中西域百姓血流漂橹的悲惨遭遇。索南桑波生长于河西,自然明白“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背后是怎么样的遭遇。

现在整个西域实力最强大的蒙古人和回回人被大明追赶的狼奔豚突,换做藏人在河西迎战气势汹汹而来的大明劲旅,索南桑波很清楚将会是怎样的下场。他下意识的微微抬头看向洛阳行宫的雕梁画栋,心中不由得暗暗叹了一口气。

班智达,你当初有没有想过,走错了这一步棋,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作者按:公元1246年,藏区各教派领袖人物萨迦班智达带着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到达河西会晤蒙古河西统帅、窝阔台次子阔端,达成“河西之盟”,自此藏区划入蒙古的管辖之内,不过蒙古暂时只有名义上的统治权,一直到后来忽必烈统一全国,才逐步派人入藏,使西藏彻底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叶应武饶有兴致的看着索南桑波。

索南桑波低低念了一声佛号,方才开口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现在您的军队横扫中原,恢复汉唐版图想必也是弹指间,吐蕃唐朝时候就以子侄辈自称于中央朝廷,如果陛下允许的话,此后吐蕃各教派依旧是······”

手一拍桌子,叶应武似笑非笑的说道:“你们是怎么答应蒙古人的?”

索南桑波一时语塞,当时在蒙古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萨迦班智达几乎可以说是将藏区的一切都拱手送出去了,只为了保住藏人的性命,现在藏人还没有看到明人的厉害,如果自己贸然答应了什么条件,回去没有办法交代啊。更何况汉唐平日里最乐意的就是收藩属国,甚至还有大量丰厚的赏赐,原本索南桑波想要借着叶应武对于藏区的不了解,先骗取几年的时间缓冲一下,现在看来他实在是算盘打过头了。

看着索南桑波连声念着法号,额头上已经有豆大的汗珠流淌,叶应武不由得轻笑一声:“活佛想来还没有看清现状啊,蒙古鞑子败亡,实际上就是在转瞬之间,只不过现在他们内斗打的欢快,朕也就不想插手其中,但是朕只要乐意,百万大军席卷,别说是吐蕃藏人,就是蒙古鞑子又能够支撑得了多久?活佛也不用在朕这里念法号了,朕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对于这些实际上早就不信了。吐蕃乃是政(和谐)教一体,生杀大权掌握在你们的手中,所以活佛也是代表吐蕃教派的战和存亡前来,而不是来给朕念法号的吧。咱们也就不用再大眼瞪小眼了,直接说条件。”

“这······”索南桑波的内心纠结了一阵,还是缓缓点头。

而叶应武的嘴角边露出一缕笑容,这一次藏人显然是选错了代表,索南桑波不过是中年,虽然算下一任白兰王的继承者,不过常年待在寺院当中,就算熟读经史,没有经历磨砺,怎么可能是叶应武的对手。如果是现任的白兰王恰那多吉亲临,或许还不至于被叶应武牵着鼻子走。

而如果是八思巴在此,恐怕叶应武更要如临大敌了。

不过八思巴也不会站在这里,以他蒙古大国师的身份,要是敢走进行宫一步,恐怕南京那边就要炸开锅了。而且既然已经选择了蒙古方面,八思巴也不会轻而易举的倒戈。

叶应武也能够隐隐揣摩出藏人派遣索南桑波前来的意思,自从上一任能够服众的大领袖萨迦班智达过世之后,吐蕃这一任的精神领袖便是蒙古大国师八思巴,而实际上的领袖则是白兰王恰那多吉,白兰王是蒙古给西藏大活佛的封号,而想要当白兰王的先决条件便是成为蒙古驸马。所以恰那多吉如果真的出现在这里实际上也并不合适,一来意味着吐蕃对蒙古的全面背叛,二来也容易让叶应武有所顾忌和怀疑。

在一时间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条件下,吐蕃派遣索南桑波过来也是在情理之中。毕竟和蒙古人达成的条件,整个吐蕃都已经被人家纳入版图了,大明就算是再贪婪,也没有办法比这个更加过分。

看着叶应武的面容,索南桑波微微抿了抿嘴唇。他不得不承认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大明皇帝,不仅没有高高在上的皇者尊严,而且确确实实年轻的过分。索南桑波很清楚年轻对于一个开国皇帝来说,意味着什么。

往往开国皇帝,都是雄才大略之主,只不过因为他们在开国的漫漫道路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他们在位的时间往往都不是太长,所以时常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疏漏和遗憾,而后任的君主,很难再有这样的才能,在短时间内也就很难让这一切圆满。

但是叶应武不同,他还不到二十五岁,这是华夏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年轻的帝王,如果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诡异命运之手与上苍的安排,索南桑波相信就算他真的有雄才大略,也没有办法在这个年纪坐上皇位。可以说这位当日的叶使君,现在的大明皇帝,是上天的宠儿。

而索南桑波,并不想反抗上天,甚至对于苍天,他有发自内心的敬畏。

叶应武眯了眯眼,微笑着说道:“大明的条件不多,只有两个,纳土、归流,从大明进入河西的那一刻开始,吐蕃就是大明的领土,到时候大明会派遣官员入藏,考察乌斯藏的情况,并且决定行省的划分。”

索南桑波倒吸一口凉气。

大明的吃相和蒙古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难看。

“既然活佛来了这洛阳城也有两天,想必听说了大明新推行的行省制度,对于吐蕃,也是如此,根据朝廷的考察,会把吐蕃划分为两个到三个的行省进行管理,当然了,对于吐蕃政(和谐)教一体的传统,大明也是给予足够尊重的,到时候大明会册封白兰王、林芝王等等,保证每一个行省都有一位吐蕃的活佛参与管理,从而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吐蕃百姓能够理解和遵从大明的律法、恪守大明臣子的身份。”叶应武不慌不忙的说道,“而这些吐蕃活佛的身份,和现在行省当中的巡抚一样,藏区不同于中原,安抚由朝廷派遣,巡抚从本地活佛中产生,下面的官吏也是保证汉藏各半,甚至藏人偏多,不知道活佛意下如何?”

索南桑波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沉吟了许久,方才抬起头迎上叶应武带着笑容的目光:“敢问陛下,如果吐蕃百姓认为这样的制度太过苛刻,不听从于皇命,那该如何是好?”

“你在担心这个问题么。”叶应武靠在椅子上,收掉他笑里藏刀的目光,“只要诸位活佛没有意见,恐怕下面的百姓也不会闹出什么吧。如果真的有,那么也就只有一个字可以回答。”

索南桑波突然意识到什么,脸色微微一白。

“杀!”这个字从叶应武的唇齿之间蹦出来,重重的砸在地上。

深深的倒吸一口凉气,索南桑波已经没有心情念法号了,只是下意识的不断揉搓着手中的念珠,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好向叶应武刚才这一个字,破掉了他多年来的修行。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不过叶应武却是出乎意料的露出一抹笑容:“当然了,如果朕没有猜错的话,想必活佛很乐意帮助大明管理吐蕃吧。当年文成公主入藏,为吐蕃带去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和器械,而现在大明也希望吐蕃的百姓能够从中原、江南发达的经贸技术当中享受到切切实实的益处,而不是不知好歹的反抗天威。毕竟跟着蒙古鞑子,这条路,还能走多远?”

叶应武说话很轻,但是声音飘入索南桑波的耳朵中,却像重锤一下一下砸击他的心灵。

因为跟着蒙古人的路不能走了,所以吐蕃才会屁颠屁颠的来找大明,好让这位杀伐果断的君主手下留情。现在看来,叶应武的雄心远远不局限于北面燕云和西面吐蕃,对于他来说,如果吐蕃听话,那么以国民待之,如果不听话,那就以大军讨之。

这些诡异的山下人,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瘴气的方法,那保护了吐蕃人千百年的瘴气,曾经让唐太宗的雄师劲旅望而却步,却在今天彻底失去了作用。索南桑波知道,现在的大明如果再说讨伐的话,那就不是大唐时候在山下摆摆样子,而是真的要进攻了。

(作者按:吐蕃人一直以为是瘴气保护着他们,实际上就是“高原反应”,当初看到来自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并不害怕“瘴气”,吐蕃人一时间无法抵抗,也就只能投降,并且以为瘴气已经失去了作用,在元朝以后尚且恭顺。)

咬了咬牙,索南桑波很清楚,自己之后要说的每一个字都能够决定吐蕃的命运,但是他现在此时此地,别无选择。

缓缓站起来,索南桑波轻轻念了一声法号,开口说道:“陛下,当大明的赤色龙旗出现在星星峡的时候,吐蕃就是大明日月光芒所照的地方。小僧必然在星星峡率领吐蕃父老乡亲恭候大明劲旅。”

叶应武点了点头,看着索南桑波,脸上害人不浅的笑容丝毫未减:“今日之会晤,活佛功莫大焉,避免吐蕃百姓沦陷于战火之中,赞誉转生十世之圣人也不为过。朕也答应活佛,当大明的赤色龙旗飘扬在布达拉宫上的时候,活佛就是那里的主人。”

索南桑波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深深地弯腰下去,然后转身向外面走去。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出卖吐蕃的罪人,而且他也很清楚,自己回去将会迎来怎样的礼遇。对于吐蕃人尤其是上层的僧众们来说,如何在蒙古、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之间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多多少少的土地,还有谁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他们倒是不太关心。

叶应武看着索南桑波的背影,摇了摇头:“逸轩!”

梁炎午已经从屏风后面转身走出来:“参见陛下。”

“即刻起草诏书,告诉神策军,一旦行省制度改革完成,就准备进兵河西,朕想要在后年开春之前,听到我大明儿郎在阳关看雪的消息。”叶应武缓缓开口说道,目光已经落到身后巨大的舆图上。

兰州、肃州、瓜州、伊州、沙州、凉州、鄯善、龟兹、哈密、高昌、轮台、星星峡。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河西走廊、丝绸之路。

偌大的河西,偌大的西域。

千百年来多少华夏男儿在此抛头颅洒热血,千百年来多少大汉将士在这里雄赳赳气昂昂向前,千百年来多少荣辱悲欢热血澎湃被无尽的风沙掩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叶应武喃喃念着,伸手在舆图上一寸一寸的挪过。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无论是否曾经沐浴在春风中,都曾经是大汉、大唐的土地,曾经有汉人的旗帜在上空骄傲飘扬!

这些祖宗丢失的土地,终于又呈现在自己的面前。

看着飞快研磨的梁炎午,叶应武的声音很轻。

“咱们丢掉的,都要夺回来。

这才是,某穿越七百年来此走一遭的目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