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倾宋 > 第四百七十七章 雪落开城府

倾宋 第四百七十七章 雪落开城府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4:21 来源:笔趣阁

一艘艘飞剪快船出现在海面上,看到这些船只的样式,范天顺和刘成不约而同的舒了一口气。

毕竟飞剪快船的样式现在也就只有大明在使用,所以出现飞剪快船自然说明是大明自己的船只。在这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能够看到本国的船只,已经和看到自家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是什么来路?”范天顺皱了皱眉。

“已经派船上前询问了。”郑海峰举着千里眼,沉声说道。范天顺和刘成不在,他身为旗舰舰长,便代管整个船队,只不过对于郑海峰来说,他宁愿选择带着一艘船单枪匹马挑战敌人一个舰队,也不愿意带着一支庞大的舰队窝在港口中无所事事。

所以之前郑海峰还跃跃欲试,以为自己闷了这么久,与海上的风暴斗,与岸边的礁石斗,终于有机会和人较量较量的时候,却无奈的发现来的竟然是大明船只,一身脾气无处释放,只能不断地拿着千里眼搜寻周围海面,只是祈求能够看到哪怕片帆只影。

前面派出去的飞剪快船已经回来,绳索搭在旗舰上,一名瘦小的传令兵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范天顺几人身边,朗声说道:“启禀几位将军,已经问询清楚前面飞剪快船的身份,正是我大明的商贾。”

“商贾?”范天顺一怔,包括他身边的刘成和郑海峰脸上都流露出诧异的神色。

虽然大明经贸发达,商贾各个都是家底雄厚,船队当中有飞剪快船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却少有商贾直接到达战场,即使是之前北伐的时候明军没有少以来大明的商贾车队来往输送粮饷和兵甲器械,不过还没有哪一支商贾车队真的深入战场,最多只是到达距离战场不远的几处州府,往往都是处于明军的主力战军保护之下。

像今天这样商贾船只直接挺进到战场前线,甚至还不等战场打扫干净就已经出现,还真是闻所未闻。

“这些家伙对于咱们的信任已经超乎寻常了。”刘成不由得轻笑一声,“要知道如果咱们打了败仗,那他们这些带的补给并不多的飞剪快船根本没有办法安全返程,会被拖累。”

“自古以来商人逐利,这些商人就像是追着血腥味的鲨鱼,这么浓烈的血腥气息,怎么会让他们不感兴趣。”范天顺嘴角边也是掠过一丝笑容,商贾渐渐的都快成为大明的经贸中坚力量,所以范天顺对于他们并没有什么厌恶感,更何况上一次全国募捐支援北方,这些商贾出力最大,从而使得大明在蒙古的突然进攻之下依然能够稳住阵脚,并且为北伐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范天顺的话里更多是打趣之意,“实际上要说有多少的胆量来赌博,这些商贾的胆子可要比咱们大多了。”

几艘飞剪快船很快就已经到了码头,而范天顺和刘成也是从旗舰上下来,快步迎上前。

“大明泉州市舶司按察使钱羽杰,参见两位将军!”见到范天顺和刘成竟然亲自迎上来,刚刚走下船的钱羽杰脸上顿时流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情。他虽然身为泉州市舶司按察使,按照大明的最新官职制度,按察使市舶司当仁不让仅次于提举使的二把手,甚至还有监察的责任在肩上,在泉州这一亩三分地上话语权绝对不亚于提举使。

但是放在这码头上,范天顺和刘成可都是响当当的大明主力战军将军和督导,和钱羽杰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钱羽杰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甚至腰都下意识弯的更深。

后面的商贾们脸上也都带着激动地神情,钱羽杰受到这个高的待遇,说明朝廷还是很重视他们的,面对尚且没有被打开的日本市场,商贾们眼中看到的都是商机。

只要背后有军队和朝廷的支撑,这些大明商贾们自问可以所向披靡。

“此处不是谈话的地方。”范天顺笑着冲着后面的商贾们拱了拱手,吓得那些商贾们急忙还礼。

而旁边的刘成也是带着一丝笑意:“既然东洋舰队先到此处,那么咱们先入为主,东洋舰队便是此处的主人,诸位漂洋过海,显然也没少经历艰难曲折,东洋舰队如果不能略尽地主之谊,那么传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

那些商贾们脸上甚至流露出拘谨的神情,虽然大明延承前宋的制度,对于商贾并没有打压政策,甚至还多有鼓励,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商贾在社会上的地位有多高,毕竟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规矩,让这些商贾们依然下意识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底层,能够受到范天顺和刘成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他们要是没有丝毫的拘谨甚至畏惧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些商贾们到底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所以在短暂的拘谨之后,更多的还是激动,毕竟他们很清楚,有了官府和军队的保障,商贾的商船来往就更加安全,这条航道上的利润自然就会更大、风险也相对会更小。

商贾们在后面的马车上各怀心思,策马走在前面的刘成低声问道:“这些商贾你打算怎么接待。”

“先都好吃好喝的供着,等这边的消息传到陛下手中,来往就得二十多天,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更何况陛下对于商贾素来是宽容的策略,否则泉州那边也不会日益发达,所以对于商贾前来日本,陛下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范天顺轻声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些商贾怎么处理还得你我直接下决断了。”

“等到各家的家产统计上来,咱们就知道这一次到底赚了多少,”刘成点了点头,“就算是没有这些,弟兄们在城中搜刮民脂民膏,也是一笔飞来横财,更何况还有两处战场的缴获,绝对少不了。不过咱们毕竟还是军队,怎么才能把这些物品甚至还有这城中的人变成切切实实的利益,只是凭借军队是做不到的。”

大明军规明确规定,主力战军是没有资格经商的。范天顺和刘成也没有胆量去触动这一条底线。毕竟大明的军规并不是很多,但是条理分明,每一条都没有回旋的余地,象征着陛下的底线,大家心里面都清楚,就算是真的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也得想尽办法去钻军规的漏子,不会提着脑袋向上面撞。

所以这个时候这些商贾就成了东洋舰队不错的选择,毕竟现在东洋舰队还准备北上镰仓,偌大的太宰府空着也是空着,还得留下人来打理,反倒不如直接交给这些商贾。

至少他们还是大明的子民,大明子民在海外便是一家人,做什么事自然也得想着兄弟袍泽。

“让咱们的人也盯紧一点儿,只要这些商贾是诚心诚意前来的,就算是让给他们一点儿利益也没有什么大碍。”范天顺压低了声音,吩咐一句,“不过如果他们是想要赚走弟兄们的血汗钱,那连门儿都没有。这事老刘你一定要看好了,一旦出了什么差错,你我都没有办法给下面将士们交代,更没有办法给陛下交代。”

刘成应了一声:“这个自然。”

话音未落,前面已经传来无助的喊声,只见一名平民打扮的倭人男子冲出屋子,手里死死攥住一个箱子上的拉环,口中大声嚷嚷着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不过看他脸上的表情显然是气愤至极。

而一名明军将士拖着箱子,甚至连这男子也一起在地上拖拽,他身边的另外两名明军士卒看着那个死活不松手的男子,举起手中的刀鞘便是一通狠砸,那男子哭喊两声,趴倒在街上。

而三名明军将士正想要离开,一抬头正好看见范天顺和刘成在前面,顿时打了一个激灵,纷纷站得笔直,也顾不上手中的箱子。箱子微微晃动一下,跌落在地上,箱子盖打开,银光灿灿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值钱宝贝。

刘成刚想要动怒,范天顺却是猛的一把抓住了他的马缰,眯了眯眼睛,径直向前走去。那三名明军士卒低着头站在一边,看都不敢看范天顺和刘成的身影。在走过他们的时候,范天顺冷声说道:“某并不期望某的手下能有怎样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只是期望能够在未来的战场上,看到你们一如既往勇猛冲杀的身影。”

刘成微微张嘴,却什么都没说。

他知道刚才如果不是范天顺一把拽住了自己,恐怕这件事更没有办法收场。毕竟大明是在征服日本,按照大明的规矩,被征服国家的子民只有作为苦力和炮灰这两种未来,他们的家产实际上已经不再属于他们,所以大明将士就算是争抢实际上也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因为刚才刘成看到东洋舰队的士卒这样一副明抢豪夺的行径,心中有些不忿而没有多想,所以险些做出过激的反应。

“谢谢。”刘成深深的呼了一口气,低声说道。

眯了眯眼,范天顺看向头顶的天空:“这是在异国他乡啊。”

范天顺回答的驴头不对马嘴,刘成却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异国他乡,重洋以外,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人,为了一些卑贱的劳力甚至是奴隶而损害自家军心,绝对是大忌。毕竟对于东洋舰队来说,敌人的民心向背远远没有自家袍泽的团结来得重要。

就当范天顺打算继续向前走的时候,突然一丝冰凉的感觉刺动了他的皮肤,范天顺怔了一下,旋即伸出手,阴沉沉的天空下,更多的洁白色雪花已经缓缓地飘落下来。

因为天气尚未寒冷至极,所以这些雪花刚刚落在地上就已经化成水滴,不过整个太宰府城却还是笼罩在飘飞的雪中,这白雪落在明军将士的甲胄上,落在地上那名倭人男子的身体上,落在每一间房屋上。

明军士卒的步伐继续向前迈动,而整个太宰府城都在这依旧铿锵有力的声音当中匍匐。

————————————————————————-

高丽,开城。

当高丽东南方向的九州岛不过是经历今年初雪的时候,这三千里地山河已经彻底被皑皑白雪所覆盖。

一处处模仿中原建造的屋舍上面,已经有了厚厚的积雪,呼啸寒风顺着屋舍之间任何一丝一毫的空隙吹卷,而泥泞不堪的街道上少有人影来往,甚至就连不远处矮小城墙上的旗帜,也都已经低头耷脑。

此时的高丽已经不复隋唐初年的雄风,甚至在和蒙古几次大战之后,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整个高丽当初为了躲避蒙古兵锋,甚至曾经仓皇撤退到江华岛上,以岛为都,而后来高丽朝廷向蒙古服软,高丽才得以以蒙古附属国的身份继续存活于世上,甚至还能够安然返回开城。

蒙古的精力已经全部让南宋牵扯,自然也就没有功夫收拾这已经趴在自己脚底下苟延残喘的高丽,不过谁曾想到蒙古并没有将南宋击败、一统天下,反而是被一个新崛起的大明从江南一直打到河北,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已经消散殆尽,甚至现在还要面对内乱。

而大明作为一个代替前宋的崭新王朝,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这之后的光明与辉煌明眼人自然都能够看出来,这里面也包括坐在杨正对面的林衍,此时高丽的教定别监、卫社功臣,也是坐在高丽王座上安庆公王淐这个傀儡背后实际的掌控者。

摆在两人面前的茶水已经换过一遍,而且估计现在也已经凉的差不多了,但是林衍和杨正却是除了一开始的寒暄,并没有说几句话。只不过两人脸上的表情却是迥异,林衍更有几分紧张,而杨正只是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甚至目光更多的投向窗外迎着风雪绽放的腊梅。

林衍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是跟着金俊起家的,推翻了当时执掌朝政的崔氏家族,然后林衍又推翻了一直信任自己的金俊,此间无数的阴谋权杀已经将他的心智磨练的如同钢铁般强硬。不过林衍却是在几个月之前做出了错误的一步,他将一直不怎么听自己命令的高丽元宗从王位上踹了下去,换上一个唯唯诺诺的安庆王。

因为高丽元宗之前一直属于坚定的亲蒙古派别,也因为此蒙古才会允许他将都城重新安置于开城。当时林衍以为蒙古已经没有精力顾及高丽这一隅之地,所以行事张扬大胆,很快消息就传到了忽必烈那里。就算是忽必烈当时正因为国内外战事而焦头烂额,还是做出了很强硬的反击,新招募的女真人骑兵云集边境,甚至还有一支蒙古本部骑兵威胁高丽的侧翼,大有直接冲进高丽一战平定之意,做完这些之后,忽必烈才施施然要求高丽元宗和现在的安庆王一起前往蒙古的都城平城,接受蒙古大汗的仲裁,蒙古大汗决定的高丽王才是真的高丽王。

这命令一来,林衍自然就开始头疼了,自家人明白自家事,高丽经过几场大战,国内原本就不多的可战之兵损失殆尽,现在也不过就是依靠一个空架子在死死支撑,只要蒙古随便动动手,整个高丽就有可能分崩离析,所以林衍没有这个胆子跳出来和蒙古硬碰硬。

捏柿子要找最软的,这个道理林衍很清楚。对于蒙古来说,战胜大明已经基本上没有可能,甚至解决内乱都需要不少时间,所以想要在短期内鼓舞国内的斗志、稳定民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合适的宣泄对手。而蒙古周围能够打的过的对手已经越来越少。

很不幸,高丽就是其中之一。

而林衍更清楚,真的按照忽必烈的安排接受蒙古大汗的仲裁,那么高丽元宗自然能够安安稳稳复位,作为傀儡的安庆公也能够平安下野,继续去做他的闲散公侯,但是他这个幕后主谋,却是怎么也不可能跑得掉了。

很幸运,在林衍走投无路的时候,杨正找上门来。

而杨正的身后,不只是大明最神秘的锦衣卫,还有已经被锦衣卫说动的大多数高丽官员,还有大明给林衍许下的诸多好处,还有很多很多林衍感觉自己没有办法拒绝的好处。

而大明想要的只有一个。

三千里地山河。(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