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倾宋 > 第五百八十章 禹地悉归龙虎掌(中)

倾宋 第五百八十章 禹地悉归龙虎掌(中)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4:21 来源:笔趣阁

太原府是山西行省的首府所在,本来这议事堂就颇为宏大,从而能够容纳周围州府的官员也赶来议事商议,再加上叶应武御驾亲临,更是临时扩大了一些,使得这议事堂看上去甚至已经隐隐有了行宫的气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对此叶应武倒是没有多说什么,一来大明现在资金周转开来,倒也已经不差钱,二来以后这太原府是对北面的大军云集所在,议事堂修建的富丽堂皇,倒也能够配的上大明的气魄。

整个议事堂的四周已经挂满了战事用的舆图,主要都是太原、雁门关以及岢岚水这一带的,毕竟现在明军正在这一线和蒙古军队对峙。而在大堂的中央,是一个精心制作的沙盘,上面明确标注了敌我形势。

“现在战况如何?”叶应武一边解开外面的披风递给跟上来的小阳子,一边沉声问道。沙盘上蒙古和大明交界的地方插满了大大小小的旗帜,说明双方控制的地方犬牙交错。

张世杰急忙拿过在杆子在舆图上一指:“现在蒙古军队龟缩在雁门关一带,并且在岢岚水沿线布置防线,夏然是在经营后路,害怕咱们出兵截断这一条归途,但是蒙古人也并不老实,多次派兵进入大同府境内,显然是想要试探咱们在大同的兵力布置虚实,不过都被天武军击退。”

“蒙古鞑子对于大同府还抱有幻想?”叶应武皱了皱眉,原本在大同府坐镇的就是号称“大明最强”的天武军,而且天武军一路进攻居庸关、蔚州以及大同府,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其战力蒙古人不可能不知道,更何况在天武军之后,大明还抽掉了两淮军的两个师在蔚州布防,随时可以向前支援大同守军。

张世杰点了点头,苦笑着说道:“蒙古鞑子这一次携带的投石机以及其余的大型辎重想要通过岢岚水一线的崎岖山路回去肯定不可能,蒙古人进军的时候,这些大型辎重也都是从大同府走雁门关南下的。想让他们抛弃重型辎重撤退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肯定还抱着能够打通大同府这一条道路的幻想,更何况想要从大同府走,实际上根本不用拿下大同府,只要将咱们的军队逼入城中,蒙古人的这些辎重就可以从容不迫的从城外通过,根本不需要拿下大同府。”

“这个臣赞同张相公所说。”姚枢同样应了一声,“蒙古人的经济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伤,连年征战,就算是我大明的经济也有些入不敷出,更不用说本来就穷困的蒙古,所以对于这些象征着不少钱粮的大型辎重,蒙古人肯定不舍得轻易抛弃。”

听到姚枢一口一个“我大明”,叶应武和张世杰相视一笑,至少在言行上姚枢已经适应自己现在的身份了。

点了点头,叶应武看向舆图:“江镐有没有回应?”

“这个自然,江镐江将军的脾气,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张世杰的声音之中更多几分无奈,手中木杆在大同南面指了一下,“蒙古人的哨骑出现,天武军迅速作出应答,两个旅直接南下马邑,在马邑周围布置防线,另外后面还有四个旅左右的兵力顶上去,另外还有上千人的骑兵队伍甚至越过了马邑,似乎想要在雁门关下熘一圈再回去。”

“这个江镐,还真是不安生,估计蒙古鞑子见到最后引来了这么强烈的报复也很是无奈。”叶应武不由得感慨了一声,蒙古人招惹谁不好,偏偏招惹了一个大明诸多主力战军将军之中脾气最为暴躁的,不倒霉才怪呢。

马邑是大同府的南大门,也是想要从雁门关北上的必经之路,现在江镐派兵驻扎马邑,显然是在强硬的表示,想要从大同府北上,门儿都没有,除非从天武军的尸体上踏过去!

可是以现在蒙古人低落的士气以及并不充足的粮草,自然不会和江镐在马邑这等要塞之地血战,到时候蒙古人吃亏不说,还有可能根本拿不下马邑。更何况就算是拿下马邑,后面还有的大同府,还有长城,江镐现在摆出的架势分明是血战到底的意思,对于蒙古人来说得不偿失。

“到最后蒙古人还是会走岢岚水,”叶应武沉声说道,“除非蒙古人不打算活着回去了。现在雁门关一线战况如何?”

“镇东军每天都会对雁门关发动进攻,因为没有调用大量的火炮,所以进攻并不勐烈,但是能够看出来,蒙古人的斗志已经远没有一开始的时候那么高了,可以想象这半个月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张世杰急忙回答,“现在咱们集中了镇东军和神卫军,虽然在上一次沁水之战中这两支主力战军损失都不小,但是想要拿下雁门关还是手到擒来。”

叶应武摇了摇头:“大明要打,就打一劳永逸的一战,以现在镇东军和神卫军的状态以及兵力,就算是拿下了雁门关也没有办法沿着岢岚水一路追击,更何况蒙古人本来就在岢岚水沿线多有布置,现在更是对那些营寨进行了加固,攻破一个雁门关易如反掌,但是接下来沿着岢岚水追击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如果让蒙古鞑子的主力大军全部成功撤退到草原上去,咱们这么久的努力就全部付之东流了。”

“陛下的意思是?”几名文武官员都看向叶应武。

“再等等,”叶应武轻声说道,看向舆图,“荆湖军和宣武军到哪里了?”

“还有三天左右就能够抵达太原府前线。”张世杰显然早就已经预料到叶应武会有此问,脱口而出。荆湖军本来就是赶来支援山西战场的,而宣武军一开始是作为北伐幽燕战场的预备队以及生力军,在北伐成功之后一鼓作气追击蒙古军队或者在北伐失败之后及时进行掩护。

现在幽燕大捷,已经用不到宣武军了,宣武军也掉头直接奔赴山西战场,算来宣武军有运河可以利用,所以到达的日子和荆湖军差不多。叶应武点了点头:“这两支主力战军抵达之后修整七天,七天之后,发动总攻!”

张世杰和姚枢等人都打了一个激灵,齐齐拱手:“遵旨!”

叶应武点了点头,旋即沉声说道:“张卿家、姚卿家,你们两个跟着某过来。”

虽然不知道叶应武想要做什么,不过作为武官之首的张世杰和文官之首的姚枢还是点了点头,快步跟上叶应武。叶应武将他们两个叫上,肯定是为了什么重要的事宜。

果然刚刚转过偏厢,张世杰便怔了一下,旋即笑道:“君实相公,是什么风把您都给吹过来了?”

坐在厢房中慢悠悠品茶的正是陆秀夫陆君实,众所周知陆秀夫作为朝中三丞相之一,此时应该正坐镇南京城,和文天祥、苏刘义一起主持朝政,毕竟叶应武已经御驾亲征,朝中如果没有他们三个的坐镇,难免会有一些宵小之辈扰乱朝政。

现在陆秀夫出现在这里,确实让张世杰吃了一惊,说明必然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而旋即张世杰的目光就被陆秀夫对面的年轻人吸引去了,这年轻人张世杰已经有许久未曾见到,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矛盾,而是因为这年轻人正是主管大明六扇门的章诚,平日里六扇门和锦衣卫的统帅一般都是直接向叶应武汇报工作的,今日出现在这里,更是怪异。

“臣参见陛下!”陆秀夫和章诚并没有敢在叶应武面前造次,先拱手行礼,接着章诚看向有些惊讶的张世杰,“几天不见,张相公不会不认识某了吧?莫非张相公也‘贵人多忘事’?”

“你小子倒是知道看某的笑话了。”张世杰年轻的时候以叶梦鼎女婿的身份,倒是没少跟这些临安净街虎们打交道,所以对于这样的揶揄玩笑,早就是见怪不怪了,反倒是旁边的姚枢微微错愕,显然没有想到叶应武身边的这些臣子说话竟如此无遮拦,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张世杰和章诚这些人实际上都是早年跟着叶应武起家的从龙元戎。

简而言之,这些都是跟着陛下一个大锅里捞过饭、一个战场上并肩作战过的,他们之间以及他们和叶应武之间的情谊自然不能用普通官僚之间的利益关系来衡量。姚枢不由得点了点头,也只有这样相互了解、相互开得起玩笑的君臣,才能够并肩携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团结一心,这或许是大多数的开国君臣都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

章诚嘿嘿笑了两声,刚想要说什么,身边传来陆秀夫轻轻地咳嗽声,章诚顿时会意,冲着张世杰吐了吐舌头,脸上换成一本正经的表情,先冲着叶应武一拱手:“陛下,北面雁门关一带蒙古鞑子布防的情况,已经在此处了,锦衣卫牺牲了十二个人,终于换来了这一份布防图。”

叶应武和张世杰等人都收起来笑容,章诚手中那一份并不厚的绢布上,还带着斑斑点点的血迹,可以想象为了送出这一份情报,锦衣卫确实付出了惨重的牺牲,而和在幽燕、在沁水战死的明军将士们一样,他们也是大明的英雄。

“牺牲的主要是下面的线人,不过咱们自己人也走了四个,”章诚轻声说道,迟疑了片刻,还是又加上了一句,“这四个人里面有三个是当初黄州之战后就跟着陛下的。”

叶应武的脸色更加阴沉三分,伸手接过来这绢布递给张世杰,而章诚沉声说道:“为了送出这份布防图,锦衣卫主动暴露了几名线人,让蒙古人以为咱们是为了撤退才有这么大动作的,不过估计过不了多久蒙古人也就能回过神来,知道咱们实际上已经摸透了他们的布置。”

顿了一下,章诚接着说道:“十天,十天后如果还不发动进攻的话,这张布防图十有**就要失效了。”

叶应武霍然扭头看向张世杰,张世杰的额角上不知不觉得已经有汗水流淌下来,沉默了良久,方才看向叶应武,沉声说道:“陛下,十天正正是荆湖军和宣武军抵达了之后能够修整完全的时间,但是这十天之中还得包括从太原府到雁门关进军的时间”

“来不及修整了,十天已经是最低期限,”叶应武的声音转冷,“现在就传令荆湖军和宣武军,务必在三天之内抵达,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六天之后这个时候,大明已经展开对于雁门关的进攻!”

张世杰的喉头滚动一下,本来还想说什么,最后还是将那一句话咽了下去。而他身边的姚枢更是一言不发,显然身为山西行省安抚,他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叶应武既然已经下达了军令,他就竭尽全力去完成便是。

“臣遵旨!”张世杰拱手说道,转身下去布置命令。

而姚枢也想跟着张世杰告退,却被叶应武伸手制止,紧接着叶应武看向陆秀夫:“君实卿家,诚子前来是为了布防图的事,你呢?”

陆秀夫站起来将衣袖中的奏折递给叶应武;“陛下,这是户部的奏折,此中包括此次大明北伐各路主力战军消耗的钱粮以及器械等的资料,另外还有对于结束这一场大战还需要多少消耗的预估。”

叶应武点了点头,打开粗略的扫了一眼,脸上露出沉思的神色,片刻之后抬头看向陆秀夫:“也就是说现在蒙古鞑子抛给咱们的这些难民,数量已经超过了之前户部的预算,所以现在就算是源源不断的从南洋转运粮草,恐怕前线也很难支撑半年以上?”

迟疑片刻,陆秀夫点了点头,而章诚在一侧也面有愧色的说道:“陛下,此事锦衣卫也有错在身,毕竟统计蒙古境内百姓的数量本来也应该是锦衣卫的责任,只是不曾料到因为蒙古人的暴行,所以很多百姓全都隐藏起来,或者向其余地方逃难,这也使得蒙古人对于自己境内到底有多少百姓也不是很清楚,所以锦衣卫从他们内部取得的资料现在来看有很大的缺陷,至少在百姓的数量上,咱们少算了十余万,而且这十余万主要都是各处逃荒的妇孺老弱难民。”

叶应武微微挑眉,他知道平白多出来十余万老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并没有办法在这其中获得需要的劳力,甚至还要多分出粮食来接济他们,或许这些老弱吃的并没有明军主力战军的士卒多,但是终归是粮食,十余万人每天消耗的实际上就已经可以顶的上至少六七万大军的粮草,也就是顶的上明军的一支主力战军,这也就说有这十余万人在一天,大明就要有一支主力战军早一天撤出战场。

而户部之所以明确指出支撑半年,显然是说以现在大明的国力,想要将这十万难民也一并消化了,还得需要半年。

陆秀夫看向叶应武,有些为难的说道:“陛下,这半年也是根据今年夏收能够正常而做出的判断,所以很有可能连半年都支撑不住,毕竟一旦夏收出了问题,这些军队和难民就必须等南洋的粮草运到,到时候已经是半年之后,中间必然有一段时间需要所有人都饿肚子,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叶应武点了点头,看向陆秀夫:“也就是说咱们现在的时间,最多只有半年,必须在半年之内结束对蒙古的战事?”

陆秀夫沉默片刻,郑重的应了一声。

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叶应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姚枢脸上也浮现出凝重的神色,显然这十余万难民的安置主要都会交给山西行省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