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倾宋 > 第一百七十章 书声琅琅环此轩

倾宋 第一百七十章 书声琅琅环此轩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4:21 来源:笔趣阁

叶应武从深山中的火器制造工坊出来,并没有急着回永兴县,而是信马由缰,缓缓向着原来谢枋得通山别院的方向走去,那里还有另外一个人和一群人在等着他。

山间的道路并不崎岖,阵阵风吹动,说不上是寒冷还是凉爽,两侧的竹林依旧茂盛,仿佛这寒风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叶应武缓缓地策马向前,身后江铁等人也是远远的跟着。

这周围深山内外不知道有多少天武军的哨探,再加上暗中保护的六扇门和锦衣卫,所以叶应武的安全根本不需要他们操心。几匹快马迎着这支缓缓前行马队而来,领先一人一身全黑的劲装,马鞭扬起,四蹄飞扬,却是杨絮亲自赶过来了。

叶应武一怔,身后江铁等人已经围了上来。

“属下见过使君,”杨絮在外依旧是以天武军六扇门和锦衣卫的统领自居,禀报起来也是一丝不苟,“襄阳传来急报。”

叶应武轻轻吸了一口气:“襄阳怎么了?”

这个时候最不希望襄阳出事的便是叶应武,毕竟整个兴州的政事还没有安排好,若是就这么急匆匆的提兵北上,叶应武并不是很放心,没有天武军的武力震慑,难保会出什么乱子。

“今天襄阳城外的斥候战突然激烈起来,双方侦骑和哨探都是倾巢出动,从蒙古军的邓州、唐州,一直到黄州和襄阳南面的郢州,各处都是打得不可开交。”杨絮平息一下气息,勉强镇定的说道,“同时蒙古两个万人队尝试着想要度过汉水包抄襄阳南侧,但是城中吕文焕发觉之后带队出击,蒙古万人队不战而退。”

试探。还是在试探,这和当初叶应武和刘整在泸州城外展开的斥候战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在刘整的逼迫下叶应武无奈不得不将天武军百战都这样的亲卫精锐都派出去,总算是没有被刘整占到便宜。

斥候战的加强和蒙古万人队对于渡过汉水的尝试,不啻于在宣告蒙古大军准备在这个冬天或者来年春天大规模进攻襄阳,毕竟他们现在陆陆续续从各地抵达的军队兵力已经超过襄阳守军。再加上有足够的辎重粮草囤积,可进可退。

沉默片刻之后,叶应武还是咬牙说道:“命令天武军各厢不得轻举妄动,左厢下田的命令不改变。天武军前厢的斥候可以向黄州派出,不过不可和敌人交锋。另外传令鄱阳湖口,让杨宝、刘师勇加快整编训练的速度,兴州水师必须尽快形成足够战力。”

杨絮点了点头,不过还是迟疑的说道:“就这样?左厢不动?”

叶应武摇了摇头:“告诉王进他们,该干什么干什么。怎么办某心里还是有数的。”

见到叶应武坚持,杨絮就不再说什么,径直打马回走。

看着自家娘子奔波的身影,叶应武无奈的叹息一声,却也无能为力,毕竟现在整个天武军就像是疯狂运转的机器,缺了谁也不行,更何况还是杨絮这样。有资格前来叶应武当面禀报消息的,也就只有杨絮有这个资格和能力了。

对于襄阳。叶应武并不相信阿术会这么早就发动进攻,毕竟现在还是咸淳二年,真正的历史上阿术一直到明年冬天才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从四面八方合围襄阳,而现在的阿术更是经过了自己的几次削弱,实力比历史上的还是要弱三分,此时发动攻击的话岂不是自不量力。

叶应武隐隐约约察觉到阿术这样做。十有**还是想要迷惑襄阳,毕竟阿术心中也很清楚,放眼周围驻军,有资格和能力突破他的包围前来支援的也就只有天武军,所以若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几次小动作。让襄阳守军和天武军疲于奔命,那么就再好不过了。

而如果叶应武不上当,也能让自己对于襄阳周围以及城中力量了解更多,自然是何乐而不为。

叶应武冷冷哼了一声,阿术这是在棋盘上又走了一步,而且这还是襄阳城中吕文德和吕文焕兄弟不得不全力应付的一步,就算是他们察觉到这是一个圈套,也得跳进去。

但是在整个圈子外面的叶应武自然就不同了,他现在依旧可以按兵不动,甚至不用着急。历史上襄阳城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硬生生的坚守了六年,自己还有的是时间。

目光打量着周围的茫茫山峦,现在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将兴州并不稳固的基础彻底打牢,毕竟这是自己少有的时间和机会,能够妥善经营这个天武军后方重地。

——————————————————

拾阶而上,通山别院就在山路的尽头,叶应武缓缓走着,这条路自己曾经和谢枋得一起走过,也曾经和绮琴、陆婉言一起走过,说句实话这一次还算是自己第一次走。

就在山路尽头,一个一身儒雅长衫的男子正静静地看着叶应武,片刻之后方才说道:“叶使君来得到倒是很快。”

叶应武一笑:“是么?想来还是让群玉(廖莹中的字)兄久等了。”

廖莹中摆了摆手:“这可不敢当,鄙人也不过是听闻消息,刚刚赶过来而已,叶使君这边请了。”

两个人相视一笑,一起向前走去,丝毫没有不相识不久之前剑拔弩张的两个仇人,更像是迎着风衣带飘飞的两个读书仕子,只不过依旧可以看得出来,叶应武年轻气盛,自有非凡气概。而廖莹中则是眉宇之间带着淡淡的忧愁,似乎对于前途还有着担忧。

“在这里还算习惯吗?”叶应武轻声笑道。

“书院么,自然是读书人修身养性、探寻道理的地方,怎能不习惯。”廖莹中轻声说着,流露出的除了无奈还有一种从容和妥协,“既来之,便安之,鄙人还没有别的要求。”

孩子们玩耍的声音已经从院墙之内传来。原来通山别院小小的匾额,已经被另外一块匾额取代,当先的是四个烫金的大字,“通山书院”,龙飞凤舞,飞扬跋扈。虽然并不算漂亮,但是却带着一股凛然的气势,这种字放眼整个天武军,也就只有叶应武写的出来。

当然叶应武也不会让人去猜,就在这四个字的一角,“叶远烈”三个字虽然不大,但是却在无声的提醒着人们,这是天武军的书院,是叶应武的书院。也是未来兴州文武的后备力量。

文天祥、谢枋得、陆秀夫以及张世杰等大大小小将领官员的子女都在这里,书院外面是茂密的山林掩映,还有天武军来往巡逻屯驻,如果说找出另外比这里更好的书院,放眼整个赣北是没有了,即使是整个江南西路,恐怕也就只有久负盛名的白鹭洲书院可以略胜一筹。

不过这通山书院当中也有从白鹭洲书院请来的老先生,当然也不乏像廖莹中这样的在一个领域堪称“大家”的人。更重要的是,还有天武军伤残的老兵在这里。教授孩子们一些基本的杀敌技巧和简易的排兵布阵方式。

叶应武知道,自己不可能像白鹭洲书院那样通过漫长的时间磨砺和知识的教化培养学生,这种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方式,所能培养出来的也就只能是读书人,而不是自己需要的允文允武的人才。

要知道白鹭洲书院再赫赫有名,这么多年香火延续。真正名垂青史的也就只有创始人江万里和文天祥两个人。

见到廖莹中和叶应武并肩走进来,原本还在玩闹的孩子立刻快速的跑到房屋门口和走廊上下,不知道是谁先带头,所有人都是双手前伸,搭在一起。然后冲着两人的方向有些生疏的弯腰行礼。

汉唐古礼,与焉再现!

“徒儿参见山长,先生!”一众学生朗声说道,或许声音还带着稚嫩,但是脸上都是肃杀。而这些孩子当中,年龄大一些的带头的便是当初隆兴府血案中沈家的遗孤,只不过这个七八岁的孩子现在似乎已经融入了全新的生活,让叶应武心中总算是愧疚减少了一些。

叶应武一笑,这是他亲手创建的书院,也是他要为天武军培养延续后代的地方,自然不会将山长(又称教授,学院的执掌者)这个最重要的位置拱手让给别人,而实际上整个通山学院日常主要是学正刘辰翁和学录廖莹中来负责,廖莹中也不过就是几天前刚刚赶到,所以主要一直是刘辰翁主管。

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走出的另外一个文人墨客,不久之前曾经担任临安府学教授,不过很快江万里被贬,刘辰翁这个江万里的门下弟子自然也是跟着遭殃,径直被罢黜回家,后来受到叶应武的邀请和江万里的吩咐,刘辰翁重操旧业来到这里主持通山书院。

对于这个爱国诗人来说,自然也明白自己肩负着什么,这些看上去顽皮的孩子,实际上就是未来的天武军栋梁,所以虽然以时间从高空摔落很是无奈,不过刘辰翁还是很快振作起来,将整个通山书院上下打点的井井有条。

这个也不过就是三十三岁的中年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还是让叶应武很赞赏的。不过自己这一次难得前来一次,竟然没有见到刘辰翁出来迎接,就算是叶应武向来并不是很在意这些细节,还是有些心中不快:“不知道刘会孟(会孟是刘辰翁的字)在何处?某还想和他对饮三杯,商量一下书院的各项事务呢。”

廖莹中无奈的说道:“回禀使君,不是刘会孟不出来见人,不知道使君可曾听过邓中甫的名字?”

“邓中甫,你是说邓光荐?”叶应武迟疑片刻之后说道,邓光荐的字正是中甫,这个人和刘辰翁、文天祥是同窗,当初江万里和文天祥都给自己提起过这个名字,叶应武也知道这个人在历史上也算是留存名字的爱国义士。

邓光荐此人也算是很有趣,江万里为了南宋几番辗转的时候,曾经多次想要让他前来相助一臂之力,可是都被邓光荐婉言谢绝了,一直到南宋灭亡在即,文天祥从北面匹马过江。召集义军,邓光荐方才向转了性子一样,拖家带口投奔文天祥,并且为了文天祥的义军着实出力,一直任到南宋的礼部侍郎。

只不过江万里此时已经投水而死。

叶应武细细揣摩,估计这个邓光荐实际上是已经看穿了南宋朝廷没有挽救的可能。所以方才多次拒绝江万里,不过后来面对一腔热血的同窗好友文天祥,他终究还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好友孤身一人为了已经分崩离析的南宋赴死。

所以对于邓光荐,叶应武也没有强求他,只是委托江万里和文天祥写了一封信询问他出山的意见,后来得到的回信上面说法也是模模糊糊,显然邓光荐自己也在犹豫,当时叶应武着急东去江南,也没有再把他放在心上。现在廖莹中突然提起来,叶应武方才回忆起这么一个有些古怪的人。

“没错,就是邓光荐。”廖莹中轻轻点头,说起这些自己曾经针锋相对的敌人,他的眼眸中没有丝毫的波澜,仿佛这一切都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邓中甫这一次单车北上,已经到达隆兴府。刘会孟已经急匆匆的赶过去迎接了,毕竟若是能把这样的人才拉进书院。对于书院来说不啻遇得到一笔莫大的财富。”

叶应武沉默片刻之后,突然笑道:“这个邓中甫还是很有脾气和个性的,某还真的想要见见这个人。速速派人告诉会孟兄,不管邓中甫是不是真心想要来,先尽量把他请到永兴县,某有一事想要和他商量一二。”

廖莹中一怔。能让叶应武突然这么感兴趣的,向来都不是凡人,急忙郑重一点头,此时孩子们已经在另外的先生带领下走进教室,琅琅书声从窗户中飘出来。一直顺着风向远方。

叶应武犹豫片刻,举步走上竹子铺就的回廊,原本通山别院当中的水池已经被填了一般,另外一点儿剩下的也是用篱笆围起来了,生怕孩子们掉进去。填平的地方上面有些格格不入的竖立着几个草人,而就在草人的前面几把精致的弓弩零散分布着,几名天武军士卒在走廊中来往,见到叶应武,都是一怔,不过旋即下意识的站得笔直:

“参见使君!”

他们有的人衣袖空空,有的人裤管飘飞,这些都是天武军在几次大战中伤残的将士,其中有几人被叶应武遴选出来安排在这里,负责孩子们最基本的弓弩射击、格斗等,虽然当时刘辰翁等人很是排斥和反对叶应武这样的安排,不过叶应武只用了一句话就把他们的堵了回来:“某不想看着那一天天崩地裂的时候,这些孩子手无缚鸡之力。”

对于叶应武这样的解释,刘辰翁等人沉默片刻之后,终究还是选择了让步,不过他们对于这些陆续而来的天武军伤残将士还是很尊敬的,把他们看作和自己一样教书育人的先生,毕竟刘辰翁等人多数是白鹭洲书院走出来的,爱国的思想贯彻到了骨子里,而天武军这些将士正是将这一观念贯彻到底的,所以在刘辰翁他们心中,这些看上去风就能吹倒,但是却依然带着凛冽杀气的将士,值得他们的尊重。

叶应武郑重的冲着他们一拱手:“有劳诸位了。”

“使君有所托付,咱们怎能小觑,”领头的那名都头笑道,“虽然弟兄几个都已经不是完人了,没有办法追随着使君冲杀在前,但是在这里呵护这些孩子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叶应武点了点头:“你们也要注意休息,此间就拜托了,某需要的不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只知道侃侃而谈的士子,你们明白吗?”

“属下明白,牢记于心!”几名士卒急忙回答。

目送几名士卒离去,叶应武方才无奈着摇了摇头,这已经是他所能给他们的最好的安排了。而他身后的廖莹中轻声说道:“这些将士们对使君是感恩戴德的。”

叶应武目光深邃,看向回廊另外一侧的竹林,良久之后方才一笑:“因为某从未辜负他们,他们也从未辜负某,初心未改,便是如此。”(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