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倾宋 > 第二百八十九章 风樯遥天际

倾宋 第二百八十九章 风樯遥天际

作者:然籇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4:21 来源:笔趣阁

ps:双更!

陈宜中一怔,皇城司经营这么多年,也不是徒有其表,至少能够主导了鄂州战后蒙宋间谍大战,自有其手腕和实力所在。就算是被叶应武百般打击,毕竟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现在是在自家地盘上,想要动手还是很轻松的。不过陈宜中也清楚这些不是他应该知道的,索性就不问。

翁应龙抬头看了看天空,无奈说道:“某担心的,正是东厢房那个人啊。”

“东厢房?”陈宜中猛地回头,这才意识到从这里根本看不到东厢房。

“北方来客,岂是那么好对付。”翁应龙淡淡说道,率先迈过门槛,“这一次不比往常,外虏虽平,然内患又起。”

“蒙古鞑子的胃口,向来不小。”陈宜中等走到偏僻角落里,方才低声说道,“尤其是这一次贾相公想要借助北面人来平定自家纷争,这岂不是引狼入室?贾相公遇到此等大事也不是糊涂的人,这一次怎地······”

翁应龙环顾左右,没看出有人跟踪或者监听的痕迹,这才舒了一口气:“老弟啊老弟,你且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些话是能够在这里说出来的么,老弟要是不走,某可要走了。虽然说是让杨正负责,但是毕竟是个聋子,能够负责出来什么,归根结底还得某居中掌控啊。”

看着翁应龙摇头叹息的离开,陈宜中本来想拉住他,不过刚刚抬起的手僵硬了片刻终究还是有些无奈的放下了。

眯了眯眼,陈宜中看向身边高高的院墙,和北面的人商议自家的事情,贾相公你这是与虎谋皮啊!那叶应武就算再怎么难对付、再怎么桀骜不驯,终究还是华夏衣冠、堂堂汉人,现在甚至为了对付叶应武都不惜和蒙古鞑子商量了,难道贾相公你终究也被仇恨和嫉妒遮盖了眼睛么。

祸起于萧墙之内,就算是贾似道赢了,实际上也输给了蒙古。陈宜中忍不住流露出一丝困惑的神情,不知道自己当初做出的选择是不是对的。可是现在又上哪里去找回头路呢!

战胜叶应武,让大宋朝堂重新回到正轨,可是最后却是让蒙古人捡走了最大的便宜,甚至有可能换来划江而治的屈辱以及更加丰厚的岁币,陈宜中想想都感觉有些亏本。毕竟谁都知道整个大宋唯一有能耐在蒙古鞑子手里抢回来土地的就只有叶应武了,贾似道在多年前鄂州之战的拙劣表现已经说明他更适合做高高在上的平章军国事贾相公,而不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打仗的合格统帅。

前面翁应龙离开时候萧索而孤单的身影尚在,陈宜中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就连当初劝说自己选择贾似道的翁应龙翁先生,现在也已经沦落到被贾相公暗中提防的程度,明白的人知道必然是因为之前翁应龙做了什么事情引起贾似道的怀疑,不明白的人则肯定认为是贾似道在卸磨杀驴。

而且这不明白的人无疑占据了多数。

贾相公,你想做什么?

这大宋,又是怎么了?!

陈宜中伸出手重重捶了一下身边的院墙,只能踽踽独行。

——————————————————————-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欧阳文忠公的《采桑子》在这西湖画舫上佳歌姬口中轻轻唱出来,婉转的歌喉,轻柔的曲调,仿佛西湖的繁华、西湖的落寞、西湖的迷醉,都已经融入这歌声中,随着风悠悠飘荡。

而在歌女两侧,各有一名女乐师弹奏琵琶,时而大弦嘈嘈如急雨,时而小弦切切如私语。不觉之间已然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只不过虽然三女都是上佳之姿——否则也不可能在这西湖一等一的画舫上讨生活——却也不敢冲着叶应武抛媚眼。

明知道眼前便是大宋年轻倜傥又最为传奇的人物,不过三名姬女还是谨慎的保持了沉默。

毕竟坐在叶应武一侧的女孩不仅是天色国色让这些姬女显得黯然无光,而且星眸半闭也难以遮挡那颇为敌意的目光在她们身上扫来扫去。赵云舒端着茶杯,勉强让自己保持清醒,毕竟刚才那一杯残酒灌下,不仅是喉咙火辣辣的疼,这一会酒劲儿上来,信安公主殿下已经很难保持自己第一次喝酒而且一点儿都没有事了。

脚步声匆匆,上楼来的正是杨老统领杨风,老人站在楼梯口却是怔住了,不过显然让他吃惊的不是眼前的歌舞和端着酒杯优哉游哉的叶应武,而是那个坐在角落里面半醉的女孩。

叶应武急忙挥了挥手,那三名歌女不敢怠慢,匆匆退下。

“臣杨风,参见公主殿下!”杨风急忙上前行礼。

而跟着杨风上来的杨絮则是狠狠剜了叶应武一眼。叶应武冲着她耸耸肩,分明是赵云舒自己贴上来的,自己总不能拒绝尊贵的公主殿下吧,所以只能由着她了。

杨风察觉到身后侄女面色明显不善,急忙扯了扯她的衣袖,公主现在显然快要不省人事了,所以也不会在乎有没有人行礼,不过杨风可不想让自家侄女在赵云舒面前表现太强的敌意。

一来叶应武能够和赵云舒两人泛舟西湖,说明自家使君和这位大宋信安公主的关系已然非同一般,万事皆有可能,以后叶应武若是做了大宋的驸马,自家侄女还得在这信安公主之下,先科第一次见面说什么不能得罪了。

二来就算是叶应武和赵云舒一清二白,得罪大宋公主可也不是什么好事,作为皇城司的老人,杨风可是很清楚赵云舒在当今官家那里是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基本就是说一句话就能够决定一人生死的!

这样的角色恐怕就是使君也得小心伺候着,更何况自家侄女。

杨絮知道杨风的好意,倒也没有上前,而是绕路走到叶应武身边,一边微笑着坐下来,一边手已经慢慢悠悠的伸向叶应武的腰间软肉。叶应武皱了皱眉,一把抓住她的禄山之爪,低声说道:

“絮儿,别闹。”

絮娘俏脸含笑,唇角翘起一个让叶应武心惊胆战的弧度:“哎呦,驸马爷儿,还真的让奴家说中了。”

“说什么呢你,某和信安公主一清二白。”叶应武正色说道,“倒是你,怎么这大白天的就好大的醋味。”

沉默片刻之后,絮娘缓缓说道:“妾身既然陪着夫君来这临安万难之地,自然要替婉娘姊姊她们看着夫君,夫君在外招花惹草也就罢了,甚至往家里再添上一个两个妾身也可以视而不见,甚至姊妹待之。可是夫君你知道这是谁么,大宋的公主,官家的长女,是能够随随便便收进家中的青楼烟花女子么?”

“难道你以为青楼烟花女子某相中了就会抱回家?”叶应武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不过也知道絮娘的好意。整个临安,招惹谁也不能招惹官家的女儿,这是引火上身。

可是分明是赵云舒自己带着火扑上来的,能怪得了自己么。叶应武不等絮娘回答,便径直看向一直低头沉默的杨风:“杨老统领,上一次某离开江南后,把平江府的烂摊子交给你,这几个月忍辱负重,终于重新带着六扇门打下一片天地,功莫大焉,现在却又劳烦老统领舟车劳顿前来临安这等凶险之地,实在是叶某的罪过。”

杨风见到叶应武客气,急忙上前拱手:“使君此话过矣,小老儿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六扇门能于平江府稳若磐石,盖因当初使君所得翁应龙之把柄,使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皇城司全力以赴,六扇门终究也是蝼蚁一般。现在翁应龙离开,皇城司也如潮水倒卷而退,江南各处州府六扇门已然占据上风,但又吩咐必当为使君效力。”

轻轻舒了一口气,叶应武点了点头,看来当初费尽心思抓住翁应龙也不是没有用,而且他早晨在朝堂上也是凭借着这个堵住了翁应龙的嘴,使得翁应龙就算是想要跟贾似道解释,也得想想怎么编织谎言,而且也难免贾似道会起疑心。

毕竟贾似道疑心之重,别看翁应龙是他的左臂右膀,却也难免。

刹那间,叶应武对在贾似道和翁应龙这一对儿好主仆之间来一出离间计起了很大的兴趣,不过翁应龙和贾似道向来形影不离,想要接触一个而避免让另外一个知道,倒还真的有些难度。

算了,先不管这些,叶应武看向杨风:“这些暂且放下,某想问问在临安有多少六扇门儿郎,上一次江南大乱之前布下的暗桩还有多少。”

“回禀使君,六扇门儿郎这些天已经陆陆续续的进入临安,人数在二三十人,不过毕竟在这临安不敢过于声张,现在多数潜伏在使君府邸周围,”杨风轻声说道,“当时江南大乱便是皇城司针对咱们六扇门的一次清扫,临安城中的六扇门算是被连根拔起了,仅剩下的一两处驿站和酒楼,不过都已经转入暗中,现在已然没有办法联系。”

叶应武点头,当初贾似道下手确实是狠,而六扇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被皇城司来了一个雷霆扫穴,否则叶应武也不会一气之下在江南闹得腥风血雨,更是把天武军摆在平江府外面险些大打出手。

不过虽然如此,叶应武对于六扇门还是抱有一线希望的,杨风也似乎想起来什么:“对了,曾经协助某前来临安的那位老鸨,似乎还活着,只不过也是半个多月前传出来的隐约消息了。”

叶应武一怔,旋即站起身来,春芳虽然只是当初醉春风的老鸨,但是认准了叶应武倒是一直没有背叛过,甚至就连叶应武派人冒险返回临安,春芳也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尽全力经营醉春风协助杨风和六扇门。可以说现在六扇门能够通过隆兴府醉春风以及各处的青楼分号不断地向着各处延伸自己的触角,春芳当初打下的基础功莫大焉。

更重要的是,春芳虽然不是六扇门什么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那一次皇城司扫荡六扇门的事情却是亲身参与者,想必也知道六扇门当初的漏洞在哪里、又是谁背叛了六扇门。

教训要吸取,叛徒必须碎尸万段!

而且这还不说春芳算得上是绮琴和琼鸾两个叶应武妾室的“老妈妈”,就算是不想想别的,叶应武也得想想自家后宅两个女人期待的眼神。

“人还活着?”叶应武沉声说道。

杨风看向另外一边的信安公主赵云舒,公主殿下已经醉的不省人事。当下里杨风轻轻松了一口气,郑重点头:“这个消息应该是确实,不过现在毕竟过去半个月了······风云变化,非是人力能测。”

“一线生机便不能放过。”叶应武重新坐了回去。

杨风点了点头,刚想要说话,叶应武却是指了指身边的赵云舒,看向杨絮,杨絮顿时心中明了,急忙站起来搀扶赵云舒下去。信安公主殿下也不知道是真的醉了还是假装喝醉,伏在杨絮身上一动不动。

叶应武皱了皱眉,不过终究还是闭口不言。他身前的杨风也感觉到什么,不过既然叶使君没有发话,他不会开口谈论这些事情的,本来身为六扇门的统领,他和叶应武后宅就不应该有任何的关系。

所以对于叶应武应不应该招惹谁,杨风向来不参与、也装作不知道。

“清净了,说正事。”叶应武轻声说道,端起来酒杯轻轻抿了一口,“马上就要午时了,岸上还没有传来消息么。”

杨风顿时站直正色说道:“熙春楼以临时修缮为借口,推脱掉了今天所有的宴请,而且荣王殿下似乎也察觉到了此事实在操之过急,所以一个时辰之前就已经将两位杨将军招至府中,另外还有几位郡王,闭门商议。大宗正府中咱们没有眼线,就算是有线人这个时候也送不出来消息。”

叶应武嗯了一声,不过旋即冷声说道:“既然如此,暂且不要搭理他们。既然是这些皇亲国戚想要举行升迁宴,那就随着他们去,咱们在一侧冷眼旁观便是。他们想要请客便送请柬来,怕了贾似道就也罢。难不成某叶应武身为大宋沿江制置大使,还愁吃不起一顿饭!”

应了一声,杨风刚想要离开,叶应武接着补充了一句:“另外如果他们想要宴请的话,就只能选择临安城中酒楼或者西湖上画舫了,而且对于贾似道来说无疑画舫更容易做手脚,务必要小心谨慎。”

急忙点头,杨风突然间想起来什么,竟然顿在那里。

叶应武微微皱眉:“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杨风迟疑了片刻,终究还是低头开口:“不知道使君对于皇城司杨家了解多少?”

“杨家······不是只有你们一脉相传了么。”叶应武诧异的问道。

杨风咬了咬牙:“此言不假,但是实际上皇城司还有一路杨家,只不过向来不为人所知。而且皇城司也很少动用这一家的力量,因为这一家可不是什么平常人······”

“不是平常人,姓杨?”叶应武一怔,脑海中隐隐勾勒出一道身影,只不过不知道杨风所说是不是这个人。

“这一脉杨家代代皆为绝声之人。”杨风轻声说道,“虽然和我杨家二百年前曾经同为天波之后,但是在十余代之前就已分道扬镳,某所属之杨家不再承认这一脉人,而这一脉人随以杨姓传承,却也自绝于世,不以杨家后人自居。但因其绝声,故每一代虽只一人相传承血脉,但是却是皇城司当中掌管机要之人,武艺高强不说,又对皇城司忠心耿耿。”

叶应武瞳孔一缩,却是忍住了那个即将蹦出牙齿的名字。

“这一代绝声杨家人,”杨风接着说道,“唤作杨正。”

心中猛地揪了一下,叶应武默默的侧头,窗外西湖上已经热闹起来,风帆鼓风,一直延伸向青山脚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